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本情况 形起伏较大,加剧了径流对地表土壤的冲刷侵蚀作用,遇降雨容易产生沟蚀和面 蚀;岗地虽然地形起伏不大,但是大多为第四纪下蜀黄土,并早已开发成农田和 果、茶园,地表多为栽培植被,遇降雨易造成细沟状面蚀和深沟侵蚀。另外全市 原始植被不复存在,为次生林及人工林,部分林种结构单一,林分质量较差,致 使其水土保持功能差 2、人类活动因素 生产、开发和基本建设过程中,水土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如坡耕地耕种时顺坡种植、雨前翻耕等不合理的 生产活动方式产生水土流失;城区的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开发区建设中,土 方开挖剧烈扰动土地,产生弃土弃渣,其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若不到位,也 将引起水土流失。 234水士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对人们的安全生产和生活也造成了威胁,同 时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严重影响 表土流失,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使耕地表土变薄,质地粗化,土壤肥力 下降,保水能力降低,最终引起土壤退化,影响土壤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严 重威胁。 2、泥沙淤积,水体萎缩。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淤塞库、塘和河道,削弱了 河道排涝能力,降低了库塘调蓄洪水和灌溉能力,加剧洪涝潜在危害,降低河道 航运能力。同时造成河流、湖泊、湿地等萎缩,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3、滑坡威胁增大。在土体抗蚀性差、地表松散物质多、植被较差的丘陵山 区地带遇较大降雨,冲沟发育,易增大山体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4、面源污染,水质恶化。水土流失常携带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的残余有害物 质,造成面源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特别是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 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5、生态恶化,制约可持续发展。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恶化,生物群落 结构遭受破坏,生态系统失稳,水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农林牧业产量降低,制约 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基本情况 9 形起伏较大,加剧了径流对地表土壤的冲刷侵蚀作用,遇降雨容易产生沟蚀和面 蚀;岗地虽然地形起伏不大,但是大多为第四纪下蜀黄土,并早已开发成农田和 果、茶园,地表多为栽培植被,遇降雨易造成细沟状面蚀和深沟侵蚀。另外全市 原始植被不复存在,为次生林及人工林,部分林种结构单一,林分质量较差,致 使其水土保持功能差。 2、 人类活动因素 生产、开发和基本建设过程中,水土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如坡耕地耕种时顺坡种植、雨前翻耕等不合理的 生产活动方式产生水土流失;城区的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开发区建设中,土 方开挖剧烈扰动土地,产生弃土弃渣,其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若不到位,也 将引起水土流失。 2.3.4 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对人们的安全生产和生活也造成了威胁,同 时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严重影响。 1、表土流失,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使耕地表土变薄,质地粗化,土壤肥力 下降,保水能力降低,最终引起土壤退化,影响土壤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严 重威胁。 2、泥沙淤积,水体萎缩。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淤塞库、塘和河道,削弱了 河道排涝能力,降低了库塘调蓄洪水和灌溉能力,加剧洪涝潜在危害,降低河道 航运能力。同时造成河流、湖泊、湿地等萎缩,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3、滑坡威胁增大。在土体抗蚀性差、地表松散物质多、植被较差的丘陵山 区地带遇较大降雨,冲沟发育,易增大山体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4、面源污染,水质恶化。水土流失常携带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的残余有害物 质,造成面源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特别是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 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5、生态恶化,制约可持续发展。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恶化,生物群落 结构遭受破坏,生态系统失稳,水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农林牧业产量降低,制约 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基本情况 24水土保持现状 241水土流失治理历程 南京市水土保持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五、六十年代水库修建和荒 山荒坡绿化,改变山区旱灾洪水频发、荒山秃岭落后面貌;二是七十年代大力开 展丘陵山区整修梯田、引水上山、长藤结瓜等水土保持和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给 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八、九十年代水土保持逐步由单一工程 治理向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转变,并将治理与开发结 合,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结合;四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提高了小流域综合治理 深度,注重了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并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向生态清 洁型小流域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转变 242机构建设与配套法规 机构建设 南京市水务局设市水土保持办公室,组织指导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各区水务 局亦设相应部门负责各辖区内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依法进行与水土保 持相关的水行政监察工作。 南京市水土保持管理中心承担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监测管理、预警预报、科 学技术推广应用以及水土保持补偿费收缴等工作。已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信 息系统,用于储存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及时更新法律法规、方案审批、措施落实、 检查反馈等情况 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水务局窗口办理水土保持方案报送业务并进行网上公 示,已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纳入“多评合一”平台,规范方案编制单位准入条件 江苏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南京分站,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 京分局合署办公,负责南京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 目前南京市已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区、街镇三级水行政执法网络。市水政 监察支队直属水土水资源管理监察大队1个,直属其他大队4个,区大队7个 中队47个,专职水土保持监察员32名,兼职水政监察员391名,重点加强对城 市施工建设工地水土保持情况的日常巡查,重点检査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 2、法规及配套文件 1998年12月9日南京市发布并施行《南京市水土保持办法》(南京市人民
