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等八校2017届髙三1月联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 赵树义 有史以来,酒似乎天生就是文字的酵母,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与酒有关的文 字自然也多,宋人众多的酒文字中,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有关于酿酒工艺的专著,从酿酒专业的角度看,这部书便是最早的教科书了。 《北山酒经》全面总结了历代的酿酒理论,论述了制曲和酿酒技术,并收录十余 种酒曲的配方及制法,在我国古代酿酒史上,堪称最具专业水准,也最具实践指 导价值的,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汾酒博物馆藏有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便是 根据《北山酒经》所记绘制的,这幅图完整再现两宋人的制酒工序,与前代相比, 改进最大的地方是煮酒环节·正是掌握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得以明显提高, 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如果说《北山酒经》是一部实用教科书,《酒谱》则是一部酒文化大全。《酒谱》 由宋人窦革编著完成,全书对北宋之前的酒文化进行了详尽汇集,资料翔实,有 较高的史料价值。《酒谱》认为,在当时所有可流通的酒中,惟有杏花村酿造的 干酥酒被大家公认为上品,可见杏花村在酒业中的霸主地位 酒文化在宋代被上升到学术高度。欧阳修自称“醉翁”,他任滁州太守时作的《醉 翁亭记》,堪称酒文中最出类拔萃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千古流传,说的是酒事,便是人事。 尤其多才多艺的苏轼还会酿酒·苏轼是一个酒量很小的人,被贬滁州时,朋友贾 耘老送苏轼一瓶好酒,苏轼独饮一杯便“醺然径醉”。不过,苏轼酒量虽小,酒 性却豪放,贬谪期间,常“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东堂醉卧呼不起,啼 鸟落花舂寂寂”;“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苏轼除了喝酒喝到半夜 三更外,还经常跑到田间河边向农夫渔夫请教酿酒的事,还亲自试造过蜜柑酒 松酒、桂酒等等。喝酒有心得,酿酒也有心得,苏轼便写了一篇《酒经》,寥寥 数百字,从制饼曲到酿酒,无不备述,内容竟与今天南方酿酒方法极相似。 关于醉酒,古人也是有说法的,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酒作用于人体的解释,《酒 谱》称:“凡酒气独胜而气劣,脾不能化,则发于四肢而为热,厥甚则为酒醉。” 另一种认识则是从病理入手的:“酒味辛甘,温酿米麦之精华而成之者也,至精 纯阳,故能经络路而入辏理。酒饮入口,未尝赏停留,遍循百脉,是以醉后气息 必粗,瘢痕必赤。能饮者多至斗石而不辞,使者停留胃中,胃之量岂能容受如许 哉?”这些解释显然是理智型的。还有一种解释则是直觉型的,更注重对醉酒体 验的描述。苏东坡是智者,似乎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此状态髙妙,如此才能 “把酒问青天”了。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一词题跋中称自己是在“大醉”中“作 此篇”的,此大醉显然是有所保留的。李时珍也深知酒醉之妙,他说:“美酒饮 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醉到有趣,自是境界,此时方有才思 敏捷、才华横溢的事做出来,如果烂醉如泥,即使才华万丈,怕也是死狗扶不到 墙上了。 清朝大臣翁同酥曾手书一副对联:“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前 句出自苏东坡《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后一句取自苏东坡《丰县朱陈村嫁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等八校 2017 届高三 1 月联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 赵树义 有史以来,酒似乎天生就是文字的酵母,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与酒有关的文 字自然也多,宋人众多的酒文字中,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有关于酿酒工艺的专著,从酿酒专业的角度看,这部书便是最早的教科书了。 