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利还告诉杜鲁」,华莱十:从中国回来后,对罗斯福讲过 蒋政府很快就会垮台。这一看法、跟1944年访华的参议员布鲁 斯特和钱德勒看法相符。这两位参议员国后对罗斯福说,徐非 出现奇迹,中国政府是非垮不可。行鉴于此:罗斯福派赫尔利到 中国防止政府垮台,使中国军队继续起作用,调和中美军方的关 系,以及将抗日军队统一起来。17刀 赫尔利到达重庆后,蒋介石便告诉他,准备让史迪威来指挥 全部中国作战部队。美国人当时可能没想到蒋介行是在放州幕。 当盟军和日军在缅北鏖战时,史迪域向将抗议“Y部队”在云南 按兵不动。罗斯福也表示支持史迪威。但是赫尔利在蒋面前装 示,他怕因此事伤了两国和气,这就使蒋更加坚持已见。最后, 在1944年9月25日,蒋介石要求把史迪威从中国战区调走。他 说他将把全部中国作战部队交给一位美国车官指挥,只要此人不 是史迪减。罗斯福无奈,只好召回了史迪威。〕 关于史迪威去留一事,多年米众说纷红.基本的讲法有三 种:蒋介说史迪威是因其态度令人无法忍受而被召回的,赫尔 利同意这~·说法。史迪威说他被调走是因为蒋不肯再打下去了, 支持这一说法的人颇多。后来蒋介石又有一一种说法,他讲“史洫威 事件的真正关键”在于“中共提出的要求:一是关于盟国对华军援 的分配问题;二是撒除政府对中共边区的封锁”。(19?蒋的这-一说 法也有一定道理。在中国这些年来流行的看法是,史迪威被黜是 他批评蒋不肯打日本和他对中共的同情态度。看来,史迪威被黜 很可能跟上述三种说法都有关系。史迪威对蒋介石的态度,不应 作为他被黜的主要原因,但罗斯福的确对此感到关切。罗斯福在 1944年3月对当时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说,史迪威讲蒋介石令人 顷恼、不好对付,所提要求愈来愈高,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不能 板起脸来跟蒋介石说话。罗说“我们大家都得记心住,委员长到今天 是不容易的”。“再说,委员长认为有必要保持至高无上:的地位。 ·10· 从壁尔塔到板门店
如果我处于他的位置也会象他那样做”。2)马歇尔力保史迪威。 他俩在20年代时曾在驻天津的美图陆军第15团有过上下级关 系。马说史迪威碰到了中国人~一种“让这家伙去干”的态度,而任 何派到这一战区代表美国利益的人“都应把纠正这种态度列为首要 目标”。马歇尔还赞扬了史迪威对中国的了解和他的汉语能力,还 谈到了他在缅甸战役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态度”。(2)史迪威的 确是二战中盟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应当充分肯定他的功绩。但 是,考虑到他战前在中同的经历,我们也可以设想,他大概不会 把对一位中国领袖说话的口气用在自已的美军上司身上。这里仍 然有一个列强怎样看待中国人的问题 在接近1944年底时,美国任命了新的驻华外交和军事代 表。高斯大使在11月里辞职,赫尔利继任。魏德迈中将接任史 迪威的职务,成为驻华美国陆军司令。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出,美 国的战争援助和作战行动怎样跟美国在国共关系上的参与紧密交 织在一起。但是,如果不探讨罗斯福对华政策中的苏联因素,是 难以对上述复杂关系作出正确判断的。 在调和蒋介石和史迪威关系的努力失败之后,赫尔利开始促 进国共谈判。他1944年9月过莫斯科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曾对 他讲,有些中国人称“自己为共产党,但他们跟共产主义毫不相 下”。“不应把苏联政府跟这些‘共产分子'连到一起”。在跟纳尔逊 谈话时,莫洛托夫也把中共叫做“所谓共产党人”。(22)赫尔利认 为,如无苏联授助,中共是无力推翻蒋的,因此国共双方达成政 治协议是有可能的。在赫尔利抵达重庆前,国共两方已经在商谈 统一军队的问题。赫尔利来华后,便采取积极措施在政治上和军 事上调停国共两方分歧。1944年11月7日,他前往延安跟毛泽东 会谈。这是他当大使前的事。在这之前,当约翰·戴维斯在0月 初离重庆去延安时,他曾劝说赫尔利去这一解放区的中心。他说 赫尔利将看到,使他能“和他们(指中共)领袖对面谈判”的暗 第一章多新横的坡产 ·11
得都会去除净,他将成为在总统面前对中共作出估价的人。戴 维斯还答呼赫尔利,会为他把“欢迎的地毯辅好”。2) 赫尔利访可延女的结果,是有了一纷国共五点协议的草案。 这份草案是1944年11月01)毛泽东当着赫尔利的面签字 的.赫尔利把草案带问重尖、1是国民党不肯接受,反而提出了 …份一点协议的草案。这-·来,等于是赫尔利在延安中共开了 张空:头及典。而开头支票要比不开支票还糟。 两份草案的主要分歧在于中国未来政府的组成问题。中共要 求将现在政府改组为··个芪主联合政附,山所有抗日政党和尤党 派政治团体参川,并由各抗日车队的代表组成。所有军队都须服 从和执行新建的联介政附和军委会的命令,国民党则坚持要在歧 府改组后将中共军队并人园民政府的军队,所行中共军队均过山 国民攻府通过军委会进行控制。国民政府也将指定…些共产党员 为军委会委员。是“改组”,还是“并人”?这跟后来美苏英三国在 波兰临时政府的组戒问题上发生的争论差不多,而争论的解决则 大不相同。 