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模) 语文试题 命题:安庆市高考命题研究课题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中,每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颤抖/打颤头鱼/鱼色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B.慰齄/狼籍佝偻/伛偻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C.横财/强横辟谣/精辟厚占薄今/厚积薄发 D.蹊跷/蹊径歌曲/元曲数见不鲜/鲜为人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运用正确的——句是() A.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历史记载以前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的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 的形象 C.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D.这里仅就我们常接触的几种关系谈个人的体会,一孔之见,姑妄言之,希望大家指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尊老爱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 中反映 B.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负担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这自然有时代发展的客观原因,也 关系到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 C.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变 得日益狭窄,这成了一一个焦点问题 D.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才 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4.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值得我们重视。含有音 译成分的外来词有:(一)纯音译,如布丁;(二)半音半意译,如千瓦;(三)音译加类别,如卡片;(四)音意 兼译,如俱乐部。下列外来词依此顺序排列的选项是: A.嬉皮、啤酒、吉他、华尔街B.吉他、华尔街、啤酒、嬉皮· C.吉他,嬉皮、啤酒、华尔街D。啤酒、吉他、华尔街、嬉皮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和而不同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为实现和谐的 追求,中国文化提供了两大法宝,一是“和”,一是“中"。 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以 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为贵”一词出自《论语》,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主张借
- 1 - 2008 年 安 庆 市 高 三 模 拟 考 试 ( 三 模 ) 语文试题 命题:安庆市高考命题研究课题组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词中,每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颤抖/打颤 头角/角色 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B.慰藉/狼藉 佝偻/伛偻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C.横财/强横 辟谣/精辟 厚占薄今/厚积薄发 D.蹊跷/蹊径 歌曲/元曲 数见不鲜/鲜为人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运用正确的——句是 ( ) A.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历史记载以前。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的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 的形象。 C.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D.这里仅就我们常接触的几种关系谈个人的体会,一孔之见,姑妄言之,希望大家指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 ) A.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尊老爱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 中反映。 B.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负担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这自然有时代发展的客观原因,也 关系到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 C.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变 得日益狭窄,这成了——个焦点问题。 D.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才 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4.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值得我们重视。含有音 译成分的外来词有:(一)纯音译,如布丁;(二)半音半意译,如千瓦;(三)音译加类别,如卡片;(四)音意 兼译,如俱乐部。下列外来词依此顺序排列的选项是: ( ) A.嬉皮、啤酒、吉他、华尔街 B.吉他、华尔街、啤酒、嬉皮 · C.吉他,嬉皮、啤酒、华尔街 D。啤酒、吉他、华尔街、嬉皮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和而不同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为实现和谐的 追求,中国文化提供了两大法宝,一是“和”,一是“中”。 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以 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为贵”一词出自《论语》,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主张借
礼的作用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 想,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和”与“同”是中国文化所关注的一对含义不同的范畴。早在西周末年至春秋 战国时期,就有过所谓“和同”之辩。“和”是众多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同”是简单的同一。《国语郑 语》记载,史伯在回答郑桓公“周其弊乎”的发问时认为,西周最大的弊端就是“去和而取同"”。史伯说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史伯这样区 别“和”与“同″:“以他平他谓之和”,就是说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做“和",“和”能产生新 事物,所以说“和实生物″;以同裨同″,就是说把相同的事物叠加起来,是不能产生新事物的。五声和, 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文;五味和,则可食。推及施政,则必须“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 综合不同意见,防止偏于端、专横独断,否则,则“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孔子曾提出“和而不同”的著名观点。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则同而不和。”他认为,君子能汲 取别人的有益思想,纠正其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绝不盲从,这叫“和而不同”;而小人只会随声附 和,从不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叫“同而不和"。 “和”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重要特征,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和而不 同”的“和”,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事物,持以宽容的态度。“同归而殊 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 和”不是“同”,“和”是有矛盾、有斗争的。宋代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讲:有向斯有对,对必 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意思是说只要有一种事物、一种现象,必定有和它相对的事物和现象, 两者免不了有矛盾、有斗争,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要求“和”。张载看到了宇宙世界、人间社会都是有矛 盾的,但在矛盾的解决上他主张“仇必和而解”,而不是“仇必仇到底"。对立和斗争不应以一方消灭另- 方作为最终的结局,而应是相辅相成,协调配合,趋向于“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中国文化合人生智慧 充分体现这句“仇必和而解”之中,以和谐的方法来消除矛盾、解决矛盾,使事物向另一个更新的方面来 发展,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是求和,不是让矛盾冲突扩大。只有“和”才有生机和活力,这种对待矛盾的