《北山酒经》全面总结了历代的酿酒理论,论述了制曲和酿酒技术,并收录十余 种酒曲的配方及制法,在我国古代酿酒史上,堪称最具专业水准,也最具实践指 导价值的,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汾酒博物馆藏有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便是 根据《北山酒经》所记绘制的,这幅图完整再现两宋人的制酒工序,与前代相比, 改进最大的地方是煮酒环节•正是掌握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得以明显提高, 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如果说《北山酒经》是一部实用教科书,《酒谱》则是一部酒文化大全。《酒谱》 由宋人窦革编著完成,全书对北宋之前的酒文化进行了详尽汇集,资料翔实,有 较高的史料价值。《酒谱》认为,在当时所有可流通的酒中,惟有杏花村酿造的 干酥酒被大家公认为上品,可见杏花村在酒业中的霸主地位。 酒文化在宋代被上升到学术高度。欧阳修自称“醉翁”,他任滁州太守时作的《醉 翁亭记》,堪称酒文中最出类拔萃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千古流传,说的是酒事,便是人事。 尤其多才多艺的苏轼还会酿酒•苏轼是一个酒量很小的人,被贬滁州时,朋友贾 耘老送苏轼一瓶好酒,苏轼独饮一杯便“醺然径醉”。不过,苏轼酒量虽小,酒 性却豪放,贬谪期间,常“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东堂醉卧呼不起,啼 鸟落花春寂寂”;“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苏轼除了喝酒喝到半夜 三更外,还经常跑到田间河边向农夫渔夫请教酿酒的事,还亲自试造过蜜柑酒、 松酒、桂酒等等。喝酒有心得,酿酒也有心得,苏轼便写了一篇《酒经》,寥寥 数百字,从制饼曲到酿酒,无不备述,内容竟与今天南方酿酒方法极相似。 关于醉酒,古人也是有说法的,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酒作用于人体的解释,《酒 谱》称:“凡酒气独胜而气劣,脾不能化,则发于四肢而为热,厥甚则为酒醉。” 另一种认识则是从病理入手的:“酒味辛甘,温酿米麦之精华而成之者也,至精 纯阳,故能经络路而入辏理。酒饮入口,未尝赏停留,遍循百脉,是以醉后气息 必粗,瘢痕必赤。能饮者多至斗石而不辞,使者停留胃中,胃之量岂能容受如许 哉?”这些解释显然是理智型的。还有一种解释则是直觉型的,更注重对醉酒体 验的描述。苏东坡是智者,似乎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此状态高妙,如此才能 “把酒问青天”了。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一词题跋中称自己是在“大醉”中“作 此篇”的,此大醉显然是有所保留的。李时珍也深知酒醉之妙,他说:“美酒饮 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醉到有趣,自是境界,此时方有才思 敏捷、才华横溢的事做出来,如果烂醉如泥,即使才华万丈,怕也是死狗扶不到 墙上了。 清朝大臣翁同酥曾手书一副对联:“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前一 句出自苏东坡《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后一句取自苏东坡《丰县朱陈村嫁
娶图》。苏东坡一生与山西似无交集,却为杏花村造出如此美句,可见杏花村影 响之远 (节选自《网易新闻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最早的教科书,其内容是讲酿酒工艺的,有 很高的专业水准,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 B.汾酒博物馆所藏的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完整再现了宋人的制酒工序,这幅 图便是根据《北山酒经》绘制而成。 C.相对于实用的《北山酒经》而言,《酒谱》在酒文化方面的史料价值更加突 出,全书关于北宋之前的酒文化的资料翔实 D.宋代以前,中国白酒都还是低度酒,因为宋代改变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 得以大幅提高,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见他是借 饮酒乃至醉酒来表达内心的“山水之乐”。 B.苏轼酿酒也有心得,其一篇文字不多的《酒经》,对酿酒的各个环节,记述 都很详尽,对今天南方的酿酒方法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C.