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何光沪 (1)我们的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 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 出发一一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一一所以不 考虑长远的事情;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一一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 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 (2)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让道德腐败驻扎在人心深处的 根源一一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 爱 (3)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 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 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是超越了狭隘理 智的信仰 (4)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他的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 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 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 过去?”老太太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 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5)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捡到几千元钱后上交了 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答应帮忙的亲友,却都翻 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是“有毛病” (6)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 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好行为也很难。 (7)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 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 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传统文明基本如 此,但在现代,宗教“修行”只属自愿 (8)前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净化,需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法治原则;而这类法治原则的确立,又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可以说,中 国精神的重构,关键在政治改革,基础在人心提升。 (9)后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 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对法律原则 的服膺),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 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淡薄的环境下,“人心惟危”的状况必然出现。 (10)中国人自古信天。作为信仰对象的“天”,是殷人所称的“上帝” 或“帝”、周人所称的“天帝”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的”最 流行的通称
宁夏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何光沪 (1)我们的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 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 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 考虑长远的事情;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 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 (2)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让道德腐败驻扎在人心深处的 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 爱心。 (3)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 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 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是超越了狭隘理 智的信仰! (4)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他的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 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 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 过去?”老太太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 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5)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捡到几千元钱后上交了, 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答应帮忙的亲友,却都翻 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是“有毛病”。 (6)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 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好行为也很难。 (7)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 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 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传统文明基本如 此,但在现代,宗教“修行”只属自愿。 (8)前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净化,需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法治原则;而这类法治原则的确立,又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可以说,中 国精神的重构,关键在政治改革,基础在人心提升。 (9)后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 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对法律原则 的服膺),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 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淡薄的环境下,“人心惟危”的状况必然出现。 (10)中国人自古信天。作为信仰对象的“天”,是殷人所称的“上帝” 或“帝”、周人所称的“天帝”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的”最 流行的通称
(11)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 “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 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12)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学校 便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 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 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这一切,除了那个不通公路的边远乡间,无人 知晓,因为他自己不要传扬。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 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13)我想,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回答了,人类的历史已经向我们回答了,当代的 生活已经向我们回答了一一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1、第(6)段中说“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由于我们的心太长时间片面地偏向广义的理性,要坚持与“常人”不同 的好行为很难。 B.只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就能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 垃圾”的地方。 C.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良知、正义和爱心会被误解 D.在一个长时间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 造性或博大的爱心的畸形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 2、关于中国人需要的信仰的解说,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 B.这种信仰超越了狭隘理智一一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 C.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 永恒。 D.信仰可以是多元的,人们可以信“天”,也可以信“宗教”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是“狭义的理性”的三大特点。[来源 学&科&网] B.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 爱心,这是产生道德腐败的根源。 C.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既要将道德的要求与法律连接起来,又要使 人们通过信仰达到道德境界 D.纵观古今,结论就是:信仰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 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 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 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 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 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
(11)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 “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 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12)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学校, 便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 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 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这一切,除了那个不通公路的边远乡间,无人 知晓,因为他自己不要传扬。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 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13)我想,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回答了,人类的历史已经向我们回答了,当代的 生活已经向我们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1、第(6)段中说“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我们的心太长时间片面地偏向广义的理性,要坚持与“常人”不同 的好行为很难。 B.只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就能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 垃圾”的地方。 C.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良知、正义和爱心会被误解。 D.在一个长时间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 造性或博大的爱心的畸形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 2、关于中国人需要的信仰的解说,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 B.这种信仰超越了狭隘理智——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 C.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 永恒。 D.信仰可以是多元的,人们可以信“天”,也可以信“宗教”。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是 “狭义的理性”的三大特点。[来源: 学&科&网] B.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 爱心,这是产生道德腐败的根源。 C.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既要将道德的要求与法律连接起来,又要使 人们通过信仰达到道德境界。 D.纵观古今,结论就是:信仰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 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4~7 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 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 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 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 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
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 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 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 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 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 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闲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 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 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 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 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祜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 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虞允文当国 当:主持,管理 B.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夺:改变 C.议者以聚敛闻 闻:使知道 D.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直:直接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3分) ①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②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 罢③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④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 冠⑤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 壮激烈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 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 最终稳定了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 渡过难关 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 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 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译
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 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 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 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 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 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闲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 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 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 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 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祜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 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时虞允文当国 当:主持,管理 B.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夺:改变 C.议者以聚敛闻 闻:使知道 D.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直:直接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3 分) ( ) ①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②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 罢 ③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 ④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 冠 ⑤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 壮激烈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 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 最终稳定了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 渡过难关。 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 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 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译 文: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译 文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注】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 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8、题目为“雪晴晩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 9、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 (三)名篇名句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只选三小题,多选按前三题 计分) (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 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骐骥一 跃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信任 甘晓成 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 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注】 贾 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 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8、题目为“雪晴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 答: 9、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 (三)名篇名句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只选三小题,多选按前三题 计分) (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李商隐《锦瑟》)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 处。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骐骥一 跃, ;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 ,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信任 甘晓成 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 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
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他整理好详细 资料后,再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 斯曼的下士。斯曼的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 织工人,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得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 斯曼结实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斯曼并没 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谢谢您的提拔。”看着斯曼不 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没有看起来那 么简单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 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地制伏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 徒。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将军,那个斯曼,太 危险了,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 亡,现在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将军的脑 袋里嗡的一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 会,以通敌叛国罪下令处决了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 没想到那孩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 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儿,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 “继续留用斯曼。另外, 在适当的时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军的 宽阔胸怀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叹。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 叛变投敌,将军处决他没有错。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其实我与你父亲 是很好的朋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二 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又平静下来。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 军左右。演讲进行到髙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 斯曼感觉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斯曼出枪 更快,挡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 声而至,射进了斯曼的胸膛。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査了斯 曼使用过的手枪,他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汉克惊 讶:“为什么?”“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他 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有 颗真正的子弹了!
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他整理好详细 资料后,再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 斯曼的下士。斯曼的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 织工人,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得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 斯曼结实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斯曼并没 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谢谢您的提拔。”看着斯曼不 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没有看起来那 么简单。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 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地制伏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 徒。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将军,那个斯曼,太 危险了,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 亡,现在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将军的脑 袋里嗡的一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 会,以通敌叛国罪下令处决了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 没想到那孩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 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儿,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继续留用斯曼。另外, 在适当的时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军的 宽阔胸怀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叹。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 叛变投敌,将军处决他没有错。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其实我与你父亲 是很好的朋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 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又平静下来。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 军左右。演讲进行到高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 斯曼感觉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斯曼出枪 更快,挡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 声而至,射进了斯曼的胸膛。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查了斯 曼使用过的手枪,他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汉克惊 讶:“为什么?”“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他 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有 一颗真正的子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