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71012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 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 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 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 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 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 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 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 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 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 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 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 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 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 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 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 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 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恢宏壮美的莫髙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 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期,这条路 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 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 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 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 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白新华每日电讯2017.5.12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 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 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 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 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山东省青岛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71012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持续 8 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 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 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 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 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 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 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 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 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 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 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 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 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 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 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 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 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 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 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期,这条路 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 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 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 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 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白新华每日电讯 2017.5.12 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 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 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 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 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 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 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髙窟泂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 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 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 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 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 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 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言文阅读(56分) 文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陈以勤,字选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 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 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 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 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 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 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 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 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 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 鄧,恶所言侵已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 徐阶为首辅,而拱方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 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 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 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于陛编修侍行。后 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 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 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B.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 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 唐人社 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 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 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 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 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 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 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 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言文阅读(56 分) 文段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陈以勤,字选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 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 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 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 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 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 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 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 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 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 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 徐阶为首辅,而拱方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 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 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 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于陛编修侍行。后 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 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 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B.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 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C.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 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D.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 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 同称为史官。 B.吏部,“六部”之一,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C.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首席内阁大学士 称之为首辅。 D.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 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以勤不畏权势,义正辞严。严世蕃询问高拱、陈以勤太子向他们如何说当 今皇帝的,高拱用戏谑的语言责难严世蕃,而陈以勤态度严肃地反问严世蕃从哪 里听到的这些话。 B.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 护裕王的功劳,但陈以勤从来没有炫耀过这些,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赠 给陈以勤。 C.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陈以勤在嘉靖皇帝时凭借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 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的建议,都得 到皇帝嘉许。 陈以勤洞察局势,辞官回乡。相互倾轧的髙拱是旧僚、赵贞吉是同乡,加上 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 就辞官归家。 文段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 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 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 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砩百姓以 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 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 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 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 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 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 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 何方以赈之?_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 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 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C.