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TONIAN REVOLU®N 宇项革命 1美·B·科思著1颜锋弓許欧阳光瑚泽郭琳玲校 江西/徽育出版社 尾
三思文库·科学史经典系列 总序 “三思”者,Science之谐音也。出版“三思文库”的核心目 标,是要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文化,因而,在这套立体开 发的大型多系列丛书中,科学史经典系列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 关于研究和学习科学史的意义,似乎已经不必再多谈。虽 然学术界在对于像科学史的功能或科学史的意义等问题的讨论 中,尚有多种说法并存,但不论对于科学工作者、人文社会科 学学者还是一般公众来说,科学史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可以 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和科学文化,这种观点应该说是得到 公认的。当然,在许许多多的其他方面,科学史也都具有着任 何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的重要性。 然而,与有着悠久传统的其他历史学分支相比,科学史又 只是一个晚生的小学科。直到大约18世纪,较为系统的学科史 形态的科学史才开始在西方出现。此后,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 和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巨大影响,科学史学科也相应地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重视。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无论就 研究者和出版著作的数量与水平,还是就研究对象的广泛、研 究方法的多样、研究视角的新颖以及研究层次的深入来说,在 世界范围内,科学史都已经发展为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像其 。1·
☐牛颜苹命 他学科一样,科学史这门学科在其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也留下 了一批经典之作,成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历史 的意义上,还是在现实的意义上,我们都不应忽视科学史中的 这些经典之作。 在中国,历史学的研究传统源远流长,在丰富的历史文献 中,也很早就有了萌芽式的科学史著作。但如果超出对史料的 汇集和简单记述的层次,中国学者对科学史的真正学术意义上 的研究,大约始于本世纪前后。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 十年来,中国学者在对科学史的研究中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但 是,这些成就大多是在中国古代科学史的范围内,而且,由于 长期以来对西方科学史的发展和成就缺乏全面的了解,在科学 史观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与西方相比,我们也有着明显的落后。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要想以更广阔的视野了解西方科学的发展, 在国内引进译介西方科学史研究中的重要成果,特别是那些经 典著作,是一项重要而且必须进行的工作。 新中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许多西方的作品 被引进。仅就与科学相关的研究,像在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 中,就有大量的经典作品被译介,对这些学科在国内的发展起 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与之相比,在科学史方面,不要说经典, 就连一般性的著作,被译介的也廖廖无几,这不能不说是非常 令人遗憾的。 正是为了弥补这种遗憾,为了我国科学史学科的发展,也 为了面向更广大的公众更好地普及科学和科学文化,我们组织 翻译出版了这套科学史经典系列。谈到经典,当然可以有不同 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经典。 在科学史的不同研究领域,也是一样。例如,李约瑟关于中国 科学史的巨著,当然属于经典的范畴。但考虑到在目前最迫切 ·2·
总序口 的需要,也就是说,近代科学起源于欧洲,沿着这条发展的线 索,至今,科学发展的主流和最重要的成就,仍主要在西方取 得的,因而,对于弘扬科学精神和宣传科学文化来说,也对于 填补国内科学史研究领域最大的空缺来说,对西方科学史研究 经典著作的译介似乎更应放在优先的位置。我们在这套科学史 经典系列的选题上,也正是体现了这种思考,并将一些更近期 出版的有影响的科学史著作纳入进来。当然,由于版权联系的 困难和译者队伍的限制,由于本套丛书出版规模的限制,也由 于编者视界的限制,许多科学史的经典之作未能包括在内。但 此系列丛书在国内是首次以较大规模出版科学史经典著作为目 标,毕竞是一个开端。万事开头难。有了开端,也就有了继续 发展的可能。 正像文库名称除了谐音之外的另外一层喻意所提示的,我 们希望,通过科学史经典系列的出版,能够使专业的学者因阅 读这些名作而“三思”科学史这门学科,也能够使更广泛的读 者因阅读这些名作而“三思”在其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 学文化。“三思”之后,当然,就是行动的问题了。 刘兵 1999年7月于北京天坛东里 ·3·
中译本序 艾萨克·牛顿是世界公认的科学伟人。他的科学成就,特 别是他所创建的力学原理,是近代科学大厦的基石。他的科学 著作,尤其是他所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高耸在近 代科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碑。 牛顿为建设人类的科学宝库做出了前人无与伦比的贡献, 为发展人类的文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因此,很自然 地,牛顿的生平和业绩,他的思想和著作,就必定要成为人们 饶有兴趣的研究对象,对于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更是必须 加以研究的重要人物。事实上,研究伟大科学家的思想和事迹, 总结他们进行科学创造的经验和方法,对于启迪后人的智慧,培 养开创性的才能,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史研究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出版 了多种牛顿的传记,并且陆续出现了从各种不同的学科和专题 来研究牛顿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的大量著作,有天文学方面的、 力学理论方面的、力学应用方面的、数学方面的、还有历史和 哲学方面的,等等。看来,对于牛顿的研究,其活跃与多样,其 数量之众多,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专门学术领域。 1980年出版的《牛顿革命》一书,正是这一学术领域的又一研 究成果。 《牛顿革命》的作者科恩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现为美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