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一系皮肤性病科教研室 教案 课程名称皮肤性病学撰写时间2003年1月 课次第四次课(2学时) 教学内容细菌性皮肤病 教学月的/掌握脓疱疮的病原及防治:掌握丹毒的病原菌和临床表现:了 解毛囊虫、疖、痈的临床表现。 本课内容重点:脓疮的病原、丹毒的病原和临床表现 学习指导 难点:脓疱疮的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对应的疾病举例以加深印象 自学内容 教学时间 脓疱疮 毛囊炎、疖和痈:0.5学时 的分配 丹毒: 0.5学时 皮肤细菌感染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感染常有特征性的 形态和病程,开始由单一病菌引起,发生在正常皮肤上。通常 葡萄球菌易引起脓疱疮、毛囊炎、疖、痈等。链球菌易引起丹 毒及蜂窝织炎,诱发肾炎及关节炎等。脓疱疮俗称“黄水疮”, 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夏秋季多见,面部、四 课后小结 肢等暴露部位易受累。在潮湿和髙温季节患痱子、湿疹、疥疮 等时易发病。毛囊炎为毛囊口化脓性炎症。疖是急性化脓性毛 囊及毛囊周围的炎症。多个相邻的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融合即 形成痈。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或粘膜、皮下 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1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一系皮肤性病科教研室 教 案 课程名称 皮肤性病学 撰写时间 2003 年 1 月 课 次 第四次课(2 学时) 教学内容 细菌性皮肤病 教学目的 掌握脓疱疮的病原及防治;掌握丹毒的病原菌和临床表现;了 解毛囊虫、疖、痈的临床表现。 本课内容 学习指导 重点:脓疱疮的病原、丹毒的病原和临床表现 难点:脓疱疮的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对应的疾病举例以加深印象 自学内容 教学时间 的分配 脓疱疮: 1 学时 毛囊炎、疖和痈: 0.5 学时 丹毒: 0.5 学时 课后小结 皮肤细菌感染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感染常有特征性的 形态和病程,开始由单一病菌引起,发生在正常皮肤上。通常 葡萄球菌易引起脓疱疮、毛囊炎、疖、痈等。链球菌易引起丹 毒及蜂窝织炎,诱发肾炎及关节炎等。脓疱疮俗称“黄水疮”, 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夏秋季多见,面部、四 肢等暴露部位易受累。在潮湿和高温季节患痱子、湿疹、疥疮 等时易发病。毛囊炎为毛囊口化脓性炎症。疖是急性化脓性毛 囊及毛囊周围的炎症。多个相邻的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融合即 形成痈。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或粘膜、皮下 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细菌性皮肤病 皮肤细菌感染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感染常有特征性的形 态和病程,开始由单一病菌引起,发生在正常皮肤上。通常葡萄球菌 易引起脓疱疮、毛囊炎、疖、痈等。链球菌易引起丹毒及蜂窝织炎, 诱发肾炎及关节炎等。继发性感染常发生在已有病变的皮肤上,见于 特殊部位(如外耳)或特定类型的皮损(如溃疡),常由革兰阴性菌 (变形杆菌、假单孢菌、大肠杆菌)所致。 第一节脓疱疮( impetigo)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 夏秋季多见,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易受累。在潮湿和高温季节患痱 子、湿疹、疥疮等时易发病 病因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二、临床表现 1.寻常性脓疱疮( impetigo vulgaris):皮损初期为点状红斑 或小丘疹,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易破溃,周围绕有明显的红晕。 疱壁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灰黄色厚痂,常因搔抓使 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易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流行。严重 者高热达39℃~40℃,可伴有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甚至引起败血 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2.大疱性脓疱疮( impetigo bullosa):主要由噬菌体Ⅱ组71型
2 细菌性皮肤病 皮肤细菌感染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感染常有特征性的形 态和病程,开始由单一病菌引起,发生在正常皮肤上。通常葡萄球菌 易引起脓疱疮、毛囊炎、疖、痈等。链球菌易引起丹毒及蜂窝织炎, 诱发肾炎及关节炎等。继发性感染常发生在已有病变的皮肤上,见于 特殊部位(如外耳)或特定类型的皮损(如溃疡),常由革兰阴性菌 (变形杆菌、假单孢菌、大肠杆菌)所致。 第一节 脓疱疮(impetigo)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 夏秋季多见,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易受累。在潮湿和高温季节患痱 子、湿疹、疥疮等时易发病。 一、 病因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二、临床表现 1.寻常性脓疱疮(impetigo vulgaris):皮损初期为点状红斑 或小丘疹,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易破溃,周围绕有明显的红晕。 疱壁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灰黄色厚痂,常因搔抓使 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易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流行。严重 者高热达 39℃~40℃,可伴有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甚至引起败血 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2.大疱性脓疱疮(impetigo bullosa):主要由噬菌体Ⅱ组 71 型
