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5高考备考建议 2014试卷分析 2014年的辽宁高考语文已经结束,本次考试基本延续了往年的命题形式和内容, 符合语文新课标的原则,符合语文考试说明中的考点要求,注重学生的识记、理 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和表达应用六种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语文学科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这一基本特性。可以用“中规中矩,稳中有变”来概括。下 面,笔者对2014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总体分析 项目题号 分析 亮点题17本题一改往年仿写句子的题型,要求阅读问卷调查统计表, 补充空缺内容。不仅关注当今社会关于礼仪的问题,也将补 写和图表题结合起来,较为新颖 难题18作文题沿用了往年的材料作文的形式,但题干要求调整为 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扩展了考生的思考角度,试题 和现实密切结合,考生写作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想拿高分不 太容易。 易错题13本题没有出现特别陌生的成语,但是很容易混淆。 命题趋势本套试题的难度适中,语言文字运用题在创新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现 实,将知识点做了整合。作文内涵丰富,不在立意上为难考生,但要 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并非易事,试题区分度明显 二、试题分析 1、试题分值 结构题号 模块 分值总分 第I卷甲一 现代文阅读 150 阅读题必考 文言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11 名句名篇默写 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考「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第Ⅱ卷五 语言文字运用 表达题六 写作 60 2、知识结构 将本次考试题内容按所属的模块内容进行归类,其分布如下表 题号模块 考查内容 赋分 现代文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34567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传记类文言文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传记类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与整合 传记类文言文翻译 333333=5 8古代诗歌阅读 诗歌写作手法
2014 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 2015 高考备考建议 2014 试卷分析 2014 年的辽宁高考语文已经结束,本次考试基本延续了往年的命题形式和内容, 符合语文新课标的原则,符合语文考试说明中的考点要求,注重学生的识记、理 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和表达应用六种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语文学科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这一基本特性。可以用“中规中矩,稳中有变”来概括。下 面,笔者对 2014 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一、总体分析 项目 题号 分析 亮点题 17 本题一改往年仿写句子的题型,要求阅读问卷调查统计表, 补充空缺内容。不仅关注当今社会关于礼仪的问题,也将补 写和图表题结合起来,较为新颖。 难题 18 作文题沿用了往年的材料作文的形式,但题干要求调整为 “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扩展了考生的思考角度,试题 和现实密切结合,考生写作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想拿高分不 太容易。 易错题 13 本题没有出现特别陌生的成语,但是很容易混淆。 命题趋势 本套试题的难度适中,语言文字运用题在创新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现 实,将知识点做了整合。作文内涵丰富,不在立意上为难考生,但要 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并非易事,试题区分度明显。 二、试题分析 1、试题分值 结构 题号 模块 分值 总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 一 现代文阅读 9 150 二 文言文阅读 19 古代诗歌阅读 11 名句名篇默写 6 乙 选考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第Ⅱ卷 表达题 五 语言文字运用 20 六 写作 60 2、知识结构 将本次考试题内容按所属的模块内容进行归类,其分布如下表: 题号 模块 考查内容 赋分 1 现代文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3 2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 4 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3 5 传记类文言文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3 6 传记类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与整合 3 7 传记类文言文翻译 5*2=10 8 古代诗歌阅读 诗歌写作手法 5
9 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6 10名句名篇默写 唐宋名句、先秦名句 2*3=6 11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文章 小说人物心理的分析 小说故事情节设置的作用6 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和8 12实用类文本阅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段落作用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对实用类文本的探究8 13语言文字运用 成语使用 14 病句辨析 15 语言连贯 16 压缩语段 17 图表与文字转换 写作 材料作文 3、能力结构 根据2014年《高考考纲》中对“考试能力要求”的分类,本次试题考查考生识 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 六个层级。各题对应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能力要求 题号 赋分 识记 10 理解 分析综合 2、3、5、6、11(1)/12(1) 鉴赏评价8、9、11(2)(3)/12(2)(3) 表达应用 13、14、15、16、17、18 探究 11(4)/12(4) 、典型试题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 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 会不一样?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 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 之所以做所有其他的事情,最后都是为了得到幸福。也就是说,你做的所有事情, 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 可以过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 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 的手段
9 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6 10 名句名篇默写 唐宋名句、先秦名句 2*3=6 11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文章 5 小说人物心理的分析 6 小说故事情节设置的作用 6 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和 启示 8 12 实用类文本阅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5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6 段落作用 6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对实用类文本的探究 8 13 语言文字运用 成语使用 3 14 病句辨析 3 15 语言连贯 3 16 压缩语段 5 17 图表与文字转换 6 18 写作 材料作文 60 3、能力结构 根据 2014 年《高考考纲》中对“考试能力要求”的分类,本次试题考查考生识 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 六个层级。各题对应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能力要求 题号 赋分 识记 10 6 理解 1、4、7、 16 分析综合 2、3、5、6、11(1)/12(1) 17 鉴赏评价 8、9、11(2)(3)/12(2)(3) 23 表达应用 13、14、15、16、17、18 80 探究 11(4)/12(4) 8 三、典型试题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 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 会不一样?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 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 之所以做所有其他的事情,最后都是为了得到幸福。也就是说,你做的所有事情, 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 可以过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 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 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別。一派叫做“快 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 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 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 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 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 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 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 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任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璧鸠鲁强调, 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 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別的。一个人 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 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 “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髙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 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 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 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 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 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 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 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 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3分)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 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 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 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 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正确答案:C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B级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別。一派叫做“快 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 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 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 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 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 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 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 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任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璧鸠鲁强调, 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 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別的。