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型观察 ■ 参与型观察,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一起生活、工作,在 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看他们的言行。 ■观察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 ■特点:观察情境自然,即可获得当地社会文化的具体 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深入被观察者文化内部,了解他 们对于自己行为的解释;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关系 比较灵活,不是主动与被动的固定关系,而是融入了 参与双方的决策、选择和互动。 ■例如:对于“黑园”的调查
参与型观察 ◼ 参与型观察,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一起生活、工作,在 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看他们的言行。 ◼ 观察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 ◼ 特点:观察情境自然,即可获得当地社会文化的具体 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深入被观察者文化内部,了解他 们对于自己行为的解释;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关系 比较灵活,不是主动与被动的固定关系,而是融入了 参与双方的决策、选择和互动。 ◼ 例如:对于“黑园”的调查
非参与型观察 ■非参与型观察,观察者通常置身于被观察的世界之外, 作为旁观者了解事情的发展动态。 ■优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观察者可以使用录像机 对现场录像;研究者可以有一定的距离对研究对象进 行比较“客观”的观察。 ■弱点:观察情境容易失真,被研究者知道自己在被观 察,往往比参与型观察受到更多的“研究效应”或 “社会赞许”;研究者较难对研究现象进行比较深入 的了解;可能受到一些具体条件的限制,如因观察距 离较远,研究者看不到或听不清正在发生的事情
非参与型观察 ◼ 非参与型观察,观察者通常置身于被观察的世界之外, 作为旁观者了解事情的发展动态。 ◼ 优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观察者可以使用录像机 对现场录像;研究者可以有一定的距离对研究对象进 行比较“客观”的观察。 ◼ 弱点:观察情境容易失真,被研究者知道自己在被观 察,往往比参与型观察受到更多的“研究效应”或 “社会赞许”;研究者较难对研究现象进行比较深入 的了解;可能受到一些具体条件的限制,如因观察距 离较远,研究者看不到或听不清正在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