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共分为第I卷和第I卷两部分,第I卷和第I卷的答案全部答 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苏州大学教授、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时进日前就乡贤文化的人文道 德价值向记者进行了深入阐述 首先,如何理解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 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乡土性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追怀必然要重视 乡贤文化。 谈乡贤文化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谁是乡贤?或者说谁有资格称为乡贤?大致 来说,乡邑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的人方可以称为乡贤。有没有一个标准呢?在 古代,这个标准的尺度,权衡在地方人心,落实在乡贤祠的祭祀上。一个乡邑中 人,品学为地方所推崇,死后被提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受春秋致祭,便称乡 贤 乡贤文化属于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 果和精神财富。当我们称乡邑某前人为“贤”的时候,是包含道德层面的肯定和 赞誉的,所以乡贤文化无疑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第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贤文化蕴含着怎样的人文道德力量? 浙东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对乡贤文化的认知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辞官回到甬上以 后,花了很大的精力对乡贤事迹深入发掘,为地方文化谱系建立永存的标识,其 目的正如他在《感怀》诗中所说:“古人观世道,首重在人心。天地纵多故,此 志终昭森。”这里的人心,是乡贤的道德高度,是一种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 天悯人、推己及物的典型人格。 当然,乡贤文化是一种地方性人文知识,很多地方的文化精英走出了乡邑,但他 们从方言音声到性格风尚、观念行为都带有乡园的烙印,其实践成果和道德文章 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产生影响,但都与其乡园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应该注意乡 贤文化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举例来说,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顾炎武 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表达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道德高度,具 有历史的典型意义,但如果将其放到吴文化的范畴中,他们都是苏州的乡贤,其 思想观念都和苏州、江南之地域与人文密切相关,自然属于乡贤文化 最后,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乡贤文化这种人文道德力量还影响着一方文化和社会 风貌 在乡贤的人文道德力量传播影响方面,文献、文物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地方文献 是乡贤事迹的载体,文物,是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庙祠、故居、碑志等故物, 是乡贤生活和思想的实证,其存在就是一种历史叙述。明人李东阳对祭祀乡贤说 过一段很有意味的话:“彼生于斯,学于斯,闻其姓名,睹其庙貌,知其非苟祀 者,仰慕效法之心其能已于俎簋尸祝之间哉?”就是说,乡贤与自已同生于一方 水土,成长于同样的人文环境,如果知其名、晓其事,目睹其庙祀遗貌,崇敬、 仰慕、效法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这说明,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而 “看见”能产生感召力,形成亲近感,使人见贤思齐。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乡贤 文化的建设上,应该对乡贤文物遗存给予足够的重视,吉光片羽亦当珍惜
内蒙古包头市 2015 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共分为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的答案全部答 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 I 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苏州大学教授、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时进日前就乡贤文化的人文道 德价值向记者进行了深入阐述。 首先,如何理解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 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乡土性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追怀必然要重视 乡贤文化。 谈乡贤文化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谁是乡贤?或者说谁有资格称为乡贤?大致 来说,乡邑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的人方可以称为乡贤。有没有一个标准呢?在 古代,这个标准的尺度,权衡在地方人心,落实在乡贤祠的祭祀上。一个乡邑中 人,品学为地方所推崇,死后被提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受春秋致祭,便称乡 贤。 乡贤文化属于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 果和精神财富。当我们称乡邑某前人为“贤”的时候,是包含道德层面的肯定和 赞誉的,所以乡贤文化无疑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第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贤文化蕴含着怎样的人文道德力量? 浙东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对乡贤文化的认知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辞官回到甬上以 后,花了很大的精力对乡贤事迹深入发掘,为地方文化谱系建立永存的标识,其 目的正如他在《感怀》诗中所说:“古人观世道,首重在人心。天地纵多故,此 志终昭森。”这里的人心,是乡贤的道德高度,是一种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 天悯人、推己及物的典型人格。 当然,乡贤文化是一种地方性人文知识,很多地方的文化精英走出了乡邑,但他 们从方言音声到性格风尚、观念行为都带有乡园的烙印,其实践成果和道德文章 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产生影响,但都与其乡园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应该注意乡 贤文化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举例来说,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顾炎武 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表达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道德高度,具 有历史的典型意义,但如果将其放到吴文化的范畴中,他们都是苏州的乡贤,其 思想观念都和苏州、江南之地域与人文密切相关,自然属于乡贤文化。 最后,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乡贤文化这种人文道德力量还影响着一方文化和社会 风貌。 在乡贤的人文道德力量传播影响方面,文献、文物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地方文献 是乡贤事迹的载体,文物,是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庙祠、故居、碑志等故物, 是乡贤生活和思想的实证,其存在就是一种历史叙述。明人李东阳对祭祀乡贤说 过一段很有意味的话:“彼生于斯,学于斯,闻其姓名,睹其庙貌,知其非苟祀 者,仰慕效法之心其能已于俎簋尸祝之间哉?”就是说,乡贤与自已同生于一方 水土,成长于同样的人文环境,如果知其名、晓其事,目睹其庙祀遗貌,崇敬、 仰慕、效法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这说明,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而 “看见”能产生感召力,形成亲近感,使人见贤思齐。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乡贤 文化的建设上,应该对乡贤文物遗存给予足够的重视,吉光片羽亦当珍惜
(选自2014年8月光明网《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有改动) 1.下列关于“乡贤”“乡贤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具有为地方所推祟的品学,在乡邑中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死后能入乡贤 祠,受春秋致祭的乡邑中人便可称为乡贤 B.从古至今评价谁是乡贤,谁有资格称为乡贤的标准尺度,权衡在地方人心, 落实在乡贤祠的祭祀上。 C.乡贤文化从属于地域文化,因此我们在赞誉乡贤文化的时候,也应注意到它 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 D.文献、文物、庙祠等故物是乡贤存在过的实证,在乡贤的人文道德力量传播 影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都带有一定的地域局限 性,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B.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天悯人、推己及物的典型人格和道德高度,便是乡 贤文化所蕴含的人文道德力量。 C.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虽然影 响较大但都带有乡贤文化的烙印 D.“闻其姓名,睹其庙貌,知其非苟祀者,仰慕效法之心其能已于俎簋尸祝之 间哉?”足见乡贤道德精神的影响力。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乡贤文化是中国社会的产物,在乡土性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追怀必然包括 要重视乡贤文化并把乡贤文化看作是当今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B.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而“看见”就有可能产生感召力,影响 方文化。明人李东阳对祭祀乡贤说过的话便印证了这一点 C.乡贤文化是一种人文道德力量,要想使其影响一方文化和社会风貌,就应对 乡贤文物遗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发挥其传播影响作用 D.乡贤文化是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人文 道德力量,以文物、文献等形式影响着一方文化和社会风貌。