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测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照西方的礼仪,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应该用眼睛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因为那是 你尊重对方的表示是你在认真聆听对方话语的证明。而中华民族似乎没有这样的谈话礼仪 我们只是一味讲求洗耳恭听。为了这洗耳恭听,那听者竟然常常是低着头的。于是,自然也 就无法直视对方的眼睛了。 后来,渐渐地便开始有人非议国人的这种说话习惯,拿他人的礼仪挑剔起自家的礼仪, 弄得我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似的。其实,相比于西方,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是 一个最长于倾听的民族。我们对“宁静致远”的崇尚,对“沉默是金”的信奉,所表达的无 不是对倾听的热爱 听觉的内涵是谦逊的。在拉丁语中,“听”本身怡恰就有恭敬、顺从的意思。事实上, 若是没有了这样谦逊的情感,听便只能沦为一种外在的形式,即使话语进入了我们的耳朵, 它也仍旧难以抵达我们的心灵。总之,真正的倾听永远离不开谦恭的内心。 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我们的眼睛。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灵之门正在 向对方敞开,我们丝毫没有心不在焉。况且,话语交流过程当中那专注的眼神,又能在多大 程度上保证不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呢? 就视觉来说,距离始终是必要的:太远看不清,太近看不成。就因为这距离的存在,招 惹得那惯用眼睛的西方人只好借助亲吻和拥抱来弥合彼此身体之间的隔阂。中国人既不喜欢 亲吻,亦不喜欢拥抱,那是因为我们彼此的身体之间本来就没有隔阂。要知道,听觉取消距 离,声音从一个人的口中直达另一个人的耳朵,随即触动其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测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 I 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按照西方的礼仪,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应该用眼睛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因为那是 你尊重对方的表示,是你在认真聆听对方话语的证明。而中华民族似乎没有这样的谈话礼仪, 我们只是一味讲求洗耳恭听。为了这洗耳恭听,那听者竟然常常是低着头的。于是,自然也 就无法直视对方的眼睛了。 后来,渐渐地便开始有人非议国人的这种说话习惯,拿他人的礼仪挑剔起自家的礼仪, 弄得我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似的。其实,相比于西方,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是 一个最长于倾听的民族。我们对“宁静致远”的崇尚,对“沉默是金”的信奉,所表达的无 不是对倾听的热爱。 听觉的内涵是谦逊的。在拉丁语中,“听”本身恰恰就有恭敬、顺从的意思。事实上, 若是没有了这样谦逊的情感,听便只能沦为一种外在的形式,即使话语进入了我们的耳朵, 它也仍旧难以抵达我们的心灵。总之,真正的倾听永远离不开谦恭的内心。 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我们的眼睛。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灵之门正在 向对方敞开,我们丝毫没有心不在焉。况且,话语交流过程当中那专注的眼神,又能在多大 程度上保证不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呢? 就视觉来说,距离始终是必要的:太远看不清,太近看不成。就因为这距离的存在,招 惹得那惯用眼睛的西方人只好借助亲吻和拥抱来弥合彼此身体之间的隔阂。中国人既不喜欢 亲吻,亦不喜欢拥抱,那是因为我们彼此的身体之间本来就没有隔阂。要知道,听觉取消距 离,声音从一个人的口中直达另一个人的耳朵,随即触动其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
和默契。不用亲吻,也不用拥抱,彼此便可感受到来自你我身体的友爱和温暖。可见,亲吻 和拥抱所象征的不能说不是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拒绝亲吻和拥抱却也并非就是在刻意传达着 某种冷漠。 我们的误解源于我们的无知,倘若我们能深深领会听觉的真谛,还有我们那根深蒂固的 倾听习性,我们便不难明白,在听取对方讲话时,我们确实是不愿盯着对方的眼睛或面孔的 毕竟,听觉的谦逊与专注造就了我们高度敏感的心性,而视觉在本质上又是富有好奇与急切 的进攻性的,因此,注定我们不好意思将这种目光直对他人的眼睛或面孔。我们与生俱来的 腼腆以及含蓄,实际上恰是同我们的这种视听习惯息息相关。所谓的羞感,也只能在这种倾 听的过程中得以生成。