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5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荐举与科举 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 能选拔出来的。就结果而言,荐举制在乱世环境与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所取得的效 果判然有别 在春秋战国及曹操时代,荐举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 官标准,宣布一个人不管出身如何卑微、品德如何恶劣、曾有过何等的劣迹,只要有治国用 兵之术,他都会重用 荐举之所以能在乱世执行较好,主要原因是乱世存在有效的危机约束机制。生死存亡的 竞争环境使大家真正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成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 无论上司简拔下属,还是下属拥戴上司,都不得不把真才实干放在首位。 可是,荐举一旦到了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没有乱世里的那套生死存亡的危机约 東机制,人的私心及贪欲很快就暴露出来,将荐举制中脆弱的理性及公平掏空。无论是两汉 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都很快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察举制的 结果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九品中正制 的结果是,负责选人的中正(官名)一点也不中正,屁股完全坐到了世家大族那一边,使该 制度彻底沦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而科举制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人情非得已时所划的一道杠杠而已。科举制与其说是较为优 秀的官僚选拔制度,不如说是至为优秀的文人选拔及塑造制度。科举及第者多是一流的文人 而一流的文人却多非一流的政治家。文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而政 治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提炼为很简单;文人最需要的是多情,而政治家最忌讳 的是妇人之仁 从从政的需要来看,科举出身的文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可是,科举偏偏令 苏轼之类“天生就是文人”的人,其人生志向或者说是人生第一志向不是写诗而是做官,且 官瘾都还不小:同时科举还使他们不仅能当上官,而且多半要在仕途上不断地遭遇坎坷及沧 桑,进而因为沧桑而柔肠寸断,由于坎坷而入木三分,总之是越来越适宜写诗了。结果事与 愿违 想当的大官未必当成,大诗人反倒切切实实地做成了 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正面意义较多,毕竟科举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平(但非公正)的选官制度,毕竟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大多是聪 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
- 1 - 内蒙古包头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第Ι卷 阅读题(共 75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荐举与科举 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 能选拔出来的。就结果而言,荐举制在乱世环境与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所取得的效 果判然有别。 在春秋战国及曹操时代,荐举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 官标准,宣布一个人不管出身如何卑微、品德如何恶劣、曾有过何等的劣迹,只要有治国用 兵之术,他都会重用。 荐举之所以能在乱世执行较好,主要原因是乱世存在有效的危机约束机制。生死存亡的 竞争环境使大家真正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成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 无论上司简拔下属,还是下属拥戴上司,都不得不把真才实干放在首位。 可是,荐举一旦到了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没有乱世里的那套生死存亡的危机约 束机制,人的私心及贪欲很快就暴露出来,将荐举制中脆弱的理性及公平掏空。无论是两汉 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都很快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察举制的 结果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九品中正制 的结果是,负责选人的中正(官名)一点也不中正,屁股完全坐到了世家大族那一边,使该 制度彻底沦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而科举制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人情非得已时所划的一道杠杠而已。科举制与其说是较为优 秀的官僚选拔制度,不如说是至为优秀的文人选拔及塑造制度。科举及第者多是一流的文人, 而一流的文人却多非一流的政治家。文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而政 治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提炼为很简单;文人最需要的是多情,而政治家最忌讳 的是妇人之仁。 从从政的需要来看,科举出身的文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可是,科举偏偏令 苏轼之类“天生就是文人”的人,其人生志向或者说是人生第一志向不是写诗而是做官,且 官瘾都还不小;同时科举还使他们不仅能当上官,而且多半要在仕途上不断地遭遇坎坷及沧 桑,进而因为沧桑而柔肠寸断,由于坎坷而入木三分,总之是越来越适宜写诗了。结果事与 愿违,一心想当的大官未必当成,大诗人反倒切切实实地做成了。 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正面意义较多,毕竟科举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平(但非公正)的选官制度,毕竟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大多是聪 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
但从今天的角度看,科举又确实负面性很多。科举诞生后,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 乌纱帽上,眼睛则被紧紧锁在获得乌纱帽必备的敲门砖—一儒家经典及文学创作上,对社会 发展作用更大、更直接、更具体的自然科学技术,却被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科举走向成熟、 发达的宋代以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 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可结果却是越想越片面,越走越极端,越“发展”越钳制人性,直 到今天仍余孽未消 科举使中国读书人纷纷成为或者渴望成为统治体系内的一员,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缺乏 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无法产生不同于封建制度、思想及 伦理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科举本质上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久而久之,科举制也就很自然地强化了国人本已浓厚 的名利心,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成王败寇”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对失意 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 1.下列有关“荐举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荐举制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成王败寇”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对失 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 B.“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见,大体 可以苟安的环境里,九品中正制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 C.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 D.荐举制在乱世执行较好,而在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中,则被掏空了脆弱的理性 及公平 2.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都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 B.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的负面性很多,它让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乌纱帽上 C.科举制诞生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鹜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 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 D.科举选拔出的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多非一流的政治家
- 2 - 但从今天的角度看,科举又确实负面性很多。科举诞生后,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 乌纱帽上,眼睛则被紧紧锁在获得乌纱帽必备的敲门砖——儒家经典及文学创作上,对社会 发展作用更大、更直接、更具体的自然科学技术,却被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科举走向成熟、 发达的宋代以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 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可结果却是越想越片面,越走越极端,越“发展”越钳制人性,直 到今天仍余孽未消。 科举使中国读书人纷纷成为或者渴望成为统治体系内的一员,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缺乏 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无法产生不同于封建制度、思想及 伦理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科举本质上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久而久之,科举制也就很自然地强化了国人本已浓厚 的名利心,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成王败寇”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対失意 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 1.下列有关“荐举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荐举制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成王败寇”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对失 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 B.“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见,大体 可以苟安的环境里,九品中正制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 C.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 的。 D.荐举制在乱世执行较好,而在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中,则被掏空了脆弱的理性 及公平。 2.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都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 B.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的负面性很多,它让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乌纱帽上。 C.科举制诞生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 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 D.科举选拔出的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多非一流的政治家
