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自然秩序”的思想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来的。斯密认为自然秩序是从人的本性产生而又符合人 的本性的秩序,并把是否苻合人性作为区分“人为秩序”和“自然秩序”的根本标志。他认为人的本性 是利已的 其实,人的本性在本贗上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性贗决定的、因而是具体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不能把本主义制度下产者利己的本性作为一切社会形态中人的本性。自然秩序思想反映了处于上升 阶段的产业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总之,斯密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认为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 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与此相应,他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在他 看来,国家的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设 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三个方面。 ☆ 阁下什么也 我怎样治 别管,把一切都 理国家,才能富 交给市场吧。 国裕民呢? 守夜人 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自由贸易是自由放任的重要内容。斯密认为,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不只限于国内贸易, 对外贸易同样可以给参与国带来利益。 小麦 劳动日我产量(吃)分动日数产量(区) 法国 100 100 英国 150 50 斯密的政策主张9
假设英、法两国各拥有200个劳动日的社会资源,如果两国间不存在分工,则两国只能各 获得50吨小麦和20匹布 同样生产50吨小麦,法国需要100个劳动日,而英国却需要150个;同样生产20匹布, 英国只需要50个劳动日,而法国却需要100个。显然,两国在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上各有各 的优势 如果按成本高低进行国际分工,法国专门生产小麦,英国专门生产布,情况如下表。 小麦 布 劳动日数产量(吨)劳动日数一一产量(匹) 法国 英国 0 200 8 然后,法国用100个劳动日生产的50吨小麦与英国100个劳动日生产的40匹布交换,两 国各得50吨小麦、40匹布。与分工前(两国均得50吨小麦、20匹布)相比,两国在所得小 麦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各多获得20匹布。 ◎两国以相同的投入各自多获得20匹布,出现这种奇迹的原因在哪儿呢? 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 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 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 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人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各国多获得的利益,是由国际分工带来的。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 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 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从根 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10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时代的产物 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李嘉图生活的时代,英国的经济社会处于一种什么状况呢? 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不仅到处都在建大工厂,形成许多工业基地,而且各 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数十倍乃至成百上千偕地提高。英国逐步确立并巩固其在世界工业领域里的 绝对优势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另一方面,由于地主贵族在英国下院占优势,英国“谷物法”自1815年起实施。该法案 规定,当国内市场上的谷物价格低于1夸特80先令时,禁止外国谷物进口,以维持国内谷物 的价格 19世纪英国典型的工业区 产业革命的发展给英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谷物法案对英国资产阶级有何影响?为什么? 产业革命使英国实现了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 的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工业资产阶级一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 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实行自由贸易,以便在国际市场上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利 润和廉价的原材料。 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市场谷物价格昂贵。这 方面提高了雇佣工人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提高了地租,致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利减少。同 时,谷物价格的提高必然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这不利于降低英国产品价格,提高英国产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11
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19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贵族的影响,取消政 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废除“谷物法”,发展自由贸易。时代的发展,呼唤新理论的出现。 相关链接 大卫·李嘉图(172—1823),英国经济学家,货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完成者。曾从事证券交易活动,参加当时经济问题的争论,代表产业产阶 级的利益,反对英格兰银行发行不兑现的镮行券,要求稳定通賃;反对“谷物 法”,和代表地主阶缀利益的马尔萨斯对立。在经济理论上,提出了在資产 阶级眼界内所能达到的最彻底的劳动偷值论。他以此为基础,说明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内在联系,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冲突,对经济科学的发展有 很大影响。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提出:资本的丧失可能立刻把一个经济增长中的国家变为停滞的国家。一个国家只 有在它积累资本的时候才是前进的。 李嘉图认为:财富往往是在地租稳定甚或下降的时候增加得最为迅速。 ◎在李嘉图看来,国家财富增长的条件是什么? 李喜图认为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条件? 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 必要条件。由于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而积累资本来自 利润,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在他看来,收入 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为了考察收入分配问题,李嘉图首先研究了商品的价值。 李嘉图关于商品价值的认识 种商品 效用对于交换价 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 如果没有用就 值说来是绝对不可缺 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换价值 不会具有交换 少的,但它不能成为 是由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 价值 交换价值的尺度。 耗费的劳动量来调节的。 12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李嘉图的观点与斯密的观点相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 不同点? ◎在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上,李嘉图的观点与斯密的观点相比较,有何不同? 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 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 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来决定。 谈到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李嘉图进一步指出: ◇商品的价值与投在它们生产上的劳动成比例;这里的劳动不仅包括 投在商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也包括投在实现该劳动所需要的一切器具 或机器上的劳动 ◇一切商品,不论是工业制成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规定其价值 的永远不是在极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时用的较小量劳动,而是不享有这 种便利的人进行生产时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 ◎上述材料表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哪些贡献? 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 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 的内容。 专家点评 李轟图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髙峰。但由于他把商品生产看成永怔的,所以他无法 理解价值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由于解决不了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货本的交换規律之间的矛盾,以及价值規律与等量貨本获得等量利 润的规律之间的矛盾,李嘉图体系最终走向了解体。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