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高二2012年必修5模块结业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涎(xidn)皮 怂(s6ng)恿 轴(zhou) 线 咬文嚼(jue)字 B.迤(yi)逦 蓬蒿(gao) 寒砧 (zhe 茕茕孑(jie)立 C.簪笏(hu) 踹( chuai)水 付梓 (zi) 得鱼忘筌(quan) D.酒馔( zhuan) 岩岫(you) 矜(jn) 锱(zi)铢必较 1.C(A.咬文嚼jo字 B.蓬蒿haoD.出岫x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遐想 懿范 惆怅 入场券 屈求全 B.告罄 岑寂 尺牍 掉书袋 声叹气 C.布署 拔擢 疏朗 杀手锏 途多舛 委唉命默 D.孤鹜 荟萃 悸动 蓬间雀 守成规 2.B(A.委曲求全C.部署 墨守成规)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余下的只是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B.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挥而就达到崇高的境界,以 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C.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一一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小心翼翼,深怕 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D.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学贯古今,融汇中西,真可谓学富五车, 汗牛充栋。 3.A(B.“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改 为“一蹴而至”并去掉“达到”。C.“小心翼翼”形容小心谨慎。不合语境, 应为“战战兢兢”。D.“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多。不合语境。) 4.选出下列句子中语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A.在语文课上,老师向我们生动地讲述了已经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的爱情故事, 让我们听得唏嘘不已。 B.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结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 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的特征之 C.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了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或 许能引我们走出陌生的境地。 D.《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 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湖南师大高二 2012 年必修 5 模块结业卷 时间:12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涎(xián)皮 怂(sǒng)恿 轴(zhóu) 线 咬文嚼(jué)字 B. 迤(yǐ)逦 蓬蒿(gāo) 寒砧 (zhēn) 茕茕孑(jié)立 C. 簪笏(hù) 踹(chuài)水 付梓 (zǐ) 得鱼忘筌(quán) D. 酒馔(zhuàn) 岩岫(yòu) 矜(jīn) 育 锱(zī)铢必较 1.C(A. 咬文嚼 jiáo 字 B. 蓬蒿 hāo D. 出岫 xi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遐想 懿范 惆怅 入场券 委 屈求全 B. 告罄 岑寂 尺牍 掉书袋 唉 声叹气 C. 布署 拔擢 疏朗 杀手锏 命 途多舛 D. 孤鹜 荟萃 悸动 蓬间雀 默 守成规 2.B(A. 委曲求全 C.部署 D. 墨守成规)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余下的只是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B.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挥而就达到崇高的境界,以 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C.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小心翼翼,深怕 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D.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学贯古今,融汇中西,真可谓学富五车, 汗牛充栋。 3.A(B.“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改 为“一蹴而至”并去掉“达到”。C. “小心翼翼”形容小心谨慎。不合语境, 应为“战战兢兢”。 D.“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多。不合语境。) 4.选出下列句子中语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A.在语文课上,老师向我们生动地讲述了已经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的爱情故事, 让我们听得唏嘘不已。 B.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结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 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一。 C.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了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或 许能引我们走出陌生的境地。 D.《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 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4.B(A.“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的爱情故事”表意不明。C.主客倒置,改为 “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成份赘余,删去“读 了”。D.成份残缺,删去“让”。)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 水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 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5.D(①句与前面“相通的水”衔接自然,⑤句中“冷冷的光”与后文的意境相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 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 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谏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 C.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眄:随便看 D.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策:拄着 6.A.谏:劝止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4.B(A.“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的爱情故事”表意不明。 C. 主客倒置,改为 “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 成份赘余,删去“读 了”。 D.成份残缺,删去“让”。)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 水。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 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5.D(①句与前面“相通的水”衔接自然,⑤句中“冷冷的光”与后文的意境相 符。)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 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 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谏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 C.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眄:随便看 D.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策:拄着 6. A.谏:劝止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B.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乃设九宾礼于廷 C.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D.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7.D(D项均为连词,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折: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 立性,不译:B项,均为连词,于是。C项,均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8.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 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作了精辟的总结。 B.小舟遥遥,衣袂飘飘,写尽归田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在官心境形成 鲜明对比,一“问”一“恨”,显归意之坚,归心之切。 C.“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犹言 做官本来无心,“流憩”“遐观”“盘桓”,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奔走以求荣 华富贵,也不期望得到皇帝的器重赏识,而是回归田园,乐天知命享余生 8.D(“帝乡”在这里指仙境,而非皇帝的赏识器重。