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7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铁路、船 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 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编制组 二O一九年九月
目录 1项目背景 1.1项目来源 12工作过程 2行业概况 3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4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233 4.1适用范围 42术语和定义 43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填报要求 44许可排放限值 4.5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及运行管理要求 46自行监测管理要求 47环境管理台账与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编制要求 456778 48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 49合规判定方法 5标准实施措施及建议
目 录 1 项目背景.......................................................................................................................................1 1.1 项目来源............................................................................................................................1 1.2 工作过程............................................................................................................................1 2 行业概况.......................................................................................................................................1 3 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2 4 标准主要内容说明.......................................................................................................................3 4.1 适用范围............................................................................................................................3 4.2 术语和定义........................................................................................................................3 4.3 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填报要求............................................................................................4 4.4 许可排放限值....................................................................................................................5 4.5 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及运行管理要求................................................................................6 4.6 自行监测管理要求............................................................................................................7 4.7 环境管理台账与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编制要求............................................................7 4.8 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8 4.9 合规判定方法....................................................................................................................8 5 标准实施措施及建议...................................................................................................................8
项目背景 1.1项目来源 2018年9月,生态环境部以部门预算项目的方式直接委托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 心承担《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以下简称标准)的编制工作,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学会、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 研究所作为协作单位,共同参与技术规范编制工作 12工作过程 (1)成立编制组,制定工作方案。2019年2月,组建技术规范编制组,召开讨论会, 确定阶段工作任务,开展文献调硏并着手起草技术规范初稿和开题报告初稿。 (2)开展座谈研讨和典型企业调研工作。2019年3-5月,编制组多次与行业协会、企 业进行交流研讨,先后赴西安、北京调硏。2019年5月,组织召开编制组工作调度会,编 写完成技术规范和开题论证报告初稿。 (3)开题论证。2019年6月12日,组织召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开题论证会。审查委 员会通过本标准的开题论证,同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涉及国防安全的保 密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填报方式和要求。 (4)深入调研与行业咨询。2019年7月,编制组集中分9批次完成了对21家典型企 业的调研工作。并召开专家咨询会1次、内部讨论会2次。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 说明。 (5)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査。2019年8月21日,组织召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征求意见 稿审查会。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审查,同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2行业概况 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 造业排污单位发放许可证行业类别为C371至C379,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 其包括9个中类30个小类。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7》、《中国船舶工业年鉴2018》、 《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年鉴2018》、航天系统内部统计等,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
1 1 项目背景 1.1 项目来源 2018 年 9 月,生态环境部以部门预算项目的方式直接委托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 心承担《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以下简称标准)的编制工作,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学会、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 研究所作为协作单位,共同参与技术规范编制工作。 1.2 工作过程 (1)成立编制组,制定工作方案。2019 年 2 月,组建技术规范编制组,召开讨论会, 确定阶段工作任务,开展文献调研并着手起草技术规范初稿和开题报告初稿。 (2)开展座谈研讨和典型企业调研工作。2019 年 3-5 月,编制组多次与行业协会、企 业进行交流研讨,先后赴西安、北京调研。2019 年 5 月,组织召开编制组工作调度会,编 写完成技术规范和开题论证报告初稿。 (3)开题论证。2019 年 6 月 12 日,组织召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开题论证会。审查委 员会通过本标准的开题论证,同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涉及国防安全的保 密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填报方式和要求。 (4)深入调研与行业咨询。2019 年 7 月,编制组集中分 9 批次完成了对 21 家典型企 业的调研工作。并召开专家咨询会 1 次、内部讨论会 2 次。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 说明。 (5)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2019 年 8 月 21 日,组织召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征求意见 稿审查会。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审查,同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2 行业概况 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 造业排污单位发放许可证行业类别为C371至C379,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 其包括 9 个中类 30 个小类。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7》、《中国船舶工业年鉴 2018》、 《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年鉴 2018》、航天系统内部统计等,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
