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测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2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 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中秋圆月,宛若一个心灵容器,盛满了华夏儿女从 古至今触景生怀的遐思,也寄托着中国人流淌在血液里的家国情感、美好憧憬、幸福追求 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也是守护好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秋,浓缩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国泰民安、万家团圆等美好期盼。在朴素的“家好月圆” 希冀中,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审视这样一个节日,中秋文化已经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叙事,更 有新的内涵、新的寓意、新的表达,契合新时代的发展。 传承家风是中秋文化的新内涵。中秋既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是传递历代 先贤谆谆教导、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要时刻。在节日的感怀中,把家风祖训讲给 下一代听,给奔波忙碌的心灵一时的释放,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家风是寄托传统 盛放亲情的陈年家私,亦是文化源流的朴素沉淀、社会价值的坚定担当。家庭不只是人们身 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家训是人生重要的第二课堂。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 但社会的道德要求与价值坚守未变,传统家庭美德正是在这万家团圆之际,潜移默化滋润更 多心灵。 家国情怀是中秋文化的新底色。古时游子离家,因为书信不便,唯有寓情于月,无论圆 缺都成为相思的理由。斗转星移,时代巨变,家,仍然是月下的人们最深的牵挂。今年正逢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赏一轮圆月,亲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国家的变革、家庭的变迁,在团圆 中回望奋斗的艰辛,品味收获的喜悦。小家连着国家,于万家团圆中传递浓浓的亲情,从家 国相依中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皓月当空下,积淀的是国人的家国情怀,积蓄的是跨越发展 的源源不竭的力量,注入的是建设国家的澎湃动力 幸福生活是中秋文化的新寓意。美味佳肴,花式月饼,中秋圆月见证了生活物资的丰富, 也铺陈着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是我们每个人最朴素的愿景,但只能在奋斗中实 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测试时间:120 分钟 总分:150 分)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题 3 分)。 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中秋圆月,宛若一个心灵容器,盛满了华夏儿女从 古至今触景生怀的遐思,也寄托着中国人流淌在血液里的家国情感、美好憧憬、幸福追求。 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也是守护好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秋,浓缩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国泰民安、万家团圆等美好期盼。在朴素的“家好月圆” 希冀中,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审视这样一个节日,中秋文化已经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叙事,更 有新的内涵、新的寓意、新的表达,契合新时代的发展。 传承家风是中秋文化的新内涵。中秋既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是传递历代 先贤谆谆教导、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要时刻。在节日的感怀中,把家风祖训讲给 下一代听,给奔波忙碌的心灵一时的释放,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家风是寄托传统、 盛放亲情的陈年家私,亦是文化源流的朴素沉淀、社会价值的坚定担当。家庭不只是人们身 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家训是人生重要的第二课堂。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 但社会的道德要求与价值坚守未变,传统家庭美德正是在这万家团圆之际,潜移默化滋润更 多心灵。 家国情怀是中秋文化的新底色。古时游子离家,因为书信不便,唯有寓情于月,无论圆 缺都成为相思的理由。斗转星移,时代巨变,家,仍然是月下的人们最深的牵挂。今年正逢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共赏一轮圆月,亲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国家的变革、家庭的变迁,在团圆 中回望奋斗的艰辛,品味收获的喜悦。小家连着国家,于万家团圆中传递浓浓的亲情,从家 国相依中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皓月当空下,积淀的是国人的家国情怀,积蓄的是跨越发展 的源源不竭的力量,注入的是建设国家的澎湃动力。 幸福生活是中秋文化的新寓意。美味佳肴,花式月饼,中秋圆月见证了生活物资的丰富, 也铺陈着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是我们每个人最朴素的愿景,但只能在奋斗中实 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