3.下列分析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缺乏危机约束机制下,荐举制得以较好实行的前提之一是:荐举者须是既有识人慧 眼又具无私品德的人 B.科举虽然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正的选官 制度,但在本质上,却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 C.科举不仅使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自然科学,且高度强化了国人官本位意识,还使传统中 国社会始终缺乏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 D.无制度保证荐举者公正无私,且荐举权基本被贵族垄断,所以九品中正制在诞生不久自 然地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成为贵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 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 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 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 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 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酈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 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 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 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 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原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蚬觊蹼下细录太所以冒死称 述涉近迂激违忤柔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 3 - 3.下列分析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缺乏危机约束机制下,荐举制得以较好实行的前提之一是:荐举者须是既有识人慧 眼又具无私品德的人。 B.科举虽然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正的选官 制度,但在本质上,却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 C.科举不仅使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自然科学,且高度强化了国人官本位意识,还使传统中 国社会始终缺乏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 D.无制度保证荐举者公正无私,且荐举权基本被贵族垄断,所以九品中正制在诞生不久自 然地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成为贵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二、古代诗文阅读(42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 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 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 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 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 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 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 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 相。甫上疏言:“罪细, 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 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 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 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 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 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鄘,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 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 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 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 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 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下列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拜:授予官职 B.会禄山乱,天子入蜀 会:适逢 C.帝乃解。甫谢,且称 谢:辞谢 D.甫家寓酈,弥年艰窭 窭:贫穷 5.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以文章显中宗时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往依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严挺之乃有此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A.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B.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C.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D.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7、翻译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5分) (2)肃宗立,自鄘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4 -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 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 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 “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 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 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 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 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 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4.下列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拜:授予官职 B.会.禄山乱,天子入蜀 会:适逢 C.帝乃解。甫谢.,且称 谢:辞谢 D. 甫家寓鄜,弥年艰窭. 窭:贫穷 5.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以.文章显中宗时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往依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严挺之乃.有此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A.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B.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C.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D.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7、翻译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 分) (1)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5 分) (2)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 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8.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5分) 9.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2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 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两句诗,写出了 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在用大量笔墨正面描写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之后,又从侧面 利用周围环境和景物来烘托的两句是“ (4)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 (5)泪眼忧民方为圣,血书写尽史书来,杜甫在《登高》中深情倾吐自己的忧国伤时之情: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
-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 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8.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5 分) 9.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12 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 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 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3)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在用大量笔墨正面描写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之后,又从侧面 利用周围环境和景物来烘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泪眼忧民方为圣,血书写尽史书来,杜甫在《登高》中深情倾吐自己的忧国伤时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4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1~14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