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7 《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编制组 2012年10月
附件 7 《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编制组 2012 年 10 月
项目名称: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 项目统一编号:491 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硏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硏究总院、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 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组主要成员: 中国环境科学硏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硏究所:王琪、李丽、黄泽春、 杨玉飞、闫大海、黄启飞、杨昱、薛靖川、刘锋 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何捷、萧瑛 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熊运贵 四川大学:陈文清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王宗爽 标准所技术管理承办人:李琴 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谷雪景
项目名称: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 项目统一编号:491 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 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组主要成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王琪、李丽、黄泽春、 杨玉飞、闫大海、黄启飞、杨昱、薛靖川、刘锋 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何捷、萧瑛 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熊运贵 四川大学:陈文清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王宗爽 标准所技术管理承办人:李琴 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谷雪景
目录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1.2工作过程 2行业概况. 2.1我国固体废物产生及生产建材状况.. 2.2水泥行业利用固体废物情况 3标准制订必要性分析 3.1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3.2现行环保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4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4.1原料中重金属 2234445571 4.2重金属在水泥窑内的挥发与分配 4.3水泥产品中重金属含量 5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5.1标准适用范围 5.2标准结构框架.. 5.3术语定义 5.4污染物项目选择 5.5污染控制标准限值确定 5.6污染控制标准限值确定依据 33566 6.1建材中污染物浸出浓度的计算式 5.6.2扩散系数 5.7建材中污染物有效量测定方法 5.7.1浸出实验参数设定. 5.7.2样品制备 6各国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研究现状. 6.1欧盟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现状 6.1.1欧盟建筑产品指令 6.1.2欧盟各国相关的浸出方法. 6.1.3建材污染控制标准制定的方法 6.2荷兰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现状 6.2.1浸出方法 4.2.2标准值 6.3德国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现状. 3337 1浸出方法 6.3.2标准限值.. 6.3.3验证点污染物浓度计算. 6.4日本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现状 6.5中国台湾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现状
目 录 1 项目背景 ................................................................... 1 1.1 任务来源 ............................................................. 1 1.2 工作过程 ............................................................. 1 2 行业概况 ................................................................... 2 2.1 我国固体废物产生及生产建材状况 ....................................... 2 2.2 水泥行业利用固体废物情况 ............................................. 3 3 标准制订必要性分析 ......................................................... 4 3.1 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 4 3.2 现行环保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4 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 5 4.1 原料中重金属 ......................................................... 5 4.2 重金属在水泥窑内的挥发与分配 ......................................... 7 4.3 水泥产品中重金属含量 ................................................ 11 5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 12 5.1 标准适用范围 ........................................................ 12 5.2 标准结构框架 ........................................................ 13 5.3 术语定义 ............................................................ 13 5.4 污染物项目选择 ...................................................... 13 5.5 污染控制标准限值确定 ................................................ 15 5.6 污染控制标准限值确定依据 ............................................ 16 5.6.1 建材中污染物浸出浓度的计算式 .................................. 16 5.6.2 扩散系数 ...................................................... 26 5.7 建材中污染物有效量测定方法 .......................................... 27 5.7.1 浸出实验参数设定 .............................................. 27 5.7.2 样品制备 ...................................................... 29 6 各国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研究现状 .............................................. 29 6.1 欧盟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现状 ............................................ 29 6.1.1 欧盟建筑产品指令 .............................................. 30 6.1.2 欧盟各国相关的浸出方法 ........................................ 30 6.1.3 建材污染控制标准制定的方法 .................................... 31 6.2 荷兰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现状 ............................................ 34 6.2.1 浸出方法 ...................................................... 34 4.2.2 标准值 ........................................................ 34 6.3 德国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现状 ............................................ 37 6.3.1 浸出方法 ...................................................... 37 6.3.2 标准限值 ...................................................... 37 6.3.3 验证点污染物浓度计算 .......................................... 38 6.4 日本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现状 ............................................ 39 6.5 中国台湾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现状 ........................................ 40
