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院预防医学系预防医学实验室(中心) 大纲制定人:牛强 Environmental 课程名称 环境卫生学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 Z103305 Hygiene 实验总学时 24 开设实验项目数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环境卫生学实习指导 实验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实习报告 适用专业 预防医学 开出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需氯量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水中“三氨”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睡液中溶菌酶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水厂参观 其他类型实验 4 公害病教学录像 其他类型实验 2
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院预防医学系预防医学实验室(中心) 大纲制定人:牛强 课程名称 环境卫生学 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 Hygiene 课程编码 Z103305 实验总学时 24 开设实验项目数 7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环境卫生学实习指导 实验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实习报告 适用专业 预防医学 开出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需氯量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水中“三氮”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唾液中溶菌酶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水厂参观 其他类型实验 4 公害病教学录像 其他类型实验 2
实验一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学时 3 开出时间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实验目的:学习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掌握其评价标准。 实验内容: 1.采样用一支内装51四氯汞钠吸收液的棕色U型多孔玻板吸收管,安装于小流量气体采 样器上,以0.5L/min流量采气10一20L,并记录采样现场的气压和气温。 2。操作步骤 1)制作标准曲线:向各管中加入0.5m11.2%氨基磺酸铵溶液,摇匀,放置10分钟(消除 0,干扰)然后加入0.5ml0.2%甲醛溶液和0.5ml0.02%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摇匀 放置数分钟,使其逐渐显色,并于560m波长下测定各管吸光度。 2)样品测定:加入各项试剂,并测定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得样品管二氧化硫含量(4g) 3)计算与评价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本方法以采气20计,可测定的二氧化硫浓度范围为0.02~0.3mg/m。浓度高于此范围时, 应将样品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 2. 二氧化硫在吸收液中的稳定性与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损失率增大。在<5℃时,可保存 30天无明显损失:但在25℃时,吸收液中的二氧化流每天损失1.5%。故采样应在5~20( 范围内进行。样品应当天分析,如不能当天完成测定,应将样品存放在4℃冰箱中保存。 3 二氧化疏见光易分解,故采样时应避免阳光照射。 4. 本法吸收液有毒性(含汞)操作时应避免污染环境和伤害操作者,废液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小流量气体采样器 流量范围0一1L/min 4 2 分光光度计 722型 1 3 棕色U形多孔玻板吸收管。 8 4 10ml具塞比色管 8
实验一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时 3 开出时间 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实验目的:学习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掌握其评价标准。 实验内容: 1. 采样 用一支内装 5ml 四氯汞钠吸收液的棕色 U 型多孔玻板吸收管,安装于小流量气体采 样器上,以 0.5 L/min 流量采气 10~20L,并记录采样现场的气压和气温。 2. 操作步骤 1) 制作标准曲线:向各管中加入 0.5ml 1.2%氨基磺酸铵溶液,摇匀,放置 10 分钟(消除 NOX 干扰)然后加入 0.5ml 0.2%甲醛溶液和 0.5ml 0.02%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摇匀, 放置数分钟,使其逐渐显色,并于 560 nm 波长下测定各管吸光度。 2) 样品测定:加入各项试剂,并测定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得样品管二氧化硫含量(μg) 3) 计算与评价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本方法以采气 20L 计,可测定的二氧化硫浓度范围为 0.02~0.3mg/m3。浓度高于此范围时, 应将样品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 2. 二氧化硫在吸收液中的稳定性与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损失率增大。在<5℃时,可保存 30 天无明显损失;但在 25℃时,吸收液中的二氧化硫每天损失 1.5%。故采样应在 5~20℃ 范围内进行。样品应当天分析,如不能当天完成测定,应将样品存放在 4℃冰箱中保存。 3. 二氧化硫见光易分解,故采样时应避免阳光照射。 4. 本法吸收液有毒性(含汞)操作时应避免污染环境和伤害操作者,废液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主要仪器设备 序 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小流量气体采样器 流量范围 0~1L/min 4 2 分光光度计 722 型 1 3 棕色 U 形多孔玻板吸收管。 8 4 10ml 具塞比色管 8
