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太多的事因为环境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不同,而使人的遭遇不同。 而面对死亡,没有人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使他与“死亡”的关系得以改善得与众 不同。 “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 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圣经·传道书》2: 163:19) 在已故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统的家里,存放着一只停止摆动的钟。钟面上指针 指的时刻就是总统死的那一刻。前去吊念参观的人,看到这只钟,心里好像被什 么刺了一下似的。因为他们看到了时钟后面还有那只人的“心钟”。当心跳停止 时,时钟也就应该停了。因为人生命的终止,就是他时间的终止。对于每一个人 而言,不论你曾经是那么叱咤风云,墙上时钟指针所指向的任何时刻,都有可能 而且必然有一个时刻是你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刻 死是“世人必走的路”(《圣经·列王记上》2:2) 美国纽约曾有一位所谓的“玄学大师”,名叫克弗尔。他主持“美国玄学学 院”,专门传授“长生不老”的玄学。门生约有五千。然而,这位声称自己永远 不死的大师,享年五十九岁就撒手尘世,不能不说是个讽刺。 “太阳纵然还很美丽,但最后都总要西沉——不管他愿不愿意”。(海涅《诗 歌集》)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典籍中,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传说多而又多,而且 都十分精彩纷呈,美妙得引人入胜。直到今日,中国许多儿童的精神食粮中还不 乏神仙的身影,不乏成仙的说教,其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然而,不管你文学小 说如何喧闹折腾,严肃的史书告诉人们:长生只是一种企望、一种梦想、一种潜 意识的自然向往,甚至只是一种本能的追求。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尤其是 帝王贵族、高官名士,生活优裕、乘龙驭凤,春风得意,当然企盼“幸福生活万 年长”,巴不得这自由享乐的生存环境像今日电视里的画面永远“定格” 为求长生,秦始皇几次亲赴蓬莱,并挥兵于海上射姣求仙。结果,仙不得见, 转而大兴土木,修造陵墓 为求长生,汉武帝召见方士,礼遇有加,并习练长生之术,却仍然无法不死。 为求长生,唐太宗坚持服丹,不仅自己中毒身亡,五十三岁就告别人间。唐 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个个也都步了他的后尘 有养生之道,无长生之方”。 看来,这句俗语是在一个又一个死亡事实的面前所得出的一个并不情愿的归 纳! 还有一个很有趣味的故事: 楚王到处求仙访道,欲求不死之药。某日,有人来楚宫献“不死之药”。不 巧迎面遇到一个王宫卫队的射手。射手问:“这是什么?”答:“不死之药”。 射手想,既然是不死之药,吃则永远不死,就一把夺过来把药给吞下了。楚王自 然怒不可遏,下令斩杀射手。射手有些辨白本领,就说:“皇上,这人说那药 是不死之药,我刚下肚,你就要杀我,说明这是‘死药’,因而这人分明是在欺 骗国王。要是今日杀了我这无罪亡人,无异让天下人皆知,国王宁愿听凭别人欺 骗… 毫无疑问,死是无法改变的结局。死寓于生,生趋于死。日复一日,年复 年地活着,也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接近死亡
6 世界上有太多的事因为环境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不同,而使人的遭遇不同。 而面对死亡,没有人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使他与“死亡”的关系得以改善得与众 不同。 “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 “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圣经·传道书》2: 16 3:19) 在已故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统的家里,存放着一只停止摆动的钟。钟面上指针 指的时刻就是总统死的那一刻。前去吊念参观的人,看到这只钟,心里好像被什 么刺了一下似的。因为他们看到了时钟后面还有那只人的“心钟”。当心跳停止 时,时钟也就应该停了。因为人生命的终止,就是他时间的终止。