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 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 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 其道德修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 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 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中华 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 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 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 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 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 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一私”的对立而得以体 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 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 的,即“个人一家庭一国家一世界一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 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讲“四海之内 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 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 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 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 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 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 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 场。(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一一从中西比较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 先于群体。 B.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 高于个人。 C.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 国家的优先性 D.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 的责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 个人”的观点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3 个小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 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 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 其道德修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 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 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中华 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 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 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 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 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 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 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 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 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 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讲“四海之内 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 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 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 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 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 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 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 场。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 先于群体。 B.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 高于个人。 C.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 国家的优先性。 D.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 的责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 个人”的观点
B.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 负有责任和义务。 C.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 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 D.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 观的目的决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 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B.“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 家、报国”则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的要求 C.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 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D.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 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后生可畏刘斌立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 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 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 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 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 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 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经 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 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 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 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一一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 是自己主动回来的。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 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 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 集。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B.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 负有责任和义务。 C.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 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 D.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 观的目的决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 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B.“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 家、报国”则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的要求。 C.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 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D.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 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3 个小题。 后生可畏 刘斌立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 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 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 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 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 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 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经 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 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 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 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 是自己主动回来的。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 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 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 集。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 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 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 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 赔事务。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 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 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 的穷人打官司。”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 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 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 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感到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 年轻人啊。”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的做法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 C.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 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 D.常远在青海茫崖矿区那边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期间,接触到了中国底层 的民众,了解到了中国最基层的现实。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 5.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6 分) 6.小说是如何刻画常远这个人物的?试加以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材料 [人民网]“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 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比去年增加超过三 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 这是喜是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 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 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 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 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 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 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 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 赔事务。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 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 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 的穷人打官司。”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 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选自《小说选刊》2016 年第 6 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 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 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感到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 年轻人啊。”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的做法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 C.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 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 D.常远在青海茫崖矿区那边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期间,接触到了中国底层 的民众,了解到了中国最基层的现实。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 5. 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6 分) 6.小说是如何刻画常远这个人物的?试加以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3 个小题。 材料一: [人民网] “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 春 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 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比去年增加超过三 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 这是喜是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 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 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 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 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
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 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 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 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 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该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 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 态 (有删改) 材料 [新华网]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査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 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 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 和当公务员,5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 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 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 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 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 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 纳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 管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 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是骨干员工离职, 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所以针对公务员频频辞职 “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适合的人出得去、优秀人才留 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 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并且赋予 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的匹配, 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 (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文明网]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出现了倒寒 逆流之潮一一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年 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而另谋生路呢? 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 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 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但随着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被纳入法制 化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
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 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 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 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 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该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 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 态。 (有删改) 材料二: [新华网]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 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 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 和当公务员,5 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 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 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 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 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 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 纳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 管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 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是骨干员工离职, 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所以针对公务员频频辞职 “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适合的人出得去、优秀人才留 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 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并且赋予 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的匹配, 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 题。 (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文明网] 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出现了倒寒 逆流之潮——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年 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而另谋生路呢? 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 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 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但随着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被纳入法制 化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
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跳 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 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认识的理 性回归。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行政部门任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济上的 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公务员只是为 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随着认识上的 变换,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 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 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 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融 入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 考 (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对“公务员跳槽热是喜是忧?”这一问题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既指岀 了公务员跳槽在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上的好处,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突出强调 遵循市场规律的重要性。 B.材料二认为,社会对待“公务员跳槽热”这一现象应给予理解和包容。材料 在分析了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也向用人单位和政府提出了相 应的应对措施。 C.材料三对公务员跳槽现象原因的分析侧重于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应对思路,认 为政府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 中去。 D.三则材料都围绕“公务员跳槽”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报道,从各 自不同的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意义,读者综合参考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新 闻事件的价值。 8.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三“公务员跳槽热”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批的年轻公务员希望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以达到与自身能力和需求相匹 配的收入水准。 B.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一方面强化了对公务员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另一方面也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 C.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被纳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约束,表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空间变得狭窄 D.人们对公务员职业的认识回归理性,认识到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没有 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 9.对“公务员跳槽热”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会带来哪些问题?它们的分 析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信息简要概括。(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4个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 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 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 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
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跳 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 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认识的理 性回归。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行政部门任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济上的 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公务员只是为 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随着认识上的 变换,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 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 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 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融 入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 考。 (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对“公务员跳槽热是喜是忧?”这一问题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既指出 了公务员跳槽在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上的好处,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突出强调 遵循市场规律的重要性。 B.材料二认为,社会对待“公务员跳槽热”这一现象应给予理解和包容。材料 在分析了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也向用人单位和政府提出了相 应的应对措施。 C.材料三对公务员跳槽现象原因的分析侧重于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应对思路,认 为政府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 中去。 D.三则材料都围绕“公务员跳槽”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报道,从各 自不同的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意义,读者综合参考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新 闻事件的价值。 8.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三“公务员跳槽热”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批的年轻公务员希望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以达到与自身能力和需求相匹 配的收入水准。 B.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一方面强化了对公务员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另一方面也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 C.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被纳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约束,表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空间变得狭窄。 D.人们对公务员职业的认识回归理性,认识到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没有 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 9.对“公务员跳槽热”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会带来哪些问题?它们的分 析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信息简要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4 个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 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 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 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