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一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实习目的】 学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对问卷设计有初步印象。 【实习内容】 将有不足问卷中问题找出。并自行设计一份关注话题的自填式问卷
1 实习一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实习目的】 学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对问卷设计有初步印象。 【实习内容】 将有不足问卷中问题找出。并自行设计一份关注话题的自填式问卷
实习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目的】 学习对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即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方法。 【习题】 根据图1、表1和表2试作一位45~49岁男性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方法和步骤】 ()拟订调查表 收集个人危险因素的资料。如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表(表3)。 (2)收集当地年餐、性别、疾病死亡率资料。如表2第2项。 (3)危险因素评价的关健步骤是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本实习应用Geler-一Gesner 表将有关危险因素换成危险分数值(见表2)。 (4)组合危险分数:将每一项危险因素对某病死亡率的影响进行综合。计算时将大于10 的数值相加,如计算心脏病组合危险分数时,有几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如收缩压为24P (180mmHg),查40 一44岁男子危险分数转换表(略)得危险分数为27 大于1.0的数值 则为1.7,同时将其他几种危险分数超过1.0的部分数值相加,两项合计即为心脏病的组合 危险分数。将上列从危险分数转换表中查得的数值填入表2。余类推。 (5)存在死亡危险:即平均死亡率X组合危险分数=存在死亡危险 (⑥计算评价年龄:死亡率与年龄呈函数关系如图1由死亡危险总计查图得出评价年龄。 (⑦)计算增长年龄:根据本人存在的 危险因素 医生针 对性提出降低危险因素的至 如被评价者采取这些建议如服降压药、参加体育锻炼、戒烟、减少饮酒等。危险因素将减少 危险分数将相应下降。表1第9项为医生建议,第10、11项为新的危险分数。按上述计算 评价年龄的方法,同理可以计算存在死亡危险,得出增长年龄。 (8)分析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之间的关系。 本方法适用于 25一60岁年龄组,已有心脏病或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 23000 1500 9000 50 o uu m 45 50 55 60 65年龄(岁 图1预期死亡率与年龄间函数关系
2 实习二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目的】 学习对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即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方法。 【习题】 根据图 1、表 1 和表 2 试作一位 45~49 岁男性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方法和步骤】 (1)拟订调查表,收集个人危险因素的资料。如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表(表 3)。 (2)收集当地年龄、性别、疾病死亡率资料。如表 2 第 2 项。 (3)危险因素评价的关键步骤是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本实习应用 Geller-Gesner 表将有关危险因素换成危险分数值(见表 2)。 (4)组合危险分数:将每一项危险因素对某病死亡率的影响进行综合。计算时将大于 1.0 的数值相加,如计算心脏病组合危险分数时,有几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如收缩压为 24kPa (180mmHg),查 40~44 岁男子危险分数转换表(略)得危险分数为 2.7,大于 1.0 的数值 则为 1.7,同时将其他几种危险分数超过 1.0 的部分数值相加,两项合计即为心脏病的组合 危险分数。将上列从危险分数转换表中查得的数值填入表 2。余类推。 (5)存在死亡危险:即平均死亡率×组合危险分数=存在死亡危险。 (6)计算评价年龄:死亡率与年龄呈函数关系如图 1。由死亡危险总计查图得出评价年龄。 (7)计算增长年龄:根据本人存在的危险因素,医生针对性提出降低危险因素的建议。 如被评价者采取这些建议如服降压药、参加体育锻炼、戒烟、减少饮酒等。危险因素将减少, 危险分数将相应下降。表 1 第 9 项为医生建议,第 10、11 项为新的危险分数。按上述计算 评价年龄的方法,同理可以计算存在死亡危险,得出增长年龄。 (8)分析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之间的关系。 本方法适用于 25~60 岁年龄组,已有心脏病或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 23000 19000 15000 9000 5000 3000 40 45 50 55 60 65 年龄(岁) 图 1 预期死亡率与年龄间函数关系 每 10 万人口预期死亡数