对于每一个人 而言,不论你曾经是那么叱咤风云,墙上时钟指针所指向的任何时刻,都有可能 而且必然有一个时刻是你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刻。 死是“世人必走的路”(《圣经·列王记上》2:2) 美国纽约曾有一位所谓的“玄学大师”,名叫克弗尔。他主持“美国玄学学 院”,专门传授“长生不老”的玄学。门生约有五千。然而,这位声称自己永远 不死的大师,享年五十九岁就撒手尘世,不能不说是个讽刺。 “太阳纵然还很美丽,但最后都总要西沉——不管他愿不愿意”。(海涅《诗 歌集》)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典籍中,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传说多而又多,而且 都十分精彩纷呈,美妙得引人入胜。直到今日,中国许多儿童的精神食粮中还不 乏神仙的身影,不乏成仙的说教,其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然而,不管你文学小 说如何喧闹折腾,严肃的史书告诉人们:长生只是一种企望、一种梦想、一种潜 意识的自然向往,甚至只是一种本能的追求。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尤其是 帝王贵族、高官名士,生活优裕、乘龙驭凤,春风得意,当然企盼“幸福生活万 年长”,巴不得这自由享乐的生存环境像今日电视里的画面永远“定格”。 为求长生,秦始皇几次亲赴蓬莱,并挥兵于海上射姣求仙。结果,仙不得见, 转而大兴土木,修造陵墓。 为求长生,汉武帝召见方士,礼遇有加,并习练长生之术,却仍然无法不死。 为求长生,唐太宗坚持服丹,不仅自己中毒身亡,五十三岁就告别人间。唐 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个个也都步了他的后尘。 “有养生之道,无长生之方”。 看来,这句俗语是在一个又一个死亡事实的面前所得出的一个并不情愿的归 纳! 还有一个很有趣味的故事: 楚王到处求仙访道,欲求不死之药。某日,有人来楚宫献“不死之药”。不 巧迎面遇到一个王宫卫队的射手。射手问:“这是什么?”答:“不死之药”。 射手想,既然是不死之药,吃则永远不死,就一把夺过来把药给吞下了。楚王自 然怒不可遏,下令斩杀射手。射手有些辨白本领,就说:“皇上,这人说那药 是不死之药,我刚下肚,你就要杀我,说明这是‘死药’,因而这人分明是在欺 骗国王。要是今日杀了我这无罪亡人,无异让天下人皆知,国王宁愿听凭别人欺 骗„„” 毫无疑问,死是无法改变的结局。死寓于生,生趋于死。日复一日,年复一 年地活着,也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接近死亡
“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晃动着一个小黑点,待看清楚时,才知道那原来是自 己的一个坟墓”。(一一契柯夫) 死亡的脚步以铁的法则向前迈进,任何人最多只能延缓死亡或叫那个“小黑 点”放慢走近自己的脚步。却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它前来与你“握手” 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这场战争 无人能免,邪恶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恶的人”。(《圣经·传道书》8:8) 在生命与死亡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人能逃避这战火的漫延,无人能免 疫这死亡的毒素。这曾经使多少英雄好汉感到悲哀。 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成吉思汗比较睿智。尽管这位好汉武功盖世 但面对死亡的驾临,他显得百愁莫展,无可奈何。临终前,金国使者献明珠求降, 然而成吉思汗叹道:“纵使明珠千颗,又怎能让我多活一口呢?” 日头出来,回头落下,一代复一代,吹去多少雪月风花,卷走多少风云人物 有谁能保证自己是永不被尘封湮灭的那一个 人人都想追求长寿。然而,长寿的动物,口碑倒并不见好。民谚所谓千年的 王八、一百年的老刺猬,便有着对老态之萎缩、枯朽的嘲讽。其实,不知有没有 人注意,这个长寿的“寿”字里面有一个“寸”字?寿该希望是长的,为什么要 在里面藏有一个明显具有“短”意的“寸”字?这不就在告诉热衷于追求长寿 之人们一个并不中听的信息么? 在某博物馆里,看见一个数百年前的沙钟,是用瓶子制成的。瓶的上部装满 了细沙,中部是一个很细小的颈口,细沙由口慢慢漏下,按其速度计时。细沙漏 下时,由中心部分开始,周围靠瓶的沙不见变动。但是当中心的沙漏完时,四周 的沙便突然塌下——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人生也正是这样:突然来到 尽头,一切都就完了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余弗闻”。 