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3年六校联考语文考试试卷 常德市一中、长沙市一中、师大附中 岳阳市一中、株洲市二中、湘潭市一中 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案牍糜不有初 殉难(ndn) 含英咀(z追)华 B.翔实奉为圭臬 粮囤(tun) 崭露(1u)头角 C.描摹蜚短流长 慰藉(jie) 休戚(q1)与共 D.回帖珠联壁合 横亘(geng)雪泥鸿爪(zha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砖国家发展迅速,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规模世界排位提升, 赶超发达国家效果明显,中国更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领跑者 B.近来年,诸如毒奶粉、毒胶囊等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而事件 发生后,政府有关方面的应对措施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C.福利机构负责人抱怨,一到每年3月,每天就要接待很多学雷锋献爱心的单 位,有的单位只是走过场,并不做实事,让人不胜其烦。 D.平心而论,国家间因价值取向不同,或某些问题上的纠纷,进行澄清或反驳 本无可厚非,但安倍此番高调“攻华”已超出了这个范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整体改革现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不仅由于利益的多元化,掣肘改革的力量在增强,而且改革的层次趋深、难度加 大 B.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无论是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还是追求普通个 体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旋律,这已成为社会 共识。 C.通过税率调节、薪酬监管等政策措施,降低垄断行业收入水平,缩小行业收 入差距,为扩大消费提供基础性条件,国家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府职能 转变。 D.美国政府假造以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发动伊拉克战争,单方面 退出美国自己宣传为世界和平基石的《反导条约》,这些政策使美国软实力严重 下降。 4.下列对联中,最适合祝贺学校科技节开幕的一项是 A.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 B.能歌善舞心弄巧,长书工画指生花 C.披文入理游胜景,穷天究地探谜宫 D.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答张籍书 韩愈 愈始者见吾子于人人之中,固有异焉;及聆其音声,接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 因缘幸会,遂得所图。岂惟吾子之不遗,抑仆之所遇有时焉耳。近者尝有意吾子 之阙焉无言,意仆所以交之之道不至也;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沈疴去体,洒然
湖南省 2013 年六校联考语文考试试卷 常德市一中、长沙市一中、师 大 附中、 岳阳市一中、株洲市二中、湘潭市一中 时量 120 分钟 满分 15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案牍 糜不有初 殉难(nàn) 含英咀(zǔ)华 B.翔实 奉为圭臬 粮囤(tún) 崭露(lù)头角 C.描摹 蜚短流长 慰藉(jiè) 休戚(qī)与共 D.回帖 珠联壁合 横亘(gèng) 雪泥鸿爪(zhǎ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砖国家发展迅速,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规模世界排位提升, 赶超发达国家效果明显,中国更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领跑者。 B.近来年,诸如毒奶粉、毒胶囊等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而事件 发生后,政府有关方面的应对措施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C.福利机构负责人抱怨,一到每年 3 月,每天就要接待很多学雷锋献爱心的单 位,有的单位只是走过场,并不做实事,让人不胜其烦。 D.平心而论,国家间因价值取向不同,或某些问题上的纠纷,进行澄清或反驳 本无可厚非,但安倍此番高调“攻华”已超出了这个范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整体改革现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不仅由于利益的多元化,掣肘改革的力量在增强,而且改革的层次趋深、难度加 大。 B.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无论是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还是追求普通个 体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旋律,这已成为社会 共识。 C.通过税率调节、薪酬监管等政策措施,降低垄断行业收入水平,缩小行业收 入差距,为扩大消费提供基础性条件,国家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府职能 转变。 D.美国政府假造以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发动伊拉克战争,单方面 退出美国自己宣传为世界和平基石的《反导条约》,这些政策使美国软实力严重 下降。 4.下列对联中,最适合祝贺学校科技节开幕的一项是 A.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 B.能歌善舞心弄巧,长书工画指生花 C.披文入理游胜景,穷天究地探谜宫 D.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答张籍书① 韩愈 愈始者见吾子于人人之中,固有异焉;及聆其音声,接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 因缘幸会,遂得所图。岂惟吾子之不遗,抑仆之所遇有时焉耳。近者尝有意吾子 之阙焉无言,意仆所以交之之道不至也;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沈疴去体,洒然
