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语文 、现代文阅读(3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 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 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 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 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 人本身,不仅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且,真正自由的劳动将构成人的 第一需要。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赖于勤勉而髙效的 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都特别重要。在这个意义上, 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造就美德。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 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之所以需要引起、调整和控制这种 过程,在根本上,是因为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在衣 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然而,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 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标。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精湛或有效,那么, 随着人们所需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社会将越来越可能出现普通的困乏。如果劳动 者的技艺不够丰富或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就无法实现。 因此,劳动需要技艺。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制作这类活动的美 德。一旦某人作为劳动者而开始行动,他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好的劳 动”,即技艺精堪的劳动。而且,也只有当他真正展示出髙超、精湛的技艺,使得 劳动富有成效,他才能配称为卓越或优秀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当然 需要认真地钻硏、反复地练习,探索有效的途径,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 的美德品质。 人类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尤 其是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发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 协作开始运行,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工程开始出现。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 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 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 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 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 人本身,不仅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且,真正自由的劳动将构成人的 第一需要。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赖于勤勉而高效的 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都特别重要。在这个意义上, 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造就美德。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 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之所以需要引起、调整和控制这种 过程,在根本上,是因为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在衣 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然而,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 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标。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精湛或有效,那么, 随着人们所需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社会将越来越可能出现普通的困乏。如果劳动 者的技艺不够丰富或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就无法实现。 因此,劳动需要技艺。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制作这类活动的美 德。一旦某人作为劳动者而开始行动,他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好的劳 动”,即技艺精堪的劳动。而且,也只有当他真正展示出高超、精湛的技艺,使得 劳动富有成效,他才能配称为卓越或优秀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当然 需要认真地钻研、反复地练习,探索有效的途径,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 的美德品质。 人类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尤 其是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发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 协作开始运行,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工程开始出现。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
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 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 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意义。此时,如果他不选择积极的合作,不与他人保持 团结,不积极参与既有的分工与协作,不愿作出相应的奉献和适当的牺牲,那么, 他就既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也不能充分获得他 人的社会承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所以,从根本上讲,现实的劳动要求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 团结和社会凝聚的必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 程中。在广泛而深度的社会联系下,不仅劳动者个体之间,而且劳动者个体与群 体之间,都将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上更加一致。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 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 (摘编自李义天《劳动造就美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劳动不仅是人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也是实现人之为人自由本质的途径。 B高超、精湛的技艺不仅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美德 C.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 D涂尔干指出,劳动者将会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成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文章开头引用总书记的论述,揭示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从劳动者自身的技艺、劳动者与他人的合作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 C.文章多处引述名人的言论或观点,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生活要求,故需引起、调整和控 制人和自然间物质变换过程。 B劳动者在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技艺精湛的劳动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身坚忍不 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 C.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劳动者只有与他人团结协作,作出一定的奉献牺牲,才可
