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选》V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65102 课程名称:《古代文学作品选》IV 英文名称:The fourth“Selected Works Of Ancient Literature In China”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时: 32学时 学 分:2学分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 考核方式:分散 先修课程:《古代文学作品选》山 二、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V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重 在对作品本身进行分析与评价,按中国文学发展的进程,精选各阶段优秀的诗、赋、 词、散文若干篇,摘录戏曲名著与古典小说中若干篇章,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 就作品的要义及艺术特色给予评析。通过学习,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广泛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兴趣,进一步加深对传统 文化的感性认知。增强民族自信和爱国之情,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学审美和 鉴赏能力,加强理性与思辨的能力。 2.掌据明清时期的重要诗人、赋者、词人、戏曲家、小说家的重要作品,对其 作品获得感性认识,并举一反三,勾连成线,从而从史的角度提高对古代文学的整体 把握能力。结合诗歌分析明清时期的历史,做到文史结合,史论结合,全面看待历史, 分析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在自学和教师辅导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 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加强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掌握 “知人论世”是 一文学批评原则和方法。不仅将作品放在其时的时代背 景下进行正确分析,同时也要透过作品本身去了解当时、当世社会的生活风貌和精神 面貌,并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爱家。 The fourth“Sele ted wo ks of Anci ent Literature In China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Und graduate stag of Ch nese nguage and lite major,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he work itself is the key to this course.According to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literature,Selecting excellent poems,Fu,CI and prose in various stages,Excerpting from the classics of drama and classical novels.On the basis of students reading,Teachers should mment on the ssence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works.The students can achieve the following objectives by learning:
1 《古代文学作品选》IV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65102 课程名称:《古代文学作品选》IV 英文名称:The fourth“Selected Works Of Ancient Literature In China ”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 时: 32 学时 学 分: 2 学分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 考核方式:分散 先修课程:《古代文学作品选》III 二、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V 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重 在对作品本身进行分析与评价,按中国文学发展的进程,精选各阶段优秀的诗、赋、 词、散文若干篇,摘录戏曲名著与古典小说中若干篇章,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 就作品的要义及艺术特色给予评析。通过学习,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广泛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兴趣,进一步加深对传统 文化的感性认知。增强民族自信和爱国之情,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学审美和 鉴赏能力,加强理性与思辨的能力。 2.掌握明清时期的重要诗人、赋者、词人、戏曲家、小说家的重要作品,对其 作品获得感性认识,并举一反三,勾连成线,从而从史的角度提高对古代文学的整体 把握能力。结合诗歌分析明清时期的历史,做到文史结合,史论结合,全面看待历史, 分析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在自学和教师辅导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 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加强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掌握“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原则和方法。不仅将作品放在其时的时代背 景下进行正确分析,同时也要透过作品本身去了解当时、当世社会的生活风貌和精神 面貌,并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爱家。 The fourth“Selected Works Of Ancient Literature In China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Undergraduate sta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he work itself is the key to this course.According to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literature,Selecting excellent poems, Fu, CI and prose in various stages,Excerpting from the classics of drama and classical novels.On the basis of students ' reading,Teachers should comment on the essence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works.The students can achieve the following objectives by learning:
1.You should better read outstanding literary works extensivel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it can improve the interest of reading and deepen the perceptual 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2.You should better master the excellent works of the topnotch poets,the Fu, the Poets, the Op era House and the nov velist in the dynasties obtain perceptual knowledge of his works, analogy and hook into line,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grasp ability of ancient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3.Not only can you master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works,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read and appreciate lite ar works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self-study and teacher counseling through the careful study of the selected literature 4.You should better master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literary criticism of "understand human beings and reflect on society".Not only can you put the work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ir time to carry through the d society's life style and mental outlook at that tim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重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旨在使学生在阅读与品鉴的基础上,对具 体的文学作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由简单的文本研究拓展至对文学现象、 文学流派乃至文学精神的感悟与把握上。通过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 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 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 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 深厚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明清文学概说 (一)目的与要求 重点介绍明清思潮的发展演变,揭示明清文学的发展变化及其新的特 色、成就 的 人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明代文学概览 1.明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明朝时代思潮的演变。 3.明代的文学概况。 第二节清代文学概览