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 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 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 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 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 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 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 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 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 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十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 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 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选自 2014 年 8 月光明网《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有改动) 1.下列关于“乡贤”“乡贤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具有为地方所推祟的品学,在乡邑中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死后能入乡贤 祠,受春秋致祭的乡邑中人便可称为乡贤。 B.从古至今评价谁是乡贤,谁有资格称为乡贤的标准尺度,权衡在地方人心, 落实在乡贤祠的祭祀上。 C.乡贤文化从属于地域文化,因此我们在赞誉乡贤文化的时候,也应注意到它 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 D.文献、文物、庙祠等故物是乡贤存在过的实证,在乡贤的人文道德力量传播 影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都带有一定的地域局限 性,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B.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天悯人、推己及物的典型人格和道德高度,便是乡 贤文化所蕴含的人文道德力量。 C.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虽然影 响较大但都带有乡贤文化的烙印。 D.“闻其姓名,睹其庙貌,知其非苟祀者,仰慕效法之心其能已于俎簋尸祝之 间哉?”足见乡贤道德精神的影响力。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乡贤文化是中国社会的产物,在乡土性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追怀必然包括 要重视乡贤文化并把乡贤文化看作是当今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B.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而“看见”就有可能产生感召力,影响 一方文化。明人李东阳对祭祀乡贤说过的话便印证了这一点。 C.乡贤文化是一种人文道德力量,要想使其影响一方文化和社会风貌,就应对 乡贤文物遗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发挥其传播影响作用。 D.乡贤文化是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人文 道德力量,以文物、文献等形式影响着一方文化和社会风貌。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 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 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 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 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 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 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 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 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 入 寇 获 其帅 宋 兴 祖 再 败 之 士 诚 夺 气 不 敢 复 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 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 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 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 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 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 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 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 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置 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俟:等待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副:辅佐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次:处所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课:考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B.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C.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 谊。他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 及时向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C.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 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D.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 胆。在拦击海盜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5分) (2)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江城子病起春尽 陈子龙 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 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 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 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 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 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 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 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 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 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 俟:等待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 副:辅佐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次:处所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课:考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B.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C.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 情 谊。他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 及时向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C.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 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D.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 胆。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 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 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9.“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齐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怨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 的两句是 ②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 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③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两句诗是: 乙选考题 三、阅读题(25分) 请考生在第11、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 答题框中。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 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的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 三篇论文上过学报的缘故。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像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 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 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 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 不会吸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 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老王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 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静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 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 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 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 “呀,憋死我了。”就往厕所里跑。一会儿妹妹就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 里去啦?咱家的猪跑哪里去啦?”