表145~49岁男子危险分数转换表 测量目 结果 危险分数 测量项目 结果 危险分数 心胜病 家族出 收缩压 (mmHg)200 3.9 有无 180 2.7 5车祸 160 饮酒 1周12杯 5.0 1.0 1周6杯 2.0 舒张压(mmHg)》 20 % 6.脑血管病 收缩压(mmHg) o 吃 x0 140 胆周醇(gL) 280 15 2,20 舒张压(mmHg) 105 1.80 g 糖尿病 右 已控制 05 体育活动 静坐作业 13 少活动 胆周醇(L) 2.80 适当活动 09 经常活动 0.8 家族史 父母亲70岁前死于心脏病 鹅尿病 有1人死于心班丙 有控制 无心脏病家族史 1.0 吸烟(日)40支以上 2.0 吸烟 有 12 20-39支 1.0 10~19支 151 肠墙 19支 0. 肠息肉 有 2.5 无 > 0 体重 超过正常60% 1.4 肛门出血 3.0 超过正常40% 无 超过正常20 2. 每年直肠镜松 正常 10 有无 000 低体重 8凶杀 2.肺癌 拘留史 2.0 吸烟(每日) 40支 2.0 1.0 凶器带 3 无 30 1~9支 9.肺炎 无 06 饮酒 有 1.5 3.肝硬化 无 10
3 表 1 45~49 岁男子危险分数转换表 测量项目 结果 危险分数 1. 心脏病 收缩压(mmHg) 200 3.9 180 2.7 160 1.6 140 1.0 120 0.7 舒张压(mmHg) 105 2.7 100 1.4 95 1.2 90 1.0 85 0.9 80 0.8 胆固醇(g/L) 2.80 1.5 2.20 0.7 1.80 0.5 糖尿病 有 5.4 已控制 2.7 无 1.0 体育活动 静坐作业 1.3 少活动 1.1 适当活动 0.9 经常活动 0.8 家族史 父母亲 70 岁前死于心脏病 1.6 有 1 人死于心脏病 1.2 无心脏病家族史 0.8 吸烟(每日) 40 支以上 2.0 20~39 支 1.5 10~19 支 1.1 1~9 支 0.8 无 0.7 体重 超过正常 60% 1.4 超过正常 40% 1.2 超过正常 20% 1.1 正常 1.0 低体重 0.8 2. 肺癌 吸烟(每日) 40 支 2.0 20~39 支 1.9 10~19 支 1.3 1~9 支 0.8 无 0.6 3. 肝硬化 测量项目 结果 危险分数 家族史 有 2.5 无 1.0 5. 车祸 饮酒 1 周 12 杯 5.0 1 周 6 杯 2.0 少量 1.2 不饮 1.0 6. 脑血管病 收缩压(mmHg) 200 3.3 180 2.2 160 1.4 140 0.9 120 0.6 舒张压(mmHg) 105 2.0 100 1.6 95 1.3 90 1.0 85 0.8 80 0.7 胆固醇(g/L) 2.80 1.5 2.20 1.0 1.80 0.5 糖尿病 有 3.0 有控制 2.5 无 1.0 吸烟 有 1.2 无 1.0 7. 肠癌 肠息肉 有 2.5 无 1.0 肛门出血 有 3.0 无 1.0 每年直肠镜检 有 1.0 无 2.0 8. 凶杀 拘留史 有 2.0 无 1.0 凶器携带 有 2.5 无 1.0 9. 肺炎 饮酒 有 1.5 无 1.0
饮酒 1周12杯 5.0 肺气肿 右 2.0 无 既往肺炎生 101 不饮 2 无 0.8 肝炎史 有 10.糖尿病 无 保 超过正常体重 正常 0 血吸虫病史 家族生 已控制 无 0 4.自杀 压抑 常有 25
4 饮酒 1 周 12 杯 5.0 1 周 6 杯 2.0 少量 1.0 不饮 0.2 肝炎史 有 2.0 控制 1.5 无 1.0 血吸虫病史 有 2.0 已控制 1.5 无 1.0 4. 自杀 压抑 常有 2.5 无 1.0 肺气肿 有 2.0 无 1.0 既往肺炎史 有 1.5 无 0.8 10. 糖尿病 体重 超过正常体重 2.0 正常 1.0 家族史 有 2.5 无 1.0
表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表 姓名 年龄 性别 评价年龄 疾病名称 10万人口 危险指示 测量结果 危险分数组合危险 医师建议改变的 新危险分数新组合危险 存在危险 新存在危险 死亡数 ×+ 分数 危险指数 x+ 分数 1 2 3 4 56 7 8 9 1011 12 13 心脏病 2567 肺癌 675 肝硬化 398 自杀 265 车祸 242 卒中 238 肠癌 161 肺气肿 95 5
5 表 2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表 姓名 年龄 性别 评价年龄 疾病名称 10 万人口 死亡数 危险指示 测量结果 危险分数 组合危险 分数 存在危险 医师建议改变的 危险指数 新危险分数 新组合危险 分数 新存在危险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心脏病 2567 肺癌 675 肝硬化 398 自杀 265 车祸 242 卒中 238 肠癌 161 肺气肿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