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3期2013年5月 人口研究 Vol.37,No.3 May 2013 56 Population Research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 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 穆怀中沈毅樊林昕施阳 【内容摘要】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重点之一是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新农保”的实施 不仅提高了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还提高了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受“新农保”试点覆盖范围的限制及低 于适度水平给付起步策略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文章研 究发现,在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条件下,2012~2050年适度个人账户年均提升全国养老保险和社会 保障水平的福度分别为2.7%和1.48%:适度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年均提升全国养老保险和社会 保障水平的幅度分别为4.12%和2.96%:适度衣村社会养老金及家庭养老年均提升全国养老保险和 社会保障水平的幅度分别为4.78%和3.81%。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发展对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 社会保障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率 【作者简介】穆怀中,辽宁大学副校长、人口研究所教授:沈毅,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樊林昕、施阳,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辽宁沈阳:110036。 Moderate Rral Endowment Insurance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Improving Social Security Mu Huaizhong Shen Yi Fan Linxin Shi Yang Abstract:One of the keys to improving social security level is to raise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level.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has improved the level of old-age insurance in rural areas and social security for the whole country.Largely affected by the limit of 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 ance coverage and the below-moderate-level pension payment,the role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 ance i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has not been fully realized.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in the context of moderate rural old-age insurance level,personal account would increase nation- al pension and social security level by 2.7%and 1.48%respectively,personal account and basic pen- sion would increase national pension and social security level by 4.12%and 2.96%respectively,and pension insurance and family pension would increase national pension and social security level by 4.78%and 3.81%respectively for each year between 2012 to 2050.The moderate level of rural en- dowment insurance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narrowing the urban-rural gap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Keywords:Rral Endowment Insurance,Moderate Level,Social Security Level,Layered Contribution Authors:Mu Huaizhong is Professor,Shen Yi is PhD Student,and Fan Linxin and Shi Yang are MA Students,Institute of Population Research,Liaoning University.Email:hzmu@Inu.edu.cn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研究”(项目编号:09&ZD023、“城乡 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ZD014)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系数研 究”(项目编号:709730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37 卷 第 3 期 2013 年 5 月 人口研究 Vol. 37, No. 3 May 2013 56 Population Research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 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 穆怀中 沈 毅 樊林昕 施 阳 【内容摘要】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重点之一是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新农保”的实施 不仅提高了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还提高了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受“新农保”试点覆盖范围的限制及低 于适度水平给付起步策略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文章研 究发现,在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条件下,2012 ~ 2050 年适度个人账户年均提升全国养老保险和社会 保障水平的幅度分别为 2. 7% 和 1. 48% ; 适度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年均提升全国养老保险和社会 保障水平的幅度分别为 4. 12% 和 2. 96% ; 适度农村社会养老金及家庭养老年均提升全国养老保险和 社会保障水平的幅度分别为 4. 78% 和 3. 81%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发展对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 社会保障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 适度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 分层贡献率 【作者简介】穆怀中,辽宁大学副校长、人口研究所教授; 沈毅,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樊林昕、施阳,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辽宁沈阳: 110036。 Moderate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Improving Social Security Mu Huaizhong Shen Yi Fan Linxin Shi Yang Abstract: One of the keys to improving social security level is to raise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level.