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7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电子工业(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电子工业》编制组 二O一九年三月
目录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12工作过程 2电子工业概况 21电子工业总体发展情况 22电子工业企业规模及分布情况 23产业政策情况 24电子工业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分析 233 2.5电子工业环境管理现状 3技术规范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3.1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管理制度提出新要求 3.2规范电子工业排污许可管理的需要 3.3推进实施排污许可制的需要 16 4国内外电子工业排污许可情况研究 41美国排污许可制研究 42欧盟排污许可制研究 6689 43日本排污许可制研究 44国内排污许可制研究 5技术规范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222 51基本原则 52技术路线 6技术规范主要内容说明 23 6.1标准框架 62适用范围 23 63规范性引用文件 64术语和定义 6.5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填报要求 66产排污环节对应排放口及许可排放限值确定方法 67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 68自行监测管理要求 69环境管理台账与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编制要求 6.10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 7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技术法规对比分析. 444 7.1主要申请材料 7.2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污染物 49 7.3许可排放限值确定 74污染控制技术
i 目 录 1 项目背景...................................................................................................................................1 1.1 任务来源...........................................................................................................................1 1.2 工作过程...........................................................................................................................1 2 电子工业概况...........................................................................................................................1 2.1 电子工业总体发展情况...................................................................................................1 2.2 电子工业企业规模及分布情况.......................................................................................2 2.3 产业政策情况...................................................................................................................3 2.4 电子工业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分析...............................................................................3 2.5 电子工业环境管理现状.................................................................................................13 3 技术规范制订的必要性分析.................................................................................................15 3.1 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管理制度提出新要求.................................................................15 3.2 规范电子工业排污许可管理的需要.............................................................................15 3.3 推进实施排污许可制的需要.........................................................................................16 4 国内外电子工业排污许可情况研究.....................................................................................16 4.1 美国排污许可制研究 .....................................................................................................16 4.2 欧盟排污许可制研究.....................................................................................................18 4.3 日本排污许可制研究.....................................................................................................19 4.4 国内排污许可制研究.....................................................................................................21 5 技术规范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21 5.1 基本原则.........................................................................................................................21 5.2 技术路线.........................................................................................................................22 6 技术规范主要内容说明.........................................................................................................23 6.1 标准框架.........................................................................................................................23 6.2 适用范围.........................................................................................................................23 6.3 规范性引用文件.............................................................................................................24 6.4 术语和定义.....................................................................................................................24 6.5 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填报要求.........................................................................................24 6.6 产排污环节对应排放口及许可排放限值确定方法.....................................................41 6.7 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43 6.8 自行监测管理要求.........................................................................................................44 6.9 环境管理台账与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编制要求.........................................................47 6.10 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48 7 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技术法规对比分析.............................................................................48 7.1 主要申请材料.................................................................................................................48 7.2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污染物.........................................................................................49 7.3 许可排放限值确定.........................................................................................................49 7.4 污染控制技术.................................................................................................................50
75挥发性有机物管控 7.6自行监测 77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 8标准实施措施及建议