- 2 - 礼的作用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 想,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和”与“同”是中国文化所关注的一对含义不同的范畴。早在西周末年至春秋 战国时期,就有过所谓“和同”之辩。“和”是众多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同”是简单的同一。《国语·郑 语》记载,史伯在回答郑桓公“周其弊乎”的发问时认为,西周最大的弊端就是“去和而取同”。史伯说: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史伯这样区 别“和”与“同”:“以他平他谓之和”,就是说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做“和”,“和”能产生新 事物,所以说“和实生物”;“以同裨同”,就是说把相同的事物叠加起来,是不能产生新事物的。五声和, 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文;五味和,则可食。推及施政,则必须“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 综合不同意见,防止偏于一端、专横独断,否则,则“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孔子曾提出“和而不同”的著名观点。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则同而不和。”他认为,君子能汲 取别人的有益思想,纠正其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绝不盲从,这叫“和而不同”;而小人只会随声附 和,从不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叫“同而不和”。 “和”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重要特征,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和而不 同”的“和”,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事物,持以宽容的态度。“同归而殊 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 “和”不是“同”,“和”是有矛盾、有斗争的。宋代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讲:有向斯有对,对必 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意思是说只要有一种事物、一种现象,必定有和它相对的事物和现象, 两者免不了有矛盾、有斗争,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要求“和”。张载看到了宇宙世界、人间社会都是有矛 盾的,但在矛盾的解决上他主张“仇必和而解”,而不是“仇必仇到底”。对立和斗争不应以一方消灭另一 方作为最终的结局,而应是相辅相成,协调配合,趋向于“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中国文化合人生智慧 充分体现这句“仇必和而解”之中,以和谐的方法来消除矛盾、解决矛盾,使事物向另一个更新的方面来 发展,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是求和,不是让矛盾冲突扩大。只有“和”才有生机和活力,这种对待矛盾的
朴素的辨证思想,对于我们实现和谐人生的理想是大有裨益的。 (选自《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5.下列对“和而不同”中“和”的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取别人有益的思想,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 B.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C.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事物,持以宽容的态度 D.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了在建立和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中礼仪的重要作用 B.史伯认为西周王朝统治者由于“去和而取同”,专横独断,直接导致了统治的崩溃 C.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普遍和谐的基本特 D.“仇必和而解”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现象,最后一定能找到求得和解的办法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彻“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问题。 B.“和而不同”的主张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C.利用包括“和而不同”思想在内的儒家学说维护统治,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保持国家统一的重要原 D.在人际关系领域采取“求同存异”的做法是符合“和而不同”思想的,“求同”与“不同”并不 矛盾。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 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 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 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圣祖夙 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 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 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 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③。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 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土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
- 3 - 朴素的辨证思想,对于我们实现和谐人生的理想是大有裨益的。 (选自《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5.下列对“和而不同”中“和”的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汲取别人有益的思想,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 B.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C.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事物,持以宽容的态度。 D.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了在建立和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中礼仪的重要作用。 B.史伯认为西周王朝统治者由于“去和而取同”,专横独断,直接导致了统治的崩溃。 C.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普遍和谐的基本特 质。 D.“仇必和而解”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现象,最后一定能找到求得和解的办法。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贯彻“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问题。 B.“和而不同”的主张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C.利用包括“和而不同”思想在内的儒家学说维护统治,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保持国家统—的重要原 因。 D.在人际关系领域采取“求同存异”的做法是符合“和而不同”思想的,“求同”与 “不同”并不 矛盾。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笃学修内行,治古文, 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 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 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 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圣祖夙 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 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 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 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③。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 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