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has improved the level of old - age insurance in rural areas and social security for the whole country.Largely affected by the limit of 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coverage and the below - moderate - level pension payment,the role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i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has not been fully realized.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in the context of moderate rural old - age insurance level,personal account would increase national pension and social security level by 2. 7% and 1. 48% respectively,personal account and basic pension would increase national pension and social security level by 4. 12% and 2. 96% respectively,and pension insurance and family pension would increase national pension and social security level by 4. 78% and 3. 81% respectively for each year between 2012 to 2050. The moderate level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narrowing the urban - rural gap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Keywords: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Moderate Level,Social Security Level,Layered Contribution Authors: Mu Huaizhong is Professor,Shen Yi is PhD Student,and Fan Linxin and Shi Yang are MA Students,Institute of Population Research,Liaoning University.Email: hzmu@ lnu.edu.cn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研究”( 项目编号: 09&ZD023) 、“城乡 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 11&ZD014) 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系数研 究”( 项目编号: 70973048)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3期穆怀中沈毅樊林昕施阳衣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57 1引言 中国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现正在全国各地农村全面铺开。截 至2011年底,农村居民共有3.58亿人参保,有8922万老年人开始享受养老金待遇,基本实现了对全 体农村居民的制度全覆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的实施对己经陷入停滞的“老农保”制度注入了新 的活力,使得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结束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 数从“新农保”实施前5000多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8691万人,并进一步增加到2011年的32643.5万 人:农村社会养老金领取人数从“新农保”实施前的500多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556万人,并进一步 增加到2011年的8525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从“新农保”实施前的50多亿元增加到2009 年的76亿元,并进一步增加到2011年的588亿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GDP的比重系数从 “新农保”实施前不足0.02%提高到2011年的0.124%,扩大了约5.2倍①。 “新农保”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还提高了全国养老保险水平和全国社会保障水 平。截止2011年底,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幅对全国养老保险水平提高的贡献超过了50%,对全国社 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超过了20%(见图2)。目前“新农保”的给付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满 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薛惠元,2012),未来随着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以及养老金给付的增长, 农村养老保险对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农村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的提高并不是养老金随意的增长,而是要以保障农民生存公平与劳动公 平为重点(穆怀中,2007),促进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发展。穆怀中(1997)较早地提出了社会保障适 度水平理论,并构建了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量模型。穆怀中、沈毅(2012)利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模型 测算了中国近期城乡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区间。目前关于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升社会保障水 平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张海川、郑军(2011)借鉴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测算了2001~2009 年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但并未对未来适度区间进行预测,也未对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进行分析。 孙雅娜等(2011)和边恕、穆怀中(2011)以“新农保”为制度背景,着重从养老生存需求的微观层次分 析养老金给付的适度性状况,但未能对宏观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及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分析。本文扩 展了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模型,将其应用在农村养老保险领域,提出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对农 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进行中远期测算,并将其运用于分析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对提高全国社会保 障水平的作用。 2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2.1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现状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上,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 GDP的比重系数)从2000年的0.007%波动发展到2011年的0.124%,年均增长0.01%:同期城镇养 老保险水平从2000年的2.62%逐步提高到2011年的3.38%,年均增长0.07%:截止2011年城镇养 老保险水平比农村养老保险水平高出约26倍(见表1)。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滞后与农村养老保险 覆盖面过低、给付水平不高有关。