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 不上排名的人,也忍不往要看。一般要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和他 们的家长,怎么能经得起这样的诱惑? 况且,排名即使对那些很懂教育、不会肓目跟着排名的指挥 棒转的家长,也有非常实用的价值。比如,一个在耶鲁上了本科, 在哈佛读了研究生的家长,对几个名校当然有相当了解。但是, 孩子一旦考不上常青藤,那到底是应该去维青尼亚大学呢,还是 去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看看排名,对这些学校的 大概实力就有所了解,帮助白己进行初步选择。虽然排在第三十 三位和第三十四位的学校孰高孰低不好说,但在30到40位的学 校和80到100位的学校之间毕竞还是有水平距离的。2004年我 自己找教职时,持地还买了一本排名。因为有些大学即使很有声 誉,我也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榜上有名的,总是靠得住的学校。 一些大学里的人批评排名把教育简单化,把苹果和桔子比,误导 一些不懂教育的人。殊不知,苹果和桔子固然不同,但在市场上 消费者还是可以通过价格对之进行比较。大多数学生和学生家 长,在这些教育界人士看来都属于不懂教育的。他们终究必须自 己做决定上哪个大学。排名就是他们的“傻瓜相机”。 除了排名之外,那些教育界人士并没有给主流的学生和家长 提供一个更好的、可操作的选择。不过,排名即使实用价值大,使 用时也要分析。首先,这个排名是本科教育的排名,不是大学实 力和影响力的排名。关于研究院和职业学院(如法学院),该杂 志另有排名。虽然本科生教育是美国大学的首务,但和大学的综 合水平还是不能等同。举个例子,大名鼎鼎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校,和华盛顿大学或西北大学相比孰高孰低呢?在中国读者眼 中,伯克利无疑是世界一流名校,后两个大学设在哪里大部分人
谁是世界第一名校?31 都不知道。但是,在这个排名中,华盛顿和西北分别排第十一和 第十二,前两年这两个学校常常进前10名。而伯克利仅排20, 过去还常常进不了前20名。再看看学生的SAT成绩,这两个似 乎不知名的大学的学生成绩明显胜过伯克利。我的一个台湾朋 友的孩子,几年前被伯克利、芝加哥大学种西北大学录取。能去 伯克利芝加哥这样的名校,在台湾的亲友面前当然有光。但是 全家到校园一访问调查,还是选中了西北。伯克利第一个就被海 汰。理由是那里班太大,学生没有人管,甚至不上课也没有人知 道,街上还有卖听课笔记的。你看看排名,西北确实也比另外两 个学校高。看来人家并非乱排。 另外,虽然是本科教育的排名,但该刊把研究性大学和本科 文理学院分开排名,读来又复杂·些。这两类学校的区别,我在 近著《谁的大学》中已经有分析。研究性大学顾名思义是注重研 究,学术明星多。但是这些明星并不一定专注教学。祝里学校 大,班也大,老帅名气响当当却不认识学生,学生并不一定得益。 文理学院没有那么多学术明星,教授们却专心教学。学校小,有 的就一两千人,班也小,老帅和学生交往甚多。用我们中国人的 话说,这样的学校对学生盯得紧。所以许多美国家长愿意把孩子 往这些小文理学院里送。比如在文理学院中排名第二的阿默斯 特学院(Amherst College),中间档位学生的SAT成绩在350到 1550分之间。在研究性大学中,除了哈佛、普林斯顿、耶鲁、斯坦 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几个学校比这略高一点外,其他学校的 成绩大都在此之下。拿文理学院巾前5%的院校和研究性大学 中前5%的院校比,你很难分H高下。从本科教育质量上看,往 往前者更实惠
32 精英的阶梯:美国教有考查 这个排名最大的-…个问题,还是重硬件不重软件。有人甚至 因此说它“只计投入不计产出”。硬件顿名思义就是学校的基本 设施,如建筑、实验室、教授人数、奖学金等等。有人挖苦说,这种 排名实际上是各校的水电费排名。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例前言, 耶鲁的健身房号称是世界第二大,是个老旧的建筑,本来考虑拆 掉,但为了保护旧建筑还是花了比新建一个多一倍的钱翻修了 下。建筑老旧,水电、供暖、制冷等系统工作效率就低。我曾经在 2005年5月底到那里锻炼,其时室外几乎是夏天,有的地方已经 使用冷气,但更衣室里的旧暖气竟烧得烫手。即使门窗全敞开, 还是担心里面会热得着火。耶鲁为此支付多少费用,只有天晓得 了。假设另有一个新大学,盖了一个同样规模的新健身房,用计 算机控制供暖和制拎系统,省下80%的电力。结果怎么样呢? 耶鲁很费的这些钱,可以使它在排名上比更懂得节约能源的大学 更靠前。为什么?因为评定中有一项:各大学在每个学生头上平 均的投入。