仰望茫茫无垠之宇宙穹苍,回想人类个体的渺小和短暂。不得不使伟大的诗 人屈原发出如此悲怆和孤寂的感喟! 随着人类文明进展,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食物渐渐充足,疾病得到控 制。从而使非自然死亡率大大降底,寿命渐渐延长。于是,又有人萌发奇想:随 着文明进展,人类是否可以把寿命增长到几百岁,乃至最终与死亡告别? 无论从生物学、生命科学等研究结论,完全否定了这种人的奢望。科学的昌 明和医疗技术的先进不可能超越人寿命的极限。 按旧约《圣经》的记载,旧约人物约伯他很早就提出了人类生命是由造物主 所限定的 “人的日子既然限定,他的月数在你那里,你也派定他的界限,使他不能越 过。”(《圣经·约伯记》14:5) 对一些特别的人,似乎上帝用特殊的方法为他们设计安排了一定的寿数。又 用神权保守他们活到那个日子,直到息劳谢世!但无论何人,总归也有“日子满 足”、“时候到了”的时限。以下是《圣经》对一些重要人物逝世的描述 “以撒年纪老迈,日子满足,气绝而死”。(《圣经·创世记》35:29) 大卫“年纪老迈,日子满足,享受丰富、尊荣,就死了”。(《圣经·列 代志上》29:28) “约伯年纪老迈,日子满足而死。”以圣经·约伯记》42:17) 我“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圣经·约翰福音》13:1)
7 “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晃动着一个小黑点,待看清楚时,才知道那原来是自 己的一个坟墓”。(--契柯夫) 死亡的脚步以铁的法则向前迈进,任何人最多只能延缓死亡或叫那个“小黑 点”放慢走近自己的脚步。却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它前来与你“握手”。 “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这场战争, 无人能免,邪恶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恶的人”。(《圣经·传道书》8: 8) 在生命与死亡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人能逃避这战火的漫延,无人能免 疫这死亡的毒素。这曾经使多少英雄好汉感到悲哀。 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成吉思汗比较睿智。尽管这位好汉武功盖世, 但面对死亡的驾临,他显得百愁莫展,无可奈何。临终前,金国使者献明珠求降, 然而成吉思汗叹道:“纵使明珠千颗,又怎能让我多活一口呢?” 日头出来,回头落下,一代复一代,吹去多少雪月风花,卷走多少风云人物? 有谁能保证自己是永不被尘封湮灭的那一个? 人人都想追求长寿。然而,长寿的动物,口碑倒并不见好。民谚所谓千年的 王八、一百年的老刺猬,便有着对老态之萎缩、枯朽的嘲讽。其实,不知有没有 人注意,这个长寿的“寿”字里面有一个“寸”字?寿该希望是长的,为什么要 在里面藏有一个明显具有“短”意的“寸”字?这不就在告诉热衷于追求长寿 之人们一个并不中听的信息么? 在某博物馆里,看见一个数百年前的沙钟,是用瓶子制成的。瓶的上部装满 了细沙,中部是一个很细小的颈口,细沙由口慢慢漏下,按其速度计时。细沙漏 下时,由中心部分开始,周围靠瓶的沙不见变动。但是当中心的沙漏完时,四周 的沙便突然塌下——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人生也正是这样:突然来到 尽头,一切都就完了。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余弗闻”。 仰望茫茫无垠之宇宙穹苍,回想人类个体的渺小和短暂。不得不使伟大的诗 人屈原发出如此悲怆和孤寂的感喟! 随着人类文明进展,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食物渐渐充足,疾病得到控 制。从而使非自然死亡率大大降底,寿命渐渐延长。于是,又有人萌发奇想:随 着文明进展,人类是否可以把寿命增长到几百岁,乃至最终与死亡告别? 无论从生物学、生命科学等研究结论,完全否定了这种人的奢望。科学的昌 明和医疗技术的先进不可能超越人寿命的极限。 按旧约《圣经》的记载,旧约人物约伯他很早就提出了人类生命是由造物主 所限定的: “人的日子既然限定,他的月数在你那里,你也派定他的界限,使他不能越 过。”(《圣经·约伯记》14:5) 对一些特别的人,似乎上帝用特殊的方法为他们设计安排了一定的寿数。又 用神权保守他们活到那个日子,直到息劳谢世!但无论何人,总归也有“日子满 足”、“时候到了”的时限。以下是《圣经》对一些重要人物逝世的描述: “以撒年纪老迈,日子满足,气绝而死”。(《圣经·创世记》35:29) 大卫“年纪老迈,日子满足,享受丰富、尊荣,就死了”。( 《圣经·列 代志上》29:28) “约伯年纪老迈,日子满足而死。”以圣经·约伯记》42:17) 我“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圣经·约翰福音》13:1)