2011年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占应 参保人数的比重)约29%:同期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约79%,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比农村养 老保险参保率高出约1.7倍②。2011年农村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除以养老 ①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2011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公布的城乡养老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农村16-59岁人口数据整 理计算得出。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3 期 穆怀中 沈 毅 樊林昕 施 阳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 57 1 引言 中国从 2009 年下半年开始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现正在全国各地农村全面铺开。截 至 2011 年底,农村居民共有 3. 58 亿人参保,有 8922 万老年人开始享受养老金待遇,基本实现了对全 体农村居民的制度全覆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简称“新农保”) 的实施对已经陷入停滞的“老农保”制度注入了新 的活力,使得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结束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 数从“新农保”实施前 5000 多万人增加到 2009 年的 8691 万人,并进一步增加到 2011 年的 32643. 5 万 人; 农村社会养老金领取人数从“新农保”实施前的 500 多万人增加到 2009 年的 1556 万人,并进一步 增加到 2011 年的 8525 万人;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从“新农保”实施前的 50 多亿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76 亿元,并进一步增加到 2011 年的 588 亿元;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 GDP 的比重系数从 “新农保”实施前不足 0. 02% 提高到 2011 年的 0. 124% ,扩大了约 5. 2 倍①。 “新农保”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还提高了全国养老保险水平和全国社会保障水 平。截止 2011 年底,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幅对全国养老保险水平提高的贡献超过了 50% ,对全国社 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超过了 20% ( 见图 2) 。目前“新农保”的给付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满 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薛惠元,2012) ,未来随着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以及养老金给付的增长, 农村养老保险对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农村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的提高并不是养老金随意的增长,而是要以保障农民生存公平与劳动公 平为重点( 穆怀中,2007) ,促进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发展。穆怀中( 1997) 较早地提出了社会保障适 度水平理论,并构建了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量模型。穆怀中、沈毅( 2012) 利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模型 测算了中国近期城乡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区间。目前关于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升社会保障水 平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张海川、郑军( 2011) 借鉴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测算了 2001 ~ 2009 年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但并未对未来适度区间进行预测,也未对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进行分析。 孙雅娜等( 2011) 和边恕、穆怀中( 2011) 以“新农保”为制度背景,着重从养老生存需求的微观层次分 析养老金给付的适度性状况,但未能对宏观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及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分析。本文扩 展了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模型,将其应用在农村养老保险领域,提出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对农 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进行中远期测算,并将其运用于分析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对提高全国社会保 障水平的作用。 2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2. 1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现状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上,农村养老保险水平(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 GDP 的比重系数) 从 2000 年的 0. 007% 波动发展到 2011 年的 0. 124% ,年均增长 0. 01% ; 同期城镇养 老保险水平从 2000 年的 2. 62% 逐步提高到 2011 年的 3. 38% ,年均增长 0. 07% ; 截止 2011 年城镇养 老保险水平比农村养老保险水平高出约 26 倍( 见表 1)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滞后与农村养老保险 覆盖面过低、给付水平不高有关。2011 年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占应 参保人数的比重) 约 29% ; 同期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约 79%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比农村养 老保险参保率高出约 1. 7 倍②。2011 年农村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除以养老 ① ②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 2011 年) 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2) 公布的城乡养老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农村 16 ~ 59 岁人口数据整 理计算得出