水电费对一个大学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浪费一些, 就可以使该大学在每个学生头上的平均投入提高! 这样的荒诞,确实比较极端。但平心而论,这样做也是没有 办法的办法。硬件可以衡量,软件怎么衡量?毕竟,有些硬指标, 如师生比例、班级规模、教育经费、入学成绩、录取率、毕业率等 等,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所以,即使是明白人,也会认真参照这 个排名。 软件容易变,硬件却不容易变。这就造成了各校在排名中的 位置移动缓慢。但是,比较一下1990年代和本世纪初这6年的 排名,还是有些微妙的变化。在精英院校中更是如此。 在1990年代的排名中,排前几位的大学名次起伏大一些
谁是世界第一名校? 33 以哈佛、耶鲁这对冤家而论:1995年哈佛第一,耶鲁第二;1996年 耶鲁第一,哈佛第.一;1997年哈佛第一,耶鲁第三;1998年两校并 列第一。这期间,普林斯顿基本在前三名,时与上述两校之一并 列。仙一个顶尖学校一年间名次就浮动两位,可以说非常不稳 定。1999年最为戏剧性。加州理T第一次上升到第一位,其后 是麻省理工.和哈佛,椰鲁从前·年的第·跌到和普林斯顿并列第 四!同年,一…个叫布鲁斯·戈特利布(Bruce Gottiieb)的评论家发 表了·篇庄辞激烈的文章,遺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欺诈! 其策略是每年变换评定的法,这样就造战了各校名次的戏剧性 变换,以吸引读者。试想,如果每年都是哈佛第一、耶鲁第二、普 林斯顿第三,谁还看这本杂志?想在市场上成功,就必须像体育 比赛那样,制造黑马,增加不确定因素。前面提到的斯坦福大学 校长格哈德·卡斯珀的指责更具体:各校的师资、学生人数、课堂 规模一般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变换。但细看排名,一年之内的变 动之大到了让人堆以置信的程度。比如师资力量,哈佛在1995 年还排第-一,1996年就城了第十·,斯坦福则从第一跌到第十 五。在师生比例的评比中,1995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还是1 比7,一年后就到了1比14。芝加哥大学则从1比13变到1比 7。这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不知道是这样的批评起了作用,还是《美同新闻与世界报 道》自已也觉得1999年的结果比较离谱儿,2000年的评定就有 所调整。该杂志的编辑称,1999年的结果,是因为在运用各校资 金投入的数据时,只考虑资金的总数,没有考虑这些资金用在什 么地方。比如一些大的研究项目,资金投人甚巨,但和本科生毫 无关系。所以,在以后的评比中,要对研究资金和教育资金的投
34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 入加以区分。 结果,从2000年开始,各校的名次就相对稳定。普林斯顿成 王中之王,在2000年利2001年连续两次名列第一。哈佛第 二,耶鲁第三。从2002年开始,普林斯顿和哈佛并列第一,耶鲁 长期名列第三,大家的地位相当固定。在文理学院中,威廉斯学 院(Williams College),阿默斯特学院,斯祆斯莫尔学院(Swarth more College)也基本依次列为前:三名,很少有变动。这几个学校 的超一流地位,似乎没有什么争议了。 不过细看名次,还是有文章可作。要论学校的财政实力,首 先必须看各校的捐赠基金(endowment)。在这方面,以2004年财 政年度的数据计,哈佛以225亿多美元名列第一,大致相当于一 个欧别小国(如捷克)的GDP:耶鲁以127亿多美元名列第二;普 林斯顿排在:第二,捐赠基金接近100亿美元。但是,最近儿年的 排名却无法以钱衡量:普林斯顿是老大,哈佛勉强与之并列,耶鲁 第三。2005年虽然普林斯顿和哈佛同居榜首,但《美国新闻与世 界报道》同时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哈佛是否被高估”,对哈佛大 学的本科教育提出种种批评。这似乎是在回应公众对该刊只评 硬件不评软件的批评:软件无法排名,评硬件属于没有办法:但是 我们对软件不排名却可以评论。显然,该刊对哈佛的教育有所 保留。 哈佛木科教育的问题,显示了研究性大学的通病:学校把资 金投人学术研究而不是教学,学术明星和学生缺乏接触,课堂规 模过大。不久前,由全部8所常青藤盟校,麻省理丁,以及阿默斯 特、韦尔斯利等顶尖文理学院等31所私立精英院校组成的“高等 教育财闭”(Consortium on 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对所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