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教育运动,美国为进步教育运动,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一活动教学,现 代教学进入分化时期,围绕主知主义和行动主义的斗争,形成两种教学模式, 直到20世纪中期。 1、“新教育”运动与“进步教育”运动。19世纪末,班级授课制暴露出 固有的弊端,一场以班级授课制为焦点的改革出现了,这就是“新教育”运动。 1885年,英国人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拉开了欧洲“新教育”运动的 序幕。在美国进而引起“进步教育”运动的全面兴起。在进步教育中,教育家 们从各个侧面进行了各种改革。“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开辟了 现代教学的新天地。实践、活动、操作进入了教学领域:教学和社会、和生活 的联系加强,学生现时生活受到重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兴趣得到弘扬和发展: 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学灵活性、适应性增强了,形式更活泼了。 2、分化为两种基本教学模式。活动教学模式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 理论基础,以进步教育、新教育为实践形式。其特点可概括为:经验中心、活 动中心、儿童中心。它有各种不同的实践形式,其中以设计教学法为典型。20 世纪前半叶,现代教学的格局由两种教学模式对峙性地并存着,表现在三个中 心的分野上:书本中心与经验中心之分野、课堂中心与活动中心之分野、教师 中心与儿童中心之分野。班级教学体现了主知主义的思想,活动教学反映着行 动主义的追求。主知主义重视教师的领导,行动主义则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两种理论构成了现代教学分化的理论背景,深刻地渗透于教学实践之中: 3、现代教学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发展。苏联诞生使现代教育分化为社会 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两种形态,20世纪20年代,苏联在统一劳动学校里 采用单元教学,以生产劳动为中心,按自然、劳动、社会三类来组织内容。表 现为: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注意教学认识规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培养共产主义新一代;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意学生主动性:完善了班 级授课制度,依据不同教学任务,采用不同的课堂结构来组织教学活动。资本 主义学校教学与社会主义学校教学两种教学体系的分化,是分化的另一个侧 面。 (三)现代教学走向多样综合。本世纪50年代,现代教学呈现出一种新 局面:多家共存,互相斗争又互相吸收,现代教学迈入了多样综合的新时代。 1、当代教学改革运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赞科夫 的教学与发展实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马班斯基的 教学最优化、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学、罗杰斯的合作教学,教学改革形成了潮流, 6
变革成了现代教学的存在形式。 2、多样综合趋势的表现。首先,从总体上看,必须多种模式并用才能完 成教学的复杂任务。其次,每一种教学模式本身都是多样综合的,它们互相吸 收,博采众长,在改造和组织中形成新的联系。第三,它们都围绕一些基本的 东西进行各种综合创造,这些共同的东西构成了当代教学多样综合的主题。 3、“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之争。这是现代教学分化的延伸,又是 现代教学走向综合、统一的条件。“科学主义”教学重视认知的、理性的、逻 辑的活动:以科学知识、技能、智慧作为主要目的:运用具有客观真理性的教 材,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之中:教学活动有章有法,有稳定的 程式、严格的计划和控制。“人本主义”教学重视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 创造等活动:以人的价值的实现、情感体验的满足、精神健康、创造力的激发 为教学宗旨:注重教材的主观价值,教材重视人文知识,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 等:教学活动依据具体情景,即兴发挥,崇尚直觉和灵感,注重体悟,不太讲 严密的固定的程序。两者对教学的影响及其矛盾斗争成为当代教学运动发展的 重要的推动力之一,预示着一个重要趋势:科学和人文有机统一,现代教学将 沿着这条道路走向未来。 总之,现代教学由人义主义教育和新教教育孕育,经夸美纽斯总结,到19 世纪中后期基本形成:后又分化出两种基本教学模式:当代走向多样化和综合 化。它通过不断矛盾运动而发展和前进,并经历了三次大论争:形式教育和实 质教育、“主知主义”和“行动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斗争。 通过论争形成新的改革措施,推动现代教学的进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理论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 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 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教学是一个过程。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直到今 天仍在继续探索 (一)古代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 我国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主要蕴含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在此后漫长的封建