为了推动蒋介石进行认真的谈判,罗斯福在1944年12月 15日指示赫尔利去对蒋介石说、美国人和俄国人都认为他的政 府跟“华北车队”之间建立.一种工作安排,将会大人加速实现把门 军逐出中国的目标。总统让赫尔利向将“强调·俄国人'三字”,岁 斯福的意思是,苏联很快就会参战,如果蒋介石不能早!1跟中共 达成妥协,到那时苏联就会支特中其。(24)罗斯福的这一表示并 不说明他在国共之间持中立态度。据总统顾问浦金斯后来说, 罗斯福装备国民党军队的意图之一,使是让蒋介在战后有实力 去对付中国不听话的派别”。(25)不消说,这些“派别”首先就是 指的中共。 赫尔利当.上大使后、在1944年12月向总统报告,将介石过 去曾认为中共是苏联政府的1其,现在他相信中共不是苏联的代 ·12· 从灌尔满到版门店 4
理人了。蒋还觉得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了。赫尔利暗示,有可能即 将到来的中国内战并非不可避免,蒋介石已深信,跟中共达成协 议后,他便可以统一军队,避免内战。(2) 这位新上任的美国人使未免过于乐观了。在蒋介石的一一切头 衔中,他本人最珍贵的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蒋还是国民政府属下 所有军事性质学校的校长;不论这学校是陆军,海军,还是空军 的。其原因在于,传统上“师”在中国享有跟“天、地、君、亲”并 列的地位。作为中国军宫中大部分人的校长,蒋用“师”的衔头甚 至于比“委员长”办起事来还要方便。同时,·赫尔利也可能没理会 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若要国共两方放弃对自 已军队的控制,是比登天还要难的事。 就在这以后不久,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于1945年2月 在苏联南方雅尔塔会晤,讨论大战最后阶段和战后世界的问题。 三大国领抽在雅尔塔达成了一项关于中国的秘密协定。协定允许 中国领十的-一部分一一一外蒙古一一独立。协定给了苏联以原来沙 俄在中国东化的殖民利益,其中包括在东北的“优先利益”,租借 旅顺口军港,中苏共有东北铁路主权等。这些利益中的部分,沙 俄已在1904一1905年的日俄战争失败后让给了日本。美国得到 了在东北的“门户开放”利益,如大连的国际化。罗斯福允诺,他 将跟斯入林一道来说服蒋介石接受这一秘密协定条款。苏联给了 蒋介石两根胡萝卜一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协助中国对日作 战。(2)雅尔塔关于中国的秘密协定粗暴地践踏了中国的主权。 除了事先未跟国民政府和中共磋商事后又向它们保密外,这一秘 密协定完全违反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40多年来,外国政 界、报界和学术界不断对雅尔塔会议及有关协定进行争论。有的 人认为罗斯福在雅尔塔向斯大林让步过多。另一些人则并让得应 该。艾奇逊曾说,雅尔塔协定并不是一件那么坏的事,因为它给 俄国人的要比他们能用武力拿到的少得多。(28)然而,很少有人 鲸一雕罗斯循的造产 ·13
讲到,雅尔塔协定涉及中国的部分中答应给苏联的好处,有多少 是关国自心的东西?也没有人去评论,在打胜场大战后,瓜分 一一个:要盟国的做法是否正当?很明显,如果美苏在华没行共同 利益,也就根本不会有雅尔塔关于中国的秘密协定。要是没有道 理,罗斯福哪甩会对斯大林让步?! 什么是美苏两对对华歧策的共同点?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 先想到罗斯福的对华政策有着双重的日标:“是打败1本,是 過制苏联。越是接近人战胜利,这个政策中的苏联因素的份量越 人。罗斯福战后外交政策的基石是美苏之问存在:着竞争。这一政 策的要点,是承认和进行竞争,但要避免让竞争发楼成为冲突。 于苏联能够接受罗斯福这·设计,这才在推尔塔达成了协议。 因此,在:研究岁断福战时对华政策时,一定要跟他的对苏政策- 并考虑才行,美苏两园在华的共何政策基础是它们各行一块势力 范围,而且它们都认为只有将介石才够资格来统治中国。岁斯福 在雅尔塔对苏“让步”,除了换取苏联出兵打日本外,也是为了让 苏联支持国民党,不支持共产党。 为了使中国成为维护美国在亚洲利益的中坚,罗斯福在中国 ·成为四大国之一的问题上起了价用。但是大{周地位义促使蒋介石 采取更加不妥协的顽固态度。就在雅尔塔会议后不久,蒋在 1945年3月】日发表演说,表示将不会把一党专政改为联合政 府,而且还要在:11月里召开国民人会。将介石继续表示要承认 中共的合法性,条件是中共同意将其军队和各地政府置人国民政 府之下。周恩来在3月9日致赫尔利的信中代表中共表示,蒋介 石的演说已使讨论关于联合政府协议的草案不再有必要。中共再 次要求,在去旧金山参加4月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 中,中共应占3个名额。(2) 蒋介石在关丁跟中共合作问题上的顽固态度,是跟罗斯福的 实际做法柑一致的。罗斯福当局从未给过中共援助。不管说得多 .14 从推尔瑞到极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