2 1.You should better read outstanding literary works extensivel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it can improve the interest of reading and deepen the perceptual 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2.You should better master the excellent works of the topnotch poets, the Fu, the Poets, the Opera House and the novelist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btain perceptual knowledge of his works, analogy and hook into line, 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grasp ability of ancient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3.Not only can you master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works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read and appreciate literary works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self-study and teacher counseling through the careful study of the selected literature. 4.You should better master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literary criticism of “understand human beings and reflect on society”.Not only can you put the work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ir time to carry out the correct analysis, but also through the work itself to understand world society's life style and mental outlook at that tim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重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旨在使学生在阅读与品鉴的基础上,对具 体的文学作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由简单的文本研究拓展至对文学现象、 文学流派乃至文学精神的感悟与把握上。通过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 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 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 深厚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明清文学概说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介绍明清思潮的发展演变,揭示明清文学的发展变化及其新的特 色、成就。 2.要求对明清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有清楚的了解。 3.要求对明清文学的总体特征有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明代文学概览 1.明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明朝时代思潮的演变。 3.明代的文学概况。 第二节 清代文学概览
清代的社会改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概况 清代文学的总体风貌和各体文学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三)课后练习 1.明代文学的特点。 2.清代文学的特点。 3.明清文学与时代思潮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课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二章高启《青丘子歌》、《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学握高启的生平与其创作的关联。 解高肩 原 3.赏析《青丘子歌》、《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高启生平经历 1.高启的生平阶段 2.高启的文学地位。 第 前期创作的代 三,《橙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可以视为后期创作的代表 (三)课后练习 1.尝试比较高启与李白的差异。 2.分析“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的内涵。引导同学们认识诗 人对“家国统一”的感慨和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毛段 进课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三章李贽《童心说》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李贽的生平与思想」 2.分析《童心说》的内涵及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李格的牛平与思相 1.李贽的生平 2.李贽的思想。 第一节高启代麦作公胡 1.《童心说》的文本理解 2.《童心说》的可以视为后期创作的代表】 3
3 1.清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概况。 2.清代文学的总体风貌和各体文学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三)课后练习 1. 明代文学的特点。 2. 清代文学的特点。 3. 明清文学与时代思潮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课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二章 高启《青丘子歌》、《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高启的生平与其创作的关联。 2.了解高启被害的原因。 3.赏析《青丘子歌》、《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高启生平经历 1.高启的生平阶段。 2.高启的文学地位。 第二节 高启代表作分析 1.《青丘子歌》可以视为前期创作的代表。 2.《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可以视为后期创作的代表。 (三)课后练习 1. 尝试比较高启与李白的差异。 2.分析“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的内涵。引导同学们认识诗 人对“家国统一”的感慨和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课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三章 李贽《童心说》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李贽的生平与思想。 2.分析《童心说》的内涵及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李贽的生平与思想 1.李贽的生平。 2.李贽的思想。 第二节 高启代表作分析 1.《童心说》的文本理解。 2.《童心说》的可以视为后期创作的代表
(三)课后练习 1.分析《童心说》所包含的思想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尝试分析李贽对后 世的影响。 2.分析“童心说”的内涵。 第四章李梦阳《梅山先生墓志铭》 一的瓷的文体特 了解李梦阳的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李梦阳生平经历 1.李梦阳的生平价段 2.李梦阳的文学地位。 第二节《梅山先生墓志铭》赏析 《梅山先生墓志铭》 析 2.李梦阳为商人写传的原 (三)课后练习 1,分析《梅山先生墓志铭》 2.任选文学史上的一篇著名墓志铭,与本文加以比较,分析各自的成就。 认识墓志铭的来历和碑志的历史演变,了解传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课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五章袁宏道《徐文长传》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袁宏道的生平与其创作的关联 2.堂据徐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袁宏道生平经历 第二节《徐文长传》作分析 1.徐文长生平简介 2.赏析《徐文长传》 (三)课后练习 1.造成徐文长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4
4 (三)课后练习 1. 分析《童心说》所包含的思想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尝试分析李贽对后 世的影响。 2.分析“童心说”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课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四章 李梦阳《梅山先生墓志铭》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墓志铭的文体特征。 2.了解李梦阳的文学地位。 3.赏析《梅山先生墓志铭》。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李梦阳生平经历 1.李梦阳的生平阶段。 2.李梦阳的文学地位。 第二节《梅山先生墓志铭》赏析 1. 《梅山先生墓志铭》分析。 2.李梦阳为商人写传的原因。 (三)课后练习 1. 分析《梅山先生墓志铭》。 2.任选文学史上的一篇著名墓志铭,与本文加以比较,分析各自的成就。 认识墓志铭的来历和碑志的历史演变,了解传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课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五章 袁宏道《徐文长传》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袁宏道的生平与其创作的关联。 2.掌握徐文长的生平。 3.赏析《徐文长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袁宏道生平经历 1.袁宏道的生平。 2.袁宏道文学地位。 第二节 《徐文长传》作分析 1.徐文长生平简介。 2.赏析《徐文长传》。 (三)课后练习 1.造成徐文长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2.《徐文长传》的写作特点。 第六章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 者的 写 禄 情与作背景分折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作者及其散文特点 1,关于作者。 2.关于散文发展演变史。 第二节《任光禄竹溪记》分析 《任光禄竹溪记》的艺术手法 之作者的同作特点 (三)课后练习 1.《任光禄竹溪记》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方法与毛段 讲课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七章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冯梦龙生平」 2.熟采《三言》的思相内容 3,赏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冯梦龙生平经历 1.冯梦龙的生平 2.冯梦龙的创作。 第二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析 关于《三言》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析 (三)课后练习 1思考杜十娘的悲刷成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课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八章汤显祖《闺塾》 (一)目的与要求 之生识情”所具有的内,引导当代大生树立正确的 解汤显祖生平 5
5 2.《徐文长传》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课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六章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作者的大致情况。 2.《任光禄竹溪记》的写作背景分析及艺术特色。 3.写作特点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者及其散文特点 1.关于作者。 2.关于散文发展演变史。 第二节 《任光禄竹溪记》分析 1.《任光禄竹溪记》的艺术手法。 2.作者的写作特点。 (三)课后练习 1.《任光禄竹溪记》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课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七章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冯梦龙生平。 2.熟悉《三言》的思想内容。 3.赏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冯梦龙生平经历 1.冯梦龙的生平。 2.冯梦龙的创作。 第二节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析 1.关于《三言》。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析。 (三)课后练习 1.思考杜十娘的悲剧成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课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八章 汤显祖《闺塾》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汤显祖生平。 2.赏析《闺塾》。认识“情”所具有的内涵,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