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然吾子所论:排释老不若著书,嚣嚣多言,徒相为訾。若 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 夫所谓著书者,义止于辞耳。宣之于口,书之于简,何择焉?孟轲之书,非轲自 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仆自得圣人之道而诵之,排前 家有年矣。不知者以仆为好辩也;然从而化者亦有矣,闻而疑者又有倍焉。顽 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为此而止,吾岂有爱于 乎哉? 然有一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又惧吾力之未至也。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请待五六十然后为之,冀其少过也。 吾子又讥吾与人人为无实驳杂之说,此吾所以为戏耳。吾子讥之,似同浴而讥裸 裎也。若商论不能下气,或似有之,当更思而悔之耳。其他俟相见 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愈再拜。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版,有删改) 【注】①《新史》载:籍性狷直,尝责愈喜博塞,及为驳杂之说,议论好胜人, 其排佛老,不能著书若杨雄孟轲以垂世。②下气:态度恭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惟吾子之不遗 遗:遗留 B.嚣嚣多言,徒相为訾 訾:讥刺 C.吾岂有爱于力乎哉 爱:吝惜 D.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 薄:将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今乃大得所图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宣之于口,书之于简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D.似同浴而讥裸裎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张籍的质疑,作者一一给予答复或给予照应,阐述了他对著书传世等问 题的看法。 B.首段先扬后抑,先赞赏张籍,并盼望对方的意见,既表示谦恭,又指明意见 不能苟同。 C.韩愈面对张籍之“讥”据理力争,但也坦然承认自己的态度时常不够恭顺, 当求改进。 D.本文叙述句、并列和递进的排比句式、反问句式和谐交织,使文章跌宕多姿, 气势充沛。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3分) 译 文: (2)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4分) 文 (3)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3分)
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然吾子所论:排释老不若著书,嚣嚣多言,徒相为訾。若 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 夫所谓著书者,义止于辞耳。宣之于口,书之于简,何择焉?孟轲之书,非轲自 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仆自得圣人之道而诵之,排前 二家有年矣。不知者以仆为好辩也;然从而化者亦有矣,闻而疑者又有倍焉。顽 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为此而止,吾岂有爱于 力乎哉? 然有一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又惧吾力之未至也。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请待五六十然后为之,冀其少过也。 吾子又讥吾与人人为无实驳杂之说,此吾所以为戏耳。吾子讥之,似同浴而讥裸 裎也。若商论不能下气②,或似有之,当更思而悔之耳。其他俟相见。 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愈再拜。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1 年版,有删改) 【注】①《新史》载:籍性狷直,尝责愈喜博塞,及为驳杂之说,议论好胜人, 其排佛老,不能著书若杨雄孟轲以垂世。②下气:态度恭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岂惟吾子之不遗 遗:遗留 B. 嚣嚣多言,徒相为訾 訾:讥刺 C. 吾岂有爱于力乎哉 爱:吝惜 D. 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 薄:将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乃大得所图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宣之于口,书之于简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D.似同浴而讥裸裎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张籍的质疑,作者一一给予答复或给予照应,阐述了他对著书传世等问 题的看法。 B.首段先扬后抑,先赞赏张籍,并盼望对方的意见,既表示谦恭,又指明意见 不能苟同。 C.韩愈面对张籍之“讥”据理力争,但也坦然承认自己的态度时常不够恭顺, 当求改进。 D.本文叙述句、并列和递进的排比句式、反问句式和谐交织,使文章跌宕多姿, 气势充沛。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3 分) 译 文: (2) 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4 分) 译 文: (3) 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3 分)
译 文 (二)文言文断句。(3分) 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 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B.后韩愈氏急/起而持之/汰繁抑浮/一归于朴群/天下学者/惟韩之从/自汉迄唐/ 旷数百年/而文章始复于古 C.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 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D.今之学者/言考据则持为聘辩之具/讲经济则据为猎名之津/言之者不怍/信之 者贵耳/转相欺谩/不以为耻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第二句中的两个“自”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析。(3分) 答 (2)请结合全诗,赏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5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 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2)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周邦彦《苏 幕遮》) (3)岁暮阴阳催短景, 五更鼓角声悲 壮 。(杜甫《阁夜》)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 从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 现“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 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
