吉柿市普通哔学2009-2010年高班下学脚抹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 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谷题无效 第|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处于“文化孤立”之中吗 余秋雨 一位友好的美国音乐人说:“每个初次来华的西方人都会有点吃惊,为什么没来之前对 你们有那么多误会。有可能,你们的宣传方式造成了某种文化孤立 的确,国际间对我们的文化话语,在整体上仍然处于不乐于接受的状态。这是出于政治 偏见吗?其实不是,拿中国参加两次世界博览会来说吧,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 据民意测验,在“最想去看的馆”中,中国馆排在第二位。我去看过汉诺威世博会的中国馆, 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些中国风景名胜的照片灯箱,再是一座不 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一个中国人登上月球的幻想式模型,最后是一具标注着针灸穴位 的人体模具,边上放了一些中药。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很少有人在某一个角落停步, 都是用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观众一般需要排队 等候参观,法国馆三小时,日本馆四小时,而中国馆却基本不需要等待。 借着两届世博会中国馆的教训,引申开来,证明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还存在着一系列 观念问题。这是文化交流的起点,必须认真面对 第一,我们把民族的价值置于人类价值之上,是我们在文化交流上的一大障碍。如果我 们更多地承认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口头上承认而是心底里承认,情况就会大 大改观。在汉诺威世博会上,德国馆大厅是一大堆未完成的德国伟人塑像,贝多芬、黑格尔. 马克思等等,告示牌上说,德国伟人都无法在自己国家完成,都走向了全世界,因此有理由 让世界各国观众在心中去完成。而且,还请世界各国观众在黑板上补充在自己国家出名的德 国人。德国人那么骄傲,却把民族性放在世界性和互动性之中。法国馆的主题是法国走在十 字路口,不知往哪里去,希望世界各国观众出主意,它们都突出了文化的向外互动价值 第二,实际上,文化在呈现形态上,以差异为第一特征,以差异间的互相欣赏为第二特 征。文化上的差异,绝大多数构不成冲突,正如我心中的欧几里德、黑格尔、康德,遇到我 心中的孔子、苏东坡、王阳明,是互相欣赏、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冲突、互相取消。因此, 我不赞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而赞成南非大主教图图所说的那句话:我们为差异而欣 喜 第三,我们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因此产生了一种目空一切的文化自傲,还 把别人的文化反思批判成了文化自卑。我诚恳地希望,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的人,一方面,需 要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又要以国际坐标来筛选和重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必须找 到在现代世界堂皇存身的支点—文化本身的支点 第四,最近几年不少官员和文人越来越喜欢用一大堆朗朗上口的成语、古话、形容词、 排比句来描述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其中不少概念翻译成外语后,很难让别人搞明白其中明 确的内涵和外延,成了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障碍 我记得德国诗人歌德对中国人情感方式的惊喜发现是通过中国古代一部三流小说《风 月好逑传》,而不是通过他早年就读过的《论语》和其他中国经典。其实,我们对德国文化 的感受,也不是通过什么官方话语,而是通过歌德、贝多芬、巴赫。 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文化交流也必须选择真正具有国际说服力的感性形象。一个泰戈尔
吉林市普通中学2009-2010 年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为选 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处于“文化孤立”之中吗 余秋雨 一位友好的美国音乐人说:“每个初次来华的西方人都会有点吃惊,为什么没来之前对 你们有那么多误会。有可能,你们的宣传方式造成了某种文化孤立。” 的确,国际间对我们的文化话语,在整体上仍然处于不乐于接受的状态。这是出于政治 偏见吗?其实不是,拿中国参加两次世界博览会来说吧,2000 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 据民意测验,在“最想去看的馆”中,中国馆排在第二位。我去看过汉诺威世博会的中国馆, 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些中国风景名胜的照片灯箱,再是一座不 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一个中国人登上月球的幻想式模型,最后是一具标注着针灸穴位 的人体模具,边上放了一些中药。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很少有人在某一个角落停步, 都是用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2005 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观众一般需要排队 等候参观,法国馆三小时,日本馆四小时,而中国馆却基本不需要等待。 借着两届世博会中国馆的教训,引申开来,证明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还存在着一系列 观念问题。这是文化交流的起点,必须认真面对。 第一,我们把民族的价值置于人类价值之上,是我们在文化交流上的一大障碍。