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无论是脱贫的农户,还是都市里白领,在中秋 圆团日里,都能感受到奋斗的意义,也能明白幸福生活要靠努力。把中秋的祝福化为创造幸 福生活的动力,人人都是奋斗之人,家家都是奋斗之家,美好的幸福就能在眼前 在月光如水的中秋,天上月圆,人间梦圆,过中秋不忘节俗初心,感悟家国情怀,凝聚 奋进力量,我们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这既是一种民俗传统和文明传承,更应是一种 文化自信和精神坚守。愿中国和每一个中国家庭,在团圆中守望、在传承中更始,肩负传统 迈向新程。 选自“光明网”2019年9月14日时评《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朴素的“家好月圆”希冀中,我们要以未来的眼光审视“中秋节”,中秋文化更有新的 内涵、新的寓意、新的表达,契合新时代的发展。 B.在中秋节日的感怀中,传递家风祖训,这不是给奔波忙碌的心灵一时的释放,而是种精神 的传递。 C.今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亲人们在共赏一轮圆月团圆中回望奋斗的艰辛,品味收获的 喜悦,从家国相依中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 D.美味佳肴,花式月饼,中秋圆月见证了生活物资的丰富,美好生活只能在奋斗中实现,所 以“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中秋圆月”为触发点,提出了我们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也是守护好我们 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观点,第二段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B.全文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分别论述了中秋文化的新的内涵、新的追求、新的寓意、 新底色 C.文章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金句,如“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 诠释了幸福生活是中秋文化的新寓意 D.结尾照应应开头,采用呼告手法,要求人们过中秋不忘节俗初心、感悟家国情怀,守护好 中秋文化这轮“皓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轮中秋圆月,浓缩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国泰民安、万家团圆等美好期盼,寄托着中国人 流淌在血液里的家国情感、美好憧憬、幸福追求 B.家风家训是人生重要的第二课堂,传统家庭美德正是在这万家团圆之际,以潜移默化滋润
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无论是脱贫的农户,还是都市里白领,在中秋 圆团日里,都能感受到奋斗的意义,也能明白幸福生活要靠努力。把中秋的祝福化为创造幸 福生活的动力,人人都是奋斗之人,家家都是奋斗之家,美好的幸福就能在眼前。 在月光如水的中秋,天上月圆,人间梦圆,过中秋不忘节俗初心,感悟家国情怀,凝聚 奋进力量,我们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这既是一种民俗传统和文明传承,更应是一种 文化自信和精神坚守。愿中国和每一个中国家庭,在团圆中守望、在传承中更始,肩负传统 迈向新程。 选自“光明网”2019 年 9 月 14 日时评《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朴素的“家好月圆”希冀中,我们要以未来的眼光审视“中秋节”,中秋文化更有新的 内涵、新的寓意、新的表达,契合新时代的发展。 B.在中秋节日的感怀中,传递家风祖训,这不是给奔波忙碌的心灵一时的释放,而是种精神 的传递。 C.今年正逢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亲人们在共赏一轮圆月团圆中回望奋斗的艰辛,品味收获的 喜悦,从家国相依中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 D.美味佳肴,花式月饼,中秋圆月见证了生活物资的丰富,美好生活只能在奋斗中实现,所 以“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中秋圆月”为触发点,提出了我们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也是守护好我们 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观点,第二段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B.全文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分别论述了中秋文化的新的内涵、新的追求、新的寓意、 新底色。 C.文章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金句,如“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 诠释了幸福生活是中秋文化的新寓意。 D.结尾照应应开头,采用呼告手法,要求人们过中秋不忘节俗初心、感悟家国情怀,守护好 中秋文化这轮“皓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轮中秋圆月,浓缩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国泰民安、万家团圆等美好期盼,寄托着中国人 流淌在血液里的家国情感、美好憧憬、幸福追求。 B.家风家训是人生重要的第二课堂,传统家庭美德正是在这万家团圆之际,以潜移默化滋润
