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王店亲情学校暑期检测语文 出卷人:付长芳 命题时间:2014年8月9日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隐逸 《顾准文集》中写道 “学问不是‘货与帝王家’换口饭吃的玩意,而是一种个人的创造活动,这才能够产生或者放眼宇宙,或者注视自己内心世界的思想家 专制政治不可能设想这种知识 识无非‘求禄’”。他还写道“‘君天也,天不可逃也’就算是注定了。知识分子不满意这一 贾宝玉那样当和尚去………在西方 政治权威不是至上的权威,思 和尚’中的不少,不过那种‘和尚’是研究科学、写哲学著作的‘和尚’。入了空门,精研几何、 天文,皇帝老子也管你不着。中 国,除了伦常礼教,没有学问 探究宇宙秘密不是出路,要逃避王权,只好走老庄禅佛一路”。 阅读至此,感慨不已。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约可分两类:一类是做官的,一类是不做官的。而在不做官的当中,又有做不了官和不想做官的。后者少之又少,史书上将 其归为“隐逸”“逸士”。今日得闲,就把《二十五史精华》中的 部分通读一遍。再参照顾准对古希腊知识分子命运的分析,不禁对中国古代这部分知识分子的命运感慨 不已 的态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假如你不把所学知识“货与帝王家”,简直没有出路。而归隐便是这其中一条若隐若现、充满荆棘 肠小道 表面看,隐居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其实不然。隐士们之所以这样做,全是不得已而为之。或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或对现实政治不满 以此作为一种不得已的抗议。要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假如读书而不做官,那也就自甘居于下流了。范蠡辅佐勾践灭了吴国后,看穿了越王 的为人,弃官不做,泛一叶扁舟于江河湖海之上,后来还成了富可 敌国 的大商人,这是非常稀少的例子,而且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也不高。有些知识分子不能医国,就去医人 看看华佗的下场,你就知道得罪政治权威是个什么下场了。无奈之下,只好隐居,绝不与现实政治发生任何联系,哪怕生活清贫一些也没有关系 可以这么说,但凡隐居者,都是些拥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他们或博览群书,或德性高尚,或多才多艺,为乡里所称。他们隐居以后,虽说也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书画与 专著,比如陶渊明、陆羽等,但对于大多数隐士来说,所学非所用,随着他们的辞世,其一肚子学问也就随之带进了坟墓,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阜南王店亲情学校暑期检测 语文 出卷人: 付长芳 命题时间:2014 年 8 月 9 日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谈隐逸 郁土 《顾准文集》中写道,在古希腊,“学问不是‘货与帝王家’换口饭吃的玩意,而是一种个人的创造活动,这才能够产生或者放眼宇宙,或者注视自己内心世界的思想家。 专制政治不可能设想这种知识的出路,知识无非‘求禄’”。他还写道“‘君天也,天不可逃也’就算是注定了。知识分子不满意这一套,只好像贾宝玉那样当和尚去……在西方, 政治权威不是至上的权威,思想家出在‘和尚’中的不少,不过那种‘和尚’是研究科学、写哲学著作的‘和尚’。入了空门,精研几何、逻辑、天文,皇帝老子也管你不着。中 国,除了伦常礼教,没有学问,专心知识探究宇宙秘密不是出路,要逃避王权,只好走老庄禅佛一路”。 阅读至此,感慨不已。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约可分两类:一类是做官的,一类是不做官的。而在不做官的当中,又有做不了官和不想做官的。后者少之又少,史书上将 其归为“隐逸”“逸士”。今日得闲,就把《二十五史精华》中的“隐逸”部分通读一遍。再参照顾准对古希腊知识分子命运的分析,不禁对中国古代这部分知识分子的命运感慨 不已。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假如你不把所学知识“货与帝王家”,简直没有出路。而归隐便是这其中一条若隐若现、充满荆棘 的羊肠小道。 表面看,隐居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其实不然。隐士们之所以这样做,全是不得已而为之。或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或对现实政治不满, 以此作为一种不得已的抗议。要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假如读书而不做官,那也就自甘居于下流了。范蠡辅佐勾践灭了吴国后,看穿了越王 的为人,弃官不做,泛一叶扁舟于江河湖海之上,后来还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这是非常稀少的例子,而且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也不高。有些知识分子不能医国,就去医人,但 看看华佗的下场,你就知道得罪政治权威是个什么下场了。无奈之下,只好隐居,绝不与现实政治发生任何联系,哪怕生活清贫一些也没有关系。 可以这么说,但凡隐居者,都是些拥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他们或博览群书,或德性高尚,或多才多艺,为乡里所称。他们隐居以后,虽说也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书画与 专著,比如陶渊明、陆羽等,但对于大多数隐士来说,所学非所用,随着他们的辞世,其一肚子学问也就随之带进了坟墓,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在西方 权威相抗衡的另一种权威,知识分子不满意现实政治,可寄身教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自得其 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 的进步。而中国 旦选择了隐居,则衣食住行皆成了问题,要亲自“种豆南山下”了。并且,除了琴棋书画及儒道学问外,更无自然科学的内容可供 他们研究(中国 好在中国自古就有这个传统,帝王允许这些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知识分子 俗生活之外,如尧时的许由,周时的伯夷、叔齐等,算是给这些人了一条出路 隐士中也具有清醒政治头脑者,如东汉桓帝延熹时的汉阴老父,汉桓帝 ,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只有他“独耕不辍”:更有南郡襄阳人庞公,面对荆 州刺史刘表的责问“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他这样回答道:“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 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这是隐逸者何等理直气壮的宣言 只可惜这些知识分子,因种种原因,既不能从政,又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而默默终其一生,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巨大损失 7.下列关于“隐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没有做官且不想做官的被称为“隐逸”或“逸士” B.隐居是一种主动的行为,选择了隐居就意味着选择清贫,他们安贫乐道,自得其乐。 C.隐居者都是些拥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他们绝不与现实政治发生任何关系 D.古代开明的帝王允许某些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知识分子逍遥于世俗生活之外,算是给这些人一个出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封建时代,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读书而不做官的,不是做不了官,就是不想做官,那都是情不得己的 B.我国古代大多数隐士除了琴棋书画及研究儒道学问外,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而默默终其一生,这是一种人才的浪费,更是我们民族的巨大损失 C.大一统专制统治下,不把所学知识“货与帝王家”就根本没有出路,其一肚子学问也就只能带进坟墓,对社会毫无意义可言 D.西方不满意现实政治的知识分子可寄身教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中国古代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知识分子则往往默默 终其一
