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利息和利息率3.1利息与利息率概述3.1.1利息及其来源现代社会对贷出货币收取利息视为正常的事情,货币因贷放而增殖也深深根植于现代经济观念中。但利息的存在使人们产生违这村一种观会念:货币是可以自行增殖的。那么,利息的来源与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解释的理论很多,这里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理论。1.西方学者的利息理论威廉·配第(1633——1687)与约翰·洛克(1632—1704)先后提出“利息报酬说"。配第指出,利息同地租一样公道、合理、符合自然规律,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是“对自己不方便可以索取补偿..这种补偿,我们通常叫做利息。”2洛克认为,利息是贷款者因承担了风险而得到的报酬,并认为报酬的多少应与所承担风险的大小相适应。达德利·诺思(1641-—1691)提出了“资本租金论”,把贷出货币资金视为一种资本出租行为,所以“资本所有者常常出借他们的资金,像出租土地一样,他们从中得到叫利息的东西,所谓利息不过是资本的租金要了。”3诺思已经把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区别开来,因而成为“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英国经济学家纳骚·西尼尔提出了“节欲论”。认为,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创造的,而是决定于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由工资和利润两部分组成,工资是工人放弃了安逸和休息而去劳动的报酬,利润则是资本家放弃了个人消费而节欲的报酬。是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最早提出了“时差利息论”。认为,利息是由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之间在价值上的差别所产生的,同样价值的物品,现在使用的效用要高于未来使用,若现在放弃使用物品,推迟到未来使用,就会有时差损失,利息就是对这种价值时差损失的贴水总体而言,西方学者都把利息视为因放弃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的补偿。他们都没有深入分析利息产生的真正原因,没有把利息和利润分别开来。2.马克思的利息理论马克思通过考察生息资本的全运动过程,分析了资本的增殖过程,揭示了利息的本质,指出:“贷出者和借入者双方都是把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支出的。但它只有在后者手中在执行资本的职能,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对两个人来说取得了双重的存在,这并不会使利润增加倍。它所以能对双方都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只是由于利润的分割。其中归贷出者的部分叫威康-配第:《货币略论》,商务印书馆,1978年,P126十德利诺用《贸易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P《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P395
3 利息和利息率 3.1 利息与利息率概述 3.1.1 利息及其来源 现代社会对贷出货币收取利息视为正常的事情,货币因贷放而增殖也深深根植于现代经 济观念中。但利息的存在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观念:货币是可以自行增殖的。那么,利息的 来源与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解释的理论很多,这里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理论。 1.西方学者的利息理论 威廉•配第(1633——1687)与约翰•洛克(1632——1704)先后提出“利息报酬说”。配 第指出,利息同地租一样公道、合理、符合自然规律,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 获得的报酬。”1是“对自己不方便可以索取补偿.这种补偿,我们通常叫做利息。”2洛克 认为,利息是贷款者因承担了风险而得到的报酬,并认为报酬的多少应与所承担风险的大小 相适应。 达德利•诺思(1641——1691)提出了“资本租金论”,把贷出货币资金视为一种资本出 租行为,所以“资本所有者常常出借他们的资金,像出租土地一样,他们从中得到叫利息的 东西,所谓利息不过是资本的租金罢了。”3诺思已经把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区 别开来,因而成为“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4。 英国经济学家纳骚·西尼尔提出了“节欲论”。认为,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创造的,而是决定于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由工资和利润两部分组成,工资是工人放弃了安 逸和休息而去劳动的报酬,利润则是资本家放弃了个人消费而节欲的报酬。 