译 文: (二)文言文断句。(3 分) 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 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B.后韩愈氏急/起而持之/汰繁抑浮/一归于朴群/天下学者/惟韩之从/自汉迄唐/ 旷数百年/而文章始复于古 C.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 之法服/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D.今之学者/言考据则持为聘辩之具/讲经济则据为猎名之津/言之者不怍/信之 者贵耳/转相欺谩/不以为耻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 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第二句中的两个“自”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析。(3 分) 答: (2)请结合全诗,赏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5 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 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2)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周邦彦《苏 幕遮》) (3)岁暮阴阳催短景, 。五更鼓角声悲 壮, 。(杜甫 《阁夜》)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 简答题 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 从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 现“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 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
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 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 抗的和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 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 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 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一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 其成功已势在必然。 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 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一一老人出海仍无功而返。但作为自 然的征服者,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 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 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同自然抗争,向自然宣战,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 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 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 人类提出一个严竣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 生出一种莫明的冲动和很强的征服欲。 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 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 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 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 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 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 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 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 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 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 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 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国人务虚,崇尚清淡,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 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 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 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其害。 (选自胡文正《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删改) 1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虽显得渺小,但人类从来不会屈服于自然。 B.《愚公移山》的愚公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都由神帮助而取胜。 C.中国人看重神力,西方人探求神力,但都是通过自我努力驾驭自然。 D.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东方人重视利用外物的表现。 1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往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突出了“神”的力量,人类借助神力表现出自己 的希望和寄托
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 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 抗的和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 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 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 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 其成功已势在必然。 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 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仍无功而返。但作为自 然的征服者,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 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 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同自然抗争,向自然宣战,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 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 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 人类提出一个严竣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 生出一种莫明的冲动和很强的征服欲。 