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泾县中学0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 生态整体主义 王诺 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利益作为最高价 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 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 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古希腊的“万物是一″“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等可谓生态整体主义的 最早发端。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 利奥波德提出了“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原则,罗尔斯顿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证,并补充了“完 整”和“动态平衡”两个原则,深层生态学代表人物奈斯又补充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国内外有 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 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 内部联系的强调,绝不是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做整体的中心。中心都没有,又何来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 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 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 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裁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 费。 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干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 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 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 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干年来的旧 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切观念、行为、生活 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辄、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岀了一个重要 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 选自《读书》 1.对“生态整体主义”这一概念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生态整体主义是指把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和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的生态观 B.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其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 C.生态整体主义把有利于维持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 切事物的根本尺度。 D.生态整体主义首先考虑的是生态系统的利益,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中心而不是把人类的 利益作为中心
安徽省泾县中学 09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3 题。 生态整体主义 王 诺 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利益作为最高价 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 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 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古希腊的“万物是一”“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等可谓生态整体主义的 最早发端。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 20 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 利奥波德提出了“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原则,罗尔斯顿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证,并补充了“完 整”和“动态平衡”两个原则,深层生态学代表人物奈斯又补充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国内外有 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 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 内部联系的强调,绝不是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做整体的中心。中心都没有,又何来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 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 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 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裁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 费。 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 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 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 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 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一切观念、行为、生活 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辄、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出了一个重要 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 (选自《读书》) 1.对“生态整体主义”这一概念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整体主义是指把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和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的生态观。 B.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形成于 20 世纪,其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 C.生态整体主义把有利于维持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 切事物的根本尺度。 D.生态整体主义首先考虑的是生态系统的利益,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中心而不是把人类的 利益作为中心
