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低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风险,在较长期的信用活动中,浮动利率是主要的利率形式。3.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随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而变动的利率。发达国家的利率大多是市场利率。这些国家的市场利率也分为完全不受限制的利率和有上下限约束的利率。随着西方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限制也越来越少。官定利率是政府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官定利率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一个政策手段。官定利率往往在利率体系中发挥指导性作用。我国的利率属于官定利率,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并管理。1981年后,我国实行了差别利率和浮动利率政策。但我国的浮动利率是指基层银行在国家统一规定的利率基础上,可以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浮动利率,但浮动的幅度非常有限公定利率是由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按协商的办法所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只对参加该公会或协会的金融机构有约束作用,而对其他金融机构则没有约束作用,但公定利率对整个市场利率有重要的影响力。.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优惠利率(prime interest rate)是国家通过金融机构对于认为需要重点扶植或照顾的企业、行业所提供的低于一般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我国在技术改造、重点基本建设项目、贫困地区经济建设、出口贸易、黄金生产等方面都执行着优惠利率政策。优惠利率政策通常以贴息贷款的形式执行。即接受贷款的单位支付低于一般利率水平的利息,发放这种贷款的银行因此而少收的利息由批准贴息贷款的地方或中央政府部门支付国际金融市场上,外汇贷款利率优惠与否以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为衡量标准,低于该利率者可以称为优惠利率。我国外汇优惠利率贷款主要由中国银行发放主发达国家,各家商业银行为争取客户在利率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银行纷纷对客户提供优惠利率,因此优惠利率也就不再优惠了。真正的优惠的利率是折扣的优惠利率(discounted prime interest rate).5.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不考虑物价上涨对利息收入的影响时的利率。在信用关系中,债券人不仅要承担到期无法收回本金的信用风险,而且要承担购买力风险,即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得债权人的真实收益下降的风险。所以,对债权人而言他所关心的应该是真实收益而不是名义收益。因而考察真实利率才具有实际意义。实际利率是指当物价不变时的利息率,即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如果某一年的通货膨胀率为5%,则在年底时收回的100元本金就只相当于年初的95.24元,本金损失率近5%,与通货膨胀率相当。若要获得5%的真实利率收益,名义利率就必须上涨到10%一般地,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i与通货膨胀率p之间的关系可描述为:=i+p1=r事实上,当发生通货膨胀时,本金与利息都会遭受通货膨胀的侵蚀,所以,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的精确描述应为:+r) =(1+i) (1+p)实际利率i=(1+r)/(1+p)-前例中,如果名义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5%,真实利率为4.76%,而非5%。如果货币的借贷期限为n年,名义利率为r,真是利率为I,通货膨胀率分别为Di,Pa-Pa时,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的关系为:
可降低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风险,在较长期的信用活动中,浮动利率是主要的利率形式。 3.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随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而变动的利率。发达国家的利率大多是市场利 率。这些国家的市场利率也分为完全不受限制的利率和有上下限约束的利率。随着西方国家 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限制也越来越少。 官定利率是政府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官定利率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一个政策手 段。官定利率往往在利率体系中发挥指导性作用。我国的利率属于官定利率,利率由中国人 民银行统一制定并管理。1981 年后,我国实行了差别利率和浮动利率政策。但我国的浮动 利率是指基层银行在国家统一规定的利率基础上,可以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浮动利率,但浮动 的幅度非常有限。 公定利率是由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按协商的办法所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只对参加 该公会或协会的金融机构有约束作用,而对其他金融机构则没有约束作用,但公定利率对整 个市场利率有重要的影响力。 4.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优惠利率(prime interest rate)是国家通过金融机构对于认为需要重点扶植或照顾 的企业、行业所提供的低于一般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我国在技术改造、重点基本建设项目、 贫困地区经济建设、出口贸易、黄金生产等方面都执行着优惠利率政策。优惠利率政策通常 以贴息贷款的形式执行。即接受贷款的单位支付低于一般利率水平的利息,发放这种贷款的 银行因此而少收的利息由批准贴息贷款的地方或中央政府部门支付。 国际金融市场上,外汇贷款利率优惠与否以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为衡量标准,低于该利率 者可以称为优惠利率。我国外汇优惠利率贷款主要由中国银行发放。 在发达国家,各家商业银行为争取客户在利率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银行纷纷对客户 提供优惠利率,因此优惠利率也就不再优惠了。真正的优惠的利率是折扣的优惠利率 (discounted prime interest rate). 5.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不考虑物价上涨对利息收入的影响时的利率。在信用关系中,债券人不仅 要承担到期无法收回本金的信用风险,而且要承担购买力风险,即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得债权 人的真实收益下降的风险。所以,对债权人而言他所关心的应该是真实收益而不是名义收益。 因而考察真实利率才具有实际意义。 实际利率是指当物价不变时的利息率,即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如果某一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5%,则在年底时收回的 100 元本金就只相当于年初的 95.24 元, 本金损失率近 5%,与通货膨胀率相当。若要获得 5%的真实利率收益,名义利率就必须上涨 到 10%。 一般地,名义利率 r、实际利率 i 与通货膨胀率 p 之间的关系可描述为: r=i+p 或 i=r-p 事实上,当发生通货膨胀时,本金与利息都会遭受通货膨胀的侵蚀,所以,名义利率与 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的精确描述应为: (1+r)=(1+i)(1+p) 实际利率 i=(1+r)/(1+p)-1 前例中,如果名义利率为 10%,通货膨胀率为 5%,真实利率为 4.76%,而非 5%。 如果货币的借贷期限为 n 年,名义利率为 r,真是利率为 I,通货膨胀率分别为 p1,p2pn 时,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的关系为:
