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游弋 公允 气喘嘘嘘 步入正轨 B.迁徙申张无耻滥言 不辨菽麦 C.沉缅压榨 记忆犹新 鼓噪而进 D.音像膨胀 出奇制胜 披沙拣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虽然这两件事情虽然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的,但其影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C.张大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D.平民毕升是活字印刷术的始作俑者,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了伟大贡献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诗句,最符合文意要求的一项是 ,不是简洁;“行到闹荷无水面,红莲沉睡白莲酣”,更不是 简洁。 就是简洁;"一去两三里,烟村四五家”,就是简洁。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③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路上青天④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 A.①④B.③②C.①③D.②④ 4.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干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重阳节春节元宵节七夕节冬至 B.春节重阳节元宵节冬至 清明 C.重阳节元宵节春节七夕节端午节 D.元宵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
1 2007—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游弋 公允 气喘嘘嘘 步入正轨 B. 迁徙 申张 无耻滥言 不辨菽麦 C. 沉缅 压榨 记忆犹新 鼓噪而进 D. 音像 膨胀 出奇制胜 披沙拣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 ....吗? B.虽然这两件事情虽然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的,但其影响是不可..同日而语 ....的。 C. 张大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 D.平民毕升是活字印刷术的始作俑者 ....,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了伟大贡献。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诗句,最符合文意要求的一项是( ) “ , ”,不是简洁;“行到闹荷无水面,红莲沉睡白莲酣”,更不是 简洁。“ , ”,就是简洁;“一去两三里,烟村四五家”,就是简洁。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路上青天 ④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 A.①④ B.③②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 B.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清明 C.重阳节 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节 D.元宵节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
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 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 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 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 举干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囯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 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 举又是—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 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 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 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 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 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 土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 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 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 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 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
2 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 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 ‘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 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 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 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 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 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 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 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 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 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 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 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 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 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 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
度造成 5.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 元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 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 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 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 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 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 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 承的最有力保证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 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 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 借助科举制度,儒家思想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使儒 家思想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 D.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 主导角色,是中国文化无可争议的进步性标志。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日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干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 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土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 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 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
3 度造成的。 5.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 一元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 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 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 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 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 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 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 承的最有力保证。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 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 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 C.借助科举制度,儒家思想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使儒 家思想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 D.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 主导角色,是中国文化无可争议的进步性标志。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 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 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 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
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 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之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日:“王将军贫, 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诚意。姬私语侯生日:“妾少从假母 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 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 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孑才名文藻,雅不减 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拘,又失 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 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 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飞。【择】城旦:古代徒刑,此处作徒刑著的代称②屏(bng;隐藏行踪而:古 重量单位,一锾等于六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一夜博赌千金立尽。尽:完 而自歌以偿之。 偿:回报 C.公子盍叩之。 叩:询问 D.因辞去,不复通 通:通信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姬“能辨别士大夫贤否”眼光的一组是( ①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 ②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③王将军贫,非结客者 ④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亦铮铮 ⑤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 ⑥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⑥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姬因母亲贞丽与阳羡陈贞慧交往密切,被陈贞慧收为养女,李姬深受他们影响, 也有侠义之心,聪明有才智,还略知诗书,能辨识士大夫贤佞 B.侯生在金陵之所以能保持清白的名声,是与李姬的规劝分不开的,正是由于李姬的
4 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 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之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 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诚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 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 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 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 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拘,又失 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 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 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释]①城旦:古代徒刑,此处作“徒刑”苦役的代称。②屏(bǐng)居:隐藏行踪而居。③锾:古 代重量单位,一锾等于六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一夜博赌千金立尽.。 尽:完 B.而自歌以偿.之。 偿:回报 C.公子盍叩.之。 叩:询问 D.因辞去,不复通.。 通:通信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姬“能辨别士大夫贤否”眼光的一组是( ) ①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 ②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③王将军贫,非结客者。 ④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亦铮铮。 ⑤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 ⑥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姬因母亲贞丽与阳羡陈贞慧交往密切,被陈贞慧收为养女,李姬深受他们影响, 也有侠义之心,聪明有才智,还略知诗书,能辨识士大夫贤佞。 B.侯生在金陵之所以能保持清白的名声,是与李姬的规劝分不开的,正是由于李姬的
及时规劝,侯生才断绝了同佞人阮大铖的交往 C.李姬对侯生一片真情,希望侯生要始终做个才学与品行皆优的人,侯生失意远行之 际,置酒送行,唱《琵琶》词、说蔡中郎事告诫他 D.李姬不仅“侠而慧”,有辨识力,能明辨贤佞,而且忠于爱情,有忠贞气节,不为 田仰的权势、重金所动,不愧是歌伎中的奇女子。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 卖公子矣。”卒不往 翻译: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下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本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简要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此地有 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2)风景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是故无贵无贱, 。(韩愈《师说》)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书与人的随想 梁衝
5 及时规劝,侯生才断绝了同佞人阮大铖的交往。 C.李姬对侯生一片真情,希望侯生要始终做个才学与品行皆优的人,侯生失意远行之 际,置酒送行,唱《琵琶》词、说蔡中郎事告诫他。 D.李姬不仅“侠而慧”,有辨识力,能明辨贤佞,而且忠于爱情,有忠贞气节,不为 田仰的权势、重金所动,不愧是歌伎中的奇女子。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 卖公子矣。”卒不往。 翻译: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下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⑴本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分) ⑵简要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⑴ , 。此地有 , 。 , 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⑵风景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杜甫《登高》 是故无贵无贱, , , 。(韩愈《师说》)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书与人的随想 梁 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