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编制组 2012年8月
— 11 — 附件 3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编制组 2012 年 8 月
项目名称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项目统一编号:45.1.3 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 编制组主要成员:王琪刘晶昊田书磊陈冰 项目管理负责单位及负责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高志永 技术处项目负责人:刘睿倩
— 12 — 项目名称: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项目统一编号:45.1.3 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 编制组主要成员:王琪 刘晶昊 田书磊 陈冰 项目管理负责单位及负责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高志永 技术处项目负责人:刘睿倩 :
目录 1、项目背景, ,,14 1.1任务来源 1.2主要编制过程 2、我国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现状 15 2.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及处理处置现状 2.2我国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现状 2.3垃圾填埋渗滤液特性及污染现状. 16 3、国内外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管理及处理技术现状 3.1国外垃圾渗滤液管理现状 3.2我国垃圾渗滤液管理现状及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4、《技术政策》必要性、指导思路和原则 23 4.1必要性 4.2基本思路和原则 4.3技术路线 《技术政策》主要条文释义 24 5.1总则 5.2渗滤液水质水量控制 5.3渗滤液贮存 5.4渗滤液处理与排放 5.5污泥、浓缩液处理及二次污染控制 5.6鼓励研发的新技术
— 13 — 目 录 1、项目背景 ....................................................................... 14 1.1 任务来源 ........................................................................... 14 1.2 主要编制过程 ....................................................................... 14 2、我国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现状 .................................................. 15 2.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及处理处置现状 ................................................. 15 2.2 我国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现状 ........................................................... 15 2.3 垃圾填埋渗滤液特性及污染现状 ....................................................... 16 3、国内外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管理及处理技术现状 ...................................... 17 3.1 国外垃圾渗滤液管理现状 ............................................................. 17 3.2 我国垃圾渗滤液管理现状及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 18 4、《技术政策》必要性、指导思路和原则 .............................................. 23 4.1 必要性 ............................................................................. 23 4.2 基本思路和原则 ..................................................................... 23 4.3 技术路线 ........................................................................... 23 4、《技术政策》主要条文释义 ........................................................ 24 5.1 总则 ............................................................................... 24 5.2 渗滤液水质水量控制 ................................................................. 25 5.3 渗滤液贮存 ......................................................................... 25 5.4 渗滤液处理与排放 ................................................................... 25 5.5 污泥、浓缩液处理及二次污染控制 ..................................................... 25 5.6 鼓励研发的新技术 ................................................................... 25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降水、生物降解水和垃圾本身的 内含水,如不妥善处理,会造成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近几年来,由于缺乏技术指 导、运营成本高、运行监管不严等原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有些渗滤液运营企业偷排漏排,严 重污染了地下水、地表水、土壤,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 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遭到巨大破坏,环境承载能力急剧下降 为实现“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改善生态环境,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面临着巨大压力。一方面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和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要求渗滤液必须达标处理;另一方面,渗滤 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高、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早期建设的处理工艺设施和传统 工艺技术已无法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16889-2008)要求。因此,制定《生活 垃圾填埋渗滤液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加强技术指导,减少污染物排 放总量,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为加强指导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达标处理,完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环境保护部依据《关于印 发2010年度环境技术指导文件申报指南的通知》(环办函[2009]114号),下达了《技术政策》 编制任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为参编单位。