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 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 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意义。此时,如果他不选择积极的合作,不与他人保持 团结,不积极参与既有的分工与协作,不愿作出相应的奉献和适当的牺牲,那么, 他就既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也不能充分获得他 人的社会承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所以,从根本上讲,现实的劳动要求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 团结和社会凝聚的必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 程中。在广泛而深度的社会联系下,不仅劳动者个体之间,而且劳动者个体与群 体之间,都将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上更加一致。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 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 (摘编自李义天《劳动造就美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劳动不仅是人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也是实现人之为人自由本质的途径。 B.高超、精湛的技艺不仅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美德。 C.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 D.涂尔干指出,劳动者将会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成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引用总书记的论述,揭示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从劳动者自身的技艺、劳动者与他人的合作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 C.文章多处引述名人的言论或观点,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生活要求,故需引起、调整和控 制人和自然间物质变换过程。 B.劳动者在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技艺精湛的劳动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身坚忍不 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 C.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劳动者只有与他人团结协作,作出一定的奉献牺牲,才可
能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 D在现实的劳动要求驱使下,劳动者自觉参与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从 而形成友善、互助等美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现在,全媒体正在不断发展,岀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 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 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推动关键核心枝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 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髙舆论引导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 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主管部门要履行好监管责任,依法加强新 兴媒体管理.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摘编自习近平讲话《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第6 期)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民规模和互联网善及率 TH 库如1年22年加1加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91%5%96%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301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单位:万人画民数 互取河青及率 千机网民规检一0千机河民占整体网民比例 2018年12月 材料三
能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 D.在现实的劳动要求驱使下,劳动者自觉参与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从 而形成友善、互助等美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现在,全媒体正在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 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 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推动关键核心枝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 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 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 舆论飞地。主管部门要履行好监管责任,依法加强新 兴媒体管理.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摘编自习近平讲话《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第 6 期) 材料二: 材料三: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 媒体成为很多人的第一信息源,全媒体不断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 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重组着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的链条,一个“万物皆媒”的 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 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推出融媒体工作室机制,组建了“一本政经” “麻辣财经”等45个专业化、垂直化的品牌工作室,做大做强报网十多种载体, 覆盖用户7.86亿人次;新华社自主研发推出“快笔小新”机器人写稿系统,并 发布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一—“媒体大脑”和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 “A1合成新闻主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深入研究运用人工智 能、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全力推进4K超高清电视技术体系建设, 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主动权,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日报社践行“深 度融合、移动先行”理念,把一份发行70万份的英文报纸转型升级为一个覆盖2 亿多海内外用户的全媒体宣传平台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 体手握的是“金话筒”。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 融合,媒体融合的大手笔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摘编自《勇立潮头,推进全媒体时代“融合+”》,人民网2019年1月28日) 材料四: 美国最早的媒体融合试验成果是“坦帕新闻中心”,200年3月美国媒介综合 集团( Media general)成立“坦帕新闻中心”,将旗下的报纸、网站和电视台安置 在同一座传媒大厦中。各家媒体员工、办公区域和运作机制保持独立的前提下, 该集团在大厦中设立了新闻编辑部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在报纸、网站、电视台 之间实行资源共享,互相配合进行新闻的采集、写作和共享,不仅大大降低了新 闻生产的成本,更优化了报道效果和时效性。