一个人 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 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 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 “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 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 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 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 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 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 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 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 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3 分)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 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 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 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 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正确答案:C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 B 级
【易错点】C项中“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错,原文第三段 说“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而黑格尔等人则主张幸福 就是人的精神满足 【得分点】C,3分 2.(3分)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 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 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 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 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C级 【易错点】B项中“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与原文第四段中“物质欲望 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不同,而后面的观点不是伊壁鸠鲁的观点。 【得分点】B,3分 3.(3分)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 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 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 想和西方晢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 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C级 【易错点】B项偷换主语,选项中是说“中国哲学强调……”,而原文中是作者 的观点 【得分点】B,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賊群起,立数 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 战益厉。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 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 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 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 能达楚。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λ城休士,而后拔镞。诏以立守楚
【易错点】C 项中“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错,原文第三段 说“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而黑格尔等人则主张幸福 就是人的精神满足。” 【得分点】C,3 分 2.(3 分)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 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 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 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 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 C 级 【易错点】B 项中“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与原文第四段中“物质欲望 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不同,而后面的观点不是伊壁鸠鲁的观点。 【得分点】B,3 分 3.(3 分)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 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 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 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 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 C 级 【易错点】B 项偷换主语,选项中是说“中国哲学强调……”,而原文中是作者 的观点。 【得分点】B,3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賊群起,立数 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 战益厉。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 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 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 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 能达楚。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诏以立守楚
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 城,钩取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 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承、 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 梗。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 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髙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至古名将无以逾之。 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 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 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善骑射,不 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摔而斩之。仇视金 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 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注]①张敌万:盗贼首领。②擐(huan):穿。 4.(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六矢,战益厉厉:激烈 B、立率残兵邀击邀:阻截 C、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流:传布。 D、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倾:钦佩。 正确答案:A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B级 【易错点】厉:勇猛 【思路方法】重点实词“厉”的意思 ①严格:~禁(a.列队警戒;b.严厉的禁令)。~行(xing)节约。②严肃: 严~。声色俱~。③凶猛:~害。雷~风行。色~内荏。④磨,使锋利:~兵秣 马。再接再~。⑤古同“疠 癞”,恶疮。⑥姓。 【得分点】A,3分 5.(3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立“敢勇”的一组是 ①城始破,立巷战②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③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④ 立斩其使⑤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⑥每战擐甲胄先登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正确答案:A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C级 【易错点】“敢勇”的意思 【思路方法】以人名为突破口,第三个句子主语为“壮士”,由此能排除BD 选项,而第五个句子的意思为“赵立家人之前在徐州被诛杀,家庭遭到过破坏, 这次进入楚州只有赵立自己”,不属于“敢勇”,由此排除C项 【得分点】A,3分 6.(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 城,钩取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 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承、 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 梗。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 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至古名将无以逾之。” 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 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 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善骑射,不 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廩给。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仇视金 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 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注]①张敌万:盗贼首领。②擐(huàn):穿。 4.(3 分)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六矢,战益厉 厉:激烈。 B、立率残兵邀击 邀:阻截。 C、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 流:传布。 D、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 倾:钦佩。 正确答案:A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 B 级 【易错点】 厉:勇猛 【思路方法】重点实词“厉”的意思: ①严格:~禁(a.列队警戒;b.严厉的禁令)。~行(xíng )节约。②严肃: 严~。声色俱~。③凶猛:~害。雷~风行。色~内荏。④磨,使锋利:~兵秣 马。再接再~。⑤古同“疠”、“癞”,恶疮。⑥姓。 【得分点】A,3 分 5.(3 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立“敢勇”的一组是 ①城始破,立巷战②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③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④ 立斩其使⑤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⑥每战擐甲胄先登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正确答案:A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 C 级 【易错点】“敢勇”的意思 【思路方法】 以人名为突破口,第三个句子主语为“壮士”,由此能排除 BD 选项,而第五个句子的意思为“赵立家人之前在徐州被诛杀,家庭遭到过破坏, 这次进入楚州只有赵立自己”,不属于“敢勇”,由此排除 C 项 【得分点】A,3 分 6.(3 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