58 人口研究 37卷 金领取人数)57.48元/月,同期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1558.32元/月,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均 养老金比农村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高出约26倍。 表1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Table 1 Levels of Rural Old-age Insurance and Social Security % 全国社会 城镇社会 农村社会 全国养老 城镇养老 农村养老 年份 保障水平 保障水平 保障水平 保险水平 保险水平 保险水平 2000 3.94 3.86 0.09 2.622 2.615 0.007 2001 4.33 4.26 0.06 2.696 2.687 0.009 2002 5.09 5.01 0.07 3.029 3.018 0.011 2003 4.92 4.84 0.08 2.969 2.958 0.011 2004 4.87 4.76 0.11 2.845 2.833 0.012 2005 4.97 4.82 0.15 2.826 2.815 0.011 2006 5.22 5.03 0.2 2.892 2.879 0.014 2007 5.16 4.86 0.31 2.827 2.812 0.015 2008 5.56 5.17 0.39 2.908 2.89 0.018 2009 6.13 5.63 0.5 3.201 3.179 0.022 2010 6.32 5.33 0.98 3.267 3.217 0.051 2011 6.66 5.39 1.26 3.405 3.381 0.12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历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htp:/1ww.mohrss..gOv.cnm/SYrlzyhshbzb/zwgk/ ss/ndtjsj/)。 2.2全国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也一直处于低增长状态,从2000年的3.94%逐步发展到2011年的6.66%,年 均增长0.25%(见表1)。此外,与城乡养老保险水平发展状况相类似,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发展也不均 衡,2011年城镇社会保障水平5.39%,农村社会保障水平1.26%,城镇社会保障水平比农村社会保障 水平高出约3.28倍。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从2009年开始有明显的上扬趋势,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幅度 快速加大(见图1),这与2009年“新农保”试点及推广政策有关。 2.3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长对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 通过对全国养老保险水平及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幅度的贡献分解,发现2001~2008年农村养 老保险对全国养老保险和全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非常有限。其中,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长对 全国养老保险水平提高的贡献率一直徘徊在-1.5%~3.7%之间: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幅对全国社 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率一直徘徊在-1.97%~0.76%之间。2009年国家实施“新农保”制度之后,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长对全国养老保险和全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 的贡献迅速扩大。其中,2010~2011年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幅对全国养老保险水平提高的贡献达到 42%~54%,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幅对全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达到15%~22%((见图2)。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58 人口研究 37 卷 金领取人数) 57. 48 元/月,同期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 1558. 32 元/月,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均 养老金比农村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高出约 26 倍。 表 1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Table 1 Levels of Rural Old - age Insurance and Social Security % 年份 全国社会 保障水平 城镇社会 保障水平 农村社会 保障水平 全国养老 保险水平 城镇养老 保险水平 农村养老 保险水平 2000 3. 94 3. 86 0. 09 2. 622 2. 615 0. 007 2001 4. 33 4. 26 0. 06 2. 696 2. 687 0. 009 2002 5. 09 5. 01 0. 07 3. 029 3. 018 0. 011 2003 4. 92 4. 84 0. 08 2. 969 2. 958 0. 011 2004 4. 87 4. 76 0. 11 2. 845 2. 833 0. 012 2005 4. 97 4. 82 0. 15 2. 826 2. 815 0. 011 2006 5. 22 5. 03 0. 2 2. 892 2. 879 0. 014 2007 5. 16 4. 86 0. 31 2. 827 2. 812 0. 015 2008 5. 56 5. 17 0. 39 2. 908 2. 89 0. 018 2009 6. 13 5. 63 0. 5 3. 201 3. 179 0. 022 2010 6. 32 5. 33 0. 98 3. 267 3. 217 0. 051 2011 6. 66 5. 39 1. 26 3. 405 3. 381 0. 124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历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历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 《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历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http: / /www. mohrss. gov. cn /SYrlzyhshbzb /zwgk / szrs/ndtjsj /) 。 2. 2 全国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也一直处于低增长状态,从 2000 年的 3. 94% 逐步发展到 2011 年的 6. 66% ,年 均增长 0. 25% ( 见表 1) 。此外,与城乡养老保险水平发展状况相类似,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发展也不均 衡,2011 年城镇社会保障水平 5. 39%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1. 26% ,城镇社会保障水平比农村社会保障 水平高出约 3. 28 倍。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从 2009 年开始有明显的上扬趋势,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幅度 快速加大( 见图 1) ,这与 2009 年“新农保”试点及推广政策有关。 2. 3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长对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 通过对全国养老保险水平及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幅度的贡献分解,发现 2001 ~ 2008 年农村养 老保险对全国养老保险和全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非常有限。其中,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长对 全国养老保险水平提高的贡献率一直徘徊在 - 1. 5% ~ 3. 7% 之间;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幅对全国社 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率一直徘徊在 - 1. 97% ~ 0. 76% 之间。2009 年国家实施“新农保”制度之后,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长对全国养老保险和全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 的贡献迅速扩大。其中,2010 ~ 2011 年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幅对全国养老保险水平提高的贡献达到 42% ~ 54%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幅对全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达到 15% ~ 22% ( 见图 2)