更多心灵 C.在中秋团圆日里,脱贫的农户、都市里白领只要把中秋的祝福化为创造幸福生活的动力 美好的幸福就能在眼前。 D.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既指民俗传统和文明传承,一种文化自信和精神坚守,也指在 传承中更始,肩负传统迈向新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两个老师的较量 16年前 16年前,黄江一中就是国家级重点中学了。黄江一中有两个风格迥异的老师,一个是黄 老师,一个是文老师 黄老师40多岁,面目和善,举止儒雅,书也教得中规中矩。文老师20多岁,刚从师范 大学毕业,思想解放,教学方法新潮,颇有一股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势头 高三年级一共有8个班,一班二班是重点班。黄老师是老资格的高级教师,学校自然把 班交给他把关 那么二班的班主任让谁担当呢?就在学校领导权衡比较的时候,文老师主动请缨。但校 长怎敢轻易地把二班交给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子。 这个时候文老师说:“程校长,我有绝对的信心带好二班。这样吧,我先给自己断条后路 如果明年的高考,二班比不过一班,我引咎辞职一一不是辞班主任这个职,是辞我的公职。” 于是,校领导破例让文老师做了二班的班主任。 开学了 两个班主任走马上任,按照惯例,第一节课是班会 黄老师面目慈祥地站在讲台上说:同学们,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把握这来之不易的学习 机会,以优异的成绩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 当然了,如果高考失利,那也没有什么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 照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二班的学生走进教室时惊奇地发现,每个人的座位都被指定了,座位上贴着写着姓名的 纸条,教室前排放着一辆轿车模型,后排放着一辆自行车模型
更多心灵。 C.在中秋团圆日里,脱贫的农户、都市里白领只要把中秋的祝福化为创造幸福生活的动力, 美好的幸福就能在眼前。 D.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既指民俗传统和文明传承,一种文化自信和精神坚守,也指在 传承中更始,肩负传统迈向新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两个老师的较量 01 16 年前 16 年前,黄江一中就是国家级重点中学了。黄江一中有两个风格迥异的老师,一个是黄 老师,一个是文老师。 黄老师 40 多岁,面目和善,举止儒雅,书也教得中规中矩。文老师 20 多岁,刚从师范 大学毕业,思想解放,教学方法新潮,颇有一股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势头。 高三年级一共有 8 个班,一班二班是重点班。黄老师是老资格的高级教师,学校自然把 一班交给他把关。 那么二班的班主任让谁担当呢?就在学校领导权衡比较的时候,文老师主动请缨。但校 长怎敢轻易地把二班交给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子。 这个时候文老师说:“程校长,我有绝对的信心带好二班。这样吧,我先给自己断条后路, 如果明年的高考,二班比不过一班,我引咎辞职——不是辞班主任这个职,是辞我的公职。” 于是,校领导破例让文老师做了二班的班主任。 02 开学了 两个班主任走马上任,按照惯例,第一节课是班会。 黄老师面目慈祥地站在讲台上说:同学们,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把握这来之不易的学习 机会,以优异的成绩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 当然了,如果高考失利,那也没有什么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 照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二班的学生走进教室时惊奇地发现,每个人的座位都被指定了,座位上贴着写着姓名的 纸条,教室前排放着一辆轿车模型,后排放着一辆自行车模型
学生们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定,文老师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大家,突然他指着最后一排和最 前一排的两个学生说:“余强、林可,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余强骑着自行车,和开着‘大奔 的林可在高速公路上相遇,那么,谁应该让给谁路?” 余强和林可都直溜溜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回答。 因为高速公路是为汽车修建的,你一个骑自行车的,没有资格在这条路上奔跑。 显然,骑自行车的是在高考中的失败者,开大奔的是高考中的胜利者! 当然,如果你想坐到前面,离这辆大奔近点,你就必须战胜一个个对手,让他们灰溜溜 地坐到后排的自行车旁边。 高考 晃,两个学期过去了,高考如期来临。 高考结果出来后,黄老师蔫了,文老师笑了:二班以绝对优势战胜了一班,全班56人, 55人达线,惟有余强一个人名落孙山,上全国重点大学的有32个人,而一班虽然也只有高超 个人落榜,但达重点线的只有20个人。 但黄老师还是不服气,他忧郁地望着文老师说:一切都还没有完,几年后,我们再来比 较一下。 文老师冷笑一声说:“我坚信,二班的学生在校园里可以打败一班的学生,走到社会上 依然可以打败他们,因为我传授给他们的是一种理念。” 11年后 他和黄老师已经忘记了当年约定的比试。可那届学生毕业10年的聚会,又让他们想起曾 经的较量 相聚的日子里,二班的毕业生大出风头。不少人是开着大奔来的。林可己官至副县长, 陆彩霞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梅林读了博士后,也专程从美国赶过来。 而一班最大的官杨柳,是某报社的编辑部主任,发小财的有几人,真正意义上的大款 个也没有,不少同学是骑着自行车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 二班的落榜生余强没有来,他说他没有混出名堂,羞于聚会。他发誓他会开着大奔来参 加下一个聚会。一班的落榜生高超来了,他笑嘻嘻地骑着自行车,调侃着说这辈子和自行车 是干上了一一他开了个自行车的修理铺