“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圣经·提摩大后书》4:7) 基督教真理承认人的生命由神掌握,但也不否认人类客观的卫生条件、主观 的养生之道及个人的体育锻炼对人体质的影响。然而,人对自身寿命的争取和努 力其果效显得多么的软弱!正如英国作家王尔德所说: 现代人什么都逃避得了,就是死亡无法逃过。” 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圣经·传道书》7:2) 一位十分挚爱生命的朋友,健康偏偏很差。最后他只好听从医生劝告,换换 环境,选地为良。于是外出旅行,便于选择合宜之地定居。他来到一个山明水秀 的乡村,就问当地居民:“这里人的死亡率如何?” 哦,这个么,还不是跟别处一样 到底怎么样呢”?这位朋友有些心急了 每个人都得死一次!”那居民十分坦然地说。 人无论去那儿,无论去干什么。他忠实的伙伴—一死亡,都会永远跟着 阿索尔·富加德) 人无论如何富有,不能用钱向神买赎生命,要人长生不死需付出的代价极重, 世上无人有能力办到,企妄长生的人,还是早些罢休吧 “那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将 赎价给神。叫他长远活着,不见朽坏,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只可永远罢休! (《圣经·诗篇》49:6-9) 传说有人曾与“死亡”订过协议,说他愿意到时随死亡而去。但讲定死亡必 须预先有所通知 后来,某日那人突然离世而去。他不服,对死亡说:“你怎么可以违约? 声不吭就把我带走了呢”? 死亡道:“谁说我没捎信给你?你去照照镜子,看看你的头发,本来乌黑发 亮的秀发如今怎么变得稀疏而发白?还有你的牙,还像过去一样洁白整齐么?你 的腿还像过去一样灵活么?……” “好了!我懂了。原来这就是信号啊,我怎么一点不注意呢?”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诚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 (《圣经·传道书》12:13)
8 “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圣经·提摩大后书》4:7) 基督教真理承认人的生命由神掌握,但也不否认人类客观的卫生条件、主观 的养生之道及个人的体育锻炼对人体质的影响。然而,人对自身寿命的争取和努 力其果效显得多么的软弱!正如英国作家王尔德所说: ‘现代人什么都逃避得了,就是死亡无法逃过。” “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圣经·传道书》7:2) 一位十分挚爱生命的朋友,健康偏偏很差。最后他只好听从医生劝告,换换 环境,选地为良。于是外出旅行,便于选择合宜之地定居。他来到一个山明水秀 的乡村,就问当地居民:“这里人的死亡率如何?” “哦,这个么,还不是跟别处一样”。 “到底怎么样呢”?这位朋友有些心急了。 “每个人都得死一次!”那居民十分坦然地说。 “人无论去那儿,无论去干什么。他忠实的伙伴——死亡,都会永远跟着 他”。(一阿索尔·富加德) 人无论如何富有,不能用钱向神买赎生命,要人长生不死需付出的代价极重, 世上无人有能力办到,企妄长生的人,还是早些罢休吧! “那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将 赎价给神。叫他长远活着,不见朽坏,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只可永远罢休! (《圣经·诗篇》49:6-9) 传说有人曾与“死亡”订过协议,说他愿意到时随死亡而去。但讲定死亡必 须预先有所通知。 后来,某日那人突然离世而去。他不服,对死亡说:“你怎么可以违约?一 声不吭就把我带走了呢”? 死亡道:“谁说我没捎信给你?你去照照镜子,看看你的头发,本来乌黑发 亮的秀发如今怎么变得稀疏而发白?还有你的牙,还像过去一样洁白整齐么?你 的腿还像过去一样灵活么?„„” “好了!我懂了。原来这就是信号啊,我怎么一点不注意呢?”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诚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 分„„”(《圣经·传道书》12:13)
