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年(下)高二普半期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 、(18分,每题3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桎梏(g)畸(j)形 曝(bo)十寒 刚愎(bi)自用 B.塑(su)造炽(chi)热瞠( cheng)目结舌蹴(cu)而就 C.发酵(jio)愤懑(men)如火如荼(t)秣(mb)马厉兵 潜(qian)伏筵(yan)席面面相觑(qu) 垂涎(yn)三尺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描摩浮燥无计于事 文过饰非 B疏浚 羁靡 委曲求全 合盘托出 C.部署砥励相辅相承 愁莫展 D.国是 焕散 针砭时弊 英雄辈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 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力和义务的协议。 ②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规定,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③单纯追求升学率, 了学生的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A.确立审订加大 B确立审定加重 C.建立审定加大 D建立审订加重
2007~2008 年(下)高二普半期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 一、(18 分,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桎梏(gù) 畸(jī)形 一曝(bào)十寒 刚愎(bì)自用 B.塑(suò)造 炽(chì)热 瞠(chēng)目结舌 一蹴(cù)而就 C.发酵(jiào) 愤懑(mèn) 如火如荼(tú) 秣(mò)马厉兵 D.潜(qián)伏 筵(yán)席 面面相觑(qù) 垂涎(yán)三尺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描摩 浮燥 无计于事 文过饰非 B.疏浚 羁靡 委曲求全 合盘托出 C.部署 砥励 相辅相承 一愁莫展 D.国是 焕散 针砭时弊 英雄辈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 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力和义务的协议。 ②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规定,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 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③单纯追求升学率, 了学生的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A.确立 审订 加大 B.确立 审定 加重 C.建立 审定 加大 D.建立 审订 加重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C.本届影展表现出参赛者对民俗摄影的深刻理解,参赛作品的题材从日常生活习俗、人物服饰到节庆活动应有尽有, 真是蔚为大观。 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说到我对你文章的意见,你须答应不期望我说什么。别说你的文章不比许多人的差。这样比下去, 她说得对:尺度总该超于作品 ①艺术将永无止境②艺术将永无进境 ③不然,就没有衡量的必要了④这样,就有衡量的必要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我省将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重点建设300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B.一个社会有没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是这个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已经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 C.经典的魅力在于经典作品以经典的方式触及、表达和思考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不仅指向现实,也指向未来 D.恒丰箱包有限公司是全市箱包行业中历史悠久的一家外贸企业,产品档次之高,品种之全,是一个拥有出口权的厂家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国的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等特殊条件,都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在我与青年人接触中许多青年人热心于世界 科技的发展,他们有志成为世界学者、国际学者,对国际的重大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 为此①,我要求他们多研究中国的重大问题。如中国长江三峡工程,这么大的水利资源要开发,在世界水利史上是少有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 ....的愿望。 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 ....,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C.本届影展表现出参赛者对民俗摄影的深刻理解,参赛作品的题材从日常生活习俗、人物服饰到节庆活动应有尽有, 真是蔚为大观 ....。 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 ....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说到我对你文章的意见,你须答应不期望我说什么。别说你的文章不比许多人的差。这样比下去, 。 她说得对:尺度总该超于作品, 。 ①艺术将永无止境 ②艺术将永无进境 ③不然,就没有衡量的必要了 ④这样,就有衡量的必要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我省将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重点建设 300 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B.一个社会有没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是这个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已经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 C.经典的魅力在于经典作品以经典的方式触及、表达和思考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不仅指向现实,也指向未来。 D.恒丰箱包有限公司是全市箱包行业中历史悠久的一家外贸企业,产品档次之高,品种之全,是一个拥有出口权的厂家。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中国的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等特殊条件,都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在我与青年人接触中许多青年人热心于世界 科技的发展,他们有志成为世界学者、国际学者,对国际的重大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 为此①,我要求他们多研究中国的重大问题。如中国长江三峡工程,这么大的水利资源要开发,在世界水利史上是少有的
为此②,世界上好多水利学家都想插一手,以流芳百世。这项工程出台时,遭到美国的反对,他们认为会破坏生态平衡 而现在美国商务部则忙于为美国公司提供有关中国三峡建设的信息和咨询,否则他们将难以介入。 长江三峡还不算是中国的最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水利开发问题 第一,它占全部资源的50%~70%。西南地区的水利资源集中在南沙江、金沙江、怒江,横亘三个地区,落差1000米, 水利资源极其丰富。它的开发,需要高落差水轮机。目前,这项技术在世界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二,这一资源的开发,是在崇山峻岭之中。怎样进去,这也是世界上极少碰到的问题,是搞飞艇呢,还是发明其他运输 设备,这有待开发和探讨。因此,它们不仅是中国水利建设上的问题,也是科学技术的研究课题 英法修隧道等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问题。中国也有些跨世纪的问题,如怎样将雅鲁藏布江的水调到西北,彻底解决大西北的 干旱问题,这也是跨世纪的工程,一旦实现,其经济效益之大是难以估量的。但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21世纪上半叶就可完成 的,这是中国子孙万代的事业 7文中加点的两个”为此”各指的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A①指许多青年人热心于世界科技的发展,关心国际的重大问题:②指世界水利史上少有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 B①指中国的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等特殊条件,都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 ②指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想插一手,以流芳百世 C①指许多青年人热心于世界科技的发展,关心国际的重大问题:②指世界上许多水利科学家都想插一手,以流芳百世。 D①指中国的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等特殊条件,都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 ②指世界水利史上少有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 8文中提到了几个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下列四项中不能与之并列的一个是() A.中国长江三峡工程B中国西南地区的水利开发 C.高落差水轮机的研制D雅鲁藏布江的水调到西北 9从文中看美国对三峡工程的态度为什么陡转?回答不确切的一项是() A.阻不住便想插一手,想起领导作用B介入这一大工程可以赚大钱 C想参与建设出名出成果而流芳百世D炫示和推销自己先进的科学技术