李时珍强调微醉方得酒醉之妙。醉到有趣,自是境界,这种微醉的程度有助 于展示饮酒者敏捷的才思、过人的才华。 D.从有关酿酒的典籍和苏轼相关诗文的记述来看,杏花村在当时的酒业是非常 出名的,影响深远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文化涵盖很广,不仅指关于酒的酿制的工艺,也指与酒相关的文艺作品 甚至关于醉酒的种种说法也属于酒文化。 B.对醉酒的解释,理智型从酒作用于人体以及病理的角度指出了饮酒对脾胃等 脏器的损伤作用,这和现代医学观点不谋而合 C.对醉酒的解释,直觉型更注重对醉酒体验的描述,比如:陈后主《独酌谣》 所云“……三酌意不畅,…九酌忘物我,十酌忽凌宵”就是如此 D.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酒量很小的苏轼偏偏“把盏欢意足”,且常饮常醉, 醉后诗兴盎然,成就了不少诗词篇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丘逢甲: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丘逢甲生于台湾省苗栗县,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爱国世家,其先祖是因不愿在入 侵者面前苟且偷安而从中原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在长期颠沛流离的徙居生活 中,他们不得不与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并且后代子孙牢记一条遗训:即先祖 是因外族侵扰而辗转南迁,所有后代子孙,不论落籍何处,都应勤耕苦读,自立 图强。到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时,因耕地狭小,无以为生,所以偕同一批客家 人又漂洋过海,向台湾迁徙,这大概是清乾隆中叶。 丘逢甲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在其父的亲自教授下,六七岁即能吟读、 属对。14岁时赴台南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被福建巡抚兼学台丁日昌连称“奇 童”,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由此闻名全台
娶图》。苏东坡一生与山西似无交集,却为杏花村造出如此美句,可见杏花村影 响之远。 (节选自《网易新闻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最早的教科书,其内容是讲酿酒工艺的,有 很高的专业水准,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 B.汾酒博物馆所藏的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完整再现了宋人的制酒工序,这幅 图便是根据《北山酒经》绘制而成。 C.相对于实用的《北山酒经》而言,《酒谱》在酒文化方面的史料价值更加突 出,全书关于北宋之前的酒文化的资料翔实。 D.宋代以前,中国白酒都还是低度酒,因为宋代改变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 得以大幅提高,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见他是借 饮酒乃至醉酒来表达内心的“山水之乐”。 B.苏轼酿酒也有心得,其一篇文字不多的《酒经》,对酿酒的各个环节,记述 都很详尽,对今天南方的酿酒方法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C.李时珍强调微醉方得酒醉之妙。醉到有趣,自是境界,这种微醉的程度有助 于展示饮酒者敏捷的才思、过人的才华。 D.从有关酿酒的典籍和苏轼相关诗文的记述来看,杏花村在当时的酒业是非常 出名的,影响深远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酒文化涵盖很广,不仅指关于酒的酿制的工艺,也指与酒相关的文艺作品; 甚至关于醉酒的种种说法也属于酒文化。 B.对醉酒的解释,理智型从酒作用于人体以及病理的角度指出了饮酒对脾胃等 脏器的损伤作用,这和现代医学观点不谋而合。 C.对醉酒的解释,直觉型更注重对醉酒体验的描述,比如:陈后主《独酌谣》 所云“……三酌意不畅,……九酌忘物我,十酌忽凌宵”就是如此。 D.