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83803 课程名称:社会政策概论 英文名称: social policy 课程类别:专业课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向社会工作本科学生介绍当代各国社会政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 识。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了解各国社会政策的发 展历史,了解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了解各种理论流派,掌握我国和当代各国社 会政策的结构、过程、环境和运行机制。本课程还有重点地结合我国的情况,介 绍我国社会政策的实践的各个环节,如就业政策、残疾人社会政策、老年人社会 服务政策、保护妇女基本权益的社会政策、反贫困社会政策等等。 This course introduce some basic theories and basic practices of social policy to undergraduate whose mayor is social work.This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is about some basic concepts and some main theories on base of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policy.The second analyzes the social policy process including agenda setting social policy formation,implementation,evaluation to social policy change and termination.This third mainly analyzes social policy choices such as welfare policy. employing policy,and so 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是要求学学生理解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了解各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历史,了解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了解各种理论流派,掌握我国和当代各国社会政策 的结构、过程、环境和运行机制,并能够结合我国社会政策的实践的各个环节分析其 背后的理念、逻辑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等等
1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83803 课程名称:社会政策概论 英文名称:social polic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 48 学 分:3 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向社会工作本科学生介绍当代各国社会政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 识。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了解各国社会政策的发 展历史,了解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了解各种理论流派,掌握我国和当代各国社 会政策的结构、过程、环境和运行机制。本课程还有重点地结合我国的情况,介 绍我国社会政策的实践的各个环节,如就业政策、残疾人社会政策、老年人社会 服务政策、保护妇女基本权益的社会政策、反贫困社会政策等等。 This course introduce some basic theories and basic practices of social policy to undergraduate whose mayor is social work. This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is about some basic concepts and some main theories on base of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policy. The second analyzes the social policy process including agenda setting, social policy formation,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to social policy change and termination. This third mainly analyzes social policy choices such as welfare policy, employing policy, and so 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是要求学学生理解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了解各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历史,了解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了解各种理论流派,掌握我国和当代各国社会政策 的结构、过程、环境和运行机制,并能够结合我国社会政策的实践的各个环节分析其 背后的理念、逻辑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等等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初步了解社会政策,以及在社会工作中可能起的作用 2.掌握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3.了解学科发展及社会政策在现时期所起的作用 4。了解社会政箭的目的 5.协助学生了解国情,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一)数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政策 1,主要内容:社会政策的定义、实质、主要领域、社会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政策的定义:社会政策是政府在某种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 达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2)社会政策的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社会保璋政簧、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公共 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课程思政点1: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特点,以某一社会政策领域发展历程 分析当下中国社会政策在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方面所起的作用。 3.问题与应用:提升学生对于社会政策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作用的认识 (1)什么是社会政策? (2) 社会政策学科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怎样? (3)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紧迫性如何? (4)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社会政策可发挥什么作用? 第二节社会政策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主要内容:社会政策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社会政策的功能、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可以被认为是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 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在社会政策领域内,社会问题应该是众多的个人或社会整体的某种需 要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社会状况,而社会政策就是试图用集体的行动去 改变这种状况。 (2)界定社会问题的四个因素: 一是一种社合现象是否给社合和个林 成员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二是是否触犯了社会中某些权力阶层的价值 2
