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尿便障碍 课程目标:了解排尿障碍和排便障碍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课程内容: 一、排尿障碍 (一)感觉障碍性膀胱 (二)运动障碍性膀胱 (三)自主性膀胱 (四)反射性膀胱 (五)无抑制性膀胱 二、排便障碍 (一)便秘 (二)大便失禁 (三)自主性排便 (四)排便急迫 第十七节 颅内压异常及脑疝 课程目标:了解正常颅内压标准,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常见病因,掌握脑疝的定义及不 同疝的临床表现 课程内容: 一、颅内压异常 (一)颅内压增高 1.颅内压增高的常见机制和病因:(1)脑组织体积增加:1)血管源性脑水肿:2)细胞毒性脑 水肿。(2)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血肿、肉芽肿、脓肿等。(3)颅内血容量增加:血管扩张, 高血压脑病,静脉窦血栓形成等。(4)脑脊液增加(脑积水),可由脑脊液分泌增多,吸收障碍, 脑脊液循环障碍等。(5)颅腔狭小。 2.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1)弥漫性颅内压增高: (2)局限性颅内压增高 3.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急性和慢性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4.良性颅内压增高 (二)颅内压减低 <6OmmH2O 二、脑疝 定义:脑疝(brain heriation)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是部分脑组织因颅内压力差而引起 的移位,当移位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称之谓脑疝
第十六节 尿便障碍 课程目标:了解排尿障碍和排便障碍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课程内容: 一、排尿障碍 (一)感觉障碍性膀胱 (二)运动障碍性膀胱 (三)自主性膀胱 (四)反射性膀胱 (五)无抑制性膀胱 二、排便障碍 (一)便秘 (二)大便失禁 (三)自主性排便 (四)排便急迫 第十七节 颅内压异常及脑疝 课程目标:了解正常颅内压标准,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常见病因,掌握脑疝的定义及不 同疝的临床表现。 课程内容: 一、颅内压异常 (一)颅内压增高 1.颅内压增高的常见机制和病因;(1)脑组织体积增加:1)血管源性脑水肿;2)细胞毒性脑 水肿。(2)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血肿、肉芽肿、脓肿等。(3)颅内血容量增加:血管扩张, 高血压脑病,静脉窦血栓形成等。(4)脑脊液增加(脑积水),可由脑脊液分泌增多,吸收障碍, 脑脊液循环障碍等。(5)颅腔狭小。 2.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1)弥漫性颅内压增高; (2)局限性颅内压增高 3.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急性和慢性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4.良性颅内压增高 (二)颅内压减低 <60mmH2O 二、脑疝 定义:脑疝(brain heriation)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是部分脑组织因颅内压力差而引起 的移位,当移位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称之谓脑疝
(一)小脑幕裂孔疝 1.钩回疝 2.中心疝 (二)枕骨大孔疝 课程时数:理论课5.5学时,实践课2学时 重点与难点: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如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眩晕、眼震,瘫痪、共济失 调的定义,分类,及其鉴别。 思考题或练习题: 1.意识障碍的分级及其临床表现? 2.失语的分类及其主要临床特点? 3.痫性发作与晕厥如何区别? 4。前庭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5.前庭周围性眼震与前庭中枢性眼震的鉴别? 6。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如何区别? 7.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主要临床表现? 8.病理性震颤的分类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课程目标: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规检查方法。 课程内容: 第一节病史采集 第二节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 二、意识状态 三、精神状态和高级皮层功能检查 四、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的应用解剖生理、临床症状及检查方法。 五、运动系统: (1)肌营养改变:肌菱缩,肌肥大 (2)肌张力:概念、肌张力增高、减低的临床意义。 (3)肌力:概念,肌力的分级及检查方法。 (4)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震颤,肌纤维震颤,肌阵挛等
(一)小脑幕裂孔疝 1.钩回疝 2.中心疝 (二)枕骨大孔疝 课程时数: 理论课5.5学时, 实践课2学时 重点与难点: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如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眩晕、眼震,瘫痪、共济失 调的定义,分类,及其鉴别。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意识障碍的分级及其临床表现? 2. 失语的分类及其主要临床特点? 3. 痫性发作与晕厥如何区别? 4.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5. 前庭周围性眼震与前庭中枢性眼震的鉴别? 6.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如何区别? 7.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主要临床表现? 8. 病理性震颤的分类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课程目标: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规检查方法。 课程内容: 第一节 病史采集 第二节 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 二、意识状态 三、精神状态和高级皮层功能检查 四、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的应用解剖生理、临床症状及检查方法。 五、运动系统: (1)肌营养改变:肌萎缩,肌肥大 (2)肌张力:概念、肌张力增高、减低的临床意义。 (3)肌力:概念,肌力的分级及检查方法。 (4)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震颤,肌纤维震颤,肌阵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