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68602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英文名称:Choic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yeture Workes I 课程类别:中文系必修课 时: 32学时 学 分:2学分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论文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课程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I”是我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中 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为背景,以代表性作家的经典性小说为中心进行文本细读,由点及 面,微观与宏观兼顾, 一方面使得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有初步印象,另 方面通过文本解读,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文本解读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This course attempts to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in terms of different styles of literary creation which are characterstic of writes as individual and as group.There will thirteen model workes be read,Emphasis will be given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presentive writers and their masterpieces.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do necessary text reading,and grasp some interpretation metho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I”是我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立足 文本细读,以点带面,以问题贯穿课堂,加深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尤其是对 中国现代文学在建构民族国家和中国认同中的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主要包括诗歌、散文 和小说)进行细读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地位有 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使大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1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68602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I 英文名称:Choic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yeture Workes I 课程类别:中文系必修课 学 时: 32 学时 学 分: 2 学分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论文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课程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I”是我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中 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为背景,以代表性作家的经典性小说为中心进行文本细读,由点及 面,微观与宏观兼顾,一方面使得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有初步印象,另一 方面通过文本解读,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文本解读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This course attempts to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in terms of different styles of literary creation which are characterstic of writes as individual and as group.There will thirteen model workes be read, Emphasis will be given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presentive writers and their masterpieces.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do necessary text reading,and grasp some interpretation metho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I”是我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立足 文本细读,以点带面,以问题贯穿课堂,加深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尤其是对 中国现代文学在建构民族国家和中国认同中的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主要包括诗歌、散文 和小说)进行细读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地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使大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蝴蝶》、《鸽子》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诗开创时期的创作状况 2.《尝试集》及《蝴蝶》和《鸽子》的创新特质和开拓性意义 (二)数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蝴蝶》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鸽子》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诗、《尝试集》、白话入诗 3.问颗与应用 以《蝴蝶》和《鸽子》为例,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辨析古诗与新诗的区 别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胡适《尝试集》及《蝴蝶》《鸽子》的“诗意”(与古诗“诗意” 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天狗》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诗开创时期的创作状况 2.《女神》及《天狗》的创新特质和开拓性意义 (仁)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天狗》的诗歌结构和关键词 (2)《天狗》的艺术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诗、《女神》、“狂飙突讲 3.问题与应用 以《天狗》为例,谈谈郭沫若新诗浪漫主义的特色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郭沫若《女神》及《天狗》的抒情风格对中国抒情传统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2 第一章 《蝴蝶》、《鸽子》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诗开创时期的创作状况 2.《尝试集》及《蝴蝶》和《鸽子》的创新特质和开拓性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蝴蝶》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鸽子》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诗、《尝试集》、白话入诗 3.问题与应用 以《蝴蝶》和《鸽子》为例,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辨析古诗与新诗的区 别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胡适《尝试集》及《蝴蝶》《鸽子》的“诗意”(与古诗“诗意” 的区别)?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天狗》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诗开创时期的创作状况 2.《女神》及《天狗》的创新特质和开拓性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天狗》的诗歌结构和关键词 (2)《天狗》的艺术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诗、《女神》、“狂飙突进” 3.