实验二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学时 3 开出时间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人数 实验目的:学习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掌握其评价标准。 实验内容: 空气样品的采集:在大型气泡吸收管(波氏吸收管)内,注入10.0ml吸收液和2.00ml乙酰 丙酮溶液,连接大气采样器,以流量0.5L/min采集5~30L气体样品,在室温下(20~25℃ 放置2小时后测定。 2.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7支10m1比色管,分别加入0.00、0.50、1.00、2.00、3.00、4.00、 5.00m1甲醛标准应用液,加纯水至刻度。各管加入2.00m1乙酰丙酮溶液,混匀。于沸水中 加热10分钟,取出冷却,于波长414m处以纯水为参比,用10mm比色皿测量吸光度。 3.空气样品:将含有样品的吸收管在室温下放置2小时,直接进行比色测定。 4.计算 5.评价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含甲醛0.163、0.918和1.51gL的样品,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 分别为3.7%、1.4%和1.4%。在含甲醛0.15、0.34和0.91mg/的三种浓度的样品中加入料 品量0.30一2.00倍的甲醛标准溶液,测得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1%一102%。 2. 乙酰丙酮及醋酸铵试剂的纯度对空白吸光度影响甚大,应预先进行空白试验,乙酰丙酮应 无色透明,必要时需进行蒸馏精制。 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小流量气体采样器 流量范围0~lL/min 4 分光光度计 722型 3 棕色U形多孔玻板吸收管。 4 10ml具塞比色管 8
实验二 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时 3 开出时间 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实验目的:学习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掌握其评价标准。 实验内容: 1. 空气样品的采集:在大型气泡吸收管(波氏吸收管)内,注入 10.0ml 吸收液和 2.00ml 乙酰 丙酮溶液,连接大气采样器,以流量 0.5 L/min 采集 5~30L 气体样品,在室温下(20~25℃) 放置 2 小时后测定。 2.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 7 支 10ml 比色管,分别加入 0.00、0.50、1.00、2.00、3.00、4.00、 5.00ml 甲醛标准应用液,加纯水至刻度。各管加入 2.00ml 乙酰丙酮溶液,混匀。于沸水中 加热 10 分钟,取出冷却,于波长 414nm 处以纯水为参比,用 10mm 比色皿测量吸光度。 3. 空气样品:将含有样品的吸收管在室温下放置 2 小时,直接进行比色测定。 4. 计算 5. 评价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含甲醛 0.163、0.918 和 1.51 mg/L 的样品,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 分别为 3.7%、1.4%和 1.4%。在含甲醛 0.15、0.34 和 0.91mg/L 的三种浓度的样品中加入样 品量 0.30~2.00 倍的甲醛标准溶液,测得加标回收率范围为 91%~102%。 2. 乙酰丙酮及醋酸铵试剂的纯度对空白吸光度影响甚大,应预先进行空白试验,乙酰丙酮应 无色透明,必要时需进行蒸馏精制。 主要仪器设备 序 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小流量气体采样器 流量范围 0~1L/min 4 2 分光光度计 722 型 1 3 棕色 U 形多孔玻板吸收管。 8 4 10ml 具塞比色管 8
实验三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需氯量的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学时 3 开出时间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现有每组人数 20 人数 实验目的: 1.学习饮用水氯化消毒的测定方法 2. 掌握饮用水有效氯、余氯及需氯量的计算和评价方法 实验内容: 一有效氯测定: 1,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用研钵磨碎后放入称量瓶内加盖,称取0.71g,置于150m1烧杯内 2.加5m1左右蒸馏水于烧杯内,用玻璃棒搅成糊状。再加蒸馏水使成悬浮液,倾入100m 容量瓶内。用少许蒸馏水冲洗烧杯3次,将全部洗液移入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刻度 线,不断振荡容量瓶使之混合均匀。 3.在250m1碘量瓶中加入0.75g(10%I溶液7.5m1)碘化钾及80m1蒸馏水,使之溶解 再加入2ml冰醋酸。 4.用移液管从容量瓶中取25m1样品悬浮液,加入250ml碘量瓶中。此时立即产生棕色, 振荡均匀后,静置5分钟。 5.自滴定管中加入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断振摇碘量瓶,直至变成淡黄色 然后加入1ml淀粉溶液,溶液即呈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消失,记录用量V。 6.计算 二.余氯测定 1.取配制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管用的同型50ml比色管,先放入2.5ml邻联甲苯胺溶液, 再加入澄清水样50加l,混合均匀。水样的最佳温度为15~20℃,如低于此温度,应先 将水样放在水浴中使温度提高至15~20℃。 2.水样与邻联甲苯胺溶液混合后,如立即进行比色,所得结果为游离性余氯,如放置10咖 使其产生最高色度,再进行比色,所得结果为水样的总余氯。总余氯诚去游离性余氯 等于化合性余氯
