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利用外资和内资年 均分别增长26.7%和36.9%。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联 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城市知名度 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富有成效,援建 陕西地震灾区任务高质量完成。 ”十一五”时期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路 线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五年 来,全市各方面把中央精神与天津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 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创造性,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 求、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创造了天津精神、天津速度 和天津效益,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积蓄了能量、增强了后劲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天津发展至关重要、非常关键的时期。 既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
改革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利用外资和内资年 均分别增长 26.7%和 36.9%。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联 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城市知名度 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富有成效,援建 陕西地震灾区任务高质量完成。 “十一五”时期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路 线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五年 来,全市各方面把中央精神与天津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 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创造性,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 求、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创造了天津精神、天津速度 和天津效益,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积蓄了能量、增强了后劲。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天津发展至关重要、非常关键的时期。 既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
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 步缓解,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度变 革和调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产业转移趋势将发生新的变 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 开。这既有利于天津积极融入国际产业转移,又对天津产业 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来压力与挑战。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 际化加速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市 场潜力巨大,具有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的问题更加突出,区域之间竞相发展,天津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实现城市定位的任务非常紧迫。 从本市看,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对天津发展提出 了新要求,中央对实现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 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寄予了新期望,全市人民对过上更加美 好的生活充满了新期待。过去五年积累的能量将持续释放, 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实现更大发展的基础更加坚 实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需要着力解决的矛盾和问
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 步缓解,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度变 革和调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产业转移趋势将发生新的变 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 开。这既有利于天津积极融入国际产业转移,又对天津产业 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来压力与挑战。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 际化加速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市 场潜力巨大,具有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的问题更加突出,区域之间竞相发展,天津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实现城市定位的任务非常紧迫。 从本市看,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对天津发展提出 了新要求,中央对实现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 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寄予了新期望,全市人民对过上更加美 好的生活充满了新期待。过去五年积累的能量将持续释放, 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实现更大发展的基础更加坚 实。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需要着力解决的矛盾和问
题。一是综合实力不强。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结构不尽合 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较弱。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创新创业环境还需优化, 缺少领军人才、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强 化。水资源紧缺,土地产出效益较低,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 四是民计民生还需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整体水平还不够 高,就业容纳能力偏低,公共服务不够均衡,社会管理难度 加大。五是改革开放需要进一步深化。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 示范作用有待增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不够,利 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较弱。 面向未来,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的本质要求,继续抓住和用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 机遇,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正确分析 判断形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 极因素,妥善应对各种挑战,有效化解各种矛盾,聚精会神 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 可持续性,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 量的发展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题。一是综合实力不强。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结构不尽合 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较弱。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创新创业环境还需优化, 缺少领军人才、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强 化。水资源紧缺,土地产出效益较低,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 四是民计民生还需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整体水平还不够 高,就业容纳能力偏低,公共服务不够均衡,社会管理难度 加大。五是改革开放需要进一步深化。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 示范作用有待增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不够,利 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较弱。 面向未来,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的本质要求,继续抓住和用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 机遇,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正确分析 判断形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 极因素,妥善应对各种挑战,有效化解各种矛盾,聚精会神 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 可持续性,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 量的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 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 ”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 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 向,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推动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 发展,努力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要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一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 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构筑高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 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 “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 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 向,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推动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 发展,努力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要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 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构筑高
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必须切实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一一必须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大力加强生 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 脚点,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 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 一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创 造活力,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国前列。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 高,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和服务区
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必须切实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必须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大力加强生 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 脚点,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 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 ——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创 造活力,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国前列。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 高,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和服务区