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需求分析 3需求分析 3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南京城镇与产业建设用地多沿江、沿河集聚;局部地区因过度开发和不合理 利用导致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土地承载压力不断增大;产业发展与 生态建设的矛盾冲突仍然明显,协调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任务紧迫。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需在水土保持方面提升农田防护、土壤保持功能:治理 荒山荒坡和疏林地,提髙林草覆盖度,减轻水土流失;改造坡耕地和中低产田, 进行保护性耕作、土壤保育 3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南京市本地水资源量不够丰富,现状工业、农业用水比重较大,生态用水比 重较小。生活污水、三产污水和工业废水尚存在直接或处理不达标即排入河道现 象;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断面萎缩,自净能力减弱;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土 地利用方式在降雨条件下,由径流和泥沙携带污染物形成面源污染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在水土保持方面提升水源涵养和水质维护功能:通过轮 封、抚育等生态修复和人工造林植草,保护和改善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森 林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与环境整治工程相结合, 保护湿地,在河湖库及侵蚀沟岸建设生态廊道,拦截径流与泥沙,减少面源污染 与清洁水源工程相结合,通过植物、工程、管理等综合措施,净化水质,保障饮 用水安全。 33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南京市人口持续增加,区域开发强度增大,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不断被压缩挤 占,水土资源环境负荷越来越重,人居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増。而生态环境质量改 善相对滞后,使得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需在水土保持方面提升生态维护和人居环境维护功能:保护森 林、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重建和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实现城乡环境清洁和自然生态
3 需求分析 14 3 需求分析 3.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南京城镇与产业建设用地多沿江、沿河集聚;局部地区因过度开发和不合理 利用导致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土地承载压力不断增大;产业发展与 生态建设的矛盾冲突仍然明显,协调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任务紧迫。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需在水土保持方面提升农田防护、土壤保持功能:治理 荒山荒坡和疏林地,提高林草覆盖度,减轻水土流失;改造坡耕地和中低产田, 进行保护性耕作、土壤保育。 3.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南京市本地水资源量不够丰富,现状工业、农业用水比重较大,生态用水比 重较小。生活污水、三产污水和工业废水尚存在直接或处理不达标即排入河道现 象;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断面萎缩,自净能力减弱;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土 地利用方式在降雨条件下,由径流和泥沙携带污染物形成面源污染。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在水土保持方面提升水源涵养和水质维护功能:通过轮 封、抚育等生态修复和人工造林植草,保护和改善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森 林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与环境整治工程相结合, 保护湿地,在河湖库及侵蚀沟岸建设生态廊道,拦截径流与泥沙,减少面源污染; 与清洁水源工程相结合,通过植物、工程、管理等综合措施,净化水质,保障饮 用水安全。 3.3 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南京市人口持续增加,区域开发强度增大,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不断被压缩挤 占,水土资源环境负荷越来越重,人居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而生态环境质量改 善相对滞后,使得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需在水土保持方面提升生态维护和人居环境维护功能:保护森 林、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重建和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实现城乡环境清洁和自然生态
3需求分析 系统良性循环;加强城区及周边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确保一定比例的公共绿地 和生态用地,维护城镇生态安全;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及对其建设活 动的监督管理,开发活动严格按城市规划进行,营建良好宜居环境。 34河道治理与防洪安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受地理位置、降水特点和地形特征的共同影响,南京极易发生洪涝灾害。目 前南京市基本建立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防洪工程体系,但还有一些流域性防洪工 程尚未全部实施;且各类生产开发建设活动造成地表剧烈扰动及大面积裸露,引 起大量水土流失,使排水管网及河道产生淤积,影响区域排水、排洪,存在防洪 安全隐患。 河道治理与防洪安全需在水土保持方面提升水源涵养和生态维护功能:开展 河道、水库上游的荒山绿化、疏林补密,涵养水土;建造防洪排导、坡面径流拦 蓄等工程,排导与拦蓄结合,减轻对下游防洪压力和带来的水土流失危害;下游 的河道、沟渠整治疏浚,岸边环境整治,对擅自围垦的湖泊和填占的水体采取限 期退耕还湖还水,不仅是防洪安全需要,也是水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 35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特大城市,人口集聚度属于较高~高等级,预计至 2020年南京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83%, 总人口将达到910万,对土地、粮食、居住条件等将带来强大压力。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在水土保持方面综合提升其各项基础功能:改善耕地 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粮食产量、质量及安全,需提升水土涵养功能;建 设“美丽乡村”、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程度、发展生态旅游等,需全面开展生态清 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升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3 需求分析 15 系统良性循环;加强城区及周边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确保一定比例的公共绿地 和生态用地,维护城镇生态安全;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及对其建设活 动的监督管理,开发活动严格按城市规划进行,营建良好宜居环境。 3.4 河道治理与防洪安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受地理位置、降水特点和地形特征的共同影响,南京极易发生洪涝灾害。目 前南京市基本建立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防洪工程体系,但还有一些流域性防洪工 程尚未全部实施;且各类生产开发建设活动造成地表剧烈扰动及大面积裸露,引 起大量水土流失,使排水管网及河道产生淤积,影响区域排水、排洪,存在防洪 安全隐患。 