死后且有审判 (来9:27) “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这两句话,写在同一节经文里。但是 有不少人无可奈何地承认第一句,却硬着颈项否定第二句:“死后且有……” 死后也有什么呢?不是说,“死了、死了,一死百了”么?不是说,“人死 如灯灭,死后一切都完结”吗?不是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么?怎么还有“死 后……”人“死后”不就是没有了么? 对于那些生前无恶不作的人来说,死后最好没有什么,因为他们生前最讨厌 那句别人不知骂过他们多少遍的话:“你死后会有报应的!”要是真的死后还有 什么审判之类,那岂不大被嘲笑了?多没面子! 对于一般的大众来说;听说要受“审判”,总也感到是什么烦的事。难道生 前的劳苦愁烦还折腾得不够?不是说是“安息”了么?怎么又来一个审判?真 没完! 其实,人死后有审判,并不是上苍故意与人为难,也非他原本决定要做的事, 乃是因为人类的违逆和不洁行为所引发。受造者的弯曲使得创造者不得不显明他 的公义与审判。不但是在当代或在历史中有审判,更显明人类历史结束之后永远 的审判。而后者的审判是最根本的。中国人不是有个成语叫“盖棺定论”么? 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圣经·传 道书》12:14) “案卷展开了……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 判。”(《圣经·启示录》20:12) 案卷一词的原义是指有许多页数并且一边被封钉的书。世上每一个人的一生 都个别地被记载在天上的书卷上。神在天上使用特别的书卷记录了人一生中的 言一行。当有的人自作聪明认为他作的事“神不知,鬼不觉”时,却不知已是“天 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人平时讲过的“闲话”“悄悄话”,到审判之日,也 必一一供布于众: “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 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圣经·马太福音》12:36-37 也许有人以为这太夸张了吧!人一生这么多的话何以记下来?将来又如何供 出来?其实,如今科技发达了,录音、录像带已经快要淘汰,被先进的激光光盘 以及更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取而代之。据说,一个庞大的图书馆,只要用一个计算 机软盘就可把里面所有书的内容尽收其中。人的能力尚且如此高明,而况神呢? 《圣经》中多次表明,神是“审判之主”! 有审判众人的神……”《圣经·希伯来书》12:23 “…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圣经·创世纪》18:25) “……愿审判人的耶和华…··判断是非”。(《圣经·士师记》11:27) “……审判世界的主啊,求你挺身而立”。(《圣经·诗篇》94:2) 他审判的原则是: 神必照真理审判”。(《圣经·罗马书》2:2) 按各人行为审判”。(《圣经·彼得前书》1:17) 尽管《圣经》强调,他审判是根据个人的行为,但不必把这“行为”二字的 意义局限于人外表,就如那些常人能觉察到的行动。事实上他不仅要顾到人的行 为,还要监察人内心深处的心思意念。 “神籍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圣经·罗马书》2:16)
9 死后且有审判 (来 9:27) “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这两句话,写在同一节经文里。但是, 有不少人无可奈何地承认第一句,却硬着颈项否定第二句:“死后且有„„” 死后也有什么呢?不是说,“死了、死了,一死百了”么?不是说,“人死 如灯灭,死后一切都完结”吗?不是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么?怎么还有“死 后„„”人“死后”不就是没有了么? 对于那些生前无恶不作的人来说,死后最好没有什么,因为他们生前最讨厌 那句别人不知骂过他们多少遍的话:“你死后会有报应的!”要是真的死后还有 什么审判之类,那岂不大被嘲笑了?多没面子! 对于一般的大众来说;听说要受“审判”,总也感到是什么烦的事。难道生 前的劳苦愁烦还折腾得不够?不是说是“安息”了么?怎么又来一个审判?真 没完! 其实,人死后有审判,并不是上苍故意与人为难,也非他原本决定要做的事, 乃是因为人类的违逆和不洁行为所引发。受造者的弯曲使得创造者不得不显明他 的公义与审判。不但是在当代或在历史中有审判,更显明人类历史结束之后永远 的审判。而后者的审判是最根本的。中国人不是有个成语叫“盖棺定论”么? “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圣经·传 道书》12:14) “案卷展开了„„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 判。”(《圣经·启示录》20:12) 案卷一词的原义是指有许多页数并且一边被封钉的书。世上每一个人的一生 都个别地被记载在天上的书卷上。神在天上使用特别的书卷记录了人一生中的一 言一行。