2 基本情况 10 2.4 水土保持现状 2.4.1 水土流失治理历程 南京市水土保持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五、六十年代水库修建和荒 山荒坡绿化,改变山区旱灾洪水频发、荒山秃岭落后面貌;二是七十年代大力开 展丘陵山区整修梯田、引水上山、长藤结瓜等水土保持和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给 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八、九十年代水土保持逐步由单一工程 治理向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转变,并将治理与开发结 合,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结合;四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提高了小流域综合治理 深度,注重了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并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向生态清 洁型小流域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转变。 2.4.2 机构建设与配套法规 1、机构建设 南京市水务局设市水土保持办公室,组织指导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各区水务 局亦设相应部门负责各辖区内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依法进行与水土保 持相关的水行政监察工作。 南京市水土保持管理中心承担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监测管理、预警预报、科 学技术推广应用以及水土保持补偿费收缴等工作。已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信 息系统,用于储存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及时更新法律法规、方案审批、措施落实、 检查反馈等情况。 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水务局窗口办理水土保持方案报送业务并进行网上公 示,已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纳入“多评合一”平台,规范方案编制单位准入条件。 江苏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南京分站,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 京分局合署办公,负责南京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 目前南京市已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区、街镇三级水行政执法网络。市水政 监察支队直属水土水资源管理监察大队 1 个,直属其他大队 4 个,区大队 7 个, 中队 47 个,专职水土保持监察员 32 名,兼职水政监察员 391 名,重点加强对城 市施工建设工地水土保持情况的日常巡查,重点检查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 2、法规及配套文件 1998 年 12 月 9 日南京市发布并施行《南京市水土保持办法》(南京市人民
2基本情况 政府令第160号),2007年11月20日修订该办法并于同月22日起施行;2011 年9月8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公告》 发布;2015年11月13日再次修订《南京市水土保持办法》,于同年12月20 日起施行。法规及配套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市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 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工作提供了 法制支撑。 243水土流失监测与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情况 1、水土流失监测 现阶段南京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主要由小流域控制站、坡面径流场组成,雨 量等基础观测资料由南京市水文局提供。已建成南京市水土保持地理信息系统, 将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土地利用情况等定位到全市334个小流域,实现以小 流域为基本监测单元的水土流失监测,初步建立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图斑”精 细化管理。目前已完成2000年、2010年、2015年3次水土流失定量监测,根据 专家实地踏勘比较分析,系统监测数据科学可靠,基本满足南京市全市水土流失 调查和水土保持工作需求 江苏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南京分站(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 分局)在方便水库入库河流上设置桥头控制站,监测断面水量和泥沙量。2011 年在溧水区白马镇浮山村建立了坡面径流观测场。目前溧水监测站点的水土保持 监测项目主要包含降水量、水位、流速、含沙量等指标,通过计算可得出断面径 流量及输沙量等数据。自2013年起,南京市桥头小流域观测场纳入全国水土流 失动态监测网络,江苏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南京分站与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工作。 2、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市水务局近年以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契机,加强了对全市 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区水行政执法队伍认真履行职责,水土保持监督执 法工作不断地深入开展;生产建设活动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得到重视,严格实 施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全方位开展,摄制完成《承担水 土保持职责共建生态绿色南京》水土保持宣传片,编印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选 编》、《南京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指南》和《保护水土资源建设
2 基本情况 11 政府令第 160 号),2007 年 11 月 20 日修订该办法并于同月 22 日起施行;2011 年9月8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公告》 发布;2015 年 11 月 13 日再次修订《南京市水土保持办法》,于同年 12 月 20 日起施行。法规及配套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市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 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工作提供了 法制支撑。 2.4.3 水土流失监测与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情况 1、水土流失监测 现阶段南京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主要由小流域控制站、坡面径流场组成,雨 量等基础观测资料由南京市水文局提供。已建成南京市水土保持地理信息系统, 将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土地利用情况等定位到全市 334 个小流域,实现以小 流域为基本监测单元的水土流失监测,初步建立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图斑”精 细化管理。目前已完成 2000 年、2010 年、2015 年 3 次水土流失定量监测,根据 专家实地踏勘比较分析,系统监测数据科学可靠,基本满足南京市全市水土流失 调查和水土保持工作需求。 江苏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南京分站(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 分局)在方便水库入库河流上设置桥头控制站,监测断面水量和泥沙量。2011 年在溧水区白马镇浮山村建立了坡面径流观测场。目前溧水监测站点的水土保持 监测项目主要包含降水量、水位、流速、含沙量等指标,通过计算可得出断面径 流量及输沙量等数据。自 2013 年起,南京市桥头小流域观测场纳入全国水土流 失动态监测网络,江苏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南京分站与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工作。 2、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市水务局近年以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契机,加强了对全市 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区水行政执法队伍认真履行职责,水土保持监督执 法工作不断地深入开展;生产建设活动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得到重视,严格实 施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全方位开展,摄制完成《承担水 土保持职责共建生态绿色南京》水土保持宣传片,编印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选 编》、《南京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指南》 和《保护水土资源建设