如果我 们更多地承认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口头上承认而是心底里承认,情况就会大 大改观。在汉诺威世博会上,德国馆大厅是一大堆未完成的德国伟人塑像,贝多芬、黑格尔、 马克思等等,告示牌上说,德国伟人都无法在自己国家完成,都走向了全世界,因此有理由 让世界各国观众在心中去完成。而且,还请世界各国观众在黑板上补充在自己国家出名的德 国人。德国人那么骄傲,却把民族性放在世界性和互动性之中。法国馆的主题是法国走在十 字路口,不知往哪里去,希望世界各国观众出主意,它们都突出了文化的向外互动价值。 第二,实际上,文化在呈现形态上,以差异为第一特征,以差异间的互相欣赏为第二特 征。文化上的差异,绝大多数构不成冲突,正如我心中的欧几里德、黑格尔、康德,遇到我 心中的孔子、苏东坡、王阳明,是互相欣赏、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冲突、互相取消。因此, 我不赞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而赞成南非大主教图图所说的那句话:我们为差异而欣 喜。 第三,我们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因此产生了一种目空一切的文化自傲,还 把别人的文化反思批判成了文化自卑。我诚恳地希望,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的人,一方面,需 要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又要以国际坐标来筛选和重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必须找 到在现代世界堂皇存身的支点——文化本身的支点。 第四,最近几年不少官员和文人越来越喜欢用一大堆朗朗上口的成语、古话、形容词、 排比句来描述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其中不少概念翻译成外语后,很难让别人搞明白其中明 确的内涵和外延,成了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障碍。 我记得,德国诗人歌德对中国人情感方式的惊喜发现,是通过中国古代一部三流小说《风 月好逑传》,而不是通过他早年就读过的《论语》和其他中国经典。其实,我们对德国文化 的感受,也不是通过什么官方话语,而是通过歌德、贝多芬、巴赫。 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文化交流也必须选择真正具有国际说服力的感性形象。一个泰戈尔
就让印度文化纳入了西方主流文化。一个海明威,让欧洲文化接受了美国文化在中国古代 玄奘、鉴真、利玛窦、徐光启,都是这样的文化桥梁人物。现在中国的姚明、郎朗和几位具 有国际号召力的电影演员,倒是实实在在起到了积极的文化纽带作用。我相信,在今后,文 化交流主要不是以国家话语、行政活动的方式而是以有魅力的桥梁式人物为中心来开展的。 这种桥梁式人物,可能是艺术家、运动员、学者、慈善家、宗教家,但大多不会是官员。对 此,我们要期待,要发现,要守护 节选自《环球时报》) 1.下列关于“文化孤立”的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孤立”是其他国家因政治偏见而造成的不愿认同、接纳中国文化的一种必然 现象。 B.“文化孤立”是指一国文化囿于本民族文化范围之内,盲目自大,不能与世界文化 相互尊重、相互欣赏,进而共同发展。 C.造成中国“文化孤立”于世界文化的原因是,历史上中国文化一直处于“闭关锁国 的状态之中,因此当代中国文化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 D.正是因为国际间对我们的文化话语在整体上处于不乐于接受的状态,所以中国文化 在对外交流时出现了诸多尴尬的局面。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诺威世博会与日本爱知世博会上显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孤立现象,说明中国展馆 的设计方案还欠缺智意,欠缺创新,欠缺互动性,欠缺亲和力 B.中国古代经典着作文化内涵丰富,有实例证明,西方人发现、接受中国人的情感方 式往往是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阅读而实现的 C.文化交流的结果,是普通人对某种文化的自然喜爱和寻常好感,而不应把让外国人 捉摸不透的概念式语言强加给外国人。 D.作者建议,要改变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不利的现状,既要注重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又 要以国际标准来筛选和重组中国文化 3.根据原文的内容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如果改变以往单一的展示展品等枯燥的形式,多 点创新,多一份智意,多一些想象,将会使中国文化备受世界人民的欢迎 B.作者认为文化上存在差异是值得欣慰的,南非大主教图图也说,我们为差异而欣喜 可见,中外有识之士,都希望文化能百家争鸣而不是某种文化一统天下 C.从泰戈尔、海明威、鉴真、姚明等古今中外的文化桥梁人物起到的作用看,将来的 文化交流中,艺术家、运动员、学者、演员等也将发挥巨大作用,而政府官员则不 再起作用了。 D.尽管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 克服重重困难,走出误区的中国文化必将改变所谓的“文化孤立”状态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4-6题,每题3分;7题10分)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井凉,大将军邓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 力北边,公卿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脩日:“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 其便。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日:关西 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 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 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育①为卒,太公为将,犹 恐不足当御。弃之非计。”脩日:“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诩
