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法国社会学家埃吕尔承认技术应用有负面作用,但他认为这只能通过技术来 消除。埃吕尔说:“我们在尽力揭露技术发展招致麻烦的一面……我深信,所有 这些麻烦都会随着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而被消除,而且,确实也只有依靠技术的 发展才能消除。”技术对消除、减弱技术的负面效果,当然有重要作用,例如要 在煤中脱硫,就应当硏究和应用脱硫技术,仍然是人的决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 展,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会自然消除,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有害的。 另一位学者弗洛姆说,现代技术系统有两个指导原则:第一原则是“凡技术 上能够做的事都应该做”,第二原则是“最大效率与产出原则”。弗洛姆所说的 第二原则,就是所谓的效率原则。他所说的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 能够做”等于“应该做”。这两条原则结合起来,就是凡技术能够做的都 应当去做,而且还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即使是恶的技术,也应当采用,并且努 力强化它的恶果。这当然是荒唐的逻辑。“能够”是对技术功能的判断,是事实 判断:“应该”是价值判断、伦理判断。“能够”不等于“应该”,正如“应该” 不等于“能够”。同样,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凡技 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那我们就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 任 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能是创造与被创造、开发与被开发、应用与被应用、控制 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人是目的,技术是手 段。技术应当为人谋利,而不应当损害人的利益。是人主宰技术的命运,而不是 技术主宰人的命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辑,即人造物进化的 逻辑,也可以说是技术自身的逻辑;更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或称社会逻辑, 这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技术的社会逻辑高于技术的自然逻 辑,当这两种逻辑冲突时,技术的自然逻辑服从技术的社会逻辑。技术本身的善 恶、技术应用后果的善恶,只能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人类的最高目 标,不是发展和应用技术,而是人类的全面发展,技术只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的 手段。技术越发展,越应该强调对技术的人文关注。 1.下列不属于作者对弗洛姆“第一原则”评价的一项是() A.第一原则事实上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伦理判断。 B.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而这一逻辑是片面的。 C.如果应用这一原则,那么,势必会放弃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D.第一原则强调了凡技术能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 2.根据文意,下列对“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主宰技术的命运,人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遵循技术的自然逻辑 B.人类的最高目标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技术必须为这个最高目标服务。 C.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人和技术是创造与应用、开发与控制的关系 D.技术应当为人谋利,所以应大力发展技术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3.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要降低技术的负面作用,应强化人对技术应用的责任感,根据大多数人 的根本利益来判定技术应用的后果
内蒙古 2017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法国社会学家埃吕尔承认技术应用有负面作用,但他认为这只能通过技术来 消除。埃吕尔说:“我们在尽力揭露技术发展招致麻烦的一面……我深信,所有 这些麻烦都会随着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而被消除,而且,确实也只有依靠技术的 发展才能消除。”技术对消除、减弱技术的负面效果,当然有重要作用,例如要 在煤中脱硫,就应当研究和应用脱硫技术,仍然是人的决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 展,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会自然消除,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有害的。 另一位学者弗洛姆说,现代技术系统有两个指导原则:第一原则是“凡技术 上能够做的事都应该做”,第二原则是“最大效率与产出原则”。弗洛姆所说的 第二原则,就是所谓的效率原则。他所说的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 ——“能够做”等于“应该做”。这两条原则结合起来,就是凡技术能够做的都 应当去做,而且还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即使是恶的技术,也应当采用,并且努 力强化它的恶果。这当然是荒唐的逻辑。“能够”是对技术功能的判断,是事实 判断:“应该”是价值判断、伦理判断。“能够”不等于“应该”,正如“应该” 不等于“能够”。同样,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凡技 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那我们就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 任。 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能是创造与被创造、开发与被开发、应用与被应用、控制 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人是目的,技术是手 段。技术应当为人谋利,而不应当损害人的利益。是人主宰技术的命运,而不是 技术主宰人的命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辑,即人造物进化的 逻辑,也可以说是技术自身的逻辑;更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或称社会逻辑, 这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技术的社会逻辑高于技术的自然逻 辑,当这两种逻辑冲突时,技术的自然逻辑服从技术的社会逻辑。技术本身的善 恶、技术应用后果的善恶,只能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人类的最高目 标,不是发展和应用技术,而是人类的全面发展,技术只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的 手段。技术越发展,越应该强调对技术的人文关注。 1.下列不属于作者对弗洛姆“第一原则”评价的一项是( ) A.第一原则事实上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伦理判断。 B.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而这一逻辑是片面的。 C.如果应用这一原则,那么,势必会放弃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D.第一原则强调了凡技术能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 2.根据文意,下列对“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人主宰技术的命运,人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遵循技术的自然逻辑。 B.人类的最高目标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技术必须为这个最高目标服务。 C.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人和技术是创造与应用、开发与控制的关系。 D.技术应当为人谋利,所以应大力发展技术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3.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要降低技术的负面作用,应强化人对技术应用的责任感,根据大多数人 的根本利益来判定技术应用的后果
B.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就会被消除,而且只有依靠技术 的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才会被消除 C.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 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就应当去做 D.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责任不在技术而在人,在于人怎样应用,所以要 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而非自然逻辑。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永和 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 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 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及帝崩,冲帝始在襁 褓,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冲帝又崩,冀立质帝。 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 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 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 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 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 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 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 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 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 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又讽众人共荐其 子胤为河南尹。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 宾客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 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 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 王府,用减天下税祖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以 下数十人。 【注】①寿:人名。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 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B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 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C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 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D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 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B.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就会被消除,而且只有依靠技术 的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才会被消除。 C.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 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就应当去做。 D.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责任不在技术而在人,在于人怎样应用,所以要 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而非自然逻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永和 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 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 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及帝崩,冲帝始在襁 褓,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冲帝又崩,冀立质帝。 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 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 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 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 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 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 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 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 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 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又讽众人共荐其 子胤为河南尹。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 宾客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 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 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 王府,用减天下税祖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以 下数十人。 【注】①寿:人名。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 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B 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 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C 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 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D 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 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 曰死。”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髙等级妃嫔 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B“殊典”一是指“不同的规章”,二是指“帝王对臣下的特别的恩典”。本文 指后者。 C“经书”或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如《易经》《书经》《诗经》《周礼》 《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儒家经传,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 和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或指佛经,如《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 等。本文指儒家经典 D“髡笞”亦作“髡笞”。古代刑罚,指割头,鞭打身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冀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 余人。 B.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 千万。 C.