(I+ nr) = (I+ni)(1+ pi)(1+ p2).-(I+ pn)单利计算时,i-[(1+nr) /(1+p)..-(1+Pn)-1]-(1+i)"(1+p).--(1+pn)复利计算时,(1+r)"=(+)1+)(+ p,) -6.利率与贴现率利率通常是利息相对于本金的比率。一般的借贷活动中,本金发生在前,利息发生在后。而贴现则不然,贴现的本金(面值)与贴现利息同时发生。因此,如果利率与贴现率相等,如都是10%,那么贴现的实际利率要高一些。因为100元面值的票据,如果到期日还有1年时间,持有者贴现可得到90元,即(100-100×10%×1)。实际利率相当于11.11%,即(10/90)。因此,期限相同的贴现利率要稍低于一般利率水平3.2利息率决定理论3.2.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以剩余价值在货币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之间分割作为起点的。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货币资本家从职能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利润,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限,达到这个界限,职能资本家能获得的利润即为零。利息也不可能为零,否则货币资本家就不会贷出资本。因此,利率的变化范围在零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特殊的情况时利率超出平均利润率或为负。马克思认为,随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利息率有下降的趋势。虽然平均利润有下降的趋势,却是极为缓慢的过程,在一定阶段,在一个国家内,平均利润率,从而利息率是相当稳定的。马克思认为,利息率的高低取决对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而利率的决定带有很大的偶然性3.2.2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古典学派以萨伊法则为基础,认为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在它自身内部包含着达到和维持充分就业的强大力量,这些力量会防止经济背离充分就业。在充分就业的所得水平上,储蓄与投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利率与投资额呈负相关关系;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即储蓄额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共同决定了一个均衡利率水平(见图3-1)中(1)是投资曲线.投资曲线的位置移动取决于投资的边际收益率。当投资的边际收益率上升时,单位投资可以承担较高的利息成本,因此利率一定时,投资量增加,投资曲线I向右上方移动到I’。反之,当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而利率一定时,投资量将减少,投资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图(2)是储蓄曲线。储蓄曲线的移动是由边际储蓄倾向变动而造成的。边际储蓄倾向提高时,在收入与利率一定时,储蓄的总量增加,储蓄曲线S向右方移动到S。相反,若
单利计算时, n i nr p p nr ni p p p n n 1 [(1 )/(1 ) (1 ) 1] (1 ) (1 )(1 )(1 ) (1 ) 1 1 2 = + + + − + = + + + + 复利计算时, (1 )/(1 ) (1 ) 1 (1 ) (1 ) (1 ) (1 ) 1 1 1 = + + + − + = + + + n n n n n i r p p r i p p 6.利率与贴现率 利率通常是利息相对于本金的比率。一般的借贷活动中,本金发生在前,利息发生在后。 而贴现则不然,贴现的本金(面值)与贴现利息同时发生。因此,如果利率与贴现率相等, 如都是 10% ,那么贴现的实际利率要高一些。因为 100 元面值的票据,如果到期日还有 1 年时间,持有者贴现可得到 90 元,即(100-100×10%×1)。实际利率相当于 11.11%,即 (10/90)。因此,期限相同的贴现利率要稍低于一般利率水平。 3.2 利息率决定理论 3.2.1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以剩余价值在货币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之间分割作为起点的。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货币资本家从职能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利润,而利润是剩余价值 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限,达到这个界限,职能资本家能获得的利润 即为零。利息也不可能为零,否则货币资本家就不会贷出资本。因此,利率的变化范围在零 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特殊的情况时利率超出平均利润率或为负。 马克思认为,随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利息 率有下降的趋势。虽然平均利润有下降的趋势,却是极为缓慢的过程,在一定阶段,在一个 国家内,平均利润率,从而利息率是相当稳定的。马克思认为,利息率的高低取决对于两类 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而利率的决定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3.2.2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古典学派以萨伊法则为基础,认为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在它自身内部包含着达到和维持 充分就业的强大力量,这些力量会防止经济背离充分就业。在充分就业的所得水平上,储蓄 与投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利率与投资额呈负相关关系; 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即储蓄额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共同决定了一 个均衡利率水平(见图 3-1)。 图 3-1 中(1)是投资曲线.投资曲线的位置移动取决于投资的边际收益率。当投资的边 际收益率上升时,单位投资可以承担较高的利息成本,因此利率一定时,投资量增加,投资 曲线 I 向右上方移动到 Iˊ。反之,当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而利率一定时,投资量将减少, 投资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图(2)是储蓄曲线。储蓄曲线的移动是由边际储蓄倾向变动而造成的。边际储蓄倾向 提高时,在收入与利率一定时,储蓄的总量增加,储蓄曲线 S 向右方移动到 Sˊ。相反,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