就让印度文化纳入了西方主流文化。一个海明威,让欧洲文化接受了美国文化。在中国古代, 玄奘、鉴真、利玛窦、徐光启,都是这样的文化桥梁人物。现在中国的姚明、郎朗和几位具 有国际号召力的电影演员,倒是实实在在起到了积极的文化纽带作用。我相信,在今后,文 化交流主要不是以国家话语、行政活动的方式,而是以有魅力的桥梁式人物为中心来开展的。 这种桥梁式人物,可能是艺术家、运动员、学者、慈善家、宗教家,但大多不会是官员。对 此,我们要期待,要发现,要守护。 (节选自《环球时报》) 1.下列关于“文化孤立”的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孤立”是其他国家因政治偏见而造成的不愿认同、接纳中国文化的一种必然 现象。 B.“文化孤立”是指一国文化囿于本民族文化范围之内,盲目自大,不能与世界文化 相互尊重、相互欣赏,进而共同发展。 C.造成中国“文化孤立”于世界文化的原因是,历史上中国文化一直处于“闭关锁国” 的状态之中,因此当代中国文化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 D.正是因为国际间对我们的文化话语在整体上处于不乐于接受的状态,所以中国文化 在对外交流时出现了诸多尴尬的局面。 2.下列理解,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诺威世博会与日本爱知世博会上显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孤立现象,说明中国展馆 的设计方案还欠缺智慧,欠缺创新,欠缺互动性,欠缺亲和力。 B.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文化内涵丰富,有实例证明,西方人发现、接受中国人的情感方 式往往是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阅读而实现的。 C.文化交流的结果,是普通人对某种文化的自然喜爱和寻常好感,而不应把让外国人 捉摸不透的概念式语言强加给外国人。 D.作者建议,要改变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不利的现状,既要注重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又 要以国际标准来筛选和重组中国文化。 3.根据原文的内容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在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如果改变以往单一的展示展品等枯燥的形式,多一 点创新,多一份智慧,多一些想象,将会使中国文化备受世界人民的欢迎。 B.作者认为文化上存在差异是值得欣慰的,南非大主教图图也说,我们为差异而欣喜, 可见,中外有识之士,都希望文化能百家争鸣而不是某种文化一统天下。 C.从泰戈尔、海明威、鉴真、姚明等古今中外的文化桥梁人物起到的作用看,将来的 文化交流中,艺术家、运动员、学者、演员等也将发挥巨大作用,而政府官员则不 再起作用了。 D.尽管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 克服重重困难,走出误区的中国文化必将改变所谓的“文化孤立”状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4-6 题,每题 3 分;7 题 10 分)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 力北边,公卿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脩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 其便。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 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 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 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育①为卒,太公为将,犹 恐不足当御。弃之非计。”脩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诩
日:“"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②,各辟彼州数人, 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③,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脩善其言, 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后朝歌赋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及到官 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盜者次之,带丧服而不 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 杀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鋋④缝其裾为帜,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 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 后羌寇武都,诩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 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 土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诩日:“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 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考不屈 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临终,谓其子恭日:“吾事君直道,行己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 能不有冤者。