在“坦帕新闻中心”这一媒体融合 范例的带动下,美国涌现了多种媒体融合模式。 整体上来看,美国媒体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技术驱动的内容融合:美国各大媒体积极利用传播新科技,深入挖掘用户需 求,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和价值延伸。《华尔街日报》《芝加哥论坛报》等通 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实现了报网联动,优化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粘性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 媒体成为很多人的第一信息源,全媒体不断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 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重组着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的链条,一个“万物皆媒”的 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 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推出融媒体工作室机制,组建了 “一本政经” “麻辣财经”等 45 个专业化、垂直化的品牌工作室,做大做强报网十多种载体, 覆盖用户 7. 86 亿人次;新华社自主研发推出“快笔小新”机器人写稿系统,并 发布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和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 “A1 合成新闻主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深入研究运用人工智 能、5G 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全力推进 4K 超高清电视技术体系建设, 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主动权,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日报社践行“深 度融合、移动先行”理念,把一份发行 70 万份的英文报纸转型升级为一个覆盖 2 亿多海内外用户的全媒体宣传平台……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 体手握的是“金话筒” 。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 融合,媒体融合的大手笔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摘编自《勇立潮头,推进全媒体时代“融合+”》,人民网 2019 年 1 月 28 日) 材料四: 美国最早的媒体融合试验成果是“坦帕新闻中心”,2000 年 3 月美国媒介综合 集团(Media General)成立“坦帕新闻中心”,将旗下的报纸、网站和电视台安置 在同一座传媒大厦中。各家媒体员工、办公区域和运作机制保持独立的前提下, 该集团在大厦中设立了新闻编辑部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在报纸、网站、电视台 之间实行资源共享,互相配合进行新闻的采集、写作和共享,不仅大大降低了新 闻生产的成本,更优化了报道效果和时效性。在“坦帕新闻中心”这一媒体融合 范例的带动下,美国涌现了多种媒体融合模式。 整体上来看,美国媒体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技术驱动的内容融合:美国各大媒体积极利用传播新科技,深入挖掘用户需 求,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和价值延伸。《华尔街日报》《芝加哥论坛报》等通 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实现了报网联动,优化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粘性
需求导向的生产方式融合:美国不少传统媒体以移动互联用户的需求为导向, 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时新闻信息,争做“24小时全天候运转”的新型媒体 CN、《芝加哥论坛报》《今日美国》等均实现了24小时新闻直播或滚动实时新闻 报道,并根据用户阅读习惯有效地安排了新闻内容发布时间。 市场趋势下的传播平台融合:越来越多的数字阅读受众流向新闻网站以外的 渠道,新闻供应商正在跟进其转移动向为了接纳更广泛的受众,2007年开始,CNN 与 YouTube、 Twitter、 Facebook等成熟社交网站合作,进行新闻直播等与用户互 动;NBC、CBS与 Twitter进行了互利共赢的合作;NBC环球与 Vox Media、 BuzzFecd 等新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 (摘编自新元智库《美国媒体融合发展模式与案例分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全媒体时代社会主流媒体应该让主流价值观成为算法,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B.互联网普及率、手机网民规模正在逐年递增,这是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 C.美国媒体融合实践表叨,采用何种模式融合,得看媒体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要。 D.从美国的全媒体融合实践来看,不论是哪一种模式,最终都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指出了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也高屋建瓴地指出 全媒体融合发展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B.在全媒体融合的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如果主流媒体不积极推动媒体融合, 就有可能会失去原有的“金话筒”优势。 C.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各大媒体纷纷追求融合发展, “万物袢媒”的全媒体时代越来越近。 D.材料三对中国几家主流媒体的报道聚焦于技术的创新,材料四对美国早年“坦 帕新闻中心”的分析则侧重于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6.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中国应该如何推动全媒体的融合发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猎狼梁亚平 猎人枪口对着一个花狼,三点一线,准备扣机。忽然听到砰一声枪响,又砰
需求导向的生产方式融合:美国不少传统媒体以移动互联用户的需求为导向, 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时新闻信息,争做“24 小时全天候运转”的新型媒体。 CNN、《芝加哥论坛报》《今日美国》等均实现了 24 小时新闻直播或滚动实时新闻 报道,并根据用户阅读习惯有效地安排了新闻内容发布时间。 市场趋势下的传播平台融合:越来越多的数字阅读受众流向新闻网站以外的 渠道,新闻供应商正在跟进其转移动向为了接纳更广泛的受众,2007 年开始,CNN 与 YouTube、Twitter、Facebook 等成熟社交网站合作,进行新闻直播等与用户互 动;NBC、CBS 与 Twitter 进行了互利共赢的合作;NBC 环球与 Vox Media、BuzzFecd 等新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 (摘编自新元智库《美国媒体融合发展模式与案例分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全媒体时代.社会主流媒体应该让主流价值观成为算法,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B.互联网普及率、手机网民规模正在逐年递增,这是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 C.美国媒体融合实践表叨,采用何种模式融合,得看媒体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要。 D.从美国的全媒体融合实践来看,不论是哪一种模式,最终都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指出了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也高屋建瓴地指出 全媒体融合发展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B.在全媒体融合的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如果主流媒体不积极推动媒体融合, 就有可能会失去原有的 “金话筒”优势。 C.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各大媒体纷纷追求融合发展, “万物袢媒”的全媒体时代越来越近。 D.材料三对中国几家主流媒体的报道聚焦于技术的创新,材料四对美国早年“坦 帕新闻中心”的分析则侧重于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6.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中国应该如何推动全媒体的融合发展。(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猎狼 梁亚平 猎人枪口对着一个花狼,三点一线,准备扣机。忽然听到砰一声枪响,又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