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 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 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 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 仃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①今安徽桐城人。②给旗人做奴仆。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A.狱成,名世坐斩坐:定罪,入罪 B.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囿:局限,拘泥 C.又请矫积习,兴人才矫:纠正 D.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举:举例,说出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乃召苞直南书房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 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 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 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的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 未被采纳实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l.把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5分) (2)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送李端 卢纶
- 4 - 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 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 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 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 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①今安徽桐城人。②给旗人做奴仆。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 ) A.狱成,名世坐斩 坐:定罪,入罪 B.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囿:局限,拘泥 C.又请矫积习,兴人才 矫:纠正 D.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举:举例,说出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乃召苞直南书房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 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 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 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的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 未被采纳实行。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5 分) (2)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5 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8 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意蕴丰富,感情深沉。试简要分析。(4分 (2)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对本诗作一点赏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表述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①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④东隅已逝, 。(王勃《滕王阁序》 ⑤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⑦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⑧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北方的盐 迟子建 盐那雪白的颜色常使我联想到雪。在北方,盐与雪正如雷与电,它们的美是裏挟在一起呈现的。 盐与雪来历不同。雪从天上来,而盐来自地下。雪的成因与低沉的云气有关,而盐的提取有两种途径 其一是多年矿物质的沉积,其二是海水的凝结。不论它们来自天上还是人间,其形成都有一个浪漫的过程。 云与海水作为雪与盐的载体,其氤氲与浩淼的气质总令人浮想联翩,谁能想到缥缈的云会化出那么轻盈、 美丽、灿烂的雪花?谁能想到奔涌的海水会萃取岀结晶、闪着宝石-一样光泽的盐粒? 是北方的寒冷引得雪花翩跹起舞,还是姿态婀娜的雪的降临赋予了北方以寒泠?反正在北方,寒冷与 雪花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总是结伴而来,形影不离。尤其在北方之北方,也就是我的故乡北极村—那 个夏至时能看到白夜的地方,每年的九月底就进入冬季了,雪花会与还没有享受够暖阳的我们不期而遇. 初始的雪似乎还不大敢肯定这就是它们的落脚之地,所以雪下得斯文,有点小心翼翼的味道。一旦它们发 现这片寒冷的土地使它们毫发无损,又能保持其明艳的肤色时,它们就一改矜持的姿态,沸沸扬扬的腾空 而下,把大地染得一片洁白、一片苍茫。 雪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这时的北方大地寸草不生,看不到抹绿色,所有的植物都成了寒冬的
- 5 -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意蕴丰富,感情深沉。试简要分析。(4 分) (2)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对本诗作一点赏析。(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表述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5 句)(5 分) ①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④东隅已逝, 。(王勃《滕王阁序》) ⑤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⑦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⑧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北方的盐 迟子建 盐那雪白的颜色常使我联想到雪。在北方,盐与雪正如雷与电,它们的美是裹挟在一起呈现的。 盐与雪来历不同。雪从天上来,而盐来自地下。雪的成因与低沉的云气有关,而盐的提取有两种途径, 其一是多年矿物质的沉积,其二是海水的凝结。不论它们来自天上还是人间,其形成都有一个浪漫的过程。 云与海水作为雪与盐的载体,其氤氲与浩淼的气质总令人浮想联翩,谁能想到缥缈的云会化出那么轻盈、 美丽、灿烂的雪花?谁能想到奔涌的海水会萃取出结晶、闪着宝石一样光泽的盐粒? 是北方的寒冷引得雪花翩跹起舞,还是姿态婀娜的雪的降临赋予了北方以寒冷?反正在北方,寒冷与 雪花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总是结伴而来,形影不离。尤其在北方之北方,也就是我的故乡北极村一一那 个夏至时能看到白夜的地方,每年的九月底就进入冬季了,雪花会与还没有享受够暖阳的我们不期而遇。 初始的雪似乎还不大敢肯定这就是它们的落脚之地,所以雪下得斯文,有点小心翼翼的味道。一旦它们发 现这片寒冷的土地使它们毫发无损,又能保持其明艳的肤色时,它们就一改矜持的姿态,沸沸扬扬的腾空 而下,把大地染得一片洁白、一片苍茫。 雪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这时的北方大地寸草不生,看不到一抹绿色,所有的植物都成了寒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