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 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D.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 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 同称为史官。 B.吏部,“六部”之一,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C.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首席内阁大学士 称之为首辅。 D.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 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陈以勤不畏权势,义正辞严。严世蕃询问高拱、陈以勤太子向他们如何说当 今皇帝的,高拱用戏谑的语言责难严世蕃,而陈以勤态度严肃地反问严世蕃从哪 里听到的这些话。 B.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 护裕王的功劳,但陈以勤从来没有炫耀过这些,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赠 给陈以勤。 C.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陈以勤在嘉靖皇帝时凭借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 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的建议,都得 到皇帝嘉许。 D.陈以勤洞察局势,辞官回乡。相互倾轧的高拱是旧僚、赵贞吉是同乡,加上 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 就辞官归家。 文段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 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 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 古之君人,必时 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 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 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 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 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 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 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 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 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 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 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 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 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蓍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 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元崇不协,除 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 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 下/欲何方以赈之 B.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 下欲何方以赈之 C.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 下欲何方以赈之 D.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 下欲何方以赈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 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刊授爵位之人。科举制的出现意味着贵族社 会的终结。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 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期”为一周年,“大功” 为九个月,“小功”为五个月。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 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散骑常侍”是官名。汉有散骑,为皇帝侍从,又有中常侍,性质同。魏文帝 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如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 问,出则骑马散从。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 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 养百姓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 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然兴衰不由人,后 因与姚元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文段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原名拱寿,年十九,举进士第一,仁宗赐以今名。 通判怀州,入直集贤院,历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为翰林学 士 契丹使刘六符尝谓贾昌朝曰:塘泺①何为者?一苇可杭,投箠可平;不然,决其 堤,十万土囊,即可路矣。仁宗以问拱辰,对曰: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 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 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 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元崇不协,除 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 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 下/欲何方以赈之 B.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 下欲何方以赈之 C.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 下欲何方以赈之 D.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 下欲何方以赈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 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刊授爵位之人。科举制的出现意味着贵族社 会的终结。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 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期”为一周年,“大功” 为九个月,“小功”为五个月。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 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散骑常侍”是官名。汉有散骑,为皇帝侍从,又有中常侍,性质同。魏文帝 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如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 问,出则骑马散从。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 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 养百姓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 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然兴衰不由人,后 因与姚元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文段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原名拱寿,年十九,举进士第一,仁宗赐以今名。 通判怀州,入直集贤院,历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为翰林学 士。 契丹使刘六符尝谓贾昌朝曰:塘泺①何为者?一苇可杭,投箠可平;不然,决其 堤,十万土囊,即可路矣。仁宗以问拱辰,对曰: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
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至是,又使六符来,求关南十 县,斥太宗伐燕为无名,举朝莫知所答。拱辰曰:王师征河东,契丹既通使,而 寇石岭关以援贼。太宗怒,遂回军伐之,岂谓无名?乃作报书曰:既交石岭之锋, 遂有蓟门之役。契丹得报,遂继好如初。帝喜,谓辅臣曰:非拱辰深练故实,殆 难答也。 至和三年,复拜三司使。聘契丹,见其主混同江,设宴垂钓,每得鱼,必酌拱辰 酒,亲鼓琵琶以侑饮。谓其相曰:此南朝少年状元也,入翰林十五年,故吾厚待 之。使还,御史赵搾论其辄当非正之礼,异时北使援此以请,将何辞拒之?湖南 转运判官李章、知潭州任颛市死商珍珠,事败,具狱上,拱辰悉入珠掖庭。搾并 劾之。除宣徽北院使,抹言:宣徽之职,本以待勋劳者,唯前执政及节度使得为 之,拱辰安得污此选?乃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历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积 官至吏部尚书 元丰初,转南院使,赐金方团带。再判大名,改武安军节度使。三路籍民为保甲 日聚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拱辰抗言其害曰:非止困 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浸淫为大盗,其兆已见。纵未 能尽罢,愿财损②下户以纾之。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上章不已。帝悟,于是第五等户得免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塘泺]在泺水边筑堤设防。筑堤防水叫塘;泺水在今山东境内,时与契 丹为界。②[财损]裁减。财通裁 10.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 限敌人也 B.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 限敌人也 C.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 限敌人也 D.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 限敌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翰林是我国古代官职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 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 B.河东代指山西西南。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而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 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C.掖庭,古代营建皇帝宫城时,都以一条南北向的中心线为主,再向东西两侧去 延伸其余宫区。 D.节度使,古代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 故称节度使。职责为总领兵马,抵御外侵。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拱辰得到皇帝的赐名。他的名字本来是拱寿,因为在19岁时考中了状元, 宋仁宗于是赐给他拱辰这个名字。 B.王拱辰对契丹的挑衅应对自如。他既看出了契丹使者刘六符的虚张声势,又能 够针锋相对地驳斥刘六符的无端指责,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至是,又使六符来,求关南十 县,斥太宗伐燕为无名,举朝莫知所答。拱辰曰:王师征河东,契丹既通使,而 寇石岭关以援贼。太宗怒,遂回军伐之,岂谓无名?乃作报书曰:既交石岭之锋, 遂有蓟门之役。契丹得报,遂继好如初。帝喜,谓辅臣曰:非拱辰深练故实,殆 难答也。 至和三年,复拜三司使。聘契丹,见其主混同江,设宴垂钓,每得鱼,必酌拱辰 酒,亲鼓琵琶以侑饮。谓其相曰:此南朝少年状元也,入翰林十五年,故吾厚待 之。使还,御史赵抃论其辄当非正之礼,异时北使援此以请,将何辞拒之?湖南 转运判官李章、知潭州任颛市死商珍珠,事败,具狱上,拱辰悉入珠掖庭。抃并 劾之。除宣徽北院使,抃言:宣徽之职,本以待勋劳者,唯前执政及节度使得为 之,拱辰安得污此选?乃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历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积 官至吏部尚书。 元丰初,转南院使,赐金方团带。再判大名,改武安军节度使。三路籍民为保甲, 日聚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拱辰抗言其害曰:非止困 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浸淫为大盗,其兆已见。纵未 能尽罢,愿财损②下户以纾之。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上章不已。帝悟,于是第五等户得免。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塘泺]在泺水边筑堤设防。筑堤防水叫塘;泺水在今山东境内,时与契 丹为界。②[财损]裁减。财通裁。 10.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 限敌人也 B.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 限敌人也 C.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 /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 限敌人也 D.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 限敌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翰林是我国古代官职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 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 B.河东代指山西西南。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而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 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C.掖庭,古代营建皇帝宫城时,都以一条南北向的中心线为主,再向东西两侧去 延伸其余宫区。 D.节度使,古代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 故称节度使。职责为总领兵马,抵御外侵。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拱辰得到皇帝的赐名。他的名字本来是拱寿,因为在 19 岁时考中了状元, 宋仁宗于是赐给他拱辰这个名字。 B.王拱辰对契丹的挑衅应对自如。他既看出了契丹使者刘六符的虚张声势,又能 够针锋相对地驳斥刘六符的无端指责,受到了皇帝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