我们倾听着,我们羞涩着,这羞涩更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 说实话,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优点,都是来自它对耳朵的倚重 (选自路文彬《西方注视和中国倾听——不同的文化礼仪》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西方以用眼睛直视对方的眼睛为尊重对方的表示,而我 们中华民族则讲求洗耳恭听 B.国人长于倾听的习惯本无可非议,如果拿他人的礼仪来挑剔我们的礼仪,会弄得我 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 C.在拉丁语中,“听”本身就含有恭敬、顺从的意思,西方的谈话礼仪忽视了“听” 的重要性,可见其偏离了对“听”的内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D.虽然亲吻和拥抱能够象征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感受彼此身体的友爱和温暖的关键是 彼此身体之间的无隔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视觉在本质上富有好奇与急切的进攻性,所以要想深刻领会对方言语的真谛,我们 便不能看对方的眼睛或面孔 B.腼腆以及含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它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点,与我们的视 听习惯息息相关,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 C.在双方面对面交流时,取消距离的听觉似乎比视觉优势更明显,声音可以触动听者 的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和默契。 D.在话语交流过程当中,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眼睛,因为专注的眼 神可能会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
和默契。不用亲吻,也不用拥抱,彼此便可感受到来自你我身体的友爱和温暖。可见,亲吻 和拥抱所象征的不能说不是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拒绝亲吻和拥抱却也并非就是在刻意传达着 某种冷漠。 我们的误解源于我们的无知,倘若我们能深深领会听觉的真谛,还有我们那根深蒂固的 倾听习性,我们便不难明白,在听取对方讲话时,我们确实是不愿盯着对方的眼睛或面孔的, 毕竟,听觉的谦逊与专注造就了我们高度敏感的心性,而视觉在本质上又是富有好奇与急切 的进攻性的,因此,注定我们不好意思将这种目光直对他人的眼睛或面孔。我们与生俱来的 腼腆以及含蓄,实际上恰是同我们的这种视听习惯息息相关。所谓的羞感,也只能在这种倾 听的过程中得以生成。我们倾听着,我们羞涩着,这羞涩更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 说实话,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优点,都是来自它对耳朵的倚重。 (选自路文彬《西方注视和中国倾听——不同的文化礼仪》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西方以用眼睛直视对方的眼睛为尊重对方的表示,而我 们中华民族则讲求洗耳恭听。 B.国人长于倾听的习惯本无可非议,如果拿他人的礼仪来挑剔我们的礼仪,会弄得我 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 C.在拉丁语中,“听”本身就含有恭敬、顺从的意思,西方的谈话礼仪忽视了“听” 的重要性,可见其偏离了对“听”的内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D.虽然亲吻和拥抱能够象征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感受彼此身体的友爱和温暖的关键是 彼此身体之间的无隔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视觉在本质上富有好奇与急切的进攻性,所以要想深刻领会对方言语的真谛,我们 便不能看对方的眼睛或面孔。 B.腼腆以及含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它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点,与我们的视 听习惯息息相关,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 C.在双方面对面交流时,取消距离的听觉似乎比视觉优势更明显,声音可以触动听者 的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和默契。 D.在话语交流过程当中,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眼睛,因为专注的眼 神可能会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听贾宝玉说话时,不会一直目不斜视地盯着他的眼睛,因 为低头旁顾的娇羞更能表达出旷世的深情。 B.徐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描写的正是 种倾听离别话语时的缱绻和羞涩 C.我们民族的许多优点都来自对耳朵的倚重,倾听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性,它使我们 的羞感得以形成。 