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最早提出了“时差利息论”。认为,利息是由现在物品与未来 物品之间在价值上的差别所产生的,同样价值的物品,现在使用的效用要高于未来使用,若 现在放弃使用物品,推迟到未来使用,就会有时差损失,利息就是对这种价值时差损失的贴 水。 总体而言,西方学者都把利息视为因放弃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的补偿。他们都没有深入 分析利息产生的真正原因,没有把利息和利润分别开来。 2.马克思的利息理论 马克思通过考察生息资本的全运动过程,分析了资本的增殖过程,揭示了利息的本质, 指出:“贷出者和借入者双方都是把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支出的。但它只有在后者手中在执 行资本的职能,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对两个人来说取得了双重的存在,这并不会使利润增加 一倍。它所以能对双方都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只是由于利润的分割。其中归贷出者的部分叫 1威廉•配第:《货币略论》,商务印书馆,1978 年,P126. 2 同 1。 3达德利•诺思:《贸易论》,商务印书馆,1982 年,P10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 1 版,P395
做利息。”5马克思认为,利息不是产生于货币的自行增殖,而是产生于它作为资本的使用利息的实质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是信用关系成立的条件,利息的存在使信用关系得以产生、发展、壮大,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1.2利息率及利息的计算(一)利息率及其计算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借贷期间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在一般情况下,利率的最高限为平均利润率,最低限为零。利率的计算公式为:利息率二借依期内的利息糖[100% 借贷本金额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可将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年利率又称年息几厘,半以本金的百分比来表示:月利率又称月息几厘,一般以本金的千分比表示:日利率又称日息几厘,一般以本金的万分比来表示。此外,还有用“分”作利率单位。由于分是厘的10倍,所以如果是年息5分,则表示年利率为50%。月息5分,则表示月利率为5%。年历率与月利率及日利率之间的换算公式如下: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二)单利与复利利息的计算分单利与复利。单利就是不论借贷期限的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上期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记入下期本金重复计算利息。单利法计算公式为:I-Pr其中,I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利息率:n为与利率指标想对应的期限单利的本利和为S,则:S= P+I= P(1+ nr)我们以本金1000元为例,如果年利率为10%,期限为3年,按照单利计息,到三年后的本息和为1300元,即(1000+1000×10%×3),三年利息共计300元复利就是经过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逐年计算利息的方法。P(1 + r)复利的计算公式为:I=S-P=P(I+r)"-1)这里S、P、I、n与前面的相同,只是r为复利利率上例中如果按照复利计息,则三年后的本利和为1331元,即[1000(1+10%)],三年的利息共计331元(三)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过去的多年里,我国一直只承认利息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却不承认复利。认为复利与剥削相联,与社会主义不符。其实,复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无论是单利还是复利,都是利息的计算方法,而无论是哪一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利息,都是劳动者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就形式来看,利息的存在,就是承认了资金可以仅按照其所有权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P396