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 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 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 死徙。(5分) (2)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8.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 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告诉我们君子做到智慧明达不犯错误的句子是 (2)庄子在《逍遥游》中以“ 两句,启示着我们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漫游宇宙、无所待 (3)《〈论语〉十则》中强调学思关系的句子是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 曰死。”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 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B“殊典”一是指“不同的规章”,二是指“帝王对臣下的特别的恩典”。本文 指后者。 C“经书”或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如《易经》《书经》《诗经》《周礼》 《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儒家经传,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 和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或指佛经,如《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 等。本文指儒家经典。 D“髡笞”亦作“髠笞”。 古代刑罚,指割头,鞭打身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梁冀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 余人。 B.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 千万。 C.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 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 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 死徙。(5 分) (2)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8.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9.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 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告诉我们君子做到智慧明达不犯错误的句子是 “ , ”。 (2)庄子在《逍遥游》中以“ , ” 两句,启示着我们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漫游宇宙、无所待。 (3)《〈论语〉十则》中强调学思关系的句子是 “ ,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蔡元培先生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 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 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 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 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 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 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 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 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 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 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髙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 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 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 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硏 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 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 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 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 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 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缴卷时间 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 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 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 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 常快捷、严厉、扼要一—一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 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看书页, 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 平静,思想崇髙,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 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 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 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 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 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蔡元培先生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 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 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 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 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 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 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 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 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 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 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 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 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 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 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 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 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 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 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 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缴卷时间 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 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 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 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 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 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看书页, 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 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 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 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 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 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 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
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 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 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 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在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 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 鼓吹“三无主义” 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一一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 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 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节选自蒋梦麟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 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B.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他将 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完美融合。 C.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 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D.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 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E.有人说,蔡元培在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之 大欲存焉”的怪文,而他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3)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对介绍和评价蔡元培先生有什么作用 (6分) (4)本文对蔡元培先生的介绍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 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 化,以便尽快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③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 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④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 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 ⑤这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⑥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 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④D③⑤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以及外星球上丰富的各种矿藏,成 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最大的资源宝库
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 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 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 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在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 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 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 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 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节选自蒋梦麟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开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 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B.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他将 “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完美融合。 C.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 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D.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 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E.有人说,蔡元培在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之 大欲存焉”的怪文,而他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6 分) (3)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对介绍和评价蔡元培先生有什么作用? (6 分) (4)本文对蔡元培先生的介绍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 80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 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 化,以便尽快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③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 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④ 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 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 ⑤这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⑥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 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以及外星球上丰富的各种矿藏,成 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最大的资源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