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 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 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 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 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 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 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 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 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 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 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 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国人务虚,崇尚清淡,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 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 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 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其害。 (选自胡文正《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删改) 1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虽显得渺小,但人类从来不会屈服于自然。 B.《愚公移山》的愚公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都由神帮助而取胜。 C.中国人看重神力,西方人探求神力,但都是通过自我努力驾驭自然。 D.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东方人重视利用外物的表现。 1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往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突出了“神”的力量,人类借助神力表现出自己 的希望和寄托
B.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是“神”,大有主宰自然、扭 转乾坤的神力。 C.圣地亚哥在不断地同自然抗争中最终获得了全胜,在自然面前从未停止过自 己探索的脚步 D.中国产生一大批空想家是因为中国人崇拜神力,看重外物和精神的作用,却 不相信自己。 14.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 据原文简要概括。(5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20分) 夜桥 杜运燮 ①这个小城里,我喜欢的只有它的桥。我原就喜欢桥了,而且几乎所有的桥,以 及像桥的。也许因桥下总有一点水。我是欢喜水的,而像大家一样,更欢喜陆上 有点水,水里有点陆地。这座桥在这寂寞的城里,便是稀罕的好去处。 ②我去看它,多半在早上或晚上,有时是黄昏;很少在太阳像要晒死几个人才甘 心的样子的时候。看风景原来就是早晚更适合。充分的阳光把一切照得纤毫毕露, 光暗分明,固也是一种美,但总不如带点朦胧,更值得咀嚼回味。朦胧的记忆与 幻梦常比眼前美丽,淡淡的忧郁给人一种难得的快乐。我也常常怀着年青人惯有 的说不出的怅惘独自立在桥上,度过许多怅惘的黄昏。 ③从桥的此岸望到彼岸,虽不敢说十分清楚,但望着桥像一匹白布似地引诱你, 总觉得那边比这边好。晚上我常来回在桥上走过一遍又一遍。在这一头时觉得那 边更好些,到那头时,又觉还是这边好,如此反复了几次,于是只好说这是桥的 魔术 ④现在我真要赞美桥的魔性了。一整天里所见所闻,给你积存的多少烦恼,只要 晚饭后踏上这座桥便觉得轻松许多。看云彩由单调换上艳装,而终于消失于夜的 降临;归鸟飞越过屋顶;暮霭从江底升起;水边人家的灯火落进水里烧成一条条 弯曲的长链;我听得见自己脚步的安详更清楚,听只有自己听见的歌声徐徐吐出, 如吐出只有自己看见的烟缕。桥上没有灯,大家看不清各自的脸色眼光,感到格 外安稳,悠然抬头,银河又是一座装饰动人的桥,我更感激桥给我的幸福 ⑤桥的东端有一个卖香烟的荣誉军人与他的妻子,西端则是一个卖花生的老人, 他们都是沉默的人,都一样对我每晚在桥上的徘徊感到奇怪。每一次走过他们摊 子的旁边而转身时,都给我一种惊异的眼光。而我走路的姿势又是与桥上所有行 人的不同;我喜欢把两手叉在胸前,或者放在裤袋里,夏天这样做的人很少,但 我确觉得这样最容易使你变得安详,脑里便于想些缥缈的事物。近年来变得更不 实际了,仿佛人愈长大,幻想的翅膀也长得愈强健,更喜欢飞得髙远,连晚饭后 散步时也一样离开现实。其实桥上能看到的风景已是极好的:江水的尽头有紫色 的山,轮廓朦胧,大约是蒙着所谓雾:山脚下仿佛有一排树,但也像就是山的影, 也像江水泛滥的水平线,反正是黑色的一圈,线条都很柔和;前面便是水边两排 踩在高跷上的人家,每家红色的灯落在江里,现在竟都像无数小蛇游向江心;水
B.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是“神”,大有主宰自然、扭 转乾坤的神力。 C.圣地亚哥在不断地同自然抗争中最终获得了全胜,在自然面前从未停止过自 己探索的脚步。 D.中国产生一大批空想家是因为中国人崇拜神力,看重外物和精神的作用,却 不相信自己。 14.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 据原文简要概括。(5 分)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20 分) 夜 桥 杜运燮 ①这个小城里,我喜欢的只有它的桥。我原就喜欢桥了,而且几乎所有的桥,以 及像桥的。也许因桥下总有一点水。我是欢喜水的,而像大家一样,更欢喜陆上 有点水,水里有点陆地。这座桥在这寂寞的城里,便是稀罕的好去处。 ②我去看它,多半在早上或晚上,有时是黄昏;很少在太阳像要晒死几个人才甘 心的样子的时候。看风景原来就是早晚更适合。充分的阳光把一切照得纤毫毕露, 光暗分明,固也是一种美,但总不如带点朦胧,更值得咀嚼回味。朦胧的记忆与 幻梦常比眼前美丽,淡淡的忧郁给人一种难得的快乐。我也常常怀着年青人惯有 的说不出的怅惘独自立在桥上,度过许多怅惘的黄昏。 ③从桥的此岸望到彼岸,虽不敢说十分清楚,但望着桥像一匹白布似地引诱你, 总觉得那边比这边好。晚上我常来回在桥上走过一遍又一遍。在这一头时觉得那 边更好些,到那头时,又觉还是这边好,如此反复了几次,于是只好说这是桥的 魔术。 ④现在我真要赞美桥的魔性了。一整天里所见所闻,给你积存的多少烦恼,只要 晚饭后踏上这座桥便觉得轻松许多。看云彩由单调换上艳装,而终于消失于夜的 降临;归鸟飞越过屋顶;暮霭从江底升起;水边人家的灯火落进水里烧成一条条 弯曲的长链;我听得见自己脚步的安详更清楚,听只有自己听见的歌声徐徐吐出, 如吐出只有自己看见的烟缕。桥上没有灯,大家看不清各自的脸色眼光,感到格 外安稳,悠然抬头,银河又是一座装饰动人的桥,我更感激桥给我的幸福。 ⑤桥的东端有一个卖香烟的荣誉军人与他的妻子,西端则是一个卖花生的老人, 他们都是沉默的人,都一样对我每晚在桥上的徘徊感到奇怪。每一次走过他们摊 子的旁边而转身时,都给我一种惊异的眼光。而我走路的姿势又是与桥上所有行 人的不同;我喜欢把两手叉在胸前,或者放在裤袋里,夏天这样做的人很少,但 我确觉得这样最容易使你变得安详,脑里便于想些缥缈的事物。近年来变得更不 实际了,仿佛人愈长大,幻想的翅膀也长得愈强健,更喜欢飞得高远,连晚饭后 散步时也一样离开现实。其实桥上能看到的风景已是极好的:江水的尽头有紫色 的山,轮廓朦胧,大约是蒙着所谓雾;山脚下仿佛有一排树,但也像就是山的影, 也像江水泛滥的水平线,反正是黑色的一圈,线条都很柔和;前面便是水边两排 踩在高跷上的人家,每家红色的灯落在江里,现在竟都像无数小蛇游向江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