2.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下列古代名言的内涵,不属于生态整体观的是( A.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B.道生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C.天亦有 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 D.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3.下列对“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 项是( A.生态整体主义和以往的生态观不同,它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 虑问题的 B.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不再从人类利益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然,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 类自身的利益。 C.生态整体主义不再和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完全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 发展为核心思想 D.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 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第4-6题每题3分,第7题9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 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 来朝,从游说之土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 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日:“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 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 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 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 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 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 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 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 自著犊鼻裨,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 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 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 都,买田宅,为富人。(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犊鼻裤(kun):形似犊鼻的短裤。古时之裤,无裆谓衿,有裆谞褓,统称裤 4.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从者谢吉 谢:拒绝 B.临邛令前囊琴曰 奏:弹奏 C.长卿篁俱如临邛 D.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 更:轮番
2.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下列古代名言的内涵,不属于生态整体观的是( ) A.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B.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C.天亦有 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董仲舒) D.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3.下列对“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生态整体主义和以往的生态观不同,它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 虑问题的。 B.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不再从人类利益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然,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 类自身的利益。 C.生态整体主义不再和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完全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 发展为核心思想。 D.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 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第 4-6 题每题 3 分,第 7 题 9 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 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 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 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 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 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 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 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 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 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 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 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 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 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 都,买田宅,为富人。(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犊鼻裈(kūn):形似犊鼻的短裤。古时之裤,无裆谓袴,有裆谓裈,统称裤。 4.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从者谢吉 谢:拒绝 B.临邛令前奏琴曰 奏:弹奏 C.长卿第俱如临邛 第:只要 D.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 更:轮番
5.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赀为郎 ②敛资财以送其行 B.①因病免,客游梁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①慕蔺相如之为人②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D.①心悦面好之 2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在朝廷做武骑常侍期间,孝景帝不喜欢辞赋,批评他爱好文学,于是司马相如就借口 有病而辞了官职,旅居梁国 B.卓家的宴会司马相如本不愿去,后由于临邛县令的殷勤,不得已而勉强前往,而这次宴会恰恰 促成了他和卓文君的爱情 C.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卓王孙十分生气,不愿在经济上给以资助,后两人买了一间酒店来维持 生计,生活倒也平静。 D.卓王孙听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酒店谋生,感到耻辱,后由于兄弟及长者们的劝说,还是资助 了他们,使女儿女婿成了富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2)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苏溪亭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8.这首诗描写的是时候(季节)的景色,诗人抒发的是 之情。(请各用双音 节词填入)(2分) 9.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本诗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写法非常接近,你以为哪一个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8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3)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 (韩愈《师说》)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老子》) (5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乙选考题