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酒量很小的苏轼偏偏“把盏欢意足”,且常饮常醉, 醉后诗兴盎然,成就了不少诗词篇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丘逢甲: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丘逢甲生于台湾省苗栗县,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爱国世家,其先祖是因不愿在入 侵者面前苟且偷安而从中原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在长期颠沛流离的徙居生活 中,他们不得不与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并且后代子孙牢记一条遗训:即先祖 是因外族侵扰而辗转南迁,所有后代子孙,不论落籍何处,都应勤耕苦读,自立 图强。到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时,因耕地狭小,无以为生,所以偕同一批客家 人又漂洋过海,向台湾迁徙,这大概是清乾隆中叶。 丘逢甲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在其父的亲自教授下,六七岁即能吟读、 属对。14 岁时赴台南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被福建巡抚兼学台丁日昌连称“奇 童”,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由此闻名全台
1888年参加乡试,中举。1889年春,赴京参加会试进士,中进士,钦点工部虞 衡司主事。此时丘逢甲年仅26岁,但他却无意仕途,辞归故乡,专意养士讲学, 任台南崇文书院主讲,同时兼任台湾府衡文书院及嘉义罗山书院主讲。1892年 《台湾通志》总局正式开设,丘逢甲被聘为采访师,负责采访、补辑乡土故实, 因此有较多机会深入民间,了解社会民情。这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在深刻的 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之中,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 胁,这样的社会现实不能不使丘逢甲感到郁闷和隐忧,他慨叹道:“风月有天难 补恨,江山无地可埋愁。”他预感到一场大的动荡即将到来,自己虽隐身山林, 专心教读,但渴求报效国家之情却炽热而强烈。在他的书屋中,自书中堂“且看 鹰翅出云时”,以明心志,时刻准备报效国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 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不久,160营义军成 立,丘逢甲担任全台义军统领。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 本国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丘逢甲悲愤 交加,当即刺血上书,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刺指血书“拒倭守土”四字,率 全台绅民上书反对割台,表示要与桑梓之地共存亡,清廷不纳。丘逢甲见无可挽 回,遂倡议台湾自立为民主之国,率台民领衔电奏十六字:“台湾士民,义不臣 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亲草宪法,以“永清”为年号。5月25日,建“台 湾民主国”,拥署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此后他多次联合台湾绅士向朝廷发出 呼吁电,要求废约抗战。清政府不但置台湾领土和几百万同胞于不顾,而且急诏 撤回守土官兵。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与日军展开抗战。日本侵略军进攻台 湾后,台北、台南和台中的防务分别由唐景崧、刘永福、丘逢甲和林朝栋负责。 不久基隆失守,台北被日军轻易占领。消息传来,丘逢甲急举义军赴台北增援。 丘逢甲率义军在新竹与日本侵略军血战20余昼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终因“饷 尽弹尽,死伤过重”而撤退。许多义军将领同时也是丘逢甲的弟子,如姜绍祖、 丘国霖、徐骧、吴汤光等,都英勇献身 1895年秋,失败后内渡,定居镇平,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会晤。为表示不忘光 复台湾素志,为其子丘琮定别号“念台”,将房舍定为“念台精舍”。后顺应时 代潮流,从赞同维新保皇逐渐倾向革命,掩护同盟会员的反清活动,致力于兴办 学校,推行新学,培植人才。先后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 东咨议局副议长等。民国成立,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筹组临时政府,被推 举为参议院议员。