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断竞争为特征的,每一种自然观都部分地来自于科学观察和科 学方法的要求,并且全都与科学观察和科学方法的要求大致相 容。这些不同学派之间的差别,不在于方法的这个或那个的失 革 效一这些学派全都是“科学的”一差别在于我们将称之为看 待世界和在其中实践科学的不可通约的方式(incommensurable ways)。观察和经验能够并且必须大幅度地限制可容许的科学 的 信念的范围,不然就没有科学了。但是,观察和经验不可能单独 结 决定这种信念的特定实质。在一段确定的时间内,一个科学共 同体所信奉的信念之诸组成成分中,总是有一种明显的随意因 构 素,其中包含着个人与历史的偶然事件在内。 然而,这种随意性因素并不意味着任何科学团体无需一套 共同接受的信念就能实践科学事业。它也决不意味着,科学团 体在一段时期里事实上所承诺的这种特殊信念组合是不重要 的。对一个科学共同体来说,在它认为还没有获得像下面的问 题的答案以前,有效的研究是很难开始的:宇宙是由什么样的基 本实体构成的?这些基本实体是怎样彼此相互作用的?这些基 5 本实体又是怎样与感官相互作用的?对这些实体提出什么样的 问题才是合理的,以及在寻求问题解答中使用什么样的技术? 至少在成熟科学中,对于像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或答案的替代 物)已坚实地植根于教学知识中,以便准备让学生去从事专业的 实践。因此这种教育既严格又刻板,所以这些答案才有希望深 植在科学家的头脑中。科学教育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就很好地 说明了常规研究活动的奇特功效,也说明了常规研究活动在任 何给定时间内都有明确进行的方向。当我们在第三、四、五章考 察常规科学时,我们将要描述,作为持久而忘我努力的这种研究 强把大自然塞进由专业教育所提供的概念箱子里。同时,我们 将要发问,如果没有这类概念箱子,研究是否还能进行,尽管在 概念箱子的历史起源中以及偶然地在它们尔后的发展中都存在 着随意性因素。 这种随意性因素总是存在的,而且它在科学发展中有着重
.6. 囚p .4 断竞争为特征的,每一种自然观都部分地来自于科学观察和科 学方法的要求,并且全都与科学观察和科学方法的要求大致相 容。这些不同学派之间的差别,不在于方法的这个或那个的失 效一一这些学派全都是"科学的"一一差别在于我 待世界和在其中实践科学的不可通约的方式( inconunensurable ways) 。观察和经验能够并且必须大幅度地限制可容许的科学 信念的范围,不然就没有科学了。但是,观察和经验不可能单独 决定这种信念的特定实质。在一段确定的时间内,一个科学共 同体所信奉的信念之诸组成成分中,总是有一种明显的随意因 素,其中包含着个人与历史的偶然事件在内。 然而,这种随意性因素并不意味着任何科学团体无需一套 共同接受的信念就能实践科学事业。它也决不意味着,科学团 体在一段时期里事实上所承诺的这种特殊信念组合是不重要 的。对一个科学共同体来说,在它认为还没有获得像下面的问 的答案以前,有效的研究是很难开始的:宇宙是由什么样的基 本实体构成的?这些基本实体是怎样彼此相互作用的?这些基 5 本实体又是怎样与感官相互作用的?对这些实体提出什么样的 问题才是合理的,以及在寻求问题解答中使用什么样的技术? 至少在成熟科学中,对于像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或答案的替代 物)已坚实地植根于教学知识中,以便准备让学生去从事专业的 实践。因此这种教育既严格又刻板,所以这些答案才有希望深 植在科学家的头脑中。科学教育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就很好地 说明了常规研究活动的奇特功效,也说明了营规研究活动在任 何给定时间内都有明确进行的方向。当我们在第三、四、五章考 常规科学时,我们将要描述,作为持久而忘我努力的这种研究 强把大自然塞进由专业教育所提供的概念箱子里。同时,我们 发问,如果没有这类概念箱子,研究是否还能进行,尽管在 概念箱子的历史起源中以及偶然地在它们尔后的发展中都存在 因素。 这种随意性因素总是存在的,而且它在科学发展中有着