金葡菌引起。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偶见于掌跖。 皮损初为米粒大水疱或脓疱,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混浊。 疱壁先紧张后松弛,脓液常沉积于疱底呈半月形,为本病的特征,周 围无明显红晕。脓疱破溃,脓液干燥后结淡黄色痂,痂壳脱落即愈, 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本型也好发于新生儿,特别是体质较差者,又称新生儿脓疱疮 起病急骤,皮疹初为豌豆至核桃大或更大的水疱或脓疱,疱液初清亮, 迅速变浑浊,疱破后形成红色糜烂面,尼氏征阳性。皮损发展迅速, 很快波及全身。体温高达39℃以上。患儿精神萎靡、呕吐、腹泻 可因伴发毒血症、败血症、肾炎或肺炎而危及生命。 3.深脓疱疮( ecthyma):又称臁疮。好发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和 老人,常继发于昆虫叮咬,多见于下肢和臀部。病变可深达真皮,中 心坏死,形成黑色蛎壳样痂壳,脱落后形成边缘陡峭的溃疡。自觉疼 痛。病程约2周~4周或更长 4.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 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系由凝固酶阳性菌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引起的 急性表皮颗粒层坏死的严重型皮肤感染,好发于出生3个月以内婴 儿,偶见于成人,起病前常伴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鼓膜等处 的化脓性感染病灶,这些病灶中的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松解毒素或称 剥脱毒素,使表皮颗粒层广泛坏死,形成浅表性裂隙,造成皮肤松弛 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皮损常始发于口周及眼周,红斑迅速波及躯 干及四肢。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大片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烫伤样水疱
3 金葡菌引起。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偶见于掌跖。 皮损初为米粒大水疱或脓疱,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混浊。 疱壁先紧张后松弛,脓液常沉积于疱底呈半月形,为本病的特征,周 围无明显红晕。脓疱破溃,脓液干燥后结淡黄色痂,痂壳脱落即愈, 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本型也好发于新生儿,特别是体质较差者,又称新生儿脓疱疮。 起病急骤,皮疹初为豌豆至核桃大或更大的水疱或脓疱,疱液初清亮, 迅速变浑浊,疱破后形成红色糜烂面,尼氏征阳性。皮损发展迅速, 很快波及全身。体温高达 39℃以上。患儿精神萎靡、呕吐、腹泻。 可因伴发毒血症、败血症、肾炎或肺炎而危及生命。 3.深脓疱疮(ecthyma):又称臁疮。好发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和 老人,常继发于昆虫叮咬,多见于下肢和臀部。病变可深达真皮,中 心坏死,形成黑色蛎壳样痂壳,脱落后形成边缘陡峭的溃疡。自觉疼 痛。病程约 2 周~4 周或更长。 4.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系由凝固酶阳性菌噬菌体Ⅱ组 71 型金葡菌引起的 急性表皮颗粒层坏死的严重型皮肤感染,好发于出生 3 个月以内婴 儿,偶见于成人,起病前常伴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鼓膜等处 的化脓性感染病灶,这些病灶中的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松解毒素或称 剥脱毒素,使表皮颗粒层广泛坏死,形成浅表性裂隙,造成皮肤松弛 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皮损常始发于口周及眼周,红斑迅速波及躯 干及四肢。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大片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烫伤样水疱
及大片表皮松解,以及口角放射状裂纹。但无口腔粘膜损害。有疼痛 感及明显触痛,尼氏征阳性。轻者1周~2周皮损干燥而痊愈,重者 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三、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取脓液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根据细 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质可作初步诊断。可将脓液标本或静脉血 做细菌培养后鉴定菌种及做药敏试验。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皮损、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好 发部位及细菌培养等不难诊断。有时需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鉴别 五、治疗 局部治疗原则为杀菌、消炎、收敛、干燥。脓疱未破者, 可外搽10%硫磺炉甘石洗剂。脓疱较大时抽取疱液。脓疱 已破溃结痂者用1:50~1:10000的高锰酸钾液、0.5% 新霉素溶液清洗或湿敷。皮损面积较小者可直接用棉签蘸 取聚维酮碘溶液( povidone iodine solution)原液(含 量5%)涂患处,一日数次。若皮损面积较大,一般将其 稀释10倍后用于局部湿敷或清洗痂皮,再外搽莫匹罗星 软膏或0.5%新霉素软膏、利福平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 SSSs治疗应加强眼、口腔、外阴的护理。床旁隔离,保 持干燥。局部采用暴露疗法,可选用0.5%新霉素锌氧油 敷患处,20%紫草油外涂。对于原发感染病灶可选用0.5% 新霉素软膏。及早系统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病灶,淸除