1912年初,扶病南归,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 向,吾不忘台湾也!” (选自《新浪网》,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资聪颖的丘逢甲,14岁时参加童子试,即获得全台第一名,受福建巡抚兼 学台丁日昌激赏,由此闻名全台。中进士后,无意仕途的丘逢甲辞归故里讲学 B.丘逢甲受聘《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师期间,有较多机会了解社会民情。内忧 外患使得他隐身山林,“独善其身”已不可能,于是立志报国 C.抗日保台失败后的丘逢甲到了内地,由保皇走向反清,是思想进步的体现, 无论是兴办学校还是担任公职都是他爱国的另一种表现。 D.丘逢甲临终前仍不忘收复台湾,要求南向而葬,一颗爱国志士的拳拳报国之 心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感人至深。 5.结合第一段内容分析,家庭给了丘逢甲哪些积极有益的影响?(4分)
1888 年参加乡试,中举。1889 年春,赴京参加会试进士,中进士,钦点工部虞 衡司主事。此时丘逢甲年仅 26 岁,但他却无意仕途,辞归故乡,专意养士讲学, 任台南崇文书院主讲,同时兼任台湾府衡文书院及嘉义罗山书院主讲。1892 年, 《台湾通志》总局正式开设,丘逢甲被聘为采访师,负责采访、补辑乡土故实, 因此有较多机会深入民间,了解社会民情。这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在深刻的 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之中,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 胁,这样的社会现实不能不使丘逢甲感到郁闷和隐忧,他慨叹道:“风月有天难 补恨,江山无地可埋愁。”他预感到一场大的动荡即将到来,自己虽隐身山林, 专心教读,但渴求报效国家之情却炽热而强烈。在他的书屋中,自书中堂“且看 鹰翅出云时”,以明心志,时刻准备报效国家。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 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不久,160 营义军成 立,丘逢甲担任全台义军统领。1895 年 4 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 本国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丘逢甲悲愤 交加,当即刺血上书,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刺指血书“拒倭守土”四字,率 全台绅民上书反对割台,表示要与桑梓之地共存亡,清廷不纳。丘逢甲见无可挽 回,遂倡议台湾自立为民主之国,率台民领衔电奏十六字:“台湾士民,义不臣 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亲草宪法,以“永清”为年号。5 月 25 日,建“台 湾民主国”,拥署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此后他多次联合台湾绅士向朝廷发出 呼吁电,要求废约抗战。清政府不但置台湾领土和几百万同胞于不顾,而且急诏 撤回守土官兵。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与日军展开抗战。日本侵略军进攻台 湾后,台北、台南和台中的防务分别由唐景崧、刘永福、丘逢甲和林朝栋负责。 不久基隆失守,台北被日军轻易占领。消息传来,丘逢甲急举义军赴台北增援。 丘逢甲率义军在新竹与日本侵略军血战 20 余昼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终因“饷 尽弹尽,死伤过重”而撤退。许多义军将领同时也是丘逢甲的弟子,如姜绍祖、 丘国霖、徐骧、吴汤光等,都英勇献身。 1895 年秋,失败后内渡,定居镇平,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会晤。为表示不忘光 复台湾素志,为其子丘琮定别号“念台”,将房舍定为“念台精舍”。后顺应时 代潮流,从赞同维新保皇逐渐倾向革命,掩护同盟会员的反清活动,致力于兴办 学校,推行新学,培植人才。先后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 东咨议局副议长等。民国成立,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筹组临时政府,被推 举为参议院议员。