本技术政策主要以 渗滤液处理处置技术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工程经验为依据,并参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 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8) 的相关要求。 1.2主要编制过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技术政策》的制订高度重视,在接到环境保护部所下达的项目任务 后,立即召开会议布置《技术政策》编制任务,会同城市建设研究院成立了包括有领导组、技术 组、专家组在内的技术政策编制工作组,按照部里统一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计划进度安排,技术政策编制组首先查阅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专利,结合我国垃圾 渗滤液特点,深入剖析各种工艺关键环节,详细论证了技术政策的指导思路、框架结构,并对北 京、广州等几家渗滤液运营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硏。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技术政策》初稿, 以座谈、专题会议、邮件经多种方式征求了有关设计院、研究院、环保企业和渗滤液运营企业的 意见,经对反馈意见的深入研究,修订完善了初稿,最终形成了《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 任务下达后,技术政策编制组开展了以下工作 2010年4月一2010年8月,技术政策编制组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包括处理工艺、政策标准、 技术规范等。重点针对我国垃圾渗滤液高浓度有机物、高氨氮的特性,结合GB16889-200新的要 求,系统评估分析了国内已运营和正在建设的渗滤液处理工艺 2010年6月,技术政策编制组对北京、广东两省的渗滤液运营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 2010年7月,在国内外资料和技术工艺的调研基础上,技术政策编制组研究提出《技术政策》 的指导思路、主要工艺路线,并撰写开题报告和《技术政策》初稿
— 14 — 1、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降水、生物降解水和垃圾本身的 内含水,如不妥善处理,会造成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近几年来,由于缺乏技术指 导、运营成本高、运行监管不严等原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有些渗滤液运营企业偷排漏排,严 重污染了地下水、地表水、土壤,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 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遭到巨大破坏,环境承载能力急剧下降。 为实现“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改善生态环境,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面临着巨大压力。一方面,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和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要求渗滤液必须达标处理;另一方面,渗滤 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高、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早期建设的处理工艺设施和传统 工艺技术已无法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16889-2008)要求。因此,制定《生活 垃圾填埋渗滤液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加强技术指导,减少污染物排 放总量,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为加强指导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达标处理,完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环境保护部依据《关于印 发 2010 年度环境技术指导文件申报指南的通知》(环办函[2009]114 号),下达了《技术政策》 编制任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为参编单位。本技术政策主要以 渗滤液处理处置技术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工程经验为依据,并参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 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的相关要求。 1.2 主要编制过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技术政策》的制订高度重视,在接到环境保护部所下达的项目任务 后,立即召开会议布置《技术政策》编制任务,会同城市建设研究院成立了包括有领导组、技术 组、专家组在内的技术政策编制工作组,按照部里统一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计划进度安排,技术政策编制组首先查阅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专利,结合我国垃圾 渗滤液特点,深入剖析各种工艺关键环节,详细论证了技术政策的指导思路、框架结构,并对北 京、广州等几家渗滤液运营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技术政策》初稿, 以座谈、专题会议、邮件经多种方式征求了有关设计院、研究院、环保企业和渗滤液运营企业的 意见,经对反馈意见的深入研究,修订完善了初稿,最终形成了《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 任务下达后,技术政策编制组开展了以下工作: 2010 年 4 月—2010 年 8 月,技术政策编制组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包括处理工艺、政策标准、 技术规范等。重点针对我国垃圾渗滤液高浓度有机物、高氨氮的特性,结合 GB16889-2008 新的要 求,系统评估分析了国内已运营和正在建设的渗滤液处理工艺。 2010 年 6 月,技术政策编制组对北京、广东两省的渗滤液运营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 2010 年 7 月,在国内外资料和技术工艺的调研基础上,技术政策编制组研究提出《技术政策》 的指导思路、主要工艺路线,并撰写开题报告和《技术政策》初稿