问题与应用 以《天狗》为例,谈谈郭沫若新诗浪漫主义的特色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郭沫若《女神》及《天狗》的抒情风格对中国抒情传统的意义?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再别康桥》 )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诗发展时期的创作状况 2.《再别康桥》及徐志摩诗歌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再别康桥》的诗歌结构和情感基调 (2)《再别康桥》的艺术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月派”“三美”、“爱与美”主题 3.问颗与应用 新月派的“三美”主张是如何在本诗中体现的? (三)思考与实践 《再别康桥》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在哪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冯至诗歌创作的特点 2.《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诗歌结构与情感基调 (2)诗歌的哲理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十四行集”、“沉思”、哲理诗 3.问题与应用 怎样理解《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的哲理性? (三)思考与实践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的“沉思”风格对于新诗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3
3 第三章:《再别康桥》 .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诗发展时期的创作状况 2.《再别康桥》及徐志摩诗歌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再别康桥》的诗歌结构和情感基调 (2)《再别康桥》的艺术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月派”“三美”、“爱与美”主题 3.问题与应用 新月派的“三美”主张是如何在本诗中体现的? (三)思考与实践 《再别康桥》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在哪里?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冯至诗歌创作的特点 2.《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诗歌结构与情感基调 (2)诗歌的哲理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十四行集”、“沉思”、哲理诗 3.问题与应用 怎样理解《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的哲理性? (三)思考与实践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的“沉思”风格对于新诗的意义和价值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五章:《雨巷》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概况 2.《雨巷》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雨巷》的思想内容 (2)情感基调及形式特点 2.基本概今和知识点 “早期戴望舒”、“雨巷诗人”、“自由体诗 3.问题与应用 《雨巷》与李煜的词《摊破浣溪沙》是什么关系,作者的“创新”体现在 哪里?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雨巷》的现代性,其“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在哪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六章:《故乡的野菜》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周作人的散文理论与创作的概况 2.《故乡的野菜》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故乡的野菜》的主题 (2)乡愁情感和表达特点 2.基木概今和知识占 小品文、“平淡朴讷”风格、中年文体 3.问题与应用 周作人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初期阶段的贡献体现在哪里?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周作人散文“平淡朴讷”的风格,以及他对后来者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4 第五章:《雨巷》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概况 2.《雨巷》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雨巷》的思想内容 (2)情感基调及形式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早期戴望舒”、“雨巷诗人”、“自由体诗” 3.问题与应用 《雨巷》与李煜的词《摊破浣溪沙》是什么关系,作者的“创新”体现在 哪里?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雨巷》的现代性,其“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在哪里?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六章:《故乡的野菜》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周作人的散文理论与创作的概况 2.《故乡的野菜》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故乡的野菜》的主题 (2)乡愁情感和表达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小品文、“平淡朴讷”风格、中年文体 3.问题与应用 周作人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初期阶段的贡献体现在哪里?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周作人散文“平淡朴讷”的风格,以及他对后来者的影响?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七章:《给我的孩子们》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丰子恺散文创作的概况。 2.《给我的孩子们》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给我的孩子们》的语言特色 (2)对“童心”的理解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诗画一体、“童心”、文体特点 3.问题与应用 丰子恺散文写作与书画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思考与实践 怎样理解《给我的孩子们》的“童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第八章:《<呐喊自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鲁迅散文创作的概况 2.《<呐喊>自序》的“自传性”与思想内涵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呐喊>自序》的思想 (2)其“自传性”和“文学性”的关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弃医从文”、启蒙、“铁屋子”比喻 3.问题与应用 联系《藤野先生》,从中国被当时日本歧视的屈辱语境出发,理解鲁迅“弃 医从文”的时代背景,即鲁迅“弃医从文”的必然性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呐喊)自序》对于鲁迅文学的承前启后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5 第七章:《给我的孩子们》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丰子恺散文创作的概况。 2.《给我的孩子们》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给我的孩子们》的语言特色 (2)对“童心”的理解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诗画一体、“童心”、文体特点 3.问题与应用 丰子恺散文写作与书画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思考与实践 怎样理解《给我的孩子们》的“童真”?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第八章:《<呐喊>自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鲁迅散文创作的概况 2.《<呐喊>自序》的“自传性”与思想内涵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呐喊>自序》的思想 (2)其“自传性”和“文学性”的关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弃医从文”、启蒙、“铁屋子”比喻 3.问题与应用 联系《藤野先生》,从中国被当时日本歧视的屈辱语境出发,理解鲁迅“弃 医从文”的时代背景,即鲁迅“弃医从文”的必然性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呐喊>自序》对于鲁迅文学的承前启后意义?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