自此二十余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于天也。 节选自《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 注:①贲、育:贲,孟责;育,夏育。二人都是秦武王时的壮士。 ②四府,四大官府;九卿:九类官员。 ③冗官:无固定职事的散官。 ④采綞:通“彩线”。 4.下面各句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辟太尉李脩府 辟:征召 B.微子之言,几败国事微:如果没有 C.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卒:突然 D.诩为飨会,悉贳其罪贳:惩治 5.下列各句能具体表现出成诩的“将才”的一组是 ①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②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 ③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④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 ⑤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鋋缝其裾为帜 ⑥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④⑤⑥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大将军邓骘因为怕耗费军饷想要放弃凉州,虞诩知道后,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放 弃凉州后三辅将要成为边塞,一则皇室园陵也将暴露在外了,二则尚有守城之勇的 凉州百姓被弃置不用,将使局势发生动荡。 B.虞诩到朝歌县做长官,能够因势利导,招募游手好闲之人做壮士,并派遣会缝纫的 贫民为反贼作标有记号的衣裳,反贼出入市里的时候便捕捉。反贼害怕,认为有神 灵相助 C.羌人入侵,虞诩以武都太守的身份率兵抵挡,因敌众我寡,于是审时度势,采用增 灶法成功地抑制住了敌人的迫兵 D.虞诩一生刚正不屈,忠心于国,所以在朝歌长任上杀掉数百名叛贼,也是忠于职守
曰:“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②,各辟彼州数人, 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③,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脩善其言, 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及到官, 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 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 杀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綖④缝其裾为帜,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 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 后羌寇武都,诩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 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 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 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 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 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临终,谓其子恭曰 :“吾事君直道,行己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 能不有冤者。自此二十余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于天也 。” (节选自《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 注:①贲、育:贲,孟贲;育,夏育。二人都是秦武王时的壮士。 ②四府,四大官府;九卿:九类官员。 ③冗官:无固定职事的散官。 ④采綖:通“彩线”。 4.下面各句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辟.太尉李脩府 辟:征召 B.微.子之言,几败国事 微:如果没有 C.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 卒:突然 D.诩为飨会,悉贳.其罪 贳:惩治 5.下列各句能具体表现出虞诩的“将才”的一组是 ①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②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 ③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④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 ⑤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綖缝其裾为帜 ⑥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大将军邓骘因为怕耗费军饷想要放弃凉州,虞诩知道后,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放 弃凉州后三辅将要成为边塞,一则皇室园陵也将暴露在外了,二则尚有守城之勇的 凉州百姓被弃置不用,将使局势发生动荡。 B.虞诩到朝歌县做长官,能够因势利导,招募游手好闲之人做壮士,并派遣会缝纫的 贫民为反贼作标有记号的衣裳,反贼出入市里的时候便捕捉。反贼害怕,认为有神 灵相助。 C.羌人入侵,虞诩以武都太守的身份率兵抵挡,因敌众我寡,于是审时度势,采用增 灶法成功地抑制住了敌人的追兵。 D.虞诩一生刚正不屈,忠心于国,所以在朝歌长任上杀掉数百名叛贼,也是忠于职守