D.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国人崇尚“宁静致远”,信奉“沉默是金”,而在西 方人看来,这些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脱贫路上咱可不能掉队” 一李银行脱贫记 龚金星 腊八祭灶,新年来到。河南省项城市付集镇双庙村人声鼎沸。村民李银行承包的鱼塘边, 20多个壮劳力甩掉棉衣,穿上胶皮裤,开始围网捕鱼。 上午9时,一挂鞭炮“噼噼啪啪″炸响,一串串网纲在鱼塘里跳跃,村民们齐心协力 赶鱼拉网,一条条鲢鱼、鲫鱼、鲤鱼集入网底,翻滚着、跳跃着。 此时,李银行双手摁住一条大鱼,足有五六斤重,举过头顶,大声喊着:“俺靠养鱼也 能脱贫了,脱贫路上咱可不能掉队! 李银行48岁,爹娘给他取名“银行”,希望他一辈子不受穷,但他却多灾多难。15 岁时,父母因病一年内相继去世,留给李银行的只有两间破屋和两万多元的债务。18岁那 年,李银行到陕西一个砖窑厂打工,不但没有挣上钱,还落下了肝病。因为穷,快30岁了 才娶上媳妇。两个儿子出生后,他更是穷得揭不开锅,年年靠吃低保过日子。村里的老老少 少也没少帮他,但他还是过不去这个“穷坎 双庙村因村里有两座古庙而得名,以前村民们没少去庙上烧香磕头,不但没富起来,反 倒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为啥我们还要吃低保?为啥我们还很贫穷?为啥我们脱不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听贾宝玉说话时,不会一直目不斜视地盯着他的眼睛,因 为低头旁顾的娇羞更能表达出旷世的深情。 B.徐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描写的正是一 种倾听离别话语时的缱绻和羞涩。 C.我们民族的许多优点都来自对耳朵的倚重,倾听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性,它使我们 的羞感得以形成。 D.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国人崇尚“宁静致远”,信奉“沉默是金”,而在西 方人看来,这些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脱贫路上咱可不能掉队” ——李银行脱贫记 龚金星 腊八祭灶,新年来到。河南省项城市付集镇双庙村人声鼎沸。村民李银行承包的鱼塘边, 20 多个壮劳力甩掉棉衣,穿上胶皮裤,开始围网捕鱼。 上午 9 时,一挂鞭炮“噼噼啪啪”炸响,一串串网纲在鱼塘里跳跃,村民们齐心协力, 赶鱼拉网,一条条鲢鱼、鲫鱼、鲤鱼集入网底,翻滚着、跳跃着。 此时,李银行双手摁住一条大鱼,足有五六斤重,举过头顶,大声喊着:“俺靠养鱼也 能脱贫了,脱贫路上咱可不能掉队!” 李银行 48 岁,爹娘给他取名“银行”,希望他一辈子不受穷,但他却多灾多难。15 岁时,父母因病一年内相继去世,留给李银行的只有两间破屋和两万多元的债务。18 岁那 年,李银行到陕西一个砖窑厂打工,不但没有挣上钱,还落下了肝病。因为穷,快 30 岁了 才娶上媳妇。两个儿子出生后,他更是穷得揭不开锅,年年靠吃低保过日子。村里的老老少 少也没少帮他,但他还是过不去这个“穷坎”。 双庙村因村里有两座古庙而得名,以前村民们没少去庙上烧香磕头,不但没富起来,反 倒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为啥我们还要吃低保?为啥我们还很贫穷?为啥我们脱不了
贫?”村支部书记李民中说,“三问”在双庙村“砸”出了一个坑,大家伙不断地反思、讨 论。 村民们不看书,不读报,没有致富路子,整天瞎胡闹,经常因为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要让群众从根本上脱贫,就要先从思想上脱贫,同时实施产业扶贫,这样才能挖掉穷 根,摘掉穷帽。”项城市委书记刘昌宇说。 找到了“穷根”,就要摘掉“穷帽″。支部″一班人”经常组织大伙读书看报,参加培 训,外出考察,让贫困户先从思想上脱贫。随后,李民中发动全村“能人”,捐款集资200 多万元,修通了村里35公里水泥路,装上了路灯,接通了自来水,村子里顿时有了“精气 神” 2014年,李民中主动对接项城市松鑫服饰有限公司,在村里创办了两个厂房式“扶贫 车间”,让一些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看着—个个贫困户脱贫致富,李银行心里犯起了嘀咕,他找到李民中要求承包村里的坑 塘养鱼 人要争气,得靠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个样子,别人才看得起你。”李银行喷 着唾沫星子说,“俺家媳妇在村服装厂上班,一个月能挣一两千元,咱个大老爷们咋能光 闲着等救济?” 承包鱼塘的第一年,李银行顺风顺水,当年就看到了脱贫的希望。第二年,由于干旱和 技术不过关,鱼苗全死了,赔了个精光。失败反而激发了李银行的干劲,去年春天,在村委 会的帮助下,他贷了5万元款,对鱼塘进行了整修,好好学习养鱼技术,看着鱼儿-天天 长大,他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贫?”村支部书记李民中说,“三问”在双庙村“砸”出了一个坑,大家伙不断地反思、讨 论。 村民们不看书,不读报,没有致富路子,整天瞎胡闹,经常因为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要让群众从根本上脱贫,就要先从思想上脱贫,同时实施产业扶贫,这样才能挖掉穷 根,摘掉穷帽。”项城市委书记刘昌宇说。 找到了“穷根”,就要摘掉“穷帽”。支部“一班人”经常组织大伙读书看报,参加培 训,外出考察,让贫困户先从思想上脱贫。