3期穆怀中沈毅樊林昕施阳衣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59 虽然“新农保”的实施有利地推动了全国养老保险水平和全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农 村养老保险的低水平起步以及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发展滞后,导致全国社会保障水平仍处于较低水 平运行,表现为社会保障水平一直低于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下限(见图1)。未来随着农村养老保险覆 盖面的提高与养老金给付的增长,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将逐步实现适度水平发展,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对 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将不断提高,并推动社会保障水平趋向适度区间发展。为了分析农村养老保险 适度水平条件下对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需要对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进行测算,为此,本文将引入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 图1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状况 Figure 1 Moderat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in China 16 14 2 0◇ 10 ◇一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上限 口一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下限 心一中国社会保障现行水平 6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年份 资料来源:穆怀中,沈毅.中国农民有无土地两序列养老路径及养老水平研究.中国软科 学,2012:12:78-89 图2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长对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 Figure 2 Contribution of Growth in Rural Old-age Insurance Level to Growth in Social Security Level 60 50 40 30 ◇农村养老保险对全国养老 保险水平增长贡献比 30 △一农村养老保险对全国社会 10 保障水平增长贡献比 0 -1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年份 注:农村养老保险对全国养老保险水平增长贡献比=农村养老水平增长的幅度/全国养 老水平增长的幅度:农村养老保险对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增长贡献比=农村养老水平增长的 幅度/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增长的幅度。 资料来源:同表1。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3 期 穆怀中 沈 毅 樊林昕 施 阳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 59 虽然“新农保”的实施有利地推动了全国养老保险水平和全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农 村养老保险的低水平起步以及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发展滞后,导致全国社会保障水平仍处于较低水 平运行,表现为社会保障水平一直低于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下限( 见图 1) 。未来随着农村养老保险覆 盖面的提高与养老金给付的增长,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将逐步实现适度水平发展,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对 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将不断提高,并推动社会保障水平趋向适度区间发展。为了分析农村养老保险 适度水平条件下对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需要对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进行测算,为此,本文将引入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 图 1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状况 Figure 1 Moderat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in China 资料来源: 穆怀中,沈毅. 中国农民有无土地两序列养老路径及养老水平研究. 中国软科 学,2012; 12: 78 - 89 图 2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增长对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贡献 Figure 2 Contribution of Growth in Rural Old - age Insurance Level to Growth in Social Security Level 注: 农村养老保险对全国养老保险水平增长贡献比 = 农村养老水平增长的幅度/全国养 老水平增长的幅度; 农村养老保险对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增长贡献比 = 农村养老水平增长的 幅度/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增长的幅度。 资料来源: 同表 1
60 人口研究 37卷 3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与测算 3.1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度” 任何事物都有保持自己量的限度、幅度、范围,这个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 (肖前,1981)。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也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存在保持质的量的限度。农村养老保 险水平的“质”是指它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既要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又要与各责任主体 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量”是指农村养老保险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度”是一个区间的概念,是指保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质的量的限度和幅度, 它是确定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的基础。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度”存在的两个要素是“农村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把“工 资收入总额”作为“农村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中间变量。然后,将合理的“养老保 险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与合理的“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系数 相乘,就得出了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系数。 根据人口结构和社会保障理论,工资收入总额中分配给养老保险支出的份额不应超过老年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穆怀中,1998),这体现了人的公平生存权及创造与获得的统一。依据国际惯例,老 年人所获得的养老金不应与在职劳动者相等,一般应在以老年人口比重分配工资收入份额的基础上, 再以替代率为标准发放养老金。1997年我国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时,预期的城镇职工社会养老金 目标平均替代率是社会平均工资的58.5%(新京报,2012),这一目标替代率相对于“保基本”的目标 而言大体是合理的(李珍、王海东,2010)。