当有的人自作聪明认为他作的事“神不知,鬼不觉”时,却不知已是“天 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人平时讲过的“闲话”“悄悄话”,到审判之日,也 必—一供布于众: “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 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圣经·马太福音》12:36 一 37) 也许有人以为这太夸张了吧!人一生这么多的话何以记下来?将来又如何供 出来?其实,如今科技发达了,录音、录像带已经快要淘汰,被先进的激光光盘 以及更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取而代之。据说,一个庞大的图书馆,只要用一个计算 机软盘就可把里面所有书的内容尽收其中。人的能力尚且如此高明,而况神呢? 《圣经》中多次表明,神是“审判之主”! “„„有审判众人的神„„”《圣经·希伯来书》12:23) “„„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圣经·创世纪》18:25) “„„愿审判人的耶和华„··判断是非”。(《圣经·士师记》11:27) “„„审判世界的主啊,求你挺身而立”。(《圣经·诗篇》94:2) 他审判的原则是: “神必照真理审判”。(《圣经·罗马书》2:2) “按各人行为审判”。(《圣经·彼得前书》1:17) 尽管《圣经》强调,他审判是根据个人的行为,但不必把这“行为”二字的 意义局限于人外表,就如那些常人能觉察到的行动。事实上他不仅要顾到人的行 为,还要监察人内心深处的心思意念。 “神籍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圣经·罗马书》2:16)
“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圣经·哥林多 前书》4:5) 神对人类行为的记载,不只外在可见的行为,还包括内在思念、意图及最深 处的动机。作为将来审判的依据。 在人的历史和传记中,有不少事的记录是并不真确的,有的过分描写,有的 是歪曲事实,有的隐避不记。但神案卷的记录则绝对“保真”!丝毫不爽。也许 在人前,对有些事人可以隐庇或躲闪;但人在神面前,却是无法保密或回避: “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圣经·希 伯来书》4:13下) 人间的法庭审判人需要证人、证据,可当人在无所不知的神面前受审判时, 用不着人来见证什么,也无法请高明的“律师”来为你辩护或推托罪责。《圣经》 “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为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其实,即使神那里没有“案卷”,而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也有一部隐密的案卷 它记录了人一生中大小事情。有美丽、快乐、光荣、可爱、令人回味的一页,也 有羞耻、污秽、犯罪、欺诈、令人呕心的一页。作家惠蒂尔在他的《写在一位女 士的纪念册上》的话说: “人一生是一本记事本,写满了好事或坏事,真理与谬误。有福的天使翻阅 我们度过的岁月,(如果上帝允许的话)。他们带着微笑阅读我们的好事,然而, 他们也用泪珠使那些坏事模糊”。 多么生动形象又逼真的描写。事实上不仅天使在阅读时有欢笑或眼泪。这记 录一生的案卷就是叫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自己翻阅,恐怕也不会那么无动于衷。 当揭开那美丽的一篇,必然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并且愿意向身边的人张扬。 可是,当翻到那丑恶的一页时,必定心慌意乱,想方设法竭力地遮掩它。生怕他 人会发现。因为这里面所记录的事,可能连你的爱人都未曾听说过,却实事求是, 清清楚楚地印在这部隐密的案卷中。它不是纸的,也不是布的,既不像录音带, 也不像CD片。这案卷写进在你的生命中。人离世时,属物质的东西都将过去废 坏,唯有这案卷带至神的宝座前,人必须面对这无可逃脱的审判。 “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圣经·罗马书》14:12) 人的判断常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种、社会地位、外表相貌、财富、学 历等等,但神的审判不受任何事物影响或左右: 耶和华不象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圣经·撒母耳 记上》)16:7) “神不偏待人。”(《圣经·罗马书》2:11) 很有趣味的是,这“偏待”一词,照钦定本圣经的字面意思是:“面子”。 