社会里,教学演变成在书斋里诵读经典,在学习过程理论上一直没有突破。 在西方,古罗马的昆体良的《演说术原理》总结了他的学习过程理论,但在 西方中世纪,教学理论的发展也很缓慢,囿于研读神学经典,脱离社会实际,搞 繁琐哲学。不过,在注重理论的逻辑与条理性方面仍有一些可取这处。 (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有: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杜威的“五步 教学法”、凯洛夫的思想。 二、现当代国外教学过程理论主要派别 二战以来,现代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在此期间,围绕不同的主题, 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有影响的教学论流派。 20世纪50~70年代是现代教学的改革和大发展时期。适应第一次科技革命 的挑战,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高科技人才为主题形成了不同的教学论流派, 具体包括:苏联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发展性教学论,美国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结 构教学论,联邦德国以瓦·根舍因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论。 20世纪70~一80年代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停滞和危机时期,着眼于对现代教学 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形成了不同的教学论流派。其中,通过反思现代教学,以提高 教学质量、效率为主题而形成的教学论流派主要包括:美国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掌 握学习教学论,联邦德国以保罗·海曼为代表的柏林教学论,苏联以巴班斯基为 代表的最优化教学论。通过批判现代教学,以促进学生情感、个性发展和教学过 程的民主化为主题的教学论流派主要包括:美国以罗杰斯为代表的非指导性教学 论,联邦德国以沙勒与舍费尔为代表的“批判一交往教学论”,苏联以阿莫纳什维 利为代表的合作教学论。 20世纪90年代是现代教学为适应信息社会挑战而进行新一轮教学改革和发 展的时代。适应信息社会挑战,正在形成一些教学论流派,这里主要指美国的认 知建构主义教学论。 (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纳(J.S.Bruner),产生背景:1957年苏联卫 上天,美国的教育改革受到影响。理论要点: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基本”指获得广泛新知的基础: “结构”指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联系。 学习有两种迁移:特殊迁移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8
用简化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可使记忆具有“再生性”特征。 2、提倡早期学习。 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理智的方法,有效的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 何学生。以困难为理由,把重要的教学往后推迟,往往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3、教学原理方面的四个原则 (1)动机原则一—满足社会需求愿望的外来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 能起长效作用。学习的好奇心、胜任感、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 在实施方面要做好三点: ①激活工作:设计“具有最适合的不确定性”的学课题。模棱两可的情 况最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②维持工作:探索活动被激发出来,就要维持,这取决于对教学过程的控 制。要使学生相信,成功的可能要超过失败,要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做 出决定与行动的能力。 ③方向性工作:把注意力引向完成学习项目的主要方面。 (2)结构原则一将知识组织起来的最理想方式是建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再现形式有三种: ①表演式:一组动作: ②肖像式:简化的图解、知识树、系统图: ③象征性:符号。 以上分别体现出结构的再现性、经济性与有效性。 (3)程序原则一学生学习知识所遇到的材料的序列,就是教学的序列。 处理好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智慧发展二者关系,以确定最有效的序列。 决定学习序列的因素:学习速度(要考虑认知的紧张度)、抵制遗忘的作用、 旧知识迁移到新情况的可能性、知识再现的形式、有利于经济和有效地掌握知 识。 (4)反馈强化原则一一没有反馈就没有教学。 基本要求为: ①时间及时:过早则增加记忆负担,过晚则无指导作用: ②具有不在思维定势和焦虑状态的条件:先退出状态,方可进行矫正,否 则矫正性信息无效: ③处理方式:矫正不超出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4、发现学习。 9
其教学模式为: ①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实: ②建立假设: ③形成抽象概念:组织讨论和求证,以形成结论,提炼一般性原理或规律: ④把原理应用到新的情景中去:运用于实际,接受检验和评价的过程,也 是运用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二)发展性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苏)赞科夫(1901一1977)。20世纪60年代产生该理论。产 生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在总结教育科学时指出:“教育学中无 儿童”,是苏联教育学的主要缺点之一。60年代初期,苏联教育面临科技迅猛 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 主要理论: 1、发展的三个方面 (1)观察力。观架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具有很 强的观察力,则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很多的知识。培养观察力,就是启发了求 知欲。 (2)思维能力。知识和发展之间有某种“剪刀养”,要始终注意发展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2、教学原则 (1)高难度教学的原则。如果教材与教法在学生面前都没有他们应当克 服的困难与问题,学生就不会有紧张的脑力活动,就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应 有的发展。掌握科学知识,需要艰苦的劳动,适当的压力引起一定的心理紧张, 也是导致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 (2)高速度教学的原则。在教学中,多次单调的重复、复习,形式主义 和机械地练习,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拖慢了教学进度,阻碍了学 生的发展。讲新教材时,包含着旧教材:做新练习时,包含着旧练习。这样学 生总觉得在学习新东西,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 的巩固性。”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不仅会运算,还要掌握运算的规律。 若儿童仅停留在表面的、孤立的现象上,就很难形成抽象的概念。 (4)使学生理解学过程的原则。要求学生注意的是学习过程本身,即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