2010年8月,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主持,在北京召开《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污染防治技 术政策》开题报告会 2010年9月一2011年4月,经对开题报告会专家意见的研究,修订了《技术政策》初稿,并 以专家研讨会、邮件等形式多次征求业内有关机构和专家意见,最终形成了《技术政策》征求意 见稿 2011年5月,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主持,在北京银龙苑宾馆召开全国生活垃圾填埋渗滤 液处理技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住建部、清华大学、中国环科院、城建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环卫集团的领导和专家,以及部分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共计50余人。与会专家和代表先后做了专 题报告,并认真讨论《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提出近80条意见。 2011年6月-11月,针对全国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技术研讨会专家意见,技术政策编制组对 《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逐条研究修订,并先后召开三次专家讨论会。 2012年6月-7月,项目管理单位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对《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 项目编制单位认真研究了专家意见,并做出了相应修改 2、我国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现状 2.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及处理处置现状 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急剧增加 据统计,1979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仅为2500万吨,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58亿吨, 比1979年增加了5倍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仍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处理技术应用发展较快 堆肥处理市场逐渐萎缩。截止2010年底,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数达到628座,其中卫生填 埋场为498座,占全国79.3%,比2005年增加147座,无害化处理量95983万吨,占无害化处理 总量779%,比2005年增加27412万吨;堆肥厂为11座,占全国18%,比2005年减少35座 无害化处理量180.8万吨,占无害化处理总量1.5%,比2005年减少1646万吨;焚烧厂为104座 占166%,比2005年增加37座,无害化处理量2316.7万吨,占无害化处理总量18.8%,比2005 年增加15257万吨 2010年三种无害化处理方式与2005年对比情况见表1 表12010年与2005年垃圾处理处置情况 年份垃圾清运量无害化处理量 填埋 堆肥 焚烧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2005年15568 8051.1 68571852%345443%791.09.8% 2010 15733.7 11232.3 88986792%178.81.6%20220180% 注: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2.2我国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现状 填埋以其处理量大、方便、处理费用低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生 活垃圾处置技术仍以填埋为主。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生活垃圾处置开始由分散填坑、填沟 堆放向集中处置发展,各城市相继建设了一批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场,改变了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的
— 15 — 2010 年 8 月,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主持,在北京召开《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污染防治技 术政策》开题报告会。 2010 年 9 月—2011 年 4 月,经对开题报告会专家意见的研究,修订了《技术政策》初稿,并 以专家研讨会、邮件等形式多次征求业内有关机构和专家意见,最终形成了《技术政策》征求意 见稿。 2011 年 5 月,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主持,在北京银龙苑宾馆召开全国生活垃圾填埋渗滤 液处理技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住建部、清华大学、中国环科院、城建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环卫集团的领导和专家,以及部分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共计 50 余人。与会专家和代表先后做了专 题报告,并认真讨论《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提出近 80 条意见。 2011 年 6 月-11 月,针对全国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技术研讨会专家意见,技术政策编制组对 《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逐条研究修订,并先后召开三次专家讨论会。 2012 年 6 月-7 月,项目管理单位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对《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 项目编制单位认真研究了专家意见,并做出了相应修改。 2、我国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现状 2.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及处理处置现状 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急剧增加。 据统计,1979 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仅为 2500 万吨,2010 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 1.58 亿吨, 比 1979 年增加了 5 倍。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仍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处理技术应用发展较快, 堆肥处理市场逐渐萎缩。截止 2010 年底,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数达到 628 座,其中卫生填 埋场为 498 座,占全国 79.3%,比 2005 年增加 147 座,无害化处理量 9598.3 万吨,占无害化处理 总量 77.9%,比 2005 年增加 2741.2 万吨;堆肥厂为 11 座,占全国 1.8%,比 2005 年减少 35 座, 无害化处理量 180.8 万吨,占无害化处理总量 1.5%,比 2005 年减少 164.6 万吨;焚烧厂为 104 座, 占 16.6%,比 2005 年增加 37 座,无害化处理量 2316.7 万吨,占无害化处理总量 18.8%,比 2005 年增加 1525.7 万吨。 2010 年三种无害化处理方式与 2005 年对比情况见表 1。 表 1 2010 年与 2005 年垃圾处理处置情况 年份 垃圾清运量 (万吨) 无害化处理量 (万吨) 填 埋 (万吨) 堆 肥 (万吨) 焚 烧 (万吨) 2005 年 15576.8 8051.1 6857.1 85.2% 345.4 4.3% 791.0 9.8% 2010 年 15733.7 11232.3 8898.6 79.2% 178.8 1.6% 2022.0 18.0% 注: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2.2 我国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现状 填埋以其处理量大、方便、处理费用低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生 活垃圾处置技术仍以填埋为主。二十世纪 80 年代初期,我国生活垃圾处置开始由分散填坑、填沟、 堆放向集中处置发展,各城市相继建设了一批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场,改变了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