河道治理与防洪安全需在水土保持方面提升水源涵养和生态维护功能:开展 河道、水库上游的荒山绿化、疏林补密,涵养水土;建造防洪排导、坡面径流拦 蓄等工程,排导与拦蓄结合,减轻对下游防洪压力和带来的水土流失危害;下游 的河道、沟渠整治疏浚,岸边环境整治,对擅自围垦的湖泊和填占的水体采取限 期退耕还湖还水,不仅是防洪安全需要,也是水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 3.5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特大城市,人口集聚度属于较高~高等级,预计至 2020 年南京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 7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 83%, 总人口将达到 910 万,对土地、粮食、居住条件等将带来强大压力。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在水土保持方面综合提升其各项基础功能:改善耕地 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粮食产量、质量及安全,需提升水土涵养功能;建 设“美丽乡村”、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程度、发展生态旅游等,需全面开展生态清 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升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4水土保持区划 4水土保持区划 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水土流失状况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 间差异性进行划分的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也 是落实水土保持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 41全国及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情况 411全国水土保持区划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采用三级分区体系,一级区为总体格局区,共8个,二级 区为区域协调区,共41个,三级区为基本功能区,共117个。基本功能包括水 源涵养、土壤保持、蓄水保土、防风固沙、生态维护、防灾减灾、农田防护、水 质维护、拦沙减沙、人居环境维护等10个方面 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中南京市涉及的一级区为南方红壤区,二级区为江淮丘 陵及下游平原区,三级区为沿江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412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 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分区的基础上进行四级分区 划分,全省共划分了19个区,其中南京市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划分为六合浦 口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长江以南划分为宁镇江南丘陵土壤保持人 居环境维护区。 42南京市水土保持区划 42.1划分依据 在国家、省有关水土保持区划划分规定以及上位规划中的水土保持区划划分 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本市水土流失现状特点和水土保持需求,与《江苏省主体功 能区规划》、《南京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等规划相 协调,综合考虑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状况等因素,进行南 京市水土保持区划,分析各区域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 422划分结果 全市水土保持区划划分为三类十七区
4 水土保持区划 16 4 水土保持区划 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水土流失状况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 间差异性进行划分的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也 是落实水土保持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 4.1 全国及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情况 4.1.1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采用三级分区体系,一级区为总体格局区,共 8 个,二级 区为区域协调区,共 41 个,三级区为基本功能区,共 117 个。基本功能包括水 源涵养、土壤保持、蓄水保土、防风固沙、生态维护、防灾减灾、农田防护、水 质维护、拦沙减沙、人居环境维护等 10 个方面。 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中南京市涉及的一级区为南方红壤区,二级区为江淮丘 陵及下游平原区,三级区为沿江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4.1.2 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 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分区的基础上进行四级分区 划分,全省共划分了 19 个区,其中南京市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划分为六合浦 口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长江以南划分为宁镇江南丘陵土壤保持人 居环境维护区。 4.2 南京市水土保持区划 4.2.1 划分依据 在国家、省有关水土保持区划划分规定以及上位规划中的水土保持区划划分 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本市水土流失现状特点和水土保持需求,与《江苏省主体功 能区规划》、《南京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等规划相 协调,综合考虑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状况等因素,进行南 京市水土保持区划,分析各区域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 4.2.2 划分结果 全市水土保持区划划分为三类十七区
4水土保持区划 三类为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主要为六合、浦口、江宁、溧水、高淳 的丘陵岗地区域(等高线10m以上),区域内多分布有农田、经济林果和苗木 地,灌溉水源为区域分布的众多中、小型水库和塘坝,汇水范围内多为水源涵养 林和水土保持林集中地,同时分布有多处森林公园、林场等。该区域主导基础功 能为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面积为305803km2。 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河(秦淮河 滁河)、沿湖(石臼湖和固城湖)平原圩区,区内水网密布,村庄密集,人口集 中,又是髙标准农田集中区。该区域主导基础功能为农田防护和人居环境维护, 面积为129873km2 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及龙袍、龙潭、桥林、板桥、 滨江、汤山、禄口、永阳、淳溪、湖熟等新城(含预留新城),是商业、金融、 文化、科技、人口髙度集中区。区内城市河道众多,消除黑臭河道、营造良好的 水环境和人居舒适的生态环境是该区主要目标。该区域主导基础功能为人居环境 维护,面积为2230.26km 在省级六合浦口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宁镇江南丘陵土壤保持 人居环境维护区的基础上,按前述三种区划类型,将南京市水土保持区划进一步 划分为十七区 省级六合浦口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江北新区直管区人居环境维护区 2、六合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3、六合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4、六合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5、浦口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6、浦口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7、浦口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省级宁镇江南丘陵土壤保持人居环境维护区 主城六区人居环境维护区