要影响,这种影响将在第六、七、八章中详细考察。常规科学 第 一大多数科学家不可避免地要在其中花费他们一生的活动 章 是基于科学共同体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假定之上的。多数 事业的成功得自自然科学共同体愿意捍卫这个假定;如果有必 绪 要,他们会不惜代价为之奋斗。例如,科学家往往要压制重要的 花 新思想,因为新思想必定会破坏常规研究的基本承诺。不过,只 历 要这些承诺还保留有随意性因素,那么,常规研究的真正本质保 史 证了新思想不可能长期被压制。有时,一个应该用已知规则和 的 程序加以解决的常规问题,科学共同体内最杰出的成员们做了 作 用 反复的研究以后,仍未能获得解决。在别的场合,为常规研究而 6 设计制造的仪器未能按预期方式运行,由此而揭示出一种反常, 虽经一再努力,仍不能与共同体预期相一致。通过这些方式和 其他方式,常规科学一再地误入迷津。到了这种时候,即到了科 学团体不再能回避破坏科学实践现有传统的反常时期,就开始 了非常规的研究,最终导致科学共同体做出一系列新的承诺,建 立一个科学实践的新基础。这乃是一个非常规时期,其间科学 共同体的专业承诺发生了转移,这些非常规时期在本文中称之 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是打破传统的活动,它们是对受传统束 缚的常规科学活动的补充。 科学革命显著的范例,是那些在科学发展中以前一直被称 为革命的著名事件。因此,在第一次直接探讨科学革命本质的 第九、第十章中,我们将反复讨论科学发展中的几个重大的转折 点,这些转折点是与哥白尼、牛顿、拉瓦锡、爱因斯坦的名字联在 一起的。至少在物理科学中,这些历史事件比大多数其他事件 更能清晰地展现出所有的科学革命究竟是什么。其中的每一次 革命都迫使科学共同体抛弃一种盛极一时的科学理论,而赞成 另一种与之不相容的理论。每一次革命都将产生科学所探讨的 问题的转移,专家用以确定什么是可接受的问题或可算作是合 理的问题解决的标准也相应地产生了转移。而且每一次革命也 改变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以至于我们最终将需要做这样的描述, 5●
5. ,这种影响将在第六、七、八章中详细考察。常规科学 大多数科学家不可避免地要在其中花费他们一生的活动 是基于科学共同体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假定之上的。多数 业的成功得自自然科学共同体愿意捍卫这个假定:如果有必 要,他们会不惜代价为之奋斗。例如,科学家往往要压制重要的 新思想,因为新思想必定会破坏常规研究的基本承诺。不过,只 要这些承诺还保留有随意性因素,那么,常规研究的真正本质保 证了新思想不可能长期被压制。有时,一个应该用已知规则和 程序加以解决的常规问题,科学共同体内最杰出的成员们做了 的研究以后,仍未能获得解决。在别的场合,为常规研究而 设计制造的仪器未能按预期方式运行,由此而揭示出一种反常, 虽经一再努力,仍不能与共同体预期相一致。通过这些方式和 方式,常规科学一再地误入迷津。到了这种时候,即到了科 学团体不再能回避破坏科学实践现有传统的反常时期,就开始 了非常规的研究,最终导致科学共同体做出一系列新的承诺,建 立一个科学实践的新基础。这乃是一个非常规时期,其间科学 共同体的专业承诺发生了转移,这些非常规时期在本文中称之 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是打破传统的活动,它们是对受传统束 缚的常规科学活动的补充。 科学革命显著的范例,是那些在科学发展中以前一直被称 为革命的著名事件。因此,在第一次直接探讨科学革命本质的 第九、第十章中,我们将反复讨论科学发展中的几个重大的转折 点,这些转折点是与哥白尼、牛顿、拉瓦锡、爱因斯坦的名字联在 一起的。至少在物理科学中,这些历史事件比大多数其他事件 更能清晰地展现出所有的科学革命究竟是什么。其中的每一次 革命都迫使科学共同体抛弃一种盛极一时的科学理论,而赞成 另一种与之不相容的理论。每一次革命都将产生科学所探讨的 问题的转移,专家用以确定什么是可接受的问题或可算作是合 理的问题解决的标准也相应地产生了转移。而且每一次革命也 改变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以至于我们最终将需要做这样的描述, 6
科 即在其中进行科学研究的世界也发生了转变。这些改变,连同 学 几乎总是伴随这些改变而产生的争论一起,都是科学革命的决 定性特征。 这些特征,通过例如牛顿革命或化学革命特别明显地突现 命 出来。不过,本文的一个基本论点是,对许多其他并不明显地具 有革命性的事件的研究,同样也具有这些特征。对受其影响远 的 远为小的专业团体来说,麦克斯韦方程与爱因斯坦方程同样都 7 结 是革命的,相应地也同样受到抵制。其他新理论的发展,只要这 些新理论触犯了某些专家的特殊职权范围,通常也会相应地激 构 起同样的反应。对这些专家们来说,新理论意味着支配常规科 学原来实践的许多规则要发生改变。因此新理论必不可免地要 对他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的许多科学工作加以重新审视。这就 是为什么一个新理论,无论它应用范围有多么专一,也决不会是 对已有知识的一种累积。新理论的同化需要重建先前的理论, 重新评价先前的事实,这是一个内在的革命过程,这个过程很少 由单独一个人完成,更不能一夜之间实现。