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细胞中几种主要元素的含量 (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数) 元素 细菌 酵母菌 霉菌 碳 50 49.8 47.9 氮 15 12.4 5.2 氢 8 6.7 6.7 氧 20 31.1 40.2 磷 3 一 硫 1
微生物细胞中几种主要元素的含量 (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数) 元素 细菌 酵母菌 霉菌 碳 50 49.8 47.9 氮 15 12.4 5.2 氢 8 6.7 6.7 氧 20 31.1 40.2 磷 3 — — 硫 1 — —
2.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 游离水 80% 水分 结合水 20% 生理功能:生理生化活动的介质: 细胞内外物质传递的载体: 直接参与代谢反应; 维持细胞渗透压: 调节细胞内温度
2.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⑴ 游离水 80% 水分 结合水 20% 生理功能:生理生化活动的介质; 细胞内外物质传递的载体; 直接参与代谢反应; 维持细胞渗透压; 调节细胞内温度
(2)碳源 凡是能被微生物利用,为微生物细胞结构物质和 代谢产物提供碳素来源的营养物。 无机碳源:CO2,可溶性碳酸盐 有机碳源:糖类、有机酸、脂肪、氨基酸、 醇、醛、脂类等。 生理功能:提供营养和能量
⑵ 碳源 凡是能被微生物利用,为微生物细胞结构物质和 代谢产物提供碳素来源的营养物。 无机碳源:CO2 ,可溶性碳酸盐 有机碳源:糖类、有机酸、脂肪、氨基酸、 醇、醛、脂类等。 生理功能:提供营养和能量
类型 元素水平 化合物水平 培养基原料水平 C.H-O.N-X 复杂蛋白质、核酸等 牛肉膏、蛋白胨、花生饼粉等 有 C.HO.N 多氨基酸,简单蛋白质 一般氨基酸、明胶等 碳 C.HO 糖、有机酸、醇、脂等 葡萄糖、蔗糖、各种淀粉、糖蜜等 C.H 烃类 天然气、石油及其不同馏分、石蜡油 C(?) 机 C.O C02 C02 C-0X NaHCO,、CaCO3等 NaHCO3、CaCO3、白垩等
类型 元素水平 化合物水平 培养基原料水平 有 机 碳 C•H•O•N•X 复杂蛋白质、核酸等 牛肉膏、蛋白胨、花生饼粉等 C•H•O•N 多氨基酸,简单蛋白质 一般氨基酸、明胶等 C•H•O 糖、有机酸、醇、脂等 葡萄糖、蔗糖、各种淀粉、糖蜜等 C•H 烃类 天然气、石油及其不同馏分、石蜡油 无 机 碳 C(?) —— —— C•O CO2 CO2 C•O•X NaHCO3、CaCO3等 NaHCO3、CaCO3、白垩等
种类 碳源物质 备注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 糖、淀粉、半乳糖、乳糖、 糖 甘露糖、纤维二糖、 纤维素、 单糖优于双糖,己糖优于戊糖,淀粉优于纤维素, 半纤维素、甲壳素、 木质素 纯多糖优于杂多糖 等 糖酸、乳酸、柠檬酸、延胡 与糖类比效果较差,有机酸较难进入细胞, 有机酸 索酸、低级脂肪酸、高级脂 进入细胞后会导致H下降。当环境中缺乏碳 肪酸、氨基酸等 源物质时,氨基酸可被微生物作为碳源利用 醇 乙醇 在低浓度条件下被某些酵母菌和醋酸菌利用 脂 脂肪、磷脂 主要利用脂肪,在特定条件下将磷脂分解为甘 油和脂肪酸而加以利用 烃 天然气、石油、石油馏份、 利用烃的微生物细胞表面有一种由糖脂组成 石蜡油等 的特殊吸收系统,可将难溶的烃充分乳化后吸 收利用C02,C02为自养微生物所利用 NaHC03、CaCo3、 白垩等 为自养微生物所利用。利用这些物质的微生 碳酸盐 其它芳香族化合物、氰化物、 物在环境保护方面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肽、核酸等 当环境中缺乏碳源物质时,可被微生物作为碳 源而降解利用 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物质
种 类 碳源物质 备 注 糖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 糖、淀粉、半乳糖、乳糖、 甘露糖、纤维二糖、 纤维素、 半纤维素、甲壳素、木质素 等 单糖优于双糖,己糖优于戊糖,淀粉优于纤维素, 纯多糖优于杂多糖 有机酸 糖酸、乳酸、柠檬酸、延胡 索酸、 低级脂肪酸、高级脂 肪酸、氨基酸等 与糖类比效果较差,有机酸较难进入细胞, 进入细胞后会导致pH下降。当环境中缺乏碳 源物质时,氨基酸可被微生物作为碳源利用 醇 乙醇 在低浓度条件下被某些酵母菌和醋酸菌利用 脂 脂肪、磷脂 主要利用脂肪,在特定条件下将磷脂分解为甘 油和脂肪酸而加以利用 烃 天然气、石油、石油馏份、 石蜡油等 利用烃的微生物细胞表面有一种由糖脂组成 的特殊吸收系统,可将难溶的烃充分乳化后吸 收利用 CO2 ,CO2 为自养微生物所利用 碳酸盐 NaHCO3、CaCO3、白垩等 其它 芳香族化合物、氰化物、 蛋白质、肽、核酸等 为自养微生物所利用。利用这些物质的微生 物在环境保护方面有重要作用 当环境中缺乏碳源物质时,可被微生物作为碳 源而降解利用 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