1912 年初,扶病南归,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 向,吾不忘台湾也!” (选自《新浪网》,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天资聪颖的丘逢甲,14 岁时参加童子试,即获得全台第一名,受福建巡抚兼 学台丁日昌激赏,由此闻名全台。中进士后,无意仕途的丘逢甲辞归故里讲学。 B.丘逢甲受聘《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师期间,有较多机会了解社会民情。内忧 外患使得他隐身山林,“独善其身”已不可能,于是立志报国。 C.抗日保台失败后的丘逢甲到了内地,由保皇走向反清,是思想进步的体现, 无论是兴办学校还是担任公职都是他爱国的另一种表现。 D.丘逢甲临终前仍不忘收复台湾,要求南向而葬,一颗爱国志士的拳拳报国之 心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感人至深。 5.结合第一段内容分析,家庭给了丘逢甲哪些积极有益的影响?(4 分)
6.请概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来,丘逢甲在保卫台湾方面所做的努力。(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冬泳书记 大海 白马镇人人会水,除了行走不稳的小屁孩,还有耄耋之年的老年人。可是,只有 人胆敢在寒冷的冬日下到河中戏水。这个人就是镇党委书记白得水。 白马镇无马,镇因河得名。在白马河中段,有两处相距半里的湾道,缓流清浅, 细沙可见,形似依河相连的内湖。不知何时开始,第一处湾道成了男人沐浴之地, 俗称“男湾”;第二处湾道成了女人沐浴之地,俗称“女湾”。夏日傍晩,白花 花一片屁股蛋子和着轻微荡漾的碧波,上下翻飞,若隐若现,在夕阳映照之下煞 是壮观 喝着白马河水长大的白得水,早年从村支书任上进入镇党委,直到五十岁那年上 任镇委书记。白得水不但水性如同河里鱼儿一样了得,还是当地少见的一条“硬 汉”。镇上传言:早年某个冬日,一个外地女人掉进河里,时任村支书的白得水 恰在附近,跳水救出外地女人;后经媒体大幅报道,英雄帽子层层盖来,把白得 水“盖”成了国家干部。当了镇干部之后,白得水干脆开始尝试冬泳,直至年年 如此坚持不懈,还数次拿过县里冬泳大赛冠军。 有人不咸不淡地说,白得水是个“冬泳书记”,所有成绩都是他在冷水里泡出来 的。白得水听了,也不生气。 这一年“数九”开始后的某个傍晚,白得水正在河里游泳,被党政办主任叫上岸 他回到镇机关时,镇组织委员陪同县委组织部长已经等候多时。组织部长说,白 书记啊,我可不是突然袭击,主要想看看镇区主官下班后忙些什么。白得水知道 这是组织的意思,将胸脯拍得嘭嘭响,说,靠山亲山靠水亲水,我这条白马河里 长大的“鱼”,如果没有大事和会务缠身,下班后雷打不动地下河游泳 组织部长呵呵一笑:作为一方长官,白书记下班后能推掉繁复的宴请?白得水也 呵呵一笑:能办的不一定上饭桌,不能办的上了饭桌也没用,我什么饭局也不参 加,再说又不是紧急大事,人家总不好意思将我硬拉上岸吧?! 组织部长暗暗点头。接着就表明目的:白马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白书记做出的 成绩上下有目共睹,组织上考虑您带领班子千了两届,年龄也将到任职期限,准 备安排您去县人大继续发挥力量作贡献呢! 白得水恍然大悟,县人大前不久空出个副处位置。作为县以下基层机关干部,绝 大部分公务员在股级退休,要想成为科级县部办委局负责人非常不易,升至处级 县领导者更是凤毛麟角。通常,县人大、政协班子位置空出,哪怕是非领导职务 的副调研员,多少镇区和县部办委局领导也趋之若鹜。已经58岁的白得水有些 感动,说明组织上不仅肯定自己的成绩和努力,还在关心自己。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白得水要升处级的传闻,在全县官场坊间几成事实。虽然 人大并无多少审批实权,毕竟也是县级领导。就有些本镇官员攀亲带友地请白得 水吃饭,一律被他谢绝。有些县城官员物色到好地段的房子,暗示白得水以亲戚 名义折扣买下,也被拒绝。 白马河水,流淌如斯。待到白马镇换届,白得水出乎意料留镇了,改任非领导职 务主任科员。无官一身轻的白得水落河更加勤快,下班准时出现河边。又有人不 咸不淡地说,老家伙提拔泡汤,准是在任时干了坏事被组织査出。白得水听了, 概不回应,人却更像一条得道的大鱼,入水沉静,上岸不惊
