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乡村结构 五百年前,明朝的奠基者朱洪武的侄子从 中国南部的府狗北部班死天都即现在的北 京)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攻击。刺在人们一殷 认为,这个餐到赞美的攻击者二路机乎杀死了 他所碰到的晴有人,以至手从长江到北京一带都 已经成了不能据住人的荒漠这就是历史上被称 作的“阁王的北方扫荡”。出于修复的目的,当 时的统治者丛山西南部和山冻东部进行强制性的 移民。历史资料表明,当时笑童来首山西南部某 城市的人被集合起来,然后又被分配到那些由于 战争的破坏而无法耕种的荒地上去。在中国北部 平原的许多地区,居民们除了知道他们来自那个 城市之外,并不知道更多的迁移背景
中国乡村生活 中国人确乎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民族,尽管他们对方 位有一种本能的直觉,以至于能说出某种疼痛发生在胃的 “东边”,可是,他们对自己城市的形状整齐与否却漠不关 心。每个中国城镇似乎都是四四方方的,不过,并没有哪 个城市是完完全全的四方形。相对而言,城墙总是出于风 水的缘故被特意设计成某种曲线和不规则的样子。换句话 说,这种曲线和不规则能带来好运,能避邪,这是风水在 发生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城门一定不能相互正对 着,如果正对着的话,中间也得有某种障碍物,以防魔鬼 在城里顺利地进行扫荡。 在西方,人们已经习惯于说“布置”一个城市或城 镇。然而,这种说法用在中国乡村上则是大大地不适宜, 因为“布置”意味着相关部件安排上的设计。中国乡村是 自然而然形成的,没有人晓得,也没有人去理会它的前因 后果。在那遥远的、无法确定年代的、朦朦胧胧的过去, 有几户人家从其他地方来到这儿安营扎寨,于是乎,他们 就成了所谓的“本地居民”,这就是乡村。它有一条路, 或许是几条路的一个网络,但是,若非偶然,一般不可能 有两条路会刚好平行,也没有哪条路会正好笔直不曲。在 长期的生活经历中,人们已经发现路是增进乡村各部分之 间以及乡村与外界之间相互沟通的必不可少的通道。然 而,乡村的路不仅会突然地,莫名其妙地拐弯,而且在不 同的地点宽窄经常变化。有时,在一个乡村四分之一英里 远的距离内,竞然没有一条跨路使车辆从前街开到后街, 没有人能够,也没有人会去修补它,即使大家都不愿意这 12 个样子。在主街或其他一些街道上的右角,有狭窄的小
乡村结构 道,一些住家的庭院就直接设置在这种小道上。甚至房屋 建筑就直接挨着主街,除了一堵昂贵的死墙,也没有什么 值得观赏。如果在公路上有什么门道的话,那是为了防止 恶魔的入侵。因此,一个乡村就是一个微型的城市,同 样有着高度拥挤的各种弊病,尽管它可能位于-个辽阔且 相当不适于居住的平原上。无论土地是贵还是贱,乡村总 是同样的拥挤,而且,村民们同样地对乡村未来发展的必 要条件不予理会。 这一带区域的山上有着丰富的石头,当地乡村居民的 房屋住宅就是用这些石头作为建筑材料的。这些住宅一年 四季都显得灰暗、潮湿、不卫生,在露雨季节尤为如此。 更令人不舒服的是,那些黄土地区居民设置在肥土之中的 穴居,只在洞前有点光亮,其他一片漆黑,而且到处通风 漏气,对于这种建构的房屋,任何防备措施都是奢侈多余 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人盖房子最通用的材料就是那种手 边最近的东西。到处都大量地做砖,其颜色差不多像他们 身上所穿的衣服那样的蓝灰色。这种颜色是在紧紧密封的 砖窑里形成的。当砖烧好时,从顶端凹面倒几百桶水以冲 掉砖块上的泥土,水一遇热,立即转化成蒸气,从而改变 了传块的色泽。由于燃料稀少,人们不愿意浪费它,这使 得砖块普遍烧得不结实,因而降低了其作为建筑材料的价 值。不像西祥砖那样坚如硬石,而且有一层厚厚的釉,大 部分中国的砖块,随便一摆弄就容易破裂,仔细检察,它 们更像精制的面包,充满了气洞。每个气洞口都成了砖块 吸收湿气的管道,因此对房屋有着极大的损害。 13
中国乡村生活 大多数农村的住房就是简单地用土砖做成的。将湿泥 土塑造成砖胚,等到它干了,不再皱缩了,土砖就作成 了。这些砖块大都两到三英寸厚,一英尺宽,大约二十英 寸长,完全干后的重量也超过四十磅。那种以土坯形式风 干的土砖的成本是每块不到一个铜币;那种需要在模子里 用重石夯结实的土砖的成本是前者的三到四倍。如果请专 人做这项工作,那么花费就要大得多,不仅要提供人力运 水,还要备茶备烟。 与其他房屋一样,土砖房的地基也必须有砖,在离地 面一两英尺的高度,还必须有一层芦杆或其他什么东西, 以防湿气上升到墙内,否则,它就会像雨中的糖果房子那 样容易消溶。由于中国北方大平原的土壤里有许多盐碱, 如果不是特别小心在意的话,房屋结构过上几年就会显示 出衰颓的迹象。 屋顶由若干柱子支撑,不管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柱子的材料被认为只是其中的填补物,不过,为了节约, 便宜的房子一般不用柱子。其结果是,在多雨的年头,许 许多多房屋都着实饱受了湿气损害地基之苦。许多人因此 而丧生,更多的人因此而伤病缠身。在某些县区,人们能 够看到类似于洋房的屋顶,但一般都是具有前后柱子的形 式。不管哪种形式,都是纵长的栋木支撑着小桁木,其上 是薄砖,更经常地是芦杆、麦杆或高粱杆,再上面是一层 厚厚的泥土,构成了屋顶主要的部分。这些泥土吸收湿气 之后变得特别重,一旦栋木腐朽,就非常危险。通常屋顶 是扁平的,能够存放农作物和燃材。 如果乡村位于地势较低的地方,人们就会堆起一个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