5.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赀为郎 ②敛资财以送其行 B.①因病免,客游梁 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①慕蔺相如之为人 ②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D.①心悦而好之 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相如在朝廷做武骑常侍期间,孝景帝不喜欢辞赋,批评他爱好文学,于是司马相如就借口 有病而辞了官职,旅居梁国。 B.卓家的宴会司马相如本不愿去,后由于临邛县令的殷勤,不得已而勉强前往,而这次宴会恰恰 促成了他和卓文君的爱情。 C.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卓王孙十分生气,不愿在经济上给以资助,后两人买了一间酒店来维持 生计,生活倒也平静。 D.卓王孙听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酒店谋生,感到耻辱,后由于兄弟及长者们的劝说,还是资助 了他们,使女儿女婿成了富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⑴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译文: ⑵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译文: ⑶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苏溪亭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8.这首诗描写的是 时候(季节)的景色,诗人抒发的是 之情。(请各用双音 节词填入)(2 分) 9.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本诗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写法非常接近,你以为哪一个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8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 分) ⑴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⑵问君能有几多愁? 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⑶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_,道之所存,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老子》) ⑸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 ?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2分) 匡庐晚钟(夏磊) 每次与外地朋友通电话,末了总要说一句:欢迎来江西做客,我们起去登庐山。可当朋友真的来 了,却总为如何登山而犯难,是爬好汉坡上去呢,还是驱车直到牯岭。朋友中多有儒雅之士,如果走好 汉坡,登三叠泉,怕是体力不支,显出狼狈;可如果只在牯岭或山顶转转,又怕怠慢人家。 话是这么说,其实我也没有真正地攀过好汉坡,可却从未放弃登一次的念头。我一直认为山是有生 命的,人只有在登山的时候,才能与这个伟大的生命进行交流,每一次剧烈的喘息和每一次牙关紧咬 都是对生命的一次原始的体验,是一次心无杂念的回归。我不赞同有的登山者在登顶之后说自己又征服 了一座山。一个如此伟岸的生命怎么能被征服呢?自然界的生命人类可以驾驭,但除非你消灭了它,不 然它们生命的属性是永远不可能被征服的,谁能阻止沧海桑田?谁又能不让小草生长呢? 因此,当我在这个深秋的傍晩试着在好汉坡爬一段的时候,心中是怀着敬意的 从山谷吹来的寒风,似乎隐隐约约总像带着点山中寺院的晩祈的钟鸣,我知道这只是一种感觉,这感觉 从我踏上第一个台阶就有了,或许这钟声正是我期望听到的,并已经在我心中萦绕多时了。是的,一个 俗人面对着这座"一山藏六教”的宗教名山,是没有办法不诚心祈福的,面对着无数神明的仁爱,谁都 没有办法不去做一次虔诚的参悟。尤其是在这夕阳如血的黄昏。 我知道,我无法改变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甚至都弄不清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那几百座寺院和 别墅残留着的又都是谁的气息;而我更知道的是,当我离开庐山,当我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它 依然在这里等待着和下一个来访者交谈。这里面又该有多少轮回的秘密呢? 这么一想,这次留宿庐山就相当于一次宗教式的膜拜了。 深秋不是上庐山最好的季节,却是最能够让人感怀的。各式各样别墅的红色的屋顶,点缀在萧瑟的 秋风里,旧一些的显得凝重,新些的则渲染出一片灿烂,鲜红的枫叶散布在其间,提醒着人们岁月和 季节的变迁。中国文人素来就有悲秋情结,面对着层林尽染、红叶似火,聆听着孤雁长鸣、枯溪浅唱, 谁都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们从来不缺乏想像,眼看着-个个生命在这个季节无声地衰落,联想到人世无 常,就难免会生出几许凄凉。于是,中国最伟大的悲情人物司马迁来到了庐山,他“南登庐山”,为庐 山两干年的文化史翻开了第一页,写下了第一个篇章。 司马迁是孤独的,在他之后上山的人里面,也有许多是孤独的,像陶渊明、朱熹、苏轼等等。我不 知道是什么让他们中的一些人那么执著地登上山顶,然后选个地方住下来,与青灯黄卷、竹影林风为伴; 又为什么总选择独自一人。我不只一次地想,或许他们是为了感悟什么,也可能是已经感悟到了什么, 而这些东西是不能说破的,是无法与他人分享的。那么,既然只能放在心里,这些感悟又有什么用呢ξ 他们之中许多人还写过不少诗篇,那些诗文一旦从口中吟出,感悟也就画上了句号,那么他们的诗又是 写给谁看的呢?看来,他们的孤独和感悟也是希望有人来一同品尝和分享的。 这么一想,我忽然觉得那些高山一样的先贤大家,其实也是很可爱的。他们由于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选择了隐居庐山,又因为庐山,他们消解了矛盾,停止了挣扎,这本身就已经具有了一些宗教的意味, 更何况他们其中的几位正是中国儒道佛划时代的人物。还是我前面说的,庐山是有生命的,它被长江和 鄱阳湖滋养着,它的个性里面充满了水的圆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一大片山水天生就是为了启迪 人的智慧而生的,难怪那么多人把庐山当成了仙山福地。(选自《散文》,有删改)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2 分) 匡庐晚钟(夏磊) 每次与外地朋友通电话,末了总要说一句:欢迎来江西做客,我们一起去登庐山。可当朋友真的来 了,却总为如何登山而犯难,是爬好汉坡上去呢,还是驱车直到牯岭。朋友中多有儒雅之士,如果走好 汉坡,登三叠泉,怕是体力不支,显出狼狈;可如果只在牯岭或山顶转转,又怕怠慢人家。 话是这么说,其实我也没有真正地攀过好汉坡,可却从未放弃登一次的念头。我一直认为山是有生 命的,人只有在登山的时候,才能与这个伟大的生命进行交流,每一次剧烈的喘息和每一次牙关紧咬, 都是对生命的一次原始的体验,是一次心无杂念的回归。我不赞同有的登山者在登顶之后说自己又征服 了一座山。一个如此伟岸的生命怎么能被征服呢?自然界的生命人类可以驾驭,但除非你消灭了它,不 然它们生命的属性是永远不可能被征服的,谁能阻止沧海桑田?谁又能不让小草生长呢? 因此,当我在这个深秋的傍晚试着在好汉坡爬一段的时候,心中是怀着敬意的。 从山谷吹来的寒风,似乎隐隐约约总像带着点山中寺院的晚祈的钟鸣,我知道这只是一种感觉,这感觉 从我踏上第一个台阶就有了,或许这钟声正是我期望听到的,并已经在我心中萦绕多时了。是的,一个 俗人面对着这座“一山藏六教”的宗教名山,是没有办法不诚心祈福的,面对着无数神明的仁爱,谁都 没有办法不去做一次虔诚的参悟。尤其是在这夕阳如血的黄昏。 我知道,我无法改变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甚至都弄不清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那几百座寺院和 别墅残留着的又都是谁的气息;而我更知道的是,当我离开庐山,当我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它 依然在这里等待着和下一个来访者交谈。这里面又该有多少轮回的秘密呢? 这么一想,这次留宿庐山就相当于一次宗教式的膜拜了。 深秋不是上庐山最好的季节,却是最能够让人感怀的。各式各样别墅的红色的屋顶,点缀在萧瑟的 秋风里,旧一些的显得凝重,新一些的则渲染出一片灿烂,鲜红的枫叶散布在其间,提醒着人们岁月和 季节的变迁。中国文人素来就有悲秋情结,面对着层林尽染、红叶似火,聆听着孤雁长鸣、枯溪浅唱, 谁都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们从来不缺乏想像,眼看着一个个生命在这个季节无声地衰落,联想到人世无 常,就难免会生出几许凄凉。于是,中国最伟大的悲情人物司马迁来到了庐山,他“南登庐山”,为庐 山两千年的文化史翻开了第一页,写下了第一个篇章。 司马迁是孤独的,在他之后上山的人里面,也有许多是孤独的,像陶渊明、朱熹、苏轼等等。我不 知道是什么让他们中的一些人那么执著地登上山顶,然后选个地方住下来,与青灯黄卷、竹影林风为伴; 又为什么总选择独自一人。我不只一次地想,或许他们是为了感悟什么,也可能是已经感悟到了什么, 而这些东西是不能说破的,是无法与他人分享的。那么,既然只能放在心里,这些感悟又有什么用呢? 他们之中许多人还写过不少诗篇,那些诗文一旦从口中吟出,感悟也就画上了句号,那么他们的诗又是 写给谁看的呢?看来,他们的孤独和感悟也是希望有人来一同品尝和分享的。 这么一想,我忽然觉得那些高山一样的先贤大家,其实也是很可爱的。他们由于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选择了隐居庐山,又因为庐山,他们消解了矛盾,停止了挣扎,这本身就已经具有了一些宗教的意味, 更何况他们其中的几位正是中国儒道佛划时代的人物。还是我前面说的,庐山是有生命的,它被长江和 鄱阳湖滋养着,它的个性里面充满了水的圆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一大片山水天生就是为了启迪 人的智慧而生的,难怪那么多人把庐山当成了仙山福地。 (选自《散文》,有删改)