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 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 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 “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 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逃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 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妺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 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也忘记拴没拴栅栏门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齐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①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怨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 的两句是“ , ” ②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 , ”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③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两句诗是:“ , ” 乙 选考题 三、阅读题 (25 分) 请考生在第 11、12 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 答题框中。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 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 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的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 三篇论文上过学报的缘故。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像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 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 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 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 不会吸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 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老王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 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静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 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 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 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 “呀,憋死我了。”就往厕所里跑。一会儿妹妹就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 里去啦?咱家的猪跑哪里去啦?”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 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 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 “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 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逃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 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 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也忘记拴没拴栅栏门
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个大肥猪,还能丢了?” 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 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 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 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 动,肯定就在这附近。我明天再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是因她 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 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发找猪去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 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 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 “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出去了?你出去吧,你想上哪儿上 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了。在那 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 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 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见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 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 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 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 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 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一个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 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 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从徐美红与“我”回乡下过年,到后来因为一头猪的缘故,徐美红逃离,应 该说二人爱情的过失是一种偶然 B.作为厅长的“千金”,徐美红因为“我”的才华而来到乡村,从中我们可以 看到她对那个时代的超越,以及她对爱情的一份大胆与执着。 C.妹妹机灵聪明,憨直率真,说话不注意场合,这些特点恰恰増加了小说的戏 剧性,同时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D.整篇小说通过细腻的对话描写与心理描写,讲述了一个生动的乡村闹剧,反 映出较为深刻的社会问题。 E.小说用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小中见大,展现了中国 社会中存在的城乡矛盾冲突。 (2)小说开始写徐美红到农家过年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本文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 塑造等多方面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说明
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个大肥猪,还能丢了?” 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 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 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 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 动,肯定就在这附近。我明天再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是因她 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 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发找猪去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 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 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 “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出去了?你出去吧,你想上哪儿上 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了。在那 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 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 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见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 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 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 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 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 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一个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 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 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从徐美红与“我”回乡下过年,到后来因为一头猪的缘故,徐美红逃离,应 该说二人爱情的过失是一种偶然。 B.作为厅长的“千金”,徐美红因为“我”的才华而来到乡村,从中我们可以 看到她对那个时代的超越,以及她对爱情的一份大胆与执着。 C.妹妹机灵聪明,憨直率真,说话不注意场合,这些特点恰恰增加了小说的戏 剧性,同时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D.整篇小说通过细腻的对话描写与心理描写,讲述了一个生动的乡村闹剧,反 映出较为深刻的社会问题。 E.小说用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小中见大,展现了中国 社会中存在的城乡矛盾冲突。 (2)小说开始写徐美红到农家过年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本文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 塑造等多方面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