社会上很多人办什么事都希望他人给予“面子”,可是,到了审判大日,在神宝 座前,谁也休想神给他予以特别的“优惠’与“面子”,除非他生前就能因信基 督而得蒙神思典的庇护!但即便如此,信徒也必须接受基督台前的审判。然而这 是最先审判的一群,不是为被定罪,而是为得赏赐 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圣经·彼得前书》4:17-18) 信他(基督)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 (《圣 经·约翰福音》3:18)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 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圣经·约翰福音》5:24)
10 “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圣经·哥林多 前书》4:5) 神对人类行为的记载,不只外在可见的行为,还包括内在思念、意图及最深 处的动机。作为将来审判的依据。 在人的历史和传记中,有不少事的记录是并不真确的,有的过分描写,有的 是歪曲事实,有的隐避不记。但神案卷的记录则绝对“保真”!丝毫不爽。也许 在人前,对有些事人可以隐庇或躲闪;但人在神面前,却是无法保密或回避: “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圣经·希 伯来书》4: 13 下) 人间的法庭审判人需要证人、证据,可当人在无所不知的神面前受审判时, 用不着人来见证什么,也无法请高明的“律师”来为你辩护或推托罪责。《圣经》 说: “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为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其实,即使神那里没有“案卷”,而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也有一部隐密的案卷。 它记录了人一生中大小事情。有美丽、快乐、光荣、可爱、令人回味的一页,也 有羞耻、污秽、犯罪、欺诈、令人呕心的一页。作家惠蒂尔在他的《写在一位女 士的纪念册上》的话说: “人一生是一本记事本,写满了好事或坏事,真理与谬误。有福的天使翻阅 我们度过的岁月,(如果上帝允许的话)。他们带着微笑阅读我们的好事,然而, 他们也用泪珠使那些坏事模糊”。 多么生动形象又逼真的描写。事实上不仅天使在阅读时有欢笑或眼泪。这记 录一生的案卷就是叫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自己翻阅,恐怕也不会那么无动于衷。 当揭开那美丽的一篇,必然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并且愿意向身边的人张扬。 可是,当翻到那丑恶的一页时,必定心慌意乱,想方设法竭力地遮掩它。生怕他 人会发现。因为这里面所记录的事,可能连你的爱人都未曾听说过,却实事求是, 清清楚楚地印在这部隐密的案卷中。它不是纸的,也不是布的,既不像录音带, 也不像 CD 片。这案卷写进在你的生命中。人离世时,属物质的东西都将过去废 坏,唯有这案卷带至神的宝座前,人必须面对这无可逃脱的审判。 “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圣经·罗马书》14:12) 人的判断常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种、社会地位、外表相貌、财富、学 历等等,但神的审判不受任何事物影响或左右: “耶和华不象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圣经·撒母耳 记上》)16:7) “神不偏待人。”(《圣经·罗马书》2:11) 很有趣味的是,这“偏待”一词,照钦定本圣经的字面意思是:“面子”。 社会上很多人办什么事都希望他人给予“面子”,可是,到了审判大日,在神宝 座前,谁也休想神给他予以特别的“优惠’与“面子”,除非他生前就能因信基 督而得蒙神思典的庇护!但即便如此,信徒也必须接受基督台前的审判。然而这 是最先审判的一群,不是为被定罪,而是为得赏赐。 “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圣经·彼得前书》4:17—18) “信他(基督)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 ”(《圣 经·约翰福音》3:18)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 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圣经·约翰福音》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