做利息。”5马克思认为,利息不是产生于货币的自行增殖,而是产生于它作为资本的使用。 利息的实质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利息是信用关系成立的条件,利息的存在使信用关系得以产生、发展、壮大,从而促进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1.2 利息率及利息的计算 (一)利息率及其计算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借贷期间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在一般情况下,利率的 最高限为平均利润率,最低限为零。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 100% 借贷本金额 借贷期内的利息额 利息率 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可将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年利率又称年息几厘, 一半以本金的百分比来表示;月利率又称月息几厘,一般以本金的千分比表示;日利率又称 日息几厘,一般以本金的万分比来表示。此外,还有用“分”作利率单位。由于分是厘的 10 倍,所以如果是年息 5 分,则表示年利率为 50%。月息 5 分,则表示月利率为 5%。年历 率与月利率及日利率之间的换算公式如下: 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二)单利与复利 利息的计算分单利与复利。单利就是不论借贷期限的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上期本 金所产生的利息不记入下期本金重复计算利息。 单利法计算公式为: I = Pr n 其中,I 为利息额;P 为本金;r 为利息率;n 为与利率指标想对应的期限 单利的本利和为 S,则: S = P + I = P(1+ nr) 我们以本金 1000 元为例,如果年利率为 10%,期限为 3 年,按照单利计息,到三年后 的本息和为 1300 元,即(1000+1000×10%×3),三年利息共计 300 元。 复利就是经过一定时间(通常为 1 年)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逐年计算利息的方法。 复利的计算公式为: I S- P P{(1 r) -1} S P(1 r) n n = = + = + 这里 S、P、I、n 与前面的相同,只是 r 为复利利率。 上例中如果按照复利计息,则三年后的本利和为 1331 元,即[1000(1+10%)3 ],三年的 利息共计 331 元 (三)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 过去的多年里,我国一直只承认利息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却不承认复利。认为复利与剥 削相联,与社会主义不符。其实,复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无论是单利还是复利,都是利息 的计算方法,而无论是哪一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利息,都是劳动者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就形式 来看,利息的存在,就是承认了资金可以仅按照其所有权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利。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 1 版,P396
如果承认这种存在的合理性,就必须承认复利存在的合理性。复利较之单利,复利更能反映利息的本质。理由很简单,在一个国家只有单利存在时,债券人会通过计算而在单利与复利方面做出选择。他可以尽量缩短货币贷放的时期,当贷款结束时,他完全可以把当期的本息收入一并贷放给其他债务人,而当下一个贷放期结束时,他又可以将这一期的本息收入再重新贷放。这时,他所获得的利息就是复利利息,这是任何人都无权干涉的。因而,利息的本质应该是复利的。即便是执行单利政策的国家,在制定利率表时也必须遵循复利原则:对同样金额来讲在一定期限内,按单利方法计算的定期存款利息必须大于按复利方法计算出来的活期储蓄利息;按单利方法计算的长期定期存款利息必须大于按复利方法计算的出来的期限较短的定期存款利息。不然,存款者在选择存款期限时就会出现短期化现象。-般而言,单利计算较简便,多用于短期信用;复利计算较复杂,但更能体现对储户利益的保护,更多地适用于长期信用。我国商业银行对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采取的是单利法;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是每半年或一季度结息一次,下次计算利息时,把上次计算的利息加入了本金,实际上就成为一种复利计算法计算利息的案例。(四)零存整取与整存零取在存款业务中,为适应存款者的各种需要,银行推出了众多的存款种类,其中包括活期和各种定期存款,也包括两个特殊的存款种类零存整取与整存零取。零存整取是每月、每周或每年按同一的金额存入,到约定的期限本息一并取出。例:存款者每月存入100元,连续存10年,零存整取的利率为月1%,那么10年后,此人工取得本息为多少?当按单利计算时,10年的利息应该是7260元,即100×120×1%+100×119×1%++100×1×1%=100×1%×(1 +2+3+..+ 120)- 100 ×1% ×[(+120)×120=100×1%×121×60=7260本金共计100×120=12000元,本息和则为19260元,即(12000+7260)。也就是说,按单利方法来计算的零存整取利息得计算公式为:1 = Pr n(n+1)这里,I为全部利息;P为零存整取每次存入的金额;r为利率;n为与利率相对应的期如果按复利方法计算利息,结果又会怎样呢?例:某存款者在每年年初都存入100元,连续存10年,零存整取的利率为年10%,按复利计算,此人在第10年未能收回的本息共有多少?