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9分,选择每小题3分,翻译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小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 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 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③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 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 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 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岀,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 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徐。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伈。窍穴 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 之下。外之连山髙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 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士而得 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释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 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髙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饶?”夫然,则是堂也 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 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嵁(kan)岩:峭壁。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③度:勘测规划。 ④蠲之浏如:蠲(juan),除却污秽;浏如,水清貌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必辇山石,沟涧壑 辇:用车载 B.有石焉,翳于奥草 奥:深 C.使命芟其芜,行其涂。 行走 D.迩延野绿,远混天碧 近处 9.C(行:平整,疏导)
D.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7.D(D 项均为连词,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折; A 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 立性,不译;B 项,均为连词,于是。C 项,均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8.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 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作了精辟的总结。 B.小舟遥遥,衣袂飘飘,写尽归田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在官心境形成 鲜明对比,一“问”一“恨”,显归意之坚,归心之切。 C.“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犹言 做官本来无心,“流憩”“遐观”“盘桓”,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奔走以求荣 华富贵,也不期望得到皇帝的器重赏识,而是回归田园,乐天知命享余生。 8. D(“帝乡”在这里指仙境,而非皇帝的赏识器重。)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19 分,选择每小题 3 分,翻译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小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 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 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③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 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 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 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 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徐。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 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 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 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 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释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 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饶?”夫然,则是堂也, 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 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 ①嵁(kān)岩:峭壁。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③度:勘测规划。 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清貌。 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必辇山石,沟涧壑 辇:用车载 B.有石焉,翳于奥草 奥:深 C.使命芟其芜,行其涂。 行:行走 D.迩延野绿,远混天碧 迩:近处 9.C(行:平整,疏导)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B.有泉焉,伏于土涂 咸会于谯门之内 C.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 D.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0.B(B.均为介词,“在”。A.连词,“才”;连词,“于是”;C.助词,取 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1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述于“郊邑”造胜景的不易,讥刺前任使君劳民伤财,穷奢极欲, 为后面的描述与议论定下了基调。先放后收,构成悬念 B.中间两段,一写新堂修筑前的荒芜颓败,一写新堂筑成后的美妙天然,先自然 后人文,先荒芜后治理,对比中突出了新堂之美与修筑新堂之功。 C.“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的“大”是指文中所说的“因俗而成 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饶”等仁政举措。 D.作者并未止于单纯的描写厅堂之新与山水之美,而是在记堂写景之中抒写了自 己的政治见解,是“文以明道”的典范作品。 11.A(“讥刺前任使君劳民伤财,穷奢极欲”无据。) 12.把文段里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4分) ②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3分) 译 文 ③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3分) 译 12.译文:①既要使百姓过得安逸舒适,又可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态,这 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现在在这里出现了。 ②奇怪的石头繁密耸立(“阴森状”也可),矗拥在四周(“遍布或环绕于四周” 也可),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 ③您顺应地势而开辟出(“获得”也可)美景,难道不是想顺应民俗来形成教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B. 有泉焉,伏于土涂 咸会于谯门之内 C.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 D.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10. B(B.均为介词,“在”。A.连词,“才”;连词,“于是”;C.助词,取 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1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述于“郊邑”造胜景的不易,讥刺前任使君劳民伤财,穷奢极欲, 为后面的描述与议论定下了基调。先放后收,构成悬念。 B.中间两段,一写新堂修筑前的荒芜颓败,一写新堂筑成后的美妙天然,先自然 后人文,先荒芜后治理,对比中突出了新堂之美与修筑新堂之功。 C.“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的“大”是指文中所说的“因俗而成 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饶”等仁政举措。 D.作者并未止于单纯的描写厅堂之新与山水之美,而是在记堂写景之中抒写了自 己的政治见解,是“文以明道”的典范作品。 11.A(“讥刺前任使君劳民伤财,穷奢极欲”无据。) 12.把文段里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4 分) 译 文: ②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3 分) 译 文: ③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3 分) 译 文: 12.译文:①既要使百姓过得安逸舒适,又可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态,这 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现在在这里出现了。 ②奇怪的石头繁密耸立(“阴森状”也可),矗拥在四周(“遍布或环绕于四周” 也可),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 ③您顺应地势而开辟出(“获得”也可)美景,难道不是想顺应民俗来形成教化 吗?