农民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的设定要考虑到农民基本消费需 求、农民收入来源特点及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的对接。农民养老金目标替代率设为农民 劳均收入的50%是合理的(郑功成,2008),这一替代率水平不仅能够实现“保基本”的目标,而且在引 入农民土地收益约10%替代率时(穆怀中、沈毅,2012),基本能够达到与城镇职工同等的60%目标替 代率水平。 工资收入分配系数是指城乡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劳动生产要素 分配占国民财富中的份额。依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原理和实际研究结果,发达经济体中劳动 生产要素分配占国民财富的相对份额基本稳定在75%(Cobb&Douglas,1928)。但是,对于以从事农业 生产为主的农民劳动收入中,有一部分收入的获得是源自土地要素的贡献,土地贡献占农民劳均收入 的比重约为10%。基于此种考虑,农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稳定在65% 为宜。在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测算中,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的合意值用于确定农村养老保险适 度水平系数的上限,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的现实值用于确定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系数的下限。 3.2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建立 为建立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系数模型,首先建立养老保险水平系数模型。养老保险水平系数 是指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分为城镇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和农 村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在养老保险水平系数中,引入“工资收入总额”作为中间变量,并提炼出“养老 负担保障系数”和“工资收入分配系数”。这样,养老保险水平系数模型用下式表示: s==3×=0.xH G WG (1) 其中,S代表养老保险水平系数,S。代表养老保险支出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W代表城乡职 工工资收入总额。Q。代表养老保障负担系数,它是养老保险费用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体现在职 人员负担老年人口的水平。H为工资收入分配系数。 养老保险支出总额主要分解出城镇和农村两部分,S代表城镇养老保险支出总额,S代表农村养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60 人口研究 37 卷 3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与测算 3. 1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度” 任何事物都有保持自己量的限度、幅度、范围,这个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 ( 肖前,1981)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也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存在保持质的量的限度。农村养老保 险水平的“质”是指它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既要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又要与各责任主体 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量”是指农村养老保险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度”是一个区间的概念,是指保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质的量的限度和幅度, 它是确定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的基础。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度”存在的两个要素是“农村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把“工 资收入总额”作为“农村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中间变量。然后,将合理的“养老保 险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与合理的“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系数 相乘,就得出了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系数。 根据人口结构和社会保障理论,工资收入总额中分配给养老保险支出的份额不应超过老年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 穆怀中,1998) ,这体现了人的公平生存权及创造与获得的统一。依据国际惯例,老 年人所获得的养老金不应与在职劳动者相等,一般应在以老年人口比重分配工资收入份额的基础上, 再以替代率为标准发放养老金。1997 年我国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时,预期的城镇职工社会养老金 目标平均替代率是社会平均工资的 58. 5% ( 新京报,2012) ,这一目标替代率相对于“保基本”的目标 而言大体是合理的( 李珍、王海东,2010) 。农民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的设定要考虑到农民基本消费需 求、农民收入来源特点及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的对接。农民养老金目标替代率设为农民 劳均收入的 50% 是合理的( 郑功成,2008) ,这一替代率水平不仅能够实现“保基本”的目标,而且在引 入农民土地收益约 10% 替代率时( 穆怀中、沈毅,2012) ,基本能够达到与城镇职工同等的 60% 目标替 代率水平。 工资收入分配系数是指城乡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劳动生产要素 分配占国民财富中的份额。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原理和实际研究结果,发达经济体中劳动 生产要素分配占国民财富的相对份额基本稳定在 75% ( Cobb&Douglas,1928) 。但是,对于以从事农业 生产为主的农民劳动收入中,有一部分收入的获得是源自土地要素的贡献,土地贡献占农民劳均收入 的比重约为 10% 。基于此种考虑,农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稳定在 65% 为宜。在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测算中,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的合意值用于确定农村养老保险适 度水平系数的上限,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的现实值用于确定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系数的下限。 3. 2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建立 为建立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系数模型,首先建立养老保险水平系数模型。养老保险水平系数 是指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分为城镇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和农 村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在养老保险水平系数中,引入“工资收入总额”作为中间变量,并提炼出“养老 负担保障系数”和“工资收入分配系数”。这样,养老保险水平系数模型用下式表示: S = Sn G = Sn W × W G = Qn × H ( 1) 其中,S 代表养老保险水平系数,Sn 代表养老保险支出总额,G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W 代表城乡职 工工资收入总额。Qn 代表养老保障负担系数,它是养老保险费用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体现在职 人员负担老年人口的水平。H 为工资收入分配系数。 养老保险支出总额主要分解出城镇和农村两部分,Snc代表城镇养老保险支出总额,Snr代表农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