如果承认这种存在的合理性 ,就必须承认复利存在的合理性。 复利较之单利,复利更能反映利息的本质。理由很简单,在一个国家只有单利存在时, 债券人会通过计算而在单利与复利方面做出选择。他可以尽量缩短货币贷放的时期,当贷款 结束时,他完全可以把当期的本息收入一并贷放给其他债务人,而当下一个贷放期结束时, 他又可以将这一期的本息收入再重新贷放。这时,他所获得的利息就是复利利息,这是任何 人都无权干涉的。因而,利息的本质应该是复利的。即便是执行单利政策的国家,在制定利 率表时也必须遵循复利原则:对同样金额来讲,在一定期限内,按单利方法计算的定期存款 利息必须大于按复利方法计算出来的活期储蓄利息;按单利方法计算的长期定期存款利息必 须大于按复利方法计算的出来的期限较短的定期存款利息。不然,存款者在选择存款期限时 就会出现短期化现象。 一般而言,单利计算较简便,多用于短期信用;复利计算较复杂,但更能体现对储户利 益的保护,更多地适用于长期信用。我国商业银行对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采取的是单利法; 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是每半年或一季度结息一次,下次计算利息时,把上次计算的利息加 入了本金,实际上就成为一种复利计算法计算利息的案例。 (四)零存整取与整存零取 在存款业务中,为适应存款者的各种需要,银行推出了众多的存款种类,其中包括活期 和各种定期存款,也包括两个特殊的存款种类——零存整取与整存零取。 零存整取是每月、每周或每年按同一的金额存入,到约定的期限本息一并取出。 例:存款者每月存入 100 元,连续存 10 年,零存整取的利率为月 1%,那么 10 年后,此 人工取得本息为多少? 当按单利计算时,10 年的利息应该是 7260 元,即 100×120×1% + 100×119×1% + + 100×1×1% =100×1%×(1 + 2 + 3 + + 120) ( ) + = 2 1 120 120 100 1% =100×1%×121×60 =7260 本金共计 100×120=12000 元,本息和则为 19260 元,即(12000+7260)。 也就是说,按单利方法来计算的零存整取利息得计算公式为: ( ) 2 1 Pr + = n n I 这里,I 为全部利息;P 为零存整取每次存入的金额;r 为利率;n 为与利率相对应的期 限。 如果按复利方法计算利息,结果又会怎样呢? 例:某存款者在每年年初都存入 1000 元,连续存 10 年,零存整取的利率为年 10%,按 复利计算,此人在第 10 年未能收回的本息共有多少?
1000×(+10%)°+1000×(+10%)°+.+1000×(1+10%)=1000 ×[1+10)° +(1+10%)*+++(++10%)= 100 ( +10%)-1-10%=1000× 2.853 1.017530 (元)按复利方法计算的零存整取的本息和的计算公式为:S= p(+r)*+---其中s为本利和;P为每次存入的金额:r为零存整取的复利利率;n为与利率相对应的期限,整存零取是一次存入一定的金额,在以后的预定期限内每月或每年提取相等的货币,并在最后一次提取中,本利全部取清。在采用复利计算法时,每月所取的金额相当于年金,因此可用投资回收系数来计算。计算公式为:A=pel+ry+r-其中,A为每次所提取的金额;P为一次性存入的金额;r为复利利率;n为整存零取的期限。例:5年期的整存零取的年利率为10%,存款者一次性存入100元,若按复利计息,问此人每年年底能取得多少金额的款项?10%×(1+10%)5=10000(1 + 10%)5 12638.0(元)(五)现值与终值只要资金合理使用,都能带来增殖,因而利息自然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任何一笔货币资金,不论将作怎样的运用,甚至还没有考虑将作怎样的运用,都可以根据利率计算出在未来的某一点上,将会是一个怎样的金额。这个金额就是前面说的本利和,也称为“终值”如果年利率为10%,现有1000元,在3年后的终值将是1331[1000×(1+10%)”元。把这个过程倒转过来,如果我们知道在未来某一时点上有一定金额的货币,只要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就可以按现行利率计算出要能取得这样金额的本利和在现在所必须具有的本金。这个逆算出来的本金称为“现值”。上例中,3年后的1331元的价值只相当于现时点的1000[1331/(1+10%)门元现值的观念有很久远的历史。。现代银行收买票据的业务,其收买价格就是根据票据金额和利率倒算出来的现值。在贴现业务中,贴现期小于1年,因此一般采用单利计算,没有复利问题。(六)现值的运用现值的计算方法不仅可用于贴现票据等类似业务方面,而且还有更广泛的运用领域。尤其是在投资方案选优时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项目的投资很少是一次性投入的,大多是分年度陆续投资。不同的方案不仅投资总额不同,而且投资在年度之间的分配比例也不同。如果不运用求现值方法,把不同时间、不同金额的投资换算为统一时点的值,则根本无法比较。例如,一建设项目建设期为5年,投资方案有两种:一是第一年年初投资500万,以后4年每年年初投资100万。二是在每年年初投资200万。从静态的角度看,第