l1.风送晩祈的钟鸣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什么?(4分) 12.文章两次提到“这么一想”,它们在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6分 13.结合文章内容,请指出作者心目中的庐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 4.作者不同意有些登山者在登顶之后说自己“征服了一座山”,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个问题 的看法。(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富遐 ①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古老的城墙深沉低语,仿佛处处 藏着精灵,轻轻触碰,便会有故事抖落。 老街顺地形而建,斑驳且略有些倾斜,小桥下流水依依,轻吟浅唱。与这宁静截然不同的是那些 沿街的小商品铺子,堆满了各种纳西风情,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纳西头巾,驼铃木刻和叮当作响 的银饰,最得游客们的喜爱 ③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 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略显拥挤的店铺里 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 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 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 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生″的石印,“爱″字 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牵着手,中间是一颗针,表示读音,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美的象形文字。 ④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 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中走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 来自何方。我的眼神中尽是干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 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想象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 挥写着另一种与工整汉字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许,也便会对生命,有另一种理解。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 都可以随想像派生岀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缕清风就可以风花 雪月;掬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哦,丟失其实是沉醉的代名词。 ⑤在与纳西文字的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飞到想像中的远古,然后 又重新从那苍茫的古代飞回,一点点找寻历史的痕迹。在这样的飞翔里,那原本看不懂的纳西文字,仿 佛也有了别样的内涵——那粗犷的笔画,像是纳西人豪放的性格;那柔美的文字形态,像是纳西人丰满 而细腻的情感;那字里行间中满溢的飞翔意象,像是纳西人的热情好客,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 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 ⑥我的思绪收敛了翅膀,停落在眼前的这条处处弥散着淡淡温馨的气息的街上,在这里信步,恍若 又回到了在都市喧嚣中一度已经疏远了的、恬静的心灵家园。曾经有哲人说:“人这一生,便是不停地 出走,却又不停地渴望回归,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宁的心灵的家。” ⑦于是,便有无数人在纳西失落。他们从各种地方来,带着各不相同的尘土,却在这里的石板窄巷 中,落下回归的泪。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⑧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两三点河灯在水面上浮着,只听 得见石板路两旁潺潺溪水的声响;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
11.风送晚祈的钟鸣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什么? (4 分) 12.文章两次提到“这么一想”,它们在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6 分) 13.结合文章内容,请指出作者心目中的庐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 分) 14.作者不同意有些登山者在登顶之后说自己“征服了一座山”,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个问题 的看法。(6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22 分)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富 遐 ①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古老的城墙深沉低语,仿佛处处 藏着精灵,轻轻触碰,便会有故事抖落。 ②老街顺地形而建,斑驳且略有些倾斜,小桥下流水依依,轻吟浅唱。与这宁静截然不同的是那些 沿街的小商品铺子,堆满了各种纳西风情,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纳西头巾,驼铃木刻和叮当作响 的银饰,最得游客们的喜爱。 ③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 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略显拥挤的店铺里, 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 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 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 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爱”字 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牵着手,中间是一颗针,表示读音,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美的象形文字。 ④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 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中走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 来自何方。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 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想象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 挥写着另一种与工整汉字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许,也便会对生命,有另一种理解。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 都可以随想像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 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哦,丢失其实是沉醉的代名词。 ⑤在与纳西文字的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飞到想像中的远古,然后, 又重新从那苍茫的古代飞回,一点点找寻历史的痕迹。在这样的飞翔里,那原本看不懂的纳西文字,仿 佛也有了别样的内涵——那粗犷的笔画,像是纳西人豪放的性格;那柔美的文字形态,像是纳西人丰满 而细腻的情感;那字里行间中满溢的飞翔意象,像是纳西人的热情好客,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 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 ⑥我的思绪收敛了翅膀,停落在眼前的这条处处弥散着淡淡温馨的气息的街上,在这里信步,恍若 又回到了在都市喧嚣中一度已经疏远了的、恬静的心灵家园。曾经有哲人说:“人这一生,便是不停地 出走,却又不停地渴望回归,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宁的心灵的家。” ⑦于是,便有无数人在纳西失落。他们从各种地方来,带着各不相同的尘土,却在这里的石板窄巷 中,落下回归的泪。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⑧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两三点河灯在水面上浮着,只听 得见石板路两旁潺潺溪水的声响;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