【参考译文】 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岀像幽谷、峭壁、深渊等自然景致,就必须用车子 来山石,开凿山涧沟壑,跨越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耗尽人力财力,才能够建 造出来,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成的风貌,最终是无法办到的。既要使百姓过得安 逸舒适,又可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态,这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现在 在这里出现了 永州实际是九嶷山的余脉。那些开始规划整治永州的人,围着山头修筑了永州城 城中有山石,却被深草遮蔽着,有清泉,却被污泥所埋没,成了毒蛇盘伏,狸鼠 出没的地方。嘉树和恶木,鲜花与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因此永州被称为 荒凉秽废的地方。 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望着 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于是让人铲除荒草,挖去污泥。铲下来的杂草堆积 如山,疏通后的泉水晶莹清澈。烧掉了杂草,疏通了泉流,奇特的景致层出不穷。 清秀和污浊分开了,美景代替了荒秽。看那些树木,就显得清秀挺拔,枝叶舒展 看那湖水,则微波荡漾,曲折萦回。千奇百怪的石头繁密耸立,矗拥在四周,有 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石洞曲折幽深,土堆石山也 峭拔高耸。于是在那里修筑房屋厅堂,作为观赏游玩的地方。那里的各种景物, 无一不适应地形地势,相辅相存,相得益彰,似在大厅四周呈献它们的特色。新 堂的外边,高原和山连接,林木覆盖的山脚悬崖,穿插交错,或隐或现。绿色的 原野从近处伸向远方,跟碧蓝的天空连成了一体。这一切,都汇集在门楼之内。 不久使君便邀请各方宾客前来观游,接着又设宴娱乐。有的人边赞誉,边祝贺说: 看到您所做的一切,便知道您的心志。您顺应地势而开辟出美丽的景致,难道 不就是想顺应当地的民俗来形成教化吗?您公铲除恶木毒草而保留嘉树鲜花,难 道不就是想铲除凶暴而保护仁者(除暴安良)吗?您清除污泥而使清泉流淌,难 道不就是想除却贪污而提倡廉洁吗?您登临高处纵目远望,难道不就是想让每个 家庭都安定和富饶吗?既然这样,那么建这个新堂,难道仅仅是为了草木土石清 泉流水怡人心意?或是为了观赏山峦、原野和树林的景色吗?该是希望继使君后 治理这个州的人,能够通过这件小事,懂得治民的大道理啊。 宗元请求把这篇记文镌刻在石板上,嵌在墙里,编入书中,作为后来刺史们的楷 模法式 四、古代诗歌鉴赏(8分)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di)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1)从全词看,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空惆怅”和“无人解”?(4分) (2)除用典和即事抒怀外,本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 下阕简要分析。(4分)
【参考译文】 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像幽谷、峭壁、深渊等自然景致,就必须用车子 运来山石,开凿山涧沟壑,跨越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耗尽人力财力,才能够建 造出来,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成的风貌,最终是无法办到的。既要使百姓过得安 逸舒适,又可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态,这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现在 在这里出现了。 永州实际是九嶷山的余脉。那些开始规划整治永州的人,围着山头修筑了永州城。 城中有山石,却被深草遮蔽着,有清泉,却被污泥所埋没,成了毒蛇盘伏,狸鼠 出没的地方。嘉树和恶木,鲜花与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因此永州被称为 荒凉秽废的地方。 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望着 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于是让人铲除荒草,挖去污泥。铲下来的杂草堆积 如山,疏通后的泉水晶莹清澈。烧掉了杂草,疏通了泉流,奇特的景致层出不穷。 清秀和污浊分开了,美景代替了荒秽。看那些树木,就显得清秀挺拔,枝叶舒展; 看那湖水,则微波荡漾,曲折萦回。千奇百怪的石头繁密耸立,矗拥在四周,有 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石洞曲折幽深,土堆石山也 峭拔高耸。于是在那里修筑房屋厅堂,作为观赏游玩的地方。那里的各种景物, 无一不适应地形地势,相辅相存,相得益彰,似在大厅四周呈献它们的特色。新 堂的外边,高原和山连接,林木覆盖的山脚悬崖,穿插交错,或隐或现。绿色的 原野从近处伸向远方,跟碧蓝的天空连成了一体。这一切,都汇集在门楼之内。 不久使君便邀请各方宾客前来观游,接着又设宴娱乐。有的人边赞誉,边祝贺说: “看到您所做的一切,便知道您的心志。您顺应地势而开辟出美丽的景致,难道 不就是想顺应当地的民俗来形成教化吗?您公铲除恶木毒草而保留嘉树鲜花,难 道不就是想铲除凶暴而保护仁者(除暴安良)吗?您清除污泥而使清泉流淌,难 道不就是想除却贪污而提倡廉洁吗?您登临高处纵目远望,难道不就是想让每个 家庭都安定和富饶吗?既然这样,那么建这个新堂,难道仅仅是为了草木土石清 泉流水怡人心意?或是为了观赏山峦、原野和树林的景色吗?该是希望继使君后 治理这个州的人,能够通过这件小事,懂得治民的大道理啊。” 宗元请求把这篇记文镌刻在石板上,嵌在墙里,编入书中,作为后来刺史们的楷 模法式。 四、古代诗歌鉴赏(8 分)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 舒頔(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1)从全词看,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空惆怅”和“无人解”?(4 分) (2)除用典和即事抒怀外,本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 下阕简要分析。(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