6.请概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来,丘逢甲在保卫台湾方面所做的努力。(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 冬泳书记 大海 白马镇人人会水,除了行走不稳的小屁孩,还有耄耋之年的老年人。可是,只有 一人胆敢在寒冷的冬日下到河中戏水。这个人就是镇党委书记白得水。 白马镇无马,镇因河得名。在白马河中段,有两处相距半里的湾道,缓流清浅, 细沙可见,形似依河相连的内湖。不知何时开始,第一处湾道成了男人沐浴之地, 俗称“男湾”;第二处湾道成了女人沐浴之地,俗称“女湾”。夏日傍晚,白花 花一片屁股蛋子和着轻微荡漾的碧波,上下翻飞,若隐若现,在夕阳映照之下煞 是壮观。 喝着白马河水长大的白得水,早年从村支书任上进入镇党委,直到五十岁那年上 任镇委书记。白得水不但水性如同河里鱼儿一样了得,还是当地少见的一条“硬 汉”。镇上传言:早年某个冬日,一个外地女人掉进河里,时任村支书的白得水 恰在附近,跳水救出外地女人;后经媒体大幅报道,英雄帽子层层盖来,把白得 水“盖”成了国家干部。当了镇干部之后,白得水干脆开始尝试冬泳,直至年年 如此坚持不懈,还数次拿过县里冬泳大赛冠军。 有人不咸不淡地说,白得水是个“冬泳书记”,所有成绩都是他在冷水里泡出来 的。白得水听了,也不生气。 这一年“数九”开始后的某个傍晚,白得水正在河里游泳,被党政办主任叫上岸。 他回到镇机关时,镇组织委员陪同县委组织部长已经等候多时。组织部长说,白 书记啊,我可不是突然袭击,主要想看看镇区主官下班后忙些什么。白得水知道 这是组织的意思,将胸脯拍得嘭嘭响,说,靠山亲山靠水亲水,我这条白马河里 长大的“鱼”,如果没有大事和会务缠身,下班后雷打不动地下河游泳。 组织部长呵呵一笑:作为一方长官,白书记下班后能推掉繁复的宴请?白得水也 呵呵一笑:能办的不一定上饭桌,不能办的上了饭桌也没用,我什么饭局也不参 加,再说又不是紧急大事,人家总不好意思将我硬拉上岸吧?! 组织部长暗暗点头。接着就表明目的:白马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白书记做出的 成绩上下有目共睹,组织上考虑您带领班子干了两届,年龄也将到任职期限,准 备安排您去县人大继续发挥力量作贡献呢! 白得水恍然大悟,县人大前不久空出个副处位置。作为县以下基层机关干部,绝 大部分公务员在股级退休,要想成为科级县部办委局负责人非常不易,升至处级 县领导者更是凤毛麟角。通常,县人大、政协班子位置空出,哪怕是非领导职务 的副调研员,多少镇区和县部办委局领导也趋之若鹜。已经 58 岁的白得水有些 感动,说明组织上不仅肯定自己的成绩和努力,还在关心自己。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白得水要升处级的传闻,在全县官场坊间几成事实。虽然 人大并无多少审批实权,毕竟也是县级领导。就有些本镇官员攀亲带友地请白得 水吃饭,一律被他谢绝。有些县城官员物色到好地段的房子,暗示白得水以亲戚 名义折扣买下,也被拒绝。 白马河水,流淌如斯。待到白马镇换届,白得水出乎意料留镇了,改任非领导职 务主任科员。无官一身轻的白得水落河更加勤快,下班准时出现河边。又有人不 咸不淡地说,老家伙提拔泡汤,准是在任时干了坏事被组织查出。白得水听了, 概不回应,人却更像一条得道的大鱼,入水沉静,上岸不惊
次年夏,临近退休的县委组织部长羡慕白马河清澈无污,周末驱车来到白马镇约 白得水同游。两人光身下水,无拘无束游到尽兴处,组织部长突然问道:老白啊 多少人对退休前上个台阶求之不得,你却推辞不要,究竟为什么?白得水呵呵 笑:要是追上我,就告诉你秘密!说完,一头扎进河里,潜行百米开外。月光碎 银一般洒入河里 白得水将矫健的背脊轻浮水上,脸面闭水,心想:当年要是调去县城,哪里去找 这么干净的河水游泳?如果不能天天游泳锻炼,我还有这般硬朗的身子骨么?抬 头吐了口河水,白得水心里说,好多官场的人啊,越是最后两年越舍不得放弃, 结果丢了官帽坏了身子,何苦呢! 大腹便便的组织部长朝着白得水奋力追游,片刻之间,就已筋疲力尽。 (选 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2期,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小说的第2段内容写了白马镇的白马河天然形成的露天浴场的良好环境,以 及纯朴开放的民风,为作品增添了地域风情 B.小说第9段的内容既反映了现实社会中行贿受贿的不正之风很盛行,也更彰 显了白得水自觉抵制住诱惑的难能可贵。 C.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毫无波澜,但正是在这样的平铺直叙中,很好地塑造出 了白得水这样一个基层干部形象,自然而真实 D.小说的语言朴素,不事雕琢。而“月光碎银一般洒入河里”这样的语句在文 中起到了很好的点染作用,也暗含了对白得水的赞美。 E.小说的最后一段写组织部长“大腹便便”“筋疲力尽”,暗示我们的干部普 遍养尊处优,没有战斗力,表达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8.试分析小说第7段中,“组织部长暗暗点头”一句的内涵。(4分) 9.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句话在“冬泳书记” 白得水身上是怎样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明玉珍,随州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徐寿辉起,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余 人,屯青山。