的行为,问心无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5分) 译文: (2)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5分) 译文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O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④ 注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 8.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沈德潜先生说:“气象宏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 者。”请结合颔联对此作出评价。(5分) 谷 9.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道小题回答,不答之题处画“×” (1)我闻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4)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 (5)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的行为,问心无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5 分) 译文: (2)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④。 注: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 8.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沈德潜先生说:“气象宏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 者。”请结合颔联对此作出评价。(5 分) 答: 9.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6 道小题回答,不答之题处画“×”) (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4)子曰:“见贤思齐焉, 。” (《论语》) (5)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7)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周敦颐《爱莲说》) (8)瀚海闻干百丈冰,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否则,仅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河豚子 王任叔 他从别人口中得来了这一种常识,便决心走这一步。 他不知从什么地方讨来了一篮的河豚子,悄悄地拿着向家中走来。 连三年的灾荒,所得的谷只够作租;凭他独手支撑的一家五口,从去冬支撑到今岁 二三月;已算是困难极了。现在也只好挨饥了! 但是——怎样挨得下去呢? 这好似天使送礼物一般的喜悦,当一家人见到他拿来了一篮东西的时候。 孩子们都手舞足蹈地向前迎去 爸爸,爸爸!什么东西呵!让我们吃哟 这么样的情景,真使他心伤泪落的了! “吃『他低低地答了一声后,无限的恐怖!为孩子生命的恐怖,一齐怒潮般压上心头 喘不过气来。 他嘱咐妻孑把河豚子煮熟来吃,自已托故外去一趟。他并不是自己不愿死,不吃河豚 子,不过他不忍见到一家人临死的惨状,所以暂时且为避开。 已过了中午了,还不见他回来。孩子却早已绕着母亲要吃了。这同甘共苦的妻子,对 丈夫是非常敬爱,任何东西是断不肯先给孩子尝吃的。 日车已驾到斜西,河豚子,还依然煮着。他归来了。他的足如踏在云上一般。他想象 中一家尸体枕藉的惨状,真使他归来的力也衰了。 然而预备好的刀下舍生的决心,鼓起了他的勇气。早已见到孩子们炯炯的眼光在门外 闪发着,过后,一阵欢迎归来的声音也听到了。 怎么没有死呢?”他想 爸爸!我们是等你来一同吃呀 哦『他知道了。 桌上争争抢抢地吃着。久未得到鱼味的他的一家人,自然分外感到鲜甜。 吃好后,他到床上安安稳稳地睡着,静待着黑衣死神的降临 但毕竟因煮烧多时,把河豚子的毒性煮没了,一家人还是要安安稳稳地挨饿。 他一觉醒来,叹道:“真是求死也不得吗?”泪绽出在他的眼上了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7)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周敦颐《爱莲说》) (8)瀚海阑干百丈冰,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否则,仅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河豚子 王任叔 他从别人口中得来了这一种常识,便决心走这一步。 他不知从什么地方讨来了一篮的河豚子,悄悄地拿着向家中走来。 一连三年的灾荒,所得的谷只够作租;凭他独手支撑的一家五口,从去冬支撑到今岁 二三月;已算是困难极了。现在也只好挨饥了! 但是——怎样挨得下去呢? 这好似天使送礼物一般的喜悦,当一家人见到他拿来了一篮东西的时候。 孩子们都手舞足蹈地向前迎去。 “爸爸,爸爸!什么东西呵!让我们吃哟!” 这么样的情景,真使他心伤泪落的了! “吃!”他低低地答了一声后,无限的恐怖!为孩子生命的恐怖,一齐怒潮般压上心头, 喘不过气来。 他嘱咐妻子把河豚子煮熟来吃,自己托故外去一趟。他并不是自己不愿死,不吃河豚 子,不过他不忍见到一家人临死的惨状,所以暂时且为避开。 已过了中午了,还不见他回来。孩子却早已绕着母亲要吃了。这同甘共苦的妻子,对 丈夫是非常敬爱,任何东西是断不肯先给孩子尝吃的。 日车已驾到斜西,河豚子,还依然煮着。他归来了。他的足如踏在云上一般。他想象 中一家尸体枕藉的惨状,真使他归来的力也衰了。 然而预备好的刀下舍生的决心,鼓起了他的勇气。早已见到孩子们炯炯的眼光在门外 闪发着,过后,一阵欢迎归来的声音也听到了。 “怎么没有死呢?”他想。 “爸爸!我们是等你来一同吃呀!” “哦!”他知道了。 一桌上争争抢抢地吃着。久未得到鱼味的他的一家人,自然分外感到鲜甜。 吃好后,他到床上安安稳稳地睡着,静待着黑衣死神的降临。 但毕竟因煮烧多时,把河豚子的毒性煮没了,一家人还是要安安稳稳地挨饿。 他一觉醒来,叹道:“真是求死也不得吗?”泪绽出在他的眼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