输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进行了统计 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903家,其中,铁路运输设备企业835家,城市 轨道交通设备企业68家;船舶工业企业1410家,其中,船舶制造企业650家,船舶配套设 备制造企业479家,其他船舶制造企业10家;民用航空设备制造企业160家;航天设备制 造企业560余家;摩托车及零部件配套制造企业1280家;自行车和残疾人座车制造企业422 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约900家,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制造企业合计136家;潜水救捞 及其他未列明运输设备制造企业合计118家。 本次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开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录进行了收集整理,对 “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中纳入水环境、大气环境重点 排污单位名录的企业进行了筛选,其中20个省(直辖市)涉及,共计106家(水、大气环 境重点排污单位),涵盖该大类中的C371-C378中类的排污单位。106家重点管理排污单位 中,水、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均为68家,30家同时为水环境和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 3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依法依规。以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标准、规范为依据,以环境质量 改善为目标,既不放松现有环境管理要求、也不增加新的环境管理要求,在不增加企业负担 的前提下,确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的废水、废气许可事 项及环境管理要求。 统筹兼顾。在制度衔接上,按照《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 81号)等文件要求,整合衔接环评、总量控制、环境标准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满足“一证 式管理需要,使排污许可制度真正成为固定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在适用范围上,厘淸 各类排污单位所属行业类别,充分做好与相关行业技术规范的衔接。 科学合理。根据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生产工艺、污染 物排放特点以及行业环境管理现状,合理划分主要排放口和一般排放口,有针对性的提出各 环境要素的管控要求,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开展排污许 可申报工作以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管理提供依据
2 输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进行了统计。 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 903 家,其中,铁路运输设备企业 835 家,城市 轨道交通设备企业 68 家;船舶工业企业 1410 家,其中,船舶制造企业 650 家,船舶配套设 备制造企业 479 家,其他船舶制造企业 10 家;民用航空设备制造企业 160 家;航天设备制 造企业 560 余家;摩托车及零部件配套制造企业 1280 家;自行车和残疾人座车制造企业 422 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约 900 家,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制造企业合计 136 家;潜水救捞 及其他未列明运输设备制造企业合计 118 家。 本次对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开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录进行了收集整理,对 “C37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中纳入水环境、大气环境重点 排污单位名录的企业进行了筛选,其中 20 个省(直辖市)涉及,共计 106 家(水、大气环 境重点排污单位),涵盖该大类中的 C371-C378 中类的排污单位。106 家重点管理排污单位 中,水、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均为 68 家,30 家同时为水环境和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 3 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依法依规。以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标准、规范为依据,以环境质量 改善为目标,既不放松现有环境管理要求、也不增加新的环境管理要求,在不增加企业负担 的前提下,确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的废水、废气许可事 项及环境管理要求。 统筹兼顾。在制度衔接上,按照《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 81 号)等文件要求,整合衔接环评、总量控制、环境标准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满足“一证 式”管理需要,使排污许可制度真正成为固定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在适用范围上,厘清 各类排污单位所属行业类别,充分做好与相关行业技术规范的衔接。 科学合理。根据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生产工艺、污染 物排放特点以及行业环境管理现状,合理划分主要排放口和一般排放口,有针对性的提出各 环境要素的管控要求,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开展排污许 可申报工作以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管理提供依据
4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4.1适用范围 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确定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为《国民经济行业 分类》(GBTI4754)“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本标准遹用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排放的大气污染物、 水污染物的排污许可管理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中,船舶拆除排污单位适用《排 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废弃资源加工工业》(HJ1034)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中,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3223)的生产设施或排放口,适用《火电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 范》: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的生产设施或排放口,适用《排污许 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锅炉》(HJ953);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的 生产设施或排放口,适用《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电镀工业》(H855);铸造车 间或工段适用铸造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家具车间或工段适用《排污许可证申请 与核发技术规范家具制造工业》(HJ1027);电子产品车间或工段适用《排污许可证申请与 核发技术规范电子工业》(H1031)。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排污单位电镀车间或工段 参照H855执行。 本标准未做出规定但排放工业废水、废气或者国家规定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铁路、船舶、 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其他产污设施和排放口,参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 核发技术规范总则》(H942)要求执行。 42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根据《国民经济行业类别》(GB/4754)中对各行业的定义,对铁路运输设备制 造业排污单位、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排污单位、航空 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航天制造业排污单位、摩托车制造业排污单位、自行车和残疾人座车 制造业排污单位、助动车制造业排污单位、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制造业排污单位、潜水救 捞装备制造业排污单位、其他未列明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进行定义。“挥发性有机物
3 4 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4.1 适用范围 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确定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为《国民经济行业 分类》(GB/T 4754)“C37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排放的大气污染物、 水污染物的排污许可管理。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中,船舶拆除排污单位适用《排 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废弃资源加工工业》(HJ 1034)。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中,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 放标准》(GB 13223)的生产设施或排放口,适用《火电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 范》;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的生产设施或排放口,适用《排污许 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锅炉》(HJ 953);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的 生产设施或排放口,适用《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电镀工业》(HJ 855);铸造车 间或工段适用铸造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家具车间或工段适用《排污许可证申请 与核发技术规范 家具制造工业》(HJ 1027);电子产品车间或工段适用《排污许可证申请与 核发技术规范 电子工业》(HJ 1031)。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排污单位电镀车间或工段, 参照 HJ 855 执行。 本标准未做出规定但排放工业废水、废气或者国家规定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铁路、船舶、 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其他产污设施和排放口,参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 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HJ 942)要求执行。 4.2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根据《国民经济行业类别》(GB/T 4754)中对各行业的定义,对铁路运输设备制 造业排污单位、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排污单位、航空 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航天制造业排污单位、摩托车制造业排污单位、自行车和残疾人座车 制造业排污单位、助动车制造业排污单位、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制造业排污单位、潜水救 捞装备制造业排污单位、其他未列明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单位进行定义。“挥发性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