历史学家总是想要 为这个延伸过程标明精确的日期,而他们的词汇又迫使他们把 这个过程看成是一个孤立事件,由此导致的困难也就不足为怪 了。 新的理论发明不是对所在领域专家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惟一 的科学事件。支配常规科学的承诺不仅指定了宇宙包含了何种 类型的实体,而且还暗示出宇宙不包含哪些类型的实体。由此 可以得出(虽然这个要点将需要更进一步讨论):像氧或X射线 这样的发现,并不单单是在科学家的世界中增添一个新事物而 已。这种结果最终是会有的,但这要到专业共同体对传统的实 验程序做出重新评价,改变共同体长期熟悉的实体概念,并在此 过程中,改变据以涉及世界的理论框架之后才有这样的结果。 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也许除了在单一传统的常规科学实践中 之外,都是截然不可分离的。这就是为什么意外的发现不单纯 是事实的输入,也说明了科学家的世界由于事实或理论的基本
.6 即在其中进行科学研究的世界也发生了转变。这些改变,连同 几乎总是伴随这些改变而产生的争论一起,都是科学革命的决 定性特征。 这些特征,通过例如牛顿革命或化学革命特别明显地突现 出来。不过,本文的一个基本论点是,对许多其他并不明显地具 有革命性的事件的研究,同样也具有这些特征。对受其影响远 远为小的专业团体来说,麦克斯韦方程与爱因斯坦方程同样都 是革命的,相应地也同样受到抵制。其他新理论的发展,只要这 些新理论触犯了某些专家的特殊职权范围,通常也会相应地 起同样的反应。对这些专家们来说,新理论意昧着支配常规科 学原来实践的许多规则要发生改变。因此新理论必不可免地要 对他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的许多科学工作加以重新审视。这就 是为什么一个新理论,无论它应用范围有多么专一,也决不会是 对已有知识的一种累积。新理论的同化需要重建先前的理论, 重新评价先前的事实,这是一个内在的革命过程,这个过程很少 由单独一个人完成,更不能一夜之间实现。历史学家总是想要 为这个延伸过程标明精确的日期,而他们的词汇又迫使他们把 这个过程看成是一个孤立事件,由此导致的困难也就不足为怪 了。 新的理论发明不是对所在领域专家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惟一 。支配常规科学的承诺不仅指定了宇宙包含了何种 类型的实体,而且还暗示出宇宙不包含哪些类型的实体。由此 可以得出(虽然这个要点将需要更进一步讨论) :像氧或 射线 这样的发现,并不单单是在科学家的世界中增添一个新事物而 巳。这种结果最终是会有的,但这要到专业共同体对传统的实 验程序做出重新评价,改变共同体长期熟悉的实体概念,并在此 过程中,改变据以涉及世界的理论框架之后才有这样的结果。 ,也许除了在单一传统的常规科学实践中 分离的。这就是为什么意外的发现不单纯 入,也说明了科学家的世界由于事实或理论的基本 7
新颖性而在质上得到改变,在量上得到丰富。 这种引申了的科学革命本质的概念,在本文中将得到进一 辛 步叙述。我承认,引申容易曲解惯常的用法。不过,我还得坚持 8认为甚至科学发现也是革命的,这是因为在我看来恰恰是有可 绪 能把发现的结构与例如哥白尼革命的结构联系起来,才使得引 论 申了的概念如此重要。前面的讨论显示出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 历 这两个互补概念将怎样在随后的第九章中展开。本文的其余部 史 分力图叙述留下的三个主要问题。第十一章通过对教科书传统 的 的讨论,考察科学革命为什么以前是这样地难以为人所理解。 作 用 第十二章描述旧常规科学传统的信奉者和新常规科学传统的拥 护者之间的竞争。由此也将考虑在科学探究的理论中,将在一 定程度上取代由我们惯常的科学形象所熟悉地做出的那些确证 或否证程序的整个过程。科学共同体各部分之间的竞争,实际 上一直是拒斥一种先前被公认的理论或采纳另一种理论的惟一 的历史过程。最后,第十三章将提出通过革命而发展如何能与 科学进步的惟一特征相容这个问题。不过,对这个问题,本文将 提供一种答案的主要轮廓,这个答案取决于科学共同体的特征, 它需要做更多的探索与研究。 毫无疑问,有些读者肯定会怀疑历史研究是否可能会影响 到这里所说的那种概念转变。一整套二分法会有利于表明,不 可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历史诚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是一门纯粹 的描述性学科。然而上面所提示出的论点则往往是诠释性的, 而有时则是规范性的。同时,我的许多概括涉及到科学家的社 会学或社会心理学;然而我的一些结论至少在传统上是属于逻 辑或认识论的。在前一段中,我甚至似乎有可能已经违反了“发 现的范围”(Context of Discovery)和“辩护的范围”(Context of Justi- 9 fication)这个当代非常有影响的区分。还有什么能比通过这种 对不同领域与不同关注点的混合所展示的混乱更深刻的吗? 当在观念上放弃了这些区分以及与之类似的其他区分时, 我一时还难以更清晰地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和力量。多年来我 70