4 及大片表皮松解,以及口角放射状裂纹。但无口腔粘膜损害。有疼痛 感及明显触痛,尼氏征阳性。轻者 1 周~2 周皮损干燥而痊愈,重者 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三、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取脓液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根据细 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质可作初步诊断。可将脓液标本或静脉血 做细菌培养后鉴定菌种及做药敏试验。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皮损、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好 发部位及细菌培养等不难诊断。有时需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鉴别。 五、治疗 1. 局部治疗原则为杀菌、消炎、收敛、干燥。脓疱未破者, 可外搽 10%硫磺炉甘石洗剂。脓疱较大时抽取疱液。脓疱 已破溃结痂者用 1:5000~1:10000 的高锰酸钾液、0.5% 新霉素溶液清洗或湿敷。皮损面积较小者可直接用棉签蘸 取聚维酮碘溶液(povidone iodine solution)原液(含 量 5%)涂患处,一日数次。若皮损面积较大,一般将其 稀释 10 倍后用于局部湿敷或清洗痂皮,再外搽莫匹罗星 软膏或 0.5%新霉素软膏、利福平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 2. SSSS 治疗应加强眼、口腔、外阴的护理。床旁隔离,保 持干燥。局部采用暴露疗法,可选用 0.5%新霉素锌氧油 敷患处,20%紫草油外涂。对于原发感染病灶可选用 0.5% 新霉素软膏。及早系统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病灶,清除
或减少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治疗原则与Ⅱ度烫伤相似,注 意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继发细菌感染,忌用糖皮质激素。 全身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一般选用耐青 霉素酶的半合成新型青霉素或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青霉 素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第二节毛囊炎、疖及痈( folliculitis、 furuncle、 carbuncle) 定义和病因 毛囊炎为毛囊口化脓性炎症。疖是急性化脓性毛囊及毛囊周围的 炎症。多个相邻的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融合即形成痈。病原菌多 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偶见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 假单孢菌属、类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 二、临床表现 1.毛囊炎好发于头皮、颈部、胸背部及外阴或臀部。损害为 毛囊丘疹,开始为毛囊口小脓疱,中间有毛发穿过,周围有炎性红晕, 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痂,痂皮脱落后痊愈,不留瘢痕。 2.疖疖好发于头面、发际、颈项部及臀部等。初发为圆锥形 毛囊性炎性丘疹,基底明显浸润,以后增大形成坚硬结节,伴有红、 肿、热、痛。数日后结节中央变软,顶部岀现黄白色点状脓栓,脓栓 脱落,排出血性脓液及坏死组织,以后炎症逐渐消退愈合。重者可伴
5 或减少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治疗原则与Ⅱ度烫伤相似,注 意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继发细菌感染,忌用糖皮质激素。 3. 全身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一般选用耐青 霉素酶的半合成新型青霉素或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青霉 素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第二节 毛囊炎、疖及痈(folliculitis、 furuncle 、 carbuncle) 一、 定义和病因: 毛囊炎为毛囊口化脓性炎症。疖是急性化脓性毛囊及毛囊周围的 炎症。多个相邻的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融合即形成痈。病原菌多 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偶见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 假单孢菌属、类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 二、临床表现 1.毛囊炎 好发于头皮、颈部、胸背部及外阴或臀部。损害为 毛囊丘疹,开始为毛囊口小脓疱,中间有毛发穿过,周围有炎性红晕, 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痂,痂皮脱落后痊愈,不留瘢痕。 2.疖 疖好发于头面、发际、颈项部及臀部等。初发为圆锥形 毛囊性炎性丘疹,基底明显浸润,以后增大形成坚硬结节,伴有红、 肿、热、痛。数日后结节中央变软,顶部出现黄白色点状脓栓,脓栓 脱落,排出血性脓液及坏死组织,以后炎症逐渐消退愈合。重者可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