6.6中国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现状 7与国内外相关标准比较 444 7.1与国外相关标准比较 7.2我国水泥产品中污染物有效量背景值 8监测要求 9实施本标准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建议
6.6 中国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现状 ............................................ 41 7 与国内外相关标准比较 ...................................................... 42 7.1 与国外相关标准比较 .................................................. 42 7.2 我国水泥产品中污染物有效量背景值 .................................... 42 8 监测要求 .................................................................. 43 9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建议 ................................ 44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2006年2月6号,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有关《“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规划》的通知”(环发〔2006)20号),同年6月份原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向中国环境 科学研究院下达了《固体废物生产建材污染控制标准》(项目统一编号:491)的编制任务 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硏究所承担该标准的硏究编制工作,中国建筑 材料研究总院、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合作单位参加部分研究工作。 1.2工作过程 编制组自承担该标准制订工作以来,在已有相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固体废 物资源化环境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分析了国外(荷兰、德国、 本等国家)和国内有关建材及其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建材中污染物含量限值的制订程序和方 法,形成《固体废物生产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的制订方法学。同时,在实验室内开展了大量 的水泥产品中有害物的浸出试验,获得建筑产品(材料)中污染物的释放量与时间、液「 (流经产品的雨水体积)的定量关系;确定建筑产品(材料)中污染物的释放机制、释放率 等。并且依据最终环境保护目标(如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同时硏究分析国外 相关污染控制标准以及我国类似的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中的控制项目,结合对我国国 内60余个水泥生产企业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最终确定标准纳入的污染物种类。在此 基础上,制订了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固体废物生产建材污染控制标准》(草案,初稿)。 2009年11月25日,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召开标准开题论证会,会议对《固体废物生产 建材污染控制标准》(草案)就标准名称、适用范围和污染物限值指标进行了研讨。会后编 制组根据开题论证会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草案,第 二稿)。 2010年2月至5月期间,编制组邀请专家对《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草案) 进行了多次研讨,根据研讨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征 求意见稿 稿),于2010年5月提交环保部标准所进行审阅。2010年8月,根据环保 部标准所反馈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形成了《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 第二稿)
1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2006 年 2 月 6 号,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有关《“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规划》的通知”(环发〔2006〕20 号),同年 6 月份原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向中国环境 科学研究院下达了《固体废物生产建材污染控制标准》(项目统一编号:491)的编制任务, 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承担该标准的研究编制工作,中国建筑 材料研究总院、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合作单位参加部分研究工作。 1.2 工作过程 编制组自承担该标准制订工作以来,在已有相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固体废 物资源化环境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分析了国外(荷兰、德国、日 本等国家)和国内有关建材及其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建材中污染物含量限值的制订程序和方 法,形成《固体废物生产建材污染控制标准》的制订方法学。同时,在实验室内开展了大量 的水泥产品中有害物的浸出试验,获得建筑产品(材料)中污染物的释放量与时间、液固比 (流经产品的雨水体积)的定量关系;确定建筑产品(材料)中污染物的释放机制、释放率 等。并且依据最终环境保护目标(如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同时研究分析国外 相关污染控制标准以及我国类似的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中的控制项目,结合对我国国 内 60 余个水泥生产企业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最终确定标准纳入的污染物种类。在此 基础上,制订了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固体废物生产建材污染控制标准》(草案,初稿)。 2009 年 11 月 25 日,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召开标准开题论证会,会议对《固体废物生产 建材污染控制标准》(草案)就标准名称、适用范围和污染物限值指标进行了研讨。会后编 制组根据开题论证会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草案,第 二稿)。 2010 年 2 月至 5 月期间,编制组邀请专家对《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草案) 进行了多次研讨,根据研讨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征 求意见稿,第一稿),于 2010 年 5 月提交环保部标准所进行审阅。2010 年 8 月,根据环保 部标准所反馈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形成了《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 第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