及寿辉称帝,使人招玉珍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玉 珍引众降。时元右丞完者都募兵重庆,义兵元帅杨汉应募至,欲杀之而并其军, 不克。汉走,遇玉珍,为言:“重庆无重兵,完者都与右丞哈麻秃不相能,若回 船出不意袭之,可取而有也。”玉珍意未决,部将戴寿曰:“机不可失也。可分 船为二,半贮粮归沔阳,半因汉兵攻重庆,不济则掠财物而还。”玉珍从其策, 袭重庆,走完者,执哈麻秃献寿辉。寿辉授玉珍陇蜀行省右丞。 二十年,陈友谅弑徐寿辉自立。玉珍曰:“与友谅俱臣徐氏,顾悖逆如此。”命 以兵塞瞿塘,绝不与通。立寿辉庙于城南隅,岁时致祀。自立为陇蜀王。玉珍之 攻重庆也,道泸,部将刘泽民荐刘桢。玉珍往见,与语大悦,即日延至舟中,尊 礼备至。次年,桢屏人说曰:“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 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 玉珍善之,乃谋于众,以二十二年春僭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效 周制,设六卿。分蜀地为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
次年夏,临近退休的县委组织部长羡慕白马河清澈无污,周末驱车来到白马镇约 白得水同游。两人光身下水,无拘无束游到尽兴处,组织部长突然问道:老白啊, 多少人对退休前上个台阶求之不得,你却推辞不要,究竟为什么?白得水呵呵一 笑:要是追上我,就告诉你秘密!说完,一头扎进河里,潜行百米开外。月光碎 银一般洒入河里。 白得水将矫健的背脊轻浮水上,脸面闭水,心想:当年要是调去县城,哪里去找 这么干净的河水游泳?如果不能天天游泳锻炼,我还有这般硬朗的身子骨么?抬 头吐了口河水,白得水心里说,好多官场的人啊,越是最后两年越舍不得放弃, 结果丢了官帽坏了身子,何苦呢! 大腹便便的组织部长朝着白得水奋力追游,片刻之间,就已筋疲力尽。 (选 自《小小说选刊》2016 年第 22 期,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 A.小说的第 2 段内容写了白马镇的白马河天然形成的露天浴场的良好环境,以 及纯朴开放的民风,为作品增添了地域风情。 B.小说第 9 段的内容既反映了现实社会中行贿受贿的不正之风很盛行,也更彰 显了白得水自觉抵制住诱惑的难能可贵。 C.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毫无波澜,但正是在这样的平铺直叙中,很好地塑造出 了白得水这样一个基层干部形象,自然而真实。 D.小说的语言朴素,不事雕琢。而“月光碎银一般洒入河里”这样的语句在文 中起到了很好的点染作用,也暗含了对白得水的赞美。 E.小说的最后一段写组织部长“大腹便便”“筋疲力尽”,暗示我们的干部普 遍养尊处优,没有战斗力,表达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8.试分析小说第 7 段中,“组织部长暗暗点头”一句的内涵。(4 分) 9.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句话在“冬泳书记” 白得水身上是怎样体现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明玉珍,随州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徐寿辉起,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余 人,屯青山。及寿辉称帝,使人招玉珍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玉 珍引众降。时元右丞完者都募兵重庆,义兵元帅杨汉应募至,欲杀之而并其军, 不克。汉走,遇玉珍,为言:“重庆无重兵,完者都与右丞哈麻秃不相能,若回 船出不意袭之,可取而有也。”玉珍意未决,部将戴寿曰:“机不可失也。可分 船为二,半贮粮归沔阳,半因汉兵攻重庆,不济则掠财物而还。”玉珍从其策, 袭重庆,走完者,执哈麻秃献寿辉。寿辉授玉珍陇蜀行省右丞。 二十年,陈友谅弑徐寿辉自立。玉珍曰:“与友谅俱臣徐氏,顾悖逆如此。”命 以兵塞瞿塘,绝不与通。立寿辉庙于城南隅,岁时致祀。自立为陇蜀王。玉珍之 攻重庆也,道泸,部将刘泽民荐刘桢。玉珍往见,与语大悦,即日延至舟中,尊 礼备至。次年,桢屏人说曰:“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 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 玉珍善之,乃谋于众,以二十二年春僭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效 周制,设六卿。分蜀地为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