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The course syllabus of Community Work 一、课程基本信息(Basic 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16067503 课程名称:社区工作 Course Name:Community Work 课程类别:专业课 Course Type:Specialized Course 学时:48 Period:48 学分:3 Credit:3 适用对象:社会工作本科专业 Target Students: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Social Work 考核方式:考试 Assessment:Examination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工作概论、外因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 Preparatory Course:Sociology,Social Work Introduction,Foreign Sociological The ori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Science,Social Case Work,Group Work,etc 二、课程简介(Brief Course Introduction) “社区工作”既是一种助人的活动,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之一。它是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学科。本课程重点讲授社区 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社区的基本结构和变迁过程,包括六个主题,即“走进 社区”、“社区理论”、“社区建设”、“社区发展”、“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重点介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社区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我国社区工作的实践和 社区工作理论研究的进展。 Community Work,as an applicable subject of practice,is not only an activity of helping others,but also one of the three methods of social work(thayt is individual work,group work,community work).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its basic principles,its basic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changes.There are six themes in this course includeding walking close to community,community theories,community construction,community development,community in the
1 《社区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The course syllabus of Community Work 一、课程基本信息(Basic 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16067503 课程名称:社区工作 Course Name: Community Work 课程类别:专业课 Course Type: Specialized Course 学 时:48 Period:48 学 分:3 Credit: 3 适用对象:社会工作本科专业 Target Student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Social Work 考核方式:考试 Assessment: Examination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工作概论、外国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 Preparatory Course: Sociology,Social Work Introduction,Foreign Sociological Theori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Science,Social Case Work,Group Work,etc 二、课程简介(Brief Course Introduction) “社区工作”既是一种助人的活动,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之一。它是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学科。本课程重点讲授社区 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社区的基本结构和变迁过程,包括六个主题,即“走进 社区”、“社区理论”、“社区建设”、“社区发展”、“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重点介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社区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我国社区工作的实践和 社区工作理论研究的进展。 Community Work,as an applicable subject of practice,is not only an activity of helping others,but also one of the three methods of social work(thayt is individual work,group work,community work).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its basic principles,its basic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changes.There are six themes in this course includeding walking close to community,community theories,community construction,community development,community in the
countryside and city.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main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ork,and the practice and progress of revelent theories in our countr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社会工作的三大 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对 社区研究的理论和中国城乡社区的特色有所了解,从而深化对中国社会的认识 尤其是熟悉和了解中国的社区特色,探索出本土化的社区工作方法,并能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养成征确的符合国家和 社会需要的社区工作方法和素养。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将以专题的方式分别讲述社区理论和社区工作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 理。因此,本学习提纲包括:第一部分是社区理论学习提纲,第二部分是社区工 作学习提纲。