在西方,教会是与政治权威相抗衡的另一种权威,知识分子不满意现实政治,可寄身教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自得其乐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 的进步。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则没有这么幸运,一旦选择了隐居,则衣食住行皆成了问题,要亲自“种豆南山下”了。并且,除了琴棋书画及儒道学问外,更无自然科学的内容可供 他们研究(中国无此传统,即使研究了也没有出路),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好在中国自古就有这个传统,帝王允许这些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知识分子逍遥于世俗生活之外,如尧时的许由,周时的伯夷、叔齐等,算是给这些人了一条出路。 隐士中也具有清醒政治头脑者,如东汉桓帝延熹时的汉阴老父,汉桓帝“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只有他“独耕不辍”;更有南郡襄阳人庞公,面对荆 州刺史刘表的责问“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他这样回答道:“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 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这是隐逸者何等理直气壮的宣言! 只可惜这些知识分子,因种种原因,既不能从政,又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而默默终其一生,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巨大损失。 7.下列关于“隐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没有做官且不想做官的被称为“隐逸”或“逸士” 。 B.隐居是一种主动的行为,选择了隐居就意味着选择清贫,他们安贫乐道,自得其乐。 C.隐居者都是些拥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他们绝不与现实政治发生任何关系。 D.古代开明的帝王允许某些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知识分子逍遥于世俗生活之外,算是给 这些人一个出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封建时代,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读书而不做官的,不是做不了官,就是不想做官, 那都是情不得已的。 B.我国古代大多数隐士除了琴棋书画及研究儒道学问外,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 而默默终其一生,这是一种人才的浪费,更是我们民族的巨大损失。 C.大一统专制统治下,不把所学知识“货与帝王家”就根本没有出路,其一肚子学问 也就只能带进坟墓,对社会毫无意义可言。 D.西方不满意现实政治的知识分子可寄身教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 学等,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而中国古代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知识分子则往往默默 终其一生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是自由的,他们有的从政,有的从医,有的经商,有的隐居,“各得其栖宿而己” B.我国古代隐士或博览群书,或德性高尚,或多才多艺,他们隐居以后有的也能留下大量的诗歌、书画与专著,比如陶渊明、陆羽等,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C.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隐逸者都要洁身自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你可以不与朝廷政府合作,但决不能得罪政治权威,更不能存有反叛之心。 D.本文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慨叹古代人才浪费现象,希望当今时代国家能更加尊重知识分子,而广大知识分子也要积极努力,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民族的发展 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南 二(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游东山记 (明)杨土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吕。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 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 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 拂 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軼,立恭探得《列子》,余得《自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甚意,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过者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 “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E也指这支花图余还:明年车看花封素我手。”号李别,中图指道务能顾余口“是所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是自由的,他们有的从政,有的从医,有的经商,有的隐居, “各 得其栖宿而已” 。 B.我国古代隐士或博览群书,或德性高尚,或多才多艺,他们隐居以后有的也能留下 大量的诗歌、书画与专著,比如陶渊明、陆羽等,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C.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隐逸者都要洁身自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你可以不与朝廷 政府合作,但决不能得罪政治权威,更不能存有反叛之心。 D.本文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慨叹古代人才浪费现象,希望当今时代国家能更加尊 重知识分子,而广大知识分子也要积极努力,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民族的发展、 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3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 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 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 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 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 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 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 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E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 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吕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 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降跽谢过一一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D.而乐无加乎此—一加:超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扫石而坐—一弃甲曳兵而走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几乎—其孰能讥之乎 D.遂与李及道 今君与廉颇同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3)己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土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d):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 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 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余两人坐——延:邀请 B.降跽谢过——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加:超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扫石而坐——弃甲曳兵而走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几乎——其孰能讥之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今君与廉颇同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8 分)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0分) (1)一 一,知来者之可追。 (2)引壶觞以自酌 临清流而赋诗 (4)策扶老以流憩, (5)潦水尽而寒潭清, (6)—,秋水共长天一色 (7)渔舟唱晚 榆非晚 鸟倦飞而知还。 (10)山原旷其盈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0 分) (1)--------------------------------,知来者之可追。 (2)引壶觞以自酌,----------------------------------。 (3)----------------------,临清流而赋诗。 (4)策扶老以流憩,------------------------------。 (5)潦水尽而寒潭清,------------------------------。 (6)------------------------,秋水共长天一色。 (7)渔舟唱晚,------------------------------------ (8)-----------------------,桑榆非晚。 (9)-------------------,鸟倦飞而知还。 (10)山原旷其盈视,-----------------------------。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