学生们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定,文老师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大家,突然他指着最后一排和最 前一排的两个学生说:“余强、林可,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余强骑着自行车,和开着‘大奔’ 的林可在高速公路上相遇,那么,谁应该让给谁路?” 余强和林可都直溜溜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回答。 因为高速公路是为汽车修建的,你一个骑自行车的,没有资格在这条路上奔跑。 显然,骑自行车的是在高考中的失败者,开大奔的是高考中的胜利者! 当然,如果你想坐到前面,离这辆大奔近点,你就必须战胜一个个对手,让他们灰溜溜 地坐到后排的自行车旁边。 03 高考 一晃,两个学期过去了,高考如期来临。 高考结果出来后,黄老师蔫了,文老师笑了:二班以绝对优势战胜了一班,全班 56 人, 55 人达线,惟有余强一个人名落孙山,上全国重点大学的有 32 个人,而一班虽然也只有高超 一个人落榜,但达重点线的只有 20 个人。 但黄老师还是不服气,他忧郁地望着文老师说:一切都还没有完,几年后,我们再来比 较一下。 文老师冷笑一声说:“我坚信,二班的学生在校园里可以打败一班的学生,走到社会上, 依然可以打败他们,因为我传授给他们的是一种理念。” 04 11 年后 他和黄老师已经忘记了当年约定的比试。可那届学生毕业 10 年的聚会,又让他们想起曾 经的较量。 相聚的日子里,二班的毕业生大出风头。不少人是开着大奔来的。林可已官至副县长, 陆彩霞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梅林读了博士后,也专程从美国赶过来。 而一班最大的官杨柳,是某报社的编辑部主任,发小财的有几人,真正意义上的大款一 个也没有,不少同学是骑着自行车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 二班的落榜生余强没有来,他说他没有混出名堂,羞于聚会。他发誓他会开着大奔来参 加下一个聚会。一班的落榜生高超来了,他笑嘻嘻地骑着自行车,调侃着说这辈子和自行车 是干上了——他开了个自行车的修理铺。 05
16年后 时光如流水,一晃5年过去了,又到了同学们聚会的日子。 二班的学生中,有三个人没有来,一个是林可,身为副市长的他,现已被拘留审查。 第二个是陆彩霞,她因为窃取另外一家公司的核心技术机密触犯了法律,进了监狱 最后一个是余强,连个大奔的司机也没有混上,他焦虑他愤恨,终于他的精神崩溃了 住进了精神病院 班有两个人没有来,一个是杨柳,年初这位刚正不阿的大记者,因为曝光一个黑社会 团伙,被人暗杀,以身殉职。 第二个是高超,去年,德国一家自行车制造公司看中这个技术精湛的修车匠,高薪聘请 他去了德国,做高级技工,天高路远,他实在没有时间飞回来聚会。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聚会散后,文老师仿佛老了10多岁,他垂着头坐在那里,乱发遮 盖了他苍白的脸 黄老师坐在他的对一面,无声地望着他,沉默了一会儿,黄老师说:文老师,不是所有 的人都必须成为英雄,平和的生活和工作是大多数人的人生状态 我更想说的是,英雄不是建立在将对手踩在脚下的基础上一一英雄不是打出来的 文老师抬起头,已是泪眼婆娑。 选自《2019小小说》,有改动,作者贾邵春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构思新颖,以章节的形式,叙述5个不同时间段发生在两个老师身上的“较量”,故事 时间跨度虽大,但按时间的顺序来叙述,小说层次分明 B.高考结果的较量,一班输给了二班,原因是黄老师年龄大,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没有激情, 而文老师20多岁,思想解放,教学方法新潮 C.小说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两个老师的不同较量,描写人物上采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等,使两位老师的形象鲜明。 D.16年后最后一次较量,文老师仿佛老了10多岁,他认识到了自己教育上的失败,教育的本 质不仅在于教书、传授知识,更在育人,教育出的学生应是有原则有思想的人 5.小说以“两个老师的较量”为题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6.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二班培养的佼佼者,走上了犯罪道路,一班培养的学生在平凡岗位 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8分)
16 年后 时光如流水,一晃 5 年过去了,又到了同学们聚会的日子。 二班的学生中,有三个人没有来,一个是林可,身为副市长的他,现已被拘留审查。 第二个是陆彩霞,她因为窃取另外一家公司的核心技术机密触犯了法律,进了监狱。 最后一个是余强,连个大奔的司机也没有混上,他焦虑他愤恨,终于他的精神崩溃了, 住进了精神病院。 一班有两个人没有来,一个是杨柳,年初这位刚正不阿的大记者,因为曝光一个黑社会 团伙,被人暗杀,以身殉职。 第二个是高超,去年,德国一家自行车制造公司看中这个技术精湛的修车匠,高薪聘请 他去了德国,做高级技工,天高路远,他实在没有时间飞回来聚会。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聚会散后,文老师仿佛老了 10 多岁,他垂着头坐在那里,乱发遮 盖了他苍白的脸。 黄老师坐在他的对一面,无声地望着他,沉默了一会儿,黄老师说:文老师,不是所有 的人都必须成为英雄,平和的生活和工作是大多数人的人生状态。 我更想说的是,英雄不是建立在将对手踩在脚下的基础上——英雄不是打出来的。 文老师抬起头,已是泪眼婆娑。 选自《2019 小小说》,有改动,作者贾邵春。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构思新颖,以章节的形式,叙述 5 个不同时间段发生在两个老师身上的“较量”,故事 时间跨度虽大,但按时间的顺序来叙述,小说层次分明。 B.高考结果的较量,一班输给了二班,原因是黄老师年龄大,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没有激情, 而文老师 20 多岁,思想解放,教学方法新潮。 C.小说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两个老师的不同较量,描写人物上采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等,使两位老师的形象鲜明。 D.16 年后最后一次较量,文老师仿佛老了 10 多岁,他认识到了自己教育上的失败,教育的本 质不仅在于教书、传授知识,更在育人,教育出的学生应是有原则有思想的人。 5.小说以“两个老师的较量”为题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二班培养的佼佼者,走上了犯罪道路,一班培养的学生在平凡岗位 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