前者包括六个主题,即“走进社区”、“社区理论”、“社区建设”、 “社区发展”、“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后者包括四个主题,即“走进社区 工作”“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与理论”,“社区工作的方法”和“社区工作的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以下内容: 1.认识社区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 2.了解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界定与实际意义。 3.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体系。 4.了解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 5.重点了解中国当代的社区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6重点掌握和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 第一章走进社区 (·)目的与要求 1.社会工作研究社区的意义。 2认识我国的社区,了解中国社区特色。 3要求学握社区的基本风貌、基本动力。 4.重点把握怎样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 1社区界定: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 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community)。 2.社区的构成要素:
2 countryside and city.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main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ork,and the practice and progress of revelent theories in our countr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社会工作的三大 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对 社区研究的理论和中国城乡社区的特色有所了解,从而深化对中国社会的认识, 尤其是熟悉和了解中国的社区特色,探索出本土化的社区工作方法,并能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养成正确的符合国家和 社会需要的社区工作方法和素养。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将以专题的方式分别讲述社区理论和社区工作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 理。因此,本学习提纲包括:第一部分是社区理论学习提纲,第二部分是社区工 作学习提纲。前者包括六个主题,即“走进社区”、“社区理论”、“社区建设”、 “社区发展”、“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后者包括四个主题,即“走进社区 工作”、“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与理论”、“社区工作的方法”和“社区工作的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以下内容: 1.认识社区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 2.了解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界定与实际意义。 3.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体系。 4.了解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 5.重点了解中国当代的社区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6.重点掌握和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 第一章 走进社区 (一)目的与要求 1.社会工作研究社区的意义。 2.认识我国的社区,了解中国社区特色。 3.要求掌握社区的基本风貌、基本动力。 4.重点把握怎样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 1.社区界定: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 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community)。 2.社区的构成要素:
人口要素、地域要素、公共设施要素、组织要素、社会心理要素。 3.社区的类型 社区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社区结构及特点,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 风: 按社风功能,分为工业社风、农业社区、商业社风、文化社风、旅游社区等: 从空间位置看,可以有行政社区、如城市的行政区、街道、居委会、农村的 乡镇、村组等: 从社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可分为发达社区、不发达社区、贫民社区、富人社 区。 4.社区的功能 五种:生产分配消费: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及社会福利。葛士 则把上述五种功能归为三类:作为居民生活基地、是一个社会系统:作为居民争 取共同目标的一个途径:以及作为改变对象,以达到自我完善的地步 5.社会工作研究社区的意义 社区是一个工作环境:社区是一个社会网络:社区是影响社会政策的基地。 第二节社区特征 1.社区特征 聚集性、区域性、共生性, 2.社区与大众社会的区别 (1)地域范围:社区较小 (2)心理特质:社区具有共同心理特征 (3)人际关系:社区:熟人社会:大众社会:陌生人社会 (4)价值观念:社区:集体社会:大众社会:个人社会 第三节如何认识补以 1.为什么要认识社区? (1)认识社区是制定社区行动计划的基础: (2)认识社区是社区工作的一种组织策略和动员群众的手法: (3)调查社区也是认识社区 2.认识那个社区? (1)地域性社区 (2)功能性社区 (3)混合型社区 3.认识社区什么? (1)探索社区背景
3 人口要素、地域要素、公共设施要素、组织要素、社会心理要素。 3.社区的类型 社区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社区结构及特点,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 区; 按社区功能,分为工业社区、农业社区、商业社区、文化社区、旅游社区等; 从空间位置看,可以有行政社区、如城市的行政区、街道、居委会、农村的 乡镇、村组等; 从社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可分为发达社区、不发达社区、贫民社区、富人社 区。 4.社区的功能 五种:生产-分配-消费;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及社会福利。葛士 则把上述五种功能归为三类:作为居民生活基地、是一个社会系统;作为居民争 取共同目标的一个途径;以及作为改变对象,以达到自我完善的地步。 5.社会工作研究社区的意义 社区是一个工作环境;社区是一个社会网络;社区是影响社会政策的基地。 第二节 社区特征 1.社区特征 聚集性、区域性、共生性。 2.社区与大众社会的区别 (1)地域范围:社区较小 (2)心理特质:社区具有共同心理特征 (3)人际关系:社区:熟人社会;大众社会;陌生人社会 (4)价值观念:社区:集体社会;大众社会;个人社会 第三节 如何认识社区 1.为什么要认识社区? (1)认识社区是制定社区行动计划的基础; (2)认识社区是社区工作的一种组织策略和动员群众的手法; (3)调查社区也是认识社区 2.认识那个社区? (1)地域性社区 (2)功能性社区 (3)混合型社区 3.认识社区什么? (1)探索社区背景