为此②,世界上好多水利学家都想插一手,以流芳百世。这项工程出台时,遭到美国的反对,他们认为会破坏生态平衡, 而现在美国商务部则忙于为美国公司提供有关中国三峡建设的信息和咨询,否则他们将难以介入。 长江三峡还不算是中国的最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水利开发问题。 第一,它占全部资源的 50%~70%。西南地区的水利资源集中在南沙江、金沙江、 怒江,横亘三个地区,落差 1000 米, 水利资源极其丰富。它的开发,需要高落差水轮机。目前,这项技术在世界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二,这一资源的开发,是在崇山峻岭之中。怎样进去,这也是世界上极少碰到的问题,是搞飞艇呢,还是发明其他运输 设备,这有待开发和探讨。因此,它们不仅是中国水利建设上的问题,也是科学技术的研究课题。 英法修隧道等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问题。中国也有些跨世纪的问题,如怎样将雅鲁藏布江的水调到西北,彻底解决大西北的 干旱问题,这也是跨世纪的工程,一旦实现,其经济效益之大是难以估量的。但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 21 世纪上半叶就可完成 的,这是中国子孙万代的事业 7.文中加点的两个"为此"各指的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A.①指许多青年人热心于世界科技的发展,关心国际的重大问题;②指世界水利史上少有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 B.①指中国的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等特殊条件,都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 ②指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想插一手,以流芳百世。 C.①指许多青年人热心于世界科技的发展,关心国际的重大问题;②指世界上许多水利科学家都想插一手,以流芳百世。 D.①指中国的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等特殊条件,都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 ②指世界水利史上少有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 8.文中提到了几个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下列四项中不能与之并列的一个是( ) A.中国长江三峡工程 B.中国西南地区的水利开发 C.高落差水轮机的研制 D.雅鲁藏布江的水调到西北 9.从文中看美国对三峡工程的态度为什么陡转?回答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阻不住便想插一手,想起领导作用 B.介入这一大工程可以赚大钱 C.想参与建设出名出成果而流芳百世 D.炫示和推销自己先进的科学技术
10.这段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中国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地理资源等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应该加强研究 B中国的科学技术问题正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问题,应该多加关注 C.中国青年科学家应多研究中国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不要老是关注世界科技的发展。 D中国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跨世纪工程很多,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三、(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孟子曰:"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②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③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德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⑤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 丛驱爵者颤※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⑥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⑦虽欲无王,不可得已。⑧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⑨苟为不畜,终身不得。⑩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 以陷于死亡。(11)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12)此之谓也。"(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颤,右边部首”页"应为"鸟”,读音:zhan一声,字义:类似鹞鹰。电脑无此字。 11.下列课文论述的道理和内容与本语段最接近的一项是( A.《过秦论》B.《六国论》 C.《伶官传序》D.《论积贮疏》 12.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A.失其民者,失其心也B.得其心,斯得民矣 C.得其民,斯得天下矣D.得天下有道 13.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10.这段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中国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地理资源等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应该加强研究。 B.中国的科学技术问题正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问题,应该多加关注。 C.中国青年科学家应多研究中国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不要老是关注世界科技的发展。 D.中国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跨世纪工程很多,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三、(10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孟子曰:"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②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③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德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⑤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 丛驱爵者颤※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⑥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⑦虽欲无王,不可得已。⑧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⑨苟为不畜,终身不得。⑩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 以陷于死亡。 ( 11 )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 12 ) 此之谓也。" ( 选自《孟子•离娄上》 ) 注:※颤,右边部首"页"应为"鸟",读音:zhan 一声,字义:类似鹞鹰。电脑无此字。 11. 下列课文论述的道理和内容与本语段最接近的一项是 ( ) A . 《过秦论》 B . 《六国论》 C . 《伶官传序》 D . 《论积贮疏》 12 . 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 ) A .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B . 得其心,斯得民矣 C .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D . 得天下有道 13. 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
A.喻证法B.例证法 C.对比法D.引证法 14.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用一个字来概括,正确的是() 1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论述了君主行施仁政,人民背弃暴君,归附仁君,是自然趋 是君主得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 B."为渊驱鱼”、"为丛驱爵",是比喻推行仁政不好,实际上就是驱使群众投向敌对方面:"三年之艾"是比喻事前做好准备 以待不时之城。 C.第②句话中的四个”其"用法相同:第④句话中的三个”之用法相同:第⑧句话中的三个"之"用法相同 D.第(11)句话中的"诗"即《诗经》,是"五经"之一;从正面论述的句子有③④⑥句;语段是从君主角度论述问题的。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翻译文言文(5分)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分)(《民为贵》) 译文 ②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6分)
A . 喻证法 B . 例证法 C . 对比法 D . 引证法 14. 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用一个字来概括,正确的是 ( ) A . 道 B . 民 C . 心 D . 仁 15 .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 这段文字论述了君主行施仁政,人民背弃暴君,归附仁君,是自然趋 是君主得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 B .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是比喻推行仁政不好,实际上就是驱使群众投向敌对方面;"三年之艾"是比喻事前做好准备, 以待不时之城。 C . 第②句话中的四个"其"用法相同;第④句话中的三个"之"用法相同;第⑧句话中的三个"之"用法相同。 D . 第 ( 11 ) 句话中的"诗"即《诗经》,是"五经"之一;从正面论述的句子有③④⑥句;语段是从君主角度论述问题的。 第Ⅱ卷 ( 共 105 分 ) 四、(15 分) 16、翻译文言文(5 分)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 分)(《民为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