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结构 墩,然后在上面进行建筑。但是,不管农村的自然条件如 何,这么多泥土的消失都在乡村周围留下了一系列巨大的 土坑,这些土坑又将附近区域的地下水汇集在一起,从而 成为鸭、鹅、猪戏水的场所,在夏天,甚至光屁股的小孩 也乐在其中。 丰富的雨水导致了乡村繁荣茂盛的丛林,远远望去, 还真有一种迷人的景象。不过趋近一看,那些可爱的老树 只是在给地下的泥洞遮阴,而乡村的房屋却暴露在夏日狂 烈的阳光之下。在乡村的街道上确实有树,不过,这些树 不是用来给庭院遮阴的,庭院几乎完全享受不到任何树林 的荫庇。甚至在某些地区,像葡萄藤这样一种相对于丑陋 的泥土颜色而显得自然、美丽的调剂物还遭到禁忌。这是 为什么呢?原来是由于葡萄的树枝朝下,而其他的树枝朝 上,于是乎,葡萄藤就自然会给人带来不幸! 有一个人,其祖父一直很富有,当年拥有一套两层建 筑的住宅,这在当地是相当显赫的了。他告诉作者,当年 他的祖母经常在住宅前面的高建筑和那些为下面的院子遮 阴的大榆树上装饰一些东西,以至于根本没有地方晾衣 服!随着时光的推移,这个家庭逐渐败落,两层建筑的房 屋被拆毁,大榆树被砍伐,到现在这一代,已经和其他家 庭一样,全家人在夏天挤在一个狭窄的院子里热得发昏, 不过,倒是可以到处晾衣服了,然而,他们事实上也很少 有什么衣服去晾。那种房屋住宅所拒绝的华丽是与神同在 的,神没有什么衣服需要晾干,只需要门前有一个小寺庙 和一片老树丛。 简单地说,中国的房屋建筑由三部分构成,两边是立
中国乡村生活 起来的部分,其顶上是横跨着的第三部分。有些屋顶的形 状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早先帐篷的样子。当然,就像威廉姆 斯(Williams)博士及其他人所说的,其实也没有什么证 据说明中国的屋顶与帐篷之间有什么联系。由于整个民族 都没有人愿意盖高层住屋,因此,差不多中国的城市都星 现单调一致的样子,这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城市形成鲜明 的对照。 如果说中国城市的面貌不那么吸引人的话,外国游人 也不必期望在农村能寻找到什么来满足他的美感需求。在 汉语中,就根本没有“美感”这个词,即使有的话,乡民 们对它也没有任何兴趣。房屋一般建在庭院的北端,面南 而立,如果需要增补什么结构,那么,一般是安置在主建 筑的右角,面东而西。如果整个房屋比较大,那么,庭院 的前墙可能由其他的房子组成,和后面的主屋一样,也有 侧面的附属建筑。不论家庭大小还是贫富,这是住屋的常 规类型。在城市,这种类型可能由于空间紧缩而大大地发 生变化,但是在农村大致如此。 在中国,房子的数量不是指屋子的间数,而是指整个 住宅中那些适于一段木材覆盖的隔房的间数。由于这些木 材的长度一般很少超过十到十二英尺,前后的宽度更少 些。一般住宅包括三间这样的隔房,每间隔房又隔成几间 屋子。这些隔房没有天花板,没有屋顶,通常也不高, 切尽收眼底。大多数房门由两片门板构成,像别针一样, 上下交错,有助于饺合。门槛是活动性的,上面有一个小 洞,便于阿猫阿狗进进出出。由于门板制作工艺粗糙,加 6 上木材不均衡的皱缩所导致的裂缝,这种房门是难以完全
乡村结构 关紧的了。 在夏天,中国十八个省区的大部分地区都比较炎热, 可是,只有在某些地区房子后门是与前门对开的。通常, 墙上的木栅栏是作窗户用的,同时也起着防盗的作用,可 是,这些栅栏常常被油膜纸覆盖着,甚至在酷夏也不例 外。房门是不直接对着街道开的,如果房屋靠街道这边有 什么窗户的话,这种窗户一定很高,很小。 紧靠着房门内侧,是用土砖搭起来的灶台,其后部形 状做得类似浅盘,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燃料。在所有的 县区,房子里都有一套与炉灶相连的复杂的排烟管道,房 子也因此得到加热,在排烟系统的正下方是作床用的炕, 这种炕是用土砖简单地搭起来的。如果房子的屋顶是用茅 草盖起来的,排烟口必须靠近地面一些,以防着火。 在炕的末端,堆着一些被子和各种似乎可以夸耀的箱 子,事实上,这儿是整个住宅中唯一不潮湿的地方。