随后,李民中发动全村“能人”,捐款集资 200 多万元,修通了村里 3.5 公里水泥路,装上了路灯,接通了自来水,村子里顿时有了“精气 神”。 2014 年,李民中主动对接项城市松鑫服饰有限公司,在村里创办了两个厂房式“扶贫 车间”,让一些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看着一个个贫困户脱贫致富,李银行心里犯起了嘀咕,他找到李民中要求承包村里的坑 塘养鱼。 “人要争气,得靠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个样子,别人才看得起你。”李银行喷 着唾沫星子说,“俺家媳妇在村服装厂上班,一个月能挣一两千元,咱一个大老爷们咋能光 闲着等救济?” 承包鱼塘的第一年,李银行顺风顺水,当年就看到了脱贫的希望。第二年,由于干旱和 技术不过关,鱼苗全死了,赔了个精光。失败反而激发了李银行的干劲,去年春天,在村委 会的帮助下,他贷了 5 万元款,对鱼塘进行了整修,好好学习养鱼技术,看着鱼儿一天天 长大,他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鱼塘里,草绿鱼肥。乡亲们喊着号子,一网捞起两千多斤,大伙为李银行两年的辛苦叫 好。 网撒开致富路。看着盛满大盆小盂的红鲤鱼跳跃着幸福的“音符″,李银行激动地说 我这个“银行′,穷了半辈子,今年俺中了,全家收入三四万元,好日子真来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 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 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培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选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4.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双庙村村民李银行承包的鱼塘喜获丰收,采用了倒叙手法,使文章结构富 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B.李银行虽然取名“银行”,但却多灾多难,15岁时父母双双离世 他的只有两 间破屋和两万多元债务。 C.双庙村的村民们惯于烧香磕头,游手好闲,但神仙佛祖们并没有保佑他们村富起来, 双庙村反倒成了贫困村。 D.李银行在致富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承包鱼塘的第一年就看到了希望, 第二年却赔了个精光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腊月初八上午9点,李银行承包的鱼塘在一阵鞭炮声中开始赶鱼拉网,村民们齐心 协力,前来帮忙 B.乡亲们喊着号子帮李银行拉网收鱼,一网就能捞起两千多斤红鲤鱼,李银行两年的辛 苦换来了丰硕成果 C.李银行承包的鱼塘中,较大的一条鱼有五六斤重,李银行双手按住大鱼举过头顶 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D.李银行18岁外出打工不但没挣到钱还落下了肝病,快30岁才娶上媳妇,有了孩子后, 家境更加困顿
鱼塘里,草绿鱼肥。乡亲们喊着号子,一网捞起两千多斤,大伙为李银行两年的辛苦叫 好。 一网撒开致富路。看着盛满大盆小盂的红鲤鱼跳跃着幸福的“音符”,李银行激动地说: “我这个‘银行’,穷了半辈子,今年俺中了,全家收入三四万元,好日子真来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 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 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培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选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4.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写双庙村村民李银行承包的鱼塘喜获丰收,采用了倒叙手法,使文章结构富 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B.李银行虽然取名“银行”,但却多灾多难,15 岁时父母双双离世,留给他的只有两 间破屋和两万多元债务。 C.双庙村的村民们惯于烧香磕头,游手好闲,但神仙佛祖们并没有保佑他们村富起来, 双庙村反倒成了贫困村。 D. 李银行在致富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承包鱼塘的第一年就看到了希望, 第二年却赔了个精光。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A. 腊月初八上午 9 点,李银行承包的鱼塘在一阵鞭炮声中开始赶鱼拉网,村民们齐心 协力,前来帮忙。 B.乡亲们喊着号子帮李银行拉网收鱼,一网就能捞起两千多斤红鲤鱼,李银行两年的辛 苦换来了丰硕成果。 C. 李银行承包的鱼塘中,较大的一条鱼有五六斤重,李银行双手按住大鱼举过头顶, 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D.李银行 18 岁外出打工不但没挣到钱还落下了肝病,快 30 岁才娶上媳妇,有了孩子后, 家境更加困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