ii 7.5 挥发性有机物管控.........................................................................................................50 7.6 自行监测.........................................................................................................................50 7.7 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51 8 标准实施措施及建议.............................................................................................................51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81号),随 后原环境保护部发布《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环水体(2016)186号),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改 革的顶层设计和工作部署 2017年11月,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征集2019年度排污许可技术规范项目承 担单位的通知》(环办规财函〔2017〕1773号),其中的2019年度排污许可技术规范项目指南中将《排 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电子工业》(项目编号:6)列入2019年标准计划 受生态环境部委托,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牵头编制《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 范电子工业》,中国环境科学硏究院、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北京市环境 保护科学硏究院4家单位作为协作单位共同参与标准编制。 12工作过程 开题论证:2017年该标准立项后,项目组编制《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电子工业》开题 论证报告,并于2018年5月10日通过了生态环境部标准所组织的标准开题论证会。 专家咨询:2018年6月~9月,编制组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并与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行 业协会座谈交流,重点调硏了生产与污染治理设施、产排污情况等,讨论了标准范围以及许可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核算等内容,2019年1月,召开专家咨询会议,为进一步完善规范内容听取专家意见。 征求意见稿: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2019年1月29日,生态环境 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査会,编制组汇报编制工作,审査专家组对《排污许可证申请与 核发技术规范电子工业》(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审査。 2电子工业概况 2.1电子工业总体发展情况 我国近几年随着智能终端、消费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产品的爆发式发展,助推了电子工业进入了 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的背景下,电子工业保持平稳增长态 势,生产和投资增速在工业各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受成本上升、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行业效益整 体下滑。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从生产情 况看,2018年1-11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增速7.1个百分点,在制造业细分行业中增速排名居前列。从主要产品看,2018年1-11月,电子元件 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其中电子元件产量同比增长16.3%。电子器件制造业增 加值同比増长149%,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冋比増长9.8%。计算机制造业増加值同比增长9.7%,微型计
1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81 号),随 后原环境保护部发布《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环水体〔2016〕186 号),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改 革的顶层设计和工作部署。 2017 年 11 月,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征集 2019 年度排污许可技术规范项目承 担单位的通知》(环办规财函〔2017〕1773 号),其中的 2019 年度排污许可技术规范项目指南中将《排 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电子工业》(项目编号:6)列入 2019 年标准计划。 受生态环境部委托,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牵头编制《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 范电子工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北京市环境 保护科学研究院 4 家单位作为协作单位共同参与标准编制。 1.2 工作过程 开题论证:2017 年该标准立项后,项目组编制《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电子工业》开题 论证报告,并于 2018 年 5 月 10 日通过了生态环境部标准所组织的标准开题论证会。 专家咨询:2018 年 6 月~9 月,编制组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并与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行 业协会座谈交流,重点调研了生产与污染治理设施、产排污情况等,讨论了标准范围以及许可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核算等内容,2019 年 1 月,召开专家咨询会议,为进一步完善规范内容听取专家意见。 征求意见稿: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2019 年 1 月 29 日,生态环境 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编制组汇报编制工作,审查专家组对《排污许可证申请与 核发技术规范电子工业》(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审查。 2 电子工业概况 2.1 电子工业总体发展情况 我国近几年随着智能终端、消费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产品的爆发式发展,助推了电子工业进入了 快速发展阶段。2018 年,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的背景下,电子工业保持平稳增长态 势,生产和投资增速在工业各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受成本上升、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行业效益整 体下滑。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2018 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从生产情 况看,2018 年 1-11 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4%,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增速 7.1 个百分点,在制造业细分行业中增速排名居前列。从主要产品看,2018 年 1-11 月,电子元件 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4.0%,其中电子元件产量同比增长 16.3%。电子器件制造业增 加值同比增长 14.9%,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 9.8%。计算机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7%,微型计
算机设备产量同比下降1.6%,其中笔记本电脑产量同比增长1.1%,平板电脑产量同比增长0.7%。从 效益情况看,2018年1-11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利润同比下降 04%,主营收入利润率为441%,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0.2%。其中,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9%,利润同比增长25.7%。电子器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 100%,利润同比下降11.7%。计算机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4%,利润同比下降0.5%从行 业投资情况看,2018年1-11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1%,增速同比回落42个 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96个百分点 22电子工业企业规模及分布情况 根据2016年、2017年的《中国信息产业年鉴》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企业 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2015年电子工业企业数量约4993家,2016年企业数量约5598家,同比增长 12.12个百分点。其中电子计算机企业数量2016年共计约794家,同比增长475个百分点:电子器件 行业企业数量约1520家,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电子元件行业企业数量约2888家,同比增长245 个百分点;电子专用材料企业约396家,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 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 渤海以及中西部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及基地优势地位日益明显,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伴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紧张,部分生产基地纷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空间分工已具雏形, 主要体现在产业空间分工和价值链空间分工两大方面。我国电子产业集群分布如图2-1所示。 图2-1我国电子产业集群分布图 珠江三角洲电子工业产业集群和福州厦门电子带,包括深圳、东莞、中山、惠州、福州、厦门等 地,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电脑零配件以及部分电脑整机的主要生产、组装基地,目前主要承担制造职 能:长江三角洲电子工业产业集群,包括南京、无锡、苏州、上海、宁波等地,主要是笔记本电脑
2 算机设备产量同比下降 1.6%,其中笔记本电脑产量同比增长 1.1%,平板电脑产量同比增长 0.7%。从 效益情况看,2018 年 1-11 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9.9%,利润同比下降 0.4%,主营收入利润率为 4.41%,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 10.2%。其中,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2.9%,利润同比增长 25.7%。电子器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 10.0%,利润同比下降 11.7%。计算机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9.4%,利润同比下降 0.5%。从行 业投资情况看,2018 年 1-11 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9.1%,增速同比回落 4.2 个 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 9.6 个百分点。 2.2 电子工业企业规模及分布情况 根据 2016 年、2017 年的《中国信息产业年鉴》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企业 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 2015 年电子工业企业数量约 4993 家,2016 年企业数量约 5598 家,同比增长 12.12 个百分点。其中电子计算机企业数量 2016 年共计约 794 家,同比增长 4.75 个百分点;电子器件 行业企业数量约 1520 家,同比增长 0.1 个百分点;电子元件行业企业数量约 2888 家,同比增长 24.5 个百分点;电子专用材料企业约 396 家,同比增长 0.8 个百分点。 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 渤海以及中西部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及基地优势地位日益明显,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伴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紧张,部分生产基地纷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空间分工已具雏形, 主要体现在产业空间分工和价值链空间分工两大方面。我国电子产业集群分布如图 2-1 所示。 图 2-1 我国电子产业集群分布图 珠江三角洲电子工业产业集群和福州厦门电子带,包括深圳、东莞、中山、惠州、福州、厦门等 地,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电脑零配件以及部分电脑整机的主要生产、组装基地,目前主要承担制造职 能;长江三角洲电子工业产业集群,包括南京、无锡、苏州、上海、宁波等地,主要是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