( ) ( ) ( ) ( ) ( ) ( ) 17530 (元) 10% 2.853 1.1 1000 10% 1 10% 1 10% 1000 1000 1 10 1 10% (1 10%) 1000 1 10% 1000 1 10% 1000 1 10% 11 10 9 1 10 9 1 = − = + − − = = + + + + + + + + + + + + 按复利方法计算的零存整取的本息和的计算公式为: ( ) r r r S P n + − − = + 1 1 1 其中 S 为本利和;P 为每次存入的金额;r 为零存整取的复利利率;n 为与利率相对应的 期限。 整存零取是一次存入一定的金额,在以后的预定期限内每月或每年提取相等的货币,并 在最后一次提取中,本利全部取清。在采用复利计算法时,每月所取的金额相当于年金,因 此可用投资回收系数来计算。计算公式为: ( ) (1 ) 1 1 + − + = n n r r r A P 其中,A 为每次所提取的金额;P 为一次性存入的金额;r 为复利利率;n 为整存零取的 期限。 例:5 年期的整存零取的年利率为 10%,存款者一次性存入 10000 元,若按复利计息, 问此人每年年底能取得多少金额的款项? ( ) ( ) 2638 .0(元) 1 10% 1 10% 1 10% 10000 5 5 = + − + A = (五)现值与终值 只要资金合理使用,都能带来增殖,因而利息自然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任何一笔货币 资金,不论将作怎样的运用,甚至还没有考虑将作怎样的运用,都可以根据利率计算出在未 来的某一点上,将会是一个怎样的金额。这个金额就是前面说的本利和,也称为“终值”。 如果年利率为 10%,现有 1 000 元,在 3 年后的终值将是 1 331[1 000×(1+10%) 3 ]元。把 这个过程倒转过来,如果我们知道在未来某一时点上有一定金额的货币,只要把它看作是那 时的本利和,就可以按现行利率计算出要能取得这样金额的本利和在现在所必须具有的本 金。这个逆算出来的本金称为“现值”。上例中,3 年后的 1 331 元的价值只相当于现时点 的 1 000[1 331/(1+10%)3 ]元 现值的观念有很久远的历史。现代银行收买票据的业务,其收买价格就是根据票据金额 和利率倒算出来的现值。在贴现业务中,贴现期小于 1 年,因此一般采用单利计算,没有复 利问题。 (六)现值的运用 现值的计算方法不仅可用于贴现票据等类似业务方面,而且还有更广泛的运用领域。尤 其是在投资方案选优时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项目的投资很少是一次性投 入的,大多是分年度陆续投资。不同的方案不仅投资总额不同,而且投资在年度之间的分配 比例也不同。如果不运用求现值方法,把不同时间、不同金额的投资换算为统一时点的值, 则根本无法比较。例如,一建设项目建设期为 5 年,投资方案有两种:一是第一年年初投资 500 万,以后 4 年每年年初投资 100 万。二是在每年年初投资 200 万。从静态的角度看,第
一方案投资共900万元,第二方案为1000万元,表面上看应该采用第一种方案,但是按照现值的方法则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假设市场利率为10%,则第一种方案的投资现值为100100100=500%+0%+10%+0%4=861.98万元第二种方案的现值为200200200=833.97万元=20++10%+10%+10%+10%结果是方案二优于方案一在求现值的公式中,称为一次支付现值系数,即一笔未来资金乘上此系数,就(1+r)可以得出其现值。3.1.3 利率体系与利率种类(一)利率体系利率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利率是经济学中日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在实际生活中利率变动时,国民经济和人们的行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在任何时点上,通行的利率都有很多种,如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再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类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发行金融债券的利率、商业银行间的同业存款利率与同业拆借利率:各经济单位和个人之间直接借贷货币资金的利率、政府部门和企业发行各种债券的利率等。各种利率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多样化且彼此关联的复杂体系,即利率体系。在利率体系中,中央银行利率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具有影响和调节作用,是整个利率体系的中心,起主导作用。一般地,称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为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在众多的利率中起决定性作用。基准利率决定了整个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二)利率的种类在利率这个大系统中,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多种多样的利率类别。1.市场平均利率与基准利圣理论上讲,市场平均利率只是用于理论分析,而不是有某种具体的统计意义的指标。有时,为了说明利率的作用及利率趋势,又为了避免众多利率给分析者带来的麻烦,分析者般用市场平均利率一词来代表市场利率的整体水平。基准利率是在众多利率中起决定作用的利率。由于这种利率的变动,其他各种利率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基准利率一般是指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或国库券的收益率。