炉灶 由于离外面的门相当近,这里特别通风,排烟管道又很可 能接得不规整,更没有名副其实的烟囱,因此,排出来的 烟在住宅中分布得相当均匀,常常形成厚厚的一层烟油。 灶台上方挂着一幅灶王爷的像,容易令人想起是张公 的化身。张公生活在八世纪,虽然九世同堂,其生活仍然 相当样和、安定。甚至他的几百只狗都非常懂礼貌,如果 哪只狗吃饭迟到了,其他伙伴一定会共同等候。 唐朝的当朝皇帝派人请来张公,询问他生活极度和谐 的秘密。据说张公要来纸笔,写下了满满一张纸的“克 己”二字。按照传统,在住宅里挂上张公的肖像,是为了 敦促人们以他老人家为榜样,不幸的是,其效果甚微
中国乡村生活 中国人的住宅冬凉夏热,一年到头烟雾缭绕。甚至在 最冷的气候下,人们除了踡曲在炕上,就无法逃过严寒 正因为如此,中国妇女常常将炕比作“我们的母亲”。 个空荡荡的房子几平是不能住人的。当然,这对西方人来 说,则是很不以为然的了。热量是逐渐扩散的,在漫漫的 长夜,一个人不断交替地呼吸,当热量减少了很多,身体 内部才会感到冷。由于炕的土砖在不均衡的压力下很容易 碎裂,因此,人们能经常发现旅馆中的炕到处都是坑。这 些坑总是给那些讨厌的怪虫提供了安乐窝,中国人对此已 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甚至当这些土砖在春天已经散 裂而被捣碎成肥料时,那些墙中的小生命也已经再造了它 们自己的生活天地。 在中国,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契肯定会毁坏或丢失, 因为房子里根本没有适当的地方来保存这类东西。唯一的 柜子是在墙上移走几块砖作成的。一块小板子及两个木栓 就构成了房子里唯一的书架。锁门的方式是用一节链条穿 过门上的锁环。不过,中国的锁难以起到真正的保护作 用,用一根铁丝或削好的枝条,甚至一根干草,即可捅开 这种锁。盗贼总是随身带着各种钥匙,而且经常是陂门而 人。最容易的方式就是扒开土砖了。在上海某些富裕的乡 村,房屋的墙有六英尺之厚,确实使妄图破墙而入的窃贼 望而生畏。 一般住宅房屋的地板直接就是泥土,不但不平坦,而 且有些固定的坑坑洼洼。我们确信(同时回答了为什么平 坦不好的问题),地板上这些坑坑洼洼有其好处,譬如, 泼在地板上的水会在原地消失!在住宅的角落里立着、躺
乡村结构 着、挂着许许多多的家用品,这些家用品是没有其他地方 好放的。装谷的坛子,农作工具,笨拙的纺纱机,转轮, 大小和形状各异的篮子,一两条凳子,或许还有一把椅 子,占去了整个空间。为了节省空间,在烟尘覆盖的屋顶 还悬挂着一些家用品,如果需要,得用杆子钩下来。显 然,对于中国的住宅来说,“物有所置,各得其所”的格 言是不适合的,在这儿,任何东西都没有地方放置。 同样的原因,小庭院也是一片混乱。阿狗,阿猫,小 鸡,小宝贝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玩要,一般要耍到街道上 去,那儿不过是庭院的延伸。如果家里有牲口,一般安置 在院子里,不使用的时候,就在住宅前面用一根短绳将其 系在一个深栽于地下的桩子上。猪被安置在一种深坑里, 为了防止塌陷,坑的墙壁是用砖块砌成的,猪能够爬过一 段较陡的台阶进入坑边的猪窝。在许多地区,还有两层的 猪窝呢! 中国乡村差不多就是一个微型的城市,这不仅在于它 们的内部结构类似,而且,在乡村的外部也有一个类似于 城墙的围墙。 几年前,驻扎在山东境内黄河附近的几个军团发生叛 变,士兵们杀死了一个官员,逃回老家。这个事件的信息 传遍了全省,各地区的人们都唯恐遭到士兵们的抢劫和杀 戮。巨大的恐慌导致大批的乡民们放弃刚刚开始收割的农 作物,离开家乡涌向城墙里寻找安全。其结果是乡民蒙受 了大量的损失。 诸如此类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半个世纪前规模庞 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就带来了混乱的结果,其对没有围墙的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