2基本情况 绿色南京》宣传册,积极促进生产建设单位、生产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参 与水土保持工作。 据统计,2011~2015年,全市依法对157个生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 案进行了行政审批,其中市级审批49件,区级审批108件。对审批的水土保持 方案要求落实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项目开工 即跟踪进行监督检査,严格控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 24水土保持成效 长期以来,中央、省及南京市各级政府均加大了对全市水土流失的财政投入 开展了水土流失的预防与治理工作,总体治理成效显著。根据三次水土流失监测 数据,南京市水土流失总面积和年平均土壤流失量明显下降:2000年(1997~ 2000年四年平均,下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128873km2,年平均土壤流失量 为33555万t:2010年(2001~2010年十年平均,下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89668 m2,比2000年减少3042%,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为21894万t,比2000年减少 3475%;2015年(2011~2015年五年平均,下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51575km2, 比2010年减少4248%,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为166.77万t,比2010年减少23.83%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全面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面积占 比控制在783%,完成“十二五”水利规划中水土流失占市域面积比小于10%的 目标;编成《南京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方案》,建设27个小流域综合治理 项目,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约400km2,其中江宁区石塘、溧水区环山河、高 淳区国际慢城小流域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水 土保持工程建设夯实了当地水土保持基础设施,明昰改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 推进了美丽乡村与水美乡村建设,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24.5水土保持工作经验与存在问题 2000年以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原因一是南京市委、 市政府下决心关闭和严格限采砂石矿等宕口,并对停采宕口进行综合治理;二是 动员组织全民大力开展城市、乡村、荒山荒坡绿化:三是出台了一批保护生态环 境和水土资源有关地方法律法规和文件;四是加强了水土保持机构建设,设立了 南京市水土保持办公室,成立了南京市水土保持管理中心,加强了水土保持监督 管理;五是各级财政安排小流域综合治理、水美乡村、农田水利重点片区、中小
2 基本情况 12 绿色南京》宣传册,积极促进生产建设单位、生产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参 与水土保持工作。 据统计,2011~2015 年,全市依法对 157 个生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 案进行了行政审批,其中市级审批 49 件,区级审批 108 件。对审批的水土保持 方案要求落实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项目开工 即跟踪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控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 2.4.4 水土保持成效 长期以来,中央、省及南京市各级政府均加大了对全市水土流失的财政投入, 开展了水土流失的预防与治理工作,总体治理成效显著。根据三次水土流失监测 数据,南京市水土流失总面积和年平均土壤流失量明显下降:2000 年(1997~ 2000 年四年平均,下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 1288.73km2,年平均土壤流失量 为 335.55 万 t;2010 年(2001~2010 年十年平均,下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 896.68 km2,比 2000 年减少 30.42%,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为 218.94 万 t,比 2000 年减少 34.75%;2015 年(2011~2015 年五年平均,下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 515.75km2, 比2010年减少42.48%,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为166.77万t,比2010年减少23.83%。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全面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面积占 比控制在 7.83%,完成“十二五”水利规划中水土流失占市域面积比小于 10%的 目标;编成《南京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方案》,建设 27 个小流域综合治理 项目,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约 400km2,其中江宁区石塘、溧水区环山河、高 淳区国际慢城小流域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水 土保持工程建设夯实了当地水土保持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 推进了美丽乡村与水美乡村建设,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2.4.5 水土保持工作经验与存在问题 2000 年以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原因一是南京市委、 市政府下决心关闭和严格限采砂石矿等宕口,并对停采宕口进行综合治理;二是 动员组织全民大力开展城市、乡村、荒山荒坡绿化;三是出台了一批保护生态环 境和水土资源有关地方法律法规和文件;四是加强了水土保持机构建设,设立了 南京市水土保持办公室,成立了南京市水土保持管理中心,加强了水土保持监督 管理;五是各级财政安排小流域综合治理、水美乡村、农田水利重点片区、中小
2基本情况 河道治理等专项经费,保障了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及时发挥效益。 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综合治理任 务艰巨,全市剩余51575km2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难度较大,一些采石开矿迹地 和宕口,地表裸露,渣土乱堆,生态环境恶化,亟待进行治理;二是人为造成的 水土流失尚未根本遏制,特别是生产开发建设过程中地表扰动剧烈,防护措施不 到位,形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已成为全市分类水土流失之首,亟待重视;三是旅游 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形态增长点,其开发建设过程中对水土资源的扰动及破坏亟待 重视;四是水土保持综合监管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加 强执法力度,从传统监管模式手段向信息化方式转变
2 基本情况 13 河道治理等专项经费,保障了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及时发挥效益。 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综合治理任 务艰巨,全市剩余 515.75km2 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难度较大,一些采石开矿迹地 和宕口,地表裸露,渣土乱堆,生态环境恶化,亟待进行治理;二是人为造成的 水土流失尚未根本遏制,特别是生产开发建设过程中地表扰动剧烈,防护措施不 到位,形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已成为全市分类水土流失之首,亟待重视;三是旅游 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形态增长点,其开发建设过程中对水土资源的扰动及破坏亟待 重视;四是水土保持综合监管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加 强执法力度,从传统监管模式手段向信息化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