4 水土保持区划 17 三类为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主要为六合、浦口、江宁、溧水、高淳 的丘陵岗地区域(等高线 10m 以上),区域内多分布有农田、经济林果和苗木 地,灌溉水源为区域分布的众多中、小型水库和塘坝,汇水范围内多为水源涵养 林和水土保持林集中地,同时分布有多处森林公园、林场等。该区域主导基础功 能为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面积为 3058.03 km2。 ——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河(秦淮河、 滁河)、沿湖(石臼湖和固城湖)平原圩区,区内水网密布,村庄密集,人口集 中,又是高标准农田集中区。该区域主导基础功能为农田防护和人居环境维护, 面积为 1298.73 km2。 ——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及龙袍、龙潭、桥林、板桥、 滨江、汤山、禄口、永阳、淳溪、湖熟等新城(含预留新城),是商业、金融、 文化、科技、人口高度集中区。区内城市河道众多,消除黑臭河道、营造良好的 水环境和人居舒适的生态环境是该区主要目标。该区域主导基础功能为人居环境 维护,面积为 2230.26 km2。 在省级六合浦口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宁镇江南丘陵土壤保持 人居环境维护区的基础上,按前述三种区划类型,将南京市水土保持区划进一步 划分为十七区: 省级六合浦口丘陵岗地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1、 江北新区直管区人居环境维护区 2、 六合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3、 六合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 护区 4、 六合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5、 浦口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6、 浦口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7、 浦口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省级宁镇江南丘陵土壤保持人居环境维护区: 8、 主城六区人居环境维护区
4水土保持区划 9、江宁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10、江宁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11、江宁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12、溧水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13、溧水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14、溧水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15、高淳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16、高淳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17、高淳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表42-1 南京市水土保持区划表 省级分区 市级分区 面积(km2) 江北新区直管区人居环境维护区 386.25 82995 六合浦口 六合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丘陵岗地3 六合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农田防护4 六合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133.59 人居环境 浦口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352.98 维护区 浦口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16178 浦口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19543 主城六区人居环境维护区 788.31 江宁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779.18 江宁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254.47 宁镇江南|11 江宁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52967 丘陵土壤「12 溧水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76161 保持人居 环境维护13 溧水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1595 区 溧水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142.56 4567 高淳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334.31 高淳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40147 高淳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54.45 合计 658702
4 水土保持区划 18 9、 江宁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10、江宁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11、江宁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12、溧水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13、溧水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14、溧水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15、高淳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16、高淳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17、高淳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表 4.2-1 南京市水土保持区划表 省级分区 市级分区 面积(km2) 六合浦口 丘陵岗地 农田防护 人居环境 维护区 1 江北新区直管区人居环境维护区 386.25 2 六合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829.95 3 六合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321.51 4 六合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133.59 5 浦口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352.98 6 浦口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161.78 7 浦口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195.43 宁镇江南 丘陵土壤 保持人居 环境维护 区 8 主城六区人居环境维护区 788.31 9 江宁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779.18 10 江宁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254.47 11 江宁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529.67 12 溧水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761.61 13 溧水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159.5 14 溧水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142.56 15 高淳丘陵岗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 334.31 16 高淳平原圩区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 401.47 17 高淳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54.45 合 计 65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