2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初步了解社会政策,以及在社会工作中可能起的作用 2.掌握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3.了解学科发展及社会政策在现时期所起的作用 4.了解社会政策的目的 5. 协助学生了解国情,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政策 1. 主要内容:社会政策的定义、实质、主要领域、社会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社会政策的定义:社会政策是政府在某种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 达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2)社会政策的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公共 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课程思政点 1: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特点,以某一社会政策领域发展历程 分析当下中国社会政策在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方面所起的作用。 3.问题与应用:提升学生对于社会政策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作用的认识。 (1) 什么是社会政策? (2) 社会政策学科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怎样? (3) 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紧迫性如何? (4) 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社会政策可发挥什么作用? 第二节 社会政策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主要内容:社会政策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社会政策的功能、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可以被认为是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 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在社会政策领域内,社会问题应该是众多的个人或社会整体的某种需 要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社会状况,而社会政策就是试图用集体的行动去 改变这种状况。 (2)界定社会问题的四个因素: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否给社会和个体 成员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二是是否触犯了社会中某些权力阶层的价值
标准:三是是否能持续存在:四是针对这些现象是否有一系列的解决 方案。 (3)社会问题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 3问题与应用: (1)社会工作中社会政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如何? 第三节社会政策学科体系 2.主要内容:社会政策学科体系 3.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学科体系结构 4.问题与应用: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中国当前社会政策发展的大概情况。 实践: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选定本小组所研究的社会政策领域,并查找 有关文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在整个课程中辅之以学生团队合作,课 程班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课外讨论小组所要研究的社会政策领域,给6周 的时间让每个小组确定自己的研究计划。如以下参考课题:职业安全法之 煤矿工人、艾滋病之干预、户口政策、公共服务(公共救助)、家庭福利(税 收政策)、女职工职业安全及生育保险等等 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2.要求学生在理解与分析社会政策时,能够按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构成进行 3.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其尊重人、关爱人的品质 4.提高学生对社会政策内在构成的把握,提高其分析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 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 1.主要内容:社会政策的主体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政策主体:是指发起或参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社会政策主体体系:商业性服务机构、初级群体、互助组织、就业组、志 3
3 标准;三是是否能持续存在;四是针对这些现象是否有一系列的解决 方案。 (3)社会问题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 3. 问题与应用: (1) 社会工作中社会政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如何? 第三节 社会政策学科体系 2. 主要内容:社会政策学科体系 3.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学科体系结构 4. 问题与应用: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中国当前社会政策发展的大概情况。 实践: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选定本小组所研究的社会政策领域,并查找 有关文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在整个课程中辅之以学生团队合作,课 程班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课外讨论小组所要研究的社会政策领域,给 6 周 的时间让每个小组确定自己的研究计划。如以下参考课题:职业安全法之 煤矿工人、艾滋病之干预、户口政策、公共服务(公共救助)、家庭福利(税 收政策)、女职工职业安全及生育保险等等 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一)目的与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2. 要求学生在理解与分析社会政策时,能够按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构成进行 3. 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其尊重人、关爱人的品质。 4. 提高学生对社会政策内在构成的把握,提高其分析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 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主体 1. 主要内容:社会政策的主体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政策主体:是指发起或参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社会政策主体体系:商业性服务机构、初级群体、互助组织、就业组、志