.. 7 • 新颖性而在质上得到改变,在量上得到丰富。 这种引申了的科学革命本质的概念,在本文中将得到进一 步叙述。我承认,引申容易曲解惯常的用法。不过,我还得坚持 认为甚至科学发现也是革命的,这是因为在我看来恰恰是有可 能把发现的结构与例如哥白尼革命的结构联系起来,才使得引 申了的概念如此重要。前面的讨论显示出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 这两个豆补概念将怎样在随后的第九章中展开。本文的其余部 分力图叙述留下的三个主要问题。第十一章通过对教科书传统 的讨论,考察科学革命为什么以前是这样地难以为人所理附。 第十二章描述旧常规科学传统的信奉者和新常规科学传统的拥 护者之间的竞争。由此也将考虑在科学探究的理论中,将在一 定程度上取代由我们惯常的科学形象所熟悉地做出的那些确证 或否证程序的整个过程。科学共同体各部分之间的竞争,实际 上一直是拒斥一种先前被公认的理论或采纳另一种理论的惟一 的历史过程。最后,第十三章将提出通过革命而发展如何能与 科学进步的惟一特征相容这个问题。不过,对这个问题,本文将 提供一种答案的主要轮廓,这个答案取决于科学共同体的特征, 它需要做更多的探索与研究 毫无疑问,有些读者肯定会怀疑历史研究是否可能会影响 到这里所说的那种概念转变。一整套二分法会有利于表明,不 可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历史诚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是一门纯粹 的描述性学科。然而上面所提示出的论点则往往是诠释性的, 而有时则是规范性的。同时,我的许多概括涉及到科学家的社 会学或社会心理学;然而我的一些结论至少在传统上是属于逻 或认识论的。在前一段中,我甚至似乎有可能已经违反了"发 现的范围" (Context of Discovery )和"辩护的范围" (Context of Justification) 这个当代非常有影响的区分。还有什么能比通过这种 对不同领域与不同关注点的混合所展示的混乱更深刻的吗? 当在观念上放弃了这些区分以及与之类似的其他区分时, 我一时还难以更清晰地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和力量。多年来我 8 9
科 一直把它们视作关系到知识的本质,而且我现在仍然认为,经过 学 适当的重俦,它们还能告诉我们某些重要的东西。然而,当我力 图把它们应用到获得、接收和消化知识的实际情况时,甚至是广 革 义的应用,也使得它们似乎是非常成问题的。与其说它们是应 命 当先于科学知识的分析的基本逻辑的或方法论的分类框架,不 如说它们现在似乎已成为对它们赖以展开的问题的一组传统的 的 实质性回答的整合部分。这种循环并不会完全使它们归于无 结 效。但这样就会使它们成为一个理论的组成部分,并且由此使 它们有规则地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理论而经受同样的检验。如果 构 它们的内容有着更多更纯粹的抽象,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出其内 容,找的方法就是考察它们应用于意欲阐明的资料。对于科学 史中的诸多现象,难道就不能合理地应用关于知识的理论去解 释吗? ●8
.8 ~~~它们视作关系到知识的本质,而且我现在仍然认为,经过 适当的重铸,它们还能告诉我们某些重要的东西。然而,当我力 图把它们应用到获得、接收和消化知识的实际情况时,甚至是广 义的应用,也使得它们似乎是非常成问题的。与其说它们是应 当先于科学知识的分析的基本逻辑的或方法论的分类框架,不 如说它们现在似乎已成为对它们赖以展开的问题的一组传统的 实质性回答的整合部分。这种循环并不会完全使它们归于无 效。但这样就会使它们成为一个理论的组成部分,并且由此使 它们有规则地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理论而经受同样的检验。如果 它们的内容有着更多更纯粹的抽象,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出其内 容,找的方法就是考察它们应用于意欲阐明的资料。对于科学 史中的诸多现象,难道就不能合理地应用关于知识的理论去 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