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第二节 小儿贫血 第三节 急性白血病 第四节 出血性疾病
1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第二节 小儿贫血 第三节 急性白血病 第四节 出血性疾病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一,小儿造血特点 3-10W-卵黄囊 胚胎期 8W个-5月高峰期-6月-生后4~5日一肝(脾) 5月-出生一骨髓 骨髓造血:红骨髓一黄髓 生后 髓外造血: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严重或造血需要 增加时,肝恢复胎儿造血功能,同时肝、脾、 林巴肿大外周出现有核红细胞和中幼粒细胞。 2
2 一.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 3-10W—卵黄囊 8W↑-5月高峰期-6月↓-生后4~5日—肝(脾) 5月-出生—骨髓 生后 骨髓造血:红骨髓—黄髓 髓外造血: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严重或造血需要 增加时,肝恢复胎儿造血功能,同时肝、脾、 淋巴肿大外周出现有核红细胞和中幼粒细胞。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二.小儿血液特点 红细胞、血红蛋白:生理性贫血(10天一2-3月) 白细胞数与分类: 中粒 中性粒细胞 两个交叉 淋巴细胞 淋巴 白细胞总数:逐渐减少 4-6天 4-6岁 新生儿10%体重 血容量 相对多 >10岁8%体重 3
3 二.小儿血液特点 红细胞、血红蛋白:生理性贫血(10天—2-3月) 血容量 新生儿10%体重 >10岁8%体重 相对多 白细胞数与分类: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白细胞总数:逐渐减少 4-6天 4-6岁 中粒 淋巴 两个交叉
第二节小儿贫血 一概述 1.贫血概念 指末梢血中单位容量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Hb g/L 国内 WHO 新生儿≤145 6月6岁≤110 1~4月<90 6~14岁≤120 4≈6月<100 2.贫血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Hb g/L 90~12060~90 30~60 <60 RBC(1012L3~4 23 1~2 <1 3贫血分类:按病因、形态分 4
4 一.概述 6月~6岁< 110 6~14岁< 120 Hb g/L 新生儿< 145 1.贫血概念 指末梢血中单位容量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国内 WHO 1~ 4月<90 4~ 6月<100 3.贫血分类:按病因、形态分 2.贫血分度 Hb g/L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90~ 120 60 ~ 90 30 ~ 60 < 60 RBC(1012/L 3 ~ 4 2 ~3 1 ~2 < 1 第二节 小儿贫血
二.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一)护理评估(收集资料) 先天性储铁不足一妊娠史(后3个月) 铁摄入不足(重要)一喂养史 1.健康史 生长发育快一成长史 、丢失过多和(或)吸收减少一疾病史 2.临床表现:6个月至2岁多见 起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 甲床最明显。头发枯黄、倦急乏力、异食癖(喜 食泥土、煤渣等)。重者可出现口腔炎、舌乳头 萎缩、吸收不良综合征、心脏扩大或心力衰蝎等。 年长儿童可诉头晕、眼前发黑、可鸣等。肝、脾 可轻度肿大(髓外造血)。 5
5 二.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一) 护理评估(收集资料) 1.健康史 先天性储铁不足—妊娠史(后3个月) 铁摄入不足(重要)—喂养史 生长发育快—成长史 丢失过多和(或)吸收减少—疾病史 2.临床表现:6个月至2岁多见 起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 甲床最明显。头发枯黄、倦怠乏力、异食癖(喜 食泥土、煤渣等)。重者可出现口腔炎、舌乳头 萎缩、吸收不良综合征、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等。 年长儿童可诉头晕、眼前发黑、可鸣等。肝、脾 可轻度肿大(髓外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