愿者组织、非政府一非营利组织、政府组织。 社会政策各种主体的角色和作用 当前中因社会政策主体角色和作用以及变化 3.问题与应用: 比较不同政策主体在应对社会问题方面的优势及着力点。 提升学生结合当前我国实际认识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类型的能力, 第一节补会改箭的对象 1.主要内容:社会政策的对象 2.基本概今和知识点: (1)社会政策的对象:社会政策行动的客体,即接受者。 (2)社会政策对象的分类:一是按基本原则分为一般性对象和专门的对 象:二是按社会政策行动的运用方式分为普遍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普遍性对象: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不考虑个人需求的差异,而向全社会或某 些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提供无差异的福利服务。 选择性对象:指社会政策行动有针对性地帮助社会中某些特殊困难的个体, (3)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普遍性福利模式与选择性福利模式。 普遍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群体 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是否每个人都有相应 的需要 选择性福利模式:指社会政策行动更倾向于首先界定社会中或一个群体中哪 些人真正正具有特殊困难,在此基础上将福利项目集中提供给那些最困难的 个人或家庭。 (4)社会政策的受益者与受损者分析 3.问题与应用: 要求学生能分析社会政策客体的特点,以及当前社会政策模式选择 课程思政点2:以某个社会政策领域为例,了解及分析社会政策目标对象的 特质,增进对社会的认知及理解,并通过社会政策来协调资源改善目标群 体的处境蟑。 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 1.主要内容:社会政策的资源类型以及调动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社会政策的资源:维持社会政策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分为资金性 资源与非资金资源。 (2)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政府调动社会资源的方式:税收、专项收 费:非政府的资源调动资源方式:社会集资、社会捐赠、志愿者服务、社 4
4 愿者组织、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政府组织。 社会政策各种主体的角色和作用 当前中国社会政策主体角色和作用以及变化 3. 问题与应用: 比较不同政策主体在应对社会问题方面的优势及着力点。 提升学生结合当前我国实际认识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类型的能力。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对象 1.主要内容:社会政策的对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社会政策的对象:社会政策行动的客体,即接受者。 (2)社会政策对象的分类:一是按基本原则分为一般性对象和专门的对 象;二是按社会政策行动的运用方式分为普遍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普遍性对象: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不考虑个人需求的差异,而向全社会或某 些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提供无差异的福利服务。 选择性对象:指社会政策行动有针对性地帮助社会中某些特殊困难的个体。 (3)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普遍性福利模式与选择性福利模式。 普遍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群体 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是否每个人都有相应 的需要。 选择性福利模式:指社会政策行动更倾向于首先界定社会中或一个群体中哪 些人真正正具有特殊困难,在此基础上将福利项目集中提供给那些最困难的 个人或家庭。 (4)社会政策的受益者与受损者分析 3.问题与应用: 要求学生能分析社会政策客体的特点,以及当前社会政策模式选择 课程思政点 2:以某个社会政策领域为例,了解及分析社会政策目标对象的 特质,增进对社会的认知及理解,并通过社会政策来协调资源改善目标群 体的处境。 第三节 社会政策的资源 1.主要内容:社会政策的资源类型以及调动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社会政策的资源:维持社会政策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分为资金性 资源与非资金资源。 (2)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政府调动社会资源的方式:税收、专项收 费;非政府的资源调动资源方式:社会集资、社会捐赠、志愿者服务、社
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3)社会政策的经费投入:政府社会支出、政府对社会福利的其他资助方 式(减免税费、人员调配和物资调拔)、社会政策的其他经费来源(项目 配套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国际援助、民间投入) 3.问题与应用: 要求学生能分析社会政策的资源的形式及调动方式 思考:社会政策分配资源的原则是什么? 社会政策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四节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1.主要内容: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的基本方式,包括社 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及社会服务传递 机制等各个方面。 (2)社会政策行动的资金供应模式:需求导向型和预算约束型。 (3)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政府 补贴供应方、政府补贴需求方。 (4)社会政策行动的纯福利模式与准市场模式 4.问题与应用:反思中国当前社会政策运行机制 (三)思考与实践 比较与分析香港、广州某些社会政策运行机制 课程思政点3:杜会主义国家社会政策的价值追求及运行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福利资源输入与输出体系 说明:本章内容为自编内容,因此只有一节内容 (一)目的与要求 针对社会福利政策制度环境变化,分析社会福利在利益分配时所面临 的问题,使学生能明白社会政策作为资源再分配的一种方式,自身也受限 或适应或制度环境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福利资源输入与输出体系 1.主要内容:制度演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制度演变:亲属、宗教、工作单位、市场、互助、 5
5 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3)社会政策的经费投入:政府社会支出、政府对社会福利的其他资助方 式(减免税费、人员调配和物资调拔)、社会政策的其他经费来源(项目 配套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国际援助、民间投入) 3.问题与应用: 要求学生能分析社会政策的资源的形式及调动方式 思考:社会政策分配资源的原则是什么? 社会政策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四节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1. 主要内容: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的基本方式,包括社 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及社会服务传递 机制等各个方面。 (2)社会政策行动的资金供应模式:需求导向型和预算约束型。 (3)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政府 补贴供应方、政府补贴需求方。 (4)社会政策行动的纯福利模式与准市场模式 4. 问题与应用:反思中国当前社会政策运行机制 (三)思考与实践 比较与分析香港、广州某些社会政策运行机制 课程思政点 3: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政策的价值追求及运行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福利资源输入与输出体系 说明:本章内容为自编内容,因此只有一节内容 (一)目的与要求 针对社会福利政策制度环境变化,分析社会福利在利益分配时所面临 的问题,使学生能明白社会政策作为资源再分配的一种方式,自身也受限 或适应或制度环境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福利资源输入与输出体系 1.主要内容:制度演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制度演变:亲属、宗教、工作单位、市场、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