(2)了解社区需要 (3)探索工作方向 4.多渠道地认识社区 家访、街头漫步、拜访社区领袖、居民大会、文康活动、特定的工作小组 社区调查、政府部门统计资料、社区研究报告、地区图书馆、地区报刊。 第四节社区动力分析 1社区动力定义: 指社区内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关系。 2.为何要研究社区动力? (1)便利服务目标的达成 (2)推动社区改变 (3)帮助服务单位在社区中正确的定位 3.社区动力分析构架 (1)社区体系分析一一引用“开放系统理论”,先对社区内的个人、团体作 个别分析:然后分门别类,按其共通的地方归纳成不同的体系。 (2)社区互动分析一一以“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去分析体系与体系之间、 体系与环境之间内的互动规律: 4.分析社区动力的步骤 (1)全面列出,逐一分析 (2)分门别类,描述关系(主导关系、对抗关系、低调关系、支持关系、 联盟关系) (3)动态分析:社区事件分析、社区行动分析 5.社区权力网络图(Sociogram)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练习 社会工作者在认识社区过程中在找出问题、确定目标以及选择手段中怎样价 值介入? 2.实例分析 怀特是怎样认识“街角社会”的? 中山大学社工学生的“春禾行动”。 高年级社会工作班社区实习经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二章杜区建设 (一)目的与要求
4 (2)了解社区需要 (3)探索工作方向 4.多渠道地认识社区 家访、街头漫步、拜访社区领袖、居民大会、文康活动、特定的工作小组、 社区调查、政府部门统计资料、社区研究报告、地区图书馆、地区报刊。 第四节 社区动力分析 1.社区动力定义: 指社区内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关系。 2.为何要研究社区动力? (1)便利服务目标的达成 (2)推动社区改变 (3)帮助服务单位在社区中正确的定位 3.社区动力分析构架 (1)社区体系分析——引用“开放系统理论”,先对社区内的个人、团体作 个别分析;然后分门别类,按其共通的地方归纳成不同的体系。 (2)社区互动分析——以“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去分析体系与体系之间、 体系与环境之间内的互动规律。 4.分析社区动力的步骤 (1)全面列出,逐一分析 (2)分门别类,描述关系(主导关系、对抗关系、低调关系、支持关系、 联盟关系) (3)动态分析:社区事件分析、社区行动分析 5.社区权力网络图(Sociogram)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练习 社会工作者在认识社区过程中在找出问题、确定目标以及选择手段中怎样价 值介入? 2.实例分析 怀特是怎样认识“街角社会”的? 中山大学社工学生的“春禾行动”。 高年级社会工作班社区实习经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二章 社区建设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内外社区研究概况。 2.了解国际社区发展的新趋势 3把握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走向 4.重点掌握我国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可行性建议: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内外社区研究概况 1.国外社区研究的阶段与基本特征 第一阶段:1800-1915,贫民社会问题 第二阶段:1915-1928,分析城市生活,实证研究芝加哥学派崛起: 第三阶段:1929-40年代:林德夫妇《中镇》发表为标志,社区研究转向以 理论为基础的科学分析。 第四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两大趋势 2.我国社区研究的基本阶段 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1930-1952:乡村社区工作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之后 (1)1979-1982:初创阶段 (2)1983-1985:迅速发展时期 (3)1986-1992:纵深发展时期 (4)1992至今:全面推进时期 3.我国社区建设的简单回顾 我国社区建设运动最早追溯到20世纪初期,“民众教有”、“乡村建设”等运 动: 1986年,首次将“社区”这一概念引入了城市管理: 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一次将“社区服务”引入法律条文: 1991年,国家民政部又提出了“社区建设”这一概念: 1998年,国务院又将“推进社区建设”的职能赋予了民政部: 1999年,国家民政部正式启动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 200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民政部关 于在全因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4.社区建设成效 (1)从试点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 (2)基本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初步理清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
5 1.了解国内外社区研究概况。 2.了解国际社区发展的新趋势。 3.把握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走向。 4.重点掌握我国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可行性建议。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内外社区研究概况 1.国外社区研究的阶段与基本特征 第一阶段:1800-1915,贫民社会问题 第二阶段:1915-1928,分析城市生活,实证研究芝加哥学派崛起; 第三阶段:1929-40 年代:林德夫妇《中镇》发表为标志,社区研究转向以 理论为基础的科学分析。 第四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两大趋势 2.我国社区研究的基本阶段 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1930-1952:乡村社区工作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之后 (1)1979-1982:初创阶段 (2)1983-1985:迅速发展时期 (3)1986-1992:纵深发展时期 (4)1992 至今:全面推进时期 3.我国社区建设的简单回顾 我国社区建设运动最早追溯到 20 世纪初期,“民众教育”、“乡村建设”等运 动; 1986 年,首次将“社区”这一概念引入了城市管理; 1989 年 12 月 26 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一次将“社区服务”引入法律条文; 1991 年,国家民政部又提出了“社区建设”这一概念; 1998 年,国务院又将“推进社区建设”的职能赋予了民政部; 1999 年,国家民政部正式启动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 2000 年 11 月 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民政部关 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4.社区建设成效 (1)从试点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 (2)基本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初步理清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