在我国,是指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或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基准利率决定了市场利率的变化趋2.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作调整的利率。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和收益比较方便。但由于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债券人,特别是长期放贷的债券人要承担较大的损失。为了减少债券人的风险,浮动利率就应运而生。浮动利率是在借贷期内可定期作调整的利率。根据借贷双方的协定,由一方在规定的时间依据某种市场利率进行调整,一般调整期为半年。浮动利率的调整要依据权威的短期利率。在国际借贷活动中,浮动利率多以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为调整依据。浮动利率
一方案投资共 900 万元,第二方案为 1000 万元,表面上看应该采用第一种方案,但是按照 现值的方法则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假设市场利率为 10%,则第一种方案的投资现值为 万元 第二种方案的现值为 万元 833.97 (1 10%) 200 (1 10%) 200 (1 10%) 200 1 10% 200 200 861.98 (1 10%) 100 (1 10%) 100 (1 10%) 100 1 10% 100 500 2 3 4 2 2 3 4 1 = + + + + + + + = + = + + + + + + + = + I I 结果是方案二优于方案一。 在求现值的公式中, n (1 r) 1 + 称为一次支付现值系数,即一笔未来资金乘上此系数,就 可以得出其现值。 3.1.3 利率体系与利率种类 (一)利率体系 利率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在实际生活中, 利率变动时,国民经济和人们的行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在任何时点上,通行的利率都有很 多种,如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再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 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类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发行 金融债券的利率、商业银行间的同业存款利率与同业拆借利率;各经济单位和个人之间直接 借贷货币资金的利率、政府部门和企业发行各种债券的利率等。各种利率相互联系,构成一 个多样化且彼此关联的复杂体系,即利率体系。 在利率体系中,中央银行利率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具有影响和调节作用,是整个利率 体系的中心,起主导作用。一般地,称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为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在众多 的利率中起决定性作用。基准利率决定了整个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 (二)利率的种类 在利率这个大系统中,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多种多样的利率类别。 1.市场平均利率与基准利率 理论上讲,市场平均利率只是用于理论分析,而不是有某种具体的统计意义的指标。有 时,为了说明利率的作用及利率趋势,又为了避免众多利率给分析者带来的麻烦,分析者一 般用市场平均利率一词来代表市场利率的整体水平。 基准利率是在众多利率中起决定作用的利率。由于这种利率的变动,其他各种利率都会 发生相应变化。基准利率一般是指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或国库券的收益率。在 我国,是指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或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基准利率决定了市场利率的变化趋 势。 2.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作调整的利率。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和 收益比较方便。但由于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债券人,特别是长期放贷的债券人要承担较大的 损失。为了减少债券人的风险,浮动利率就应运而生。 浮动利率是在借贷期内可定期作调整的利率。根据借贷双方的协定,由一方在规定的时 间依据某种市场利率进行调整 ,一般调整期为半年。浮动利率的调整要依据权威的短期利 率。在国际借贷活动中,浮动利率多以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为调整依据。浮动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