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新闻。选择什么话题,“一般以我看完新闻以后嘴巴微张为原则”。他只是受触动而写作。 这些文章卓具影响力,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乃至有人称之为“80后的骄傲”,有人要选 韩寒当市长,有人说“这个事情就等着韩寒评论了”。 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这是韩寒的妙语,也可视为 他的全部时评文章的主题。他的机智,幽默,用简单的逻辑揭示事实的荒诞的能力,对读者 心理的熟稔,都相当耀目,至今仍被知识阶层低估着。这名松江二中7门功课不及格的留 级生有一种自由生长、未受束缚的天分。他证明了很多人脑子里以为天经地义的东西是毋需 存在的。 韩寒使用的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浅白汉语,凭借的是显明易懂的常理,他是一个善用“本 来”的高手。在论述为什么抵制家乐福并无意义的时候,他并没有引述任何关于民族主义的 学理——他对学理全无兴趣,你也可以说他对此甚为无知。他总会把严肃的果核塞进可笑 的果肉。他率性,不端着,又不致失态,有着自然的分寸感。如果通读他的博客,苛刻的人 也会惊讶于在每个逻辑细节,每个粗俗与有趣的交接点,每个自信到令人喜欢与自信到惹人 厌烦的边际,他几乎都做对了。 在文章中剥除_件事情的伪装对韩寒来说就像呼吸一样再自然不过。这些文章日积月 累,产生了级数增长的影响力。他年轻,帅,有钱,经历传奇,酷,都为他的观点的传播提 供了助燃剂 “韩寒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我们经过异常泥泞的、曲折的、阴 郁和黑暗的跋涉之后所看到的那一片平原。”艺术家艾未未说。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南方周末》)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的新闻。选择什么话题,“一般以我看完新闻以后嘴巴微张为原则”。他只是受触动而写作。 这些文章卓具影响力,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乃至有人称之为“80 后的骄傲”,有人要选 韩寒当市长,有人说“这个事情就等着韩寒评论了”。 “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这是韩寒的妙语,也可视为 他的全部时评文章的主题。他的机智,幽默,用简单的逻辑揭示事实的荒诞的能力,对读者 心理的熟稔,都相当耀目,至今仍被知识阶层低估着。这名松江二中 7 门功课不及格的留 级生有一种自由生长、未受束缚的天分。他证明了很多人脑子里以为天经地义的东西是毋需 存在的。 韩寒使用的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浅白汉语,凭借的是显明易懂的常理,他是一个善用“本 来”的高手。在论述为什么抵制家乐福并无意义的时候,他并没有引述任何关于民族主义的 学理——他对学理全无兴趣,你也可以说他对此甚为无知。他总会把严肃的果核塞进可笑 的果肉。他率性,不端着,又不致失态,有着自然的分寸感。如果通读他的博客,苛刻的人 也会惊讶于在每个逻辑细节,每个粗俗与有趣的交接点,每个自信到令人喜欢与自信到惹人 厌烦的边际,他几乎都做对了。 在文章中剥除一件事情的伪装对韩寒来说就像呼吸一样再自然不过。这些文章日积月 累,产生了级数增长的影响力。他年轻,帅,有钱,经历传奇,酷,都为他的观点的传播提 供了助燃剂。 “韩寒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我们经过异常泥泞的、曲折的、阴 郁和黑暗的跋涉之后所看到的那一片平原。”艺术家艾未未说。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南方周末》)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 分)
A.文章不用“话糙理不糙”而用“理不糙话糙”,是为了引出下文中当年人们对韩寒 的抨 B.十年前知识界许多人对韩寒的所作所为是不能接受的,而十年后人们对韩寒的评价 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对这种变化感到惊讶。 C.韩寒虽然在小说中没有能够证明自己有多么出色,但他的社会评论既引发争议,又 广受欢迎 D.当前的知识界对韩寒文章中所显示的机智、幽默和批判力仍然认识不足。 E.艺术家艾未未的话,一方面指出了韩寒文章的针对性或我们时代的不良现象:另一 方面表明韩寒代表一种希望。 13.韩寒作为一个形象新颖的“人道主义者”,“在发出着自由的波长”,下列不能够证明 此评 价的一项是 分) A.韩寒总是不在规定的框架之内,无论这框架是命令,还是习见 B.他全无红卫兵的无知之态,头脑更决不受他人控制 C.他证明了很多人脑子里以为天经地义的东西是毋需存在的 D.他年轻,帅,有钱,经历传奇,酷,有品质,不乏味,是个作家。 14.“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请解释韩寒这句妙语的含义。 (4分) 15.韩寒从一个个性突出的少年偶像作家,迅速成长为公共知识分子群体的代表性人物。试 概括韩寒的成功因素。(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赤贫魅力测试 严歌苓
A.文章不用“话糙理不糙”而用“理不糙话糙”,是为了引出下文中当年人们对韩寒 的抨击。 B.十年前知识界许多人对韩寒的所作所为是不能接受的,而十年后人们对韩寒的评价 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对这种变化感到惊讶。 C.韩寒虽然在小说中没有能够证明自己有多么出色,但他的社会评论既引发争议,又 广受欢迎。 D.当前的知识界对韩寒文章中所显示的机智、幽默和批判力仍然认识不足。 E.艺术家艾未未的话,一方面指出了韩寒文章的针对性或我们时代的不良现象;另一 方面表明韩寒代表一种希望。 13.韩寒作为一个形象新颖的“人道主义者”,“在发出着自由的波长”,下列不能够证明 此评 价的一项是 (3 分) A.韩寒总是不在规定的框架之内,无论这框架是命令,还是习见。 B.他全无红卫兵的无知之态,头脑更决不受他人控制。 C.他证明了很多人脑子里以为天经地义的东西是毋需存在的。 D.他年轻,帅,有钱,经历传奇,酷,有品质,不乏味,是个作家。 14.“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请解释韩寒这句妙语的含义。 (4 分) 15.韩寒从一个个性突出的少年偶像作家,迅速成长为公共知识分子群体的代表性人物。试 概括韩寒的成功因素。(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小题。 赤贫魅力测试 严歌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