实验三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需氯量的测定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时 3 开出时间 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实验目的: 1. 学习饮用水氯化消毒的测定方法 2. 掌握饮用水有效氯、余氯及需氯量的计算和评价方法 实验内容: 一.有效氯测定: 1. 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用研钵磨碎后放入称量瓶内加盖,称取 0.71g,置于 150ml 烧杯内。 2. 加 5ml 左右蒸馏水于烧杯内,用玻璃棒搅成糊状。再加蒸馏水使成悬浮液,倾入 100ml 容量瓶内。用少许蒸馏水冲洗烧杯 3 次,将全部洗液移入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刻度 线,不断振荡容量瓶使之混合均匀。 3. 在 250ml 碘量瓶中加入 0.75g(10%KI 溶液 7.5ml)碘化钾及 80ml 蒸馏水,使之溶解, 再加入 2ml 冰醋酸。 4. 用移液管从容量瓶中取 25ml 样品悬浮液,加入 250ml 碘量瓶中。此时立即产生棕色, 振荡均匀后,静置 5 分钟。 5. 自滴定管中加入 0.05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断振摇碘量瓶,直至变成淡黄色, 然后加入 1ml 淀粉溶液,溶液即呈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消失,记录用量 V。 6. 计算 二.余氯测定 1. 取配制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管用的同型 50ml 比色管,先放入 2.5ml 邻联甲苯胺溶液, 再加入澄清水样 50ml,混合均匀。水样的最佳温度为 15~20℃,如低于此温度,应先 将水样放在水浴中使温度提高至 15~20℃。 2. 水样与邻联甲苯胺溶液混合后,如立即进行比色,所得结果为游离性余氯,如放置 10min 使其产生最高色度,再进行比色,所得结果为水样的总余氯。总余氯减去游离性余氯 等于化合性余氯
3.计算 (1)直接从余氯标准色列得出总余氯及游离性余氯浓度(g儿)。 (2)化合性余氯等于总余氯减去游离性余氯(mg/L)。 需氯量测定 1.取三个250m1碘量瓶,分别加入200m1水样(一般称做三杯试验),然后用滴管加人 0.10%有效氯标准溶液0.10、0.25、0.50m1(或根据水样情况酌定),搅拌均匀,接触 30分钟,测余氯(方法见确量法测余氯)。 2.选择余氯在0.3~0.5mg/L之间的那一杯来计算加氯量及需氯量 3.计算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实验用的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管若要长期保存,需严密封口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2.水中含有的悬浮性物质可干扰测定,应先用离心法去除,其他干扰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如 下:高铁,0.2mg/L:四价锰,0.01mg/L:亚硝酸盐,0.2g/L。 3.如果余氯浓度很高,会产生橘黄色。若水样碱度过高而余氯浓度较低,将产生淡绿色或淡蓝 色。此时多加1l邻联甲苯胺溶液,即可产生正常的淡黄色 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恒温水浴箱 1 2 具塞比色管 50 ml 8 3 碘量瓶 250ml 8 4 烧杯 150ml 8 5 移液管 25m1 8 6 滴定管 8
3. 计算 (1)直接从余氯标准色列得出总余氯及游离性余氯浓度(mg/L)。 (2)化合性余氯等于总余氯减去游离性余氯(mg/L)。 三.需氯量测定 1. 取三个 250 ml 碘量瓶,分别加入 200 ml 水样(一般称做三杯试验),然后用滴管加人 0.10%有效氯标准溶液 0.10、0.25、0.50ml(或根据水样情况酌定),搅拌均匀,接触 30 分钟,测余氯(方法见碘量法测余氯)。 2. 选择余氯在 0.3~0.5mg/L 之间的那一杯来计算加氯量及需氯量 3. 计算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实验用的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管若要长期保存,需严密封口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2. 水中含有的悬浮性物质可干扰测定,应先用离心法去除,其他干扰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 如 下:高铁,0.2 mg/L;四价锰,0.01 mg/L;亚硝酸盐,0.2 mg/L。 3. 如果余氯浓度很高,会产生橘黄色。若水样碱度过高而余氯浓度较低,将产生淡绿色或淡蓝 色。此时多加 1ml 邻联甲苯胺溶液,即可产生正常的淡黄色。 主要仪器设备 序 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恒温水浴箱 1 2 具塞比色管 50 